文彬彬
- 作品数:7 被引量:12H指数:2
-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第四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一汽厂区863例院前急救和院内急救心肺复苏的对比分析
- 2009年
- 目的了解一汽厂区院前急救和院内急救心肺复苏的相关对比分析。方法对心肺复苏的86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心肺复苏为863例,其中院前急救443例,院内急救420例,院前急救成功率和生存率分别为4.97%(22/443)和4.06%(18/443),院内急救成功率和生存率分别为22.14%(93/420)和19.29%(81/420),院前急救和院内急救抢救成功率和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心肺复苏术前呼吸心跳停止到开始抢救时间为(14.15±6.57)min,院前和院内急救时间分别为(18.01±5.81)min和(10.26±4.62)min(P<0.01);院前和院内急救资料均显示,心肺复苏术前心电图表现与复苏成功率密切相关,以室颤最佳,无脉电活动次之,心室静止最差(P<0.01)。结论院内急救心肺复苏较院前急救患者生存率高,应广泛普及急救知识和技能,可提高急救成功率和生存率。
- 张玉玲王晓鹏张晶刘爽文彬彬
- 关键词:心肺复苏心电图疗效
-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血浆TNF-a、ET、IL-6、IL-8、IL-10水平及高压氧影响
- 张玉玲罗莉杨彤刘爽郝德靖王淑侠王晓鹏何鹏张卫海李婷刘红梅马东辉文彬彬
- 该课题将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分为高压氧治疗组和常压氧治疗组,观察血浆TNF-a、ET、IL-6、Il-8、IL-10的变化,并分析其与高压氧治疗的关系。72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有明确的一氧化碳接触史及明显的一氧化碳中...
- 关键词:
- 关键词:一氧化碳中毒高压氧
- 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与保守治疗疗效对比
- 2014年
- 目的对比椎体成形术(PVP)与保守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椎体压缩骨折病例83例,其中保守治疗41例,椎体成形术(PVP)42例,分析其疗效、并发症。结果 PVP组JOA评分及Cobb角均优于保守组;PVP组于保守组比较住院时间、负重时间均有显著性差异,并发症明显少于保守治疗组。结论椎体成形术是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有效治疗方式,能更有效的使老人恢复健康及行动能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文彬彬
- 关键词:椎体成形术保守治疗
- 2000~2005年度一汽厂区急性药物中毒分析
- 2008年
- 目的调查2000年至2005年度一汽厂区急性药物中毒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比较药物中毒的种类、患者的性别、年龄、职业及治疗转归特点。结果2692例药物中毒中抗焦虑药和抗精神病药中毒最多,女性明显多于男性(P<0.01),15~34岁为药物中毒的高发人群。结论加强药物管理,提高人们对心理疾病的认识能力,提高药物中毒的诊治水平对降低药物中毒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 文彬彬张玉玲刘爽
- 关键词:药物中毒急诊
- 结肠憩室伴憩室炎的双对比造影诊断被引量:3
- 2005年
- 目的探讨双对比造影对结肠憩室伴憩室炎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双对比造影共明确诊断结肠憩室10例,伴有憩室炎6例.结果位于盲肠、升结肠憩室4例,位于升结肠、全横结肠、降结肠2例,位于左半横结肠及降结肠上段2例,位于升结肠1例,位于盲肠1例,憩室直径为2~20 mm,数目单发2例,多发8例,10例结肠憩室中有6例伴有憩室炎.对其中2例憩室内钡剂排空进行观察.结论双对比造影在显示结肠憩室的位置、形态、大小及有无炎症上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 周金鹏刘忠岐韩长春谭玉杰刘志忠文彬彬
- 关键词:结肠憩室憩室炎双对比造影
- 结肠憩室伴憩室炎的双对比造影诊断
- 2005年
- 目的:探讨双对比造影对结肠憩室伴憩室炎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双对比造影共明确诊断结肠憩室10例,伴有憩室炎6例。结果:位于盲肠、升结肠憩室4例,位于升结肠、全横结肠、降结肠2例,位于左半横结肠及降结肠上段2例,位于升结肠1例,位于盲肠1例,憩室大小为2mm-20mm,数目单发2例,多发8例,10例结肠憩室中有6例伴韵憩室炎。其中2例对憩室内钡剂排空进行观察。结论:双对比造影在显示结肠憩室的位置、形态、大小及有无炎症上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 周金鹏刘忠歧韩长春谭玉杰刘志忠文彬彬
- 关键词:结肠憩室双对比造影憩室炎升结肠降结肠横结肠
- 依苏与缬沙坦联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被引量:9
- 2011年
- 目的比较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类药物依苏和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类药物缬沙坦单独及联合治疗糖尿病肾病(DN)的疗效。方法 366例DN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予以依苏(马来酸依那普利)、缬沙坦或两药联合治疗24周。比较治疗前后血压、蛋白尿及血钾和血Cr等变化。结果上述两药均能有效降低DN的血压和尿蛋白且作用相似;联合治疗的降尿蛋白作用更明显(P<0.05),但两者的降压效果相似(P<0.05)。治疗前后的血钾、血Cr和Ccr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对于DN患者,ACEI类药物依苏和ARB类药物缬沙坦联合治疗与单药相比具有更强的降蛋白作用。
- 郝德靖辛桂杰文彬彬
-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尿蛋白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