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改军

作品数:26 被引量:163H指数:9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慢性
  • 10篇阻塞性
  • 9篇阻塞性肺疾病
  • 9篇慢性阻塞性
  • 9篇慢性阻塞性肺...
  • 9篇疾病
  • 9篇肺疾病
  • 6篇哮喘
  • 5篇基因
  • 5篇肺功
  • 5篇肺功能
  • 4篇支气管
  • 4篇气管
  • 4篇干扰素
  • 3篇症状
  • 3篇支气管哮喘
  • 3篇转基因
  • 3篇哮喘患者
  • 3篇风险评估
  • 3篇病患

机构

  • 26篇北京大学

作者

  • 26篇改军
  • 21篇何权瀛
  • 12篇陈清
  • 12篇魏敬安
  • 9篇高占成
  • 9篇张荣葆
  • 8篇谭星宇
  • 8篇尚颖
  • 7篇王妍
  • 6篇陈燕文
  • 5篇徐钰
  • 4篇康禹
  • 3篇王妍
  • 2篇叶阮健
  • 2篇田桂珍
  • 2篇周德训
  • 2篇虞有智
  • 2篇董建强
  • 2篇陈彬
  • 2篇黄仲贤

传媒

  • 5篇中华结核和呼...
  • 4篇中国呼吸与危...
  • 2篇Chines...
  • 2篇第六届全国慢...
  • 2篇中华医学会呼...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国慢性病预...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中国肺癌杂志
  • 1篇临床肺科杂志
  • 1篇北京医科大学...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第5届中国健...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 5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2
  • 1篇2000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社区获得性肺炎合并急性肺栓塞患者的临床特点初探被引量:9
2021年
目的了解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合并急性肺栓塞患者的临床特征,有助于及早识别高危患者。方法回顾性收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住院治疗的明确诊断CAP合并急性肺栓塞的患者39例(A组),按照性别、年龄匹配的原则以1∶2的比例收集同期住院治疗的单纯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78例(B组)。分析两组患者的人口学特征、发病时间、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及胸部影像学等临床资料。应用配对资料的卡方检验、秩和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对比分析。结果A组患者呼吸困难发生率为21/39,高于B组(21/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A组合并心脏病史发生率为10/39,风湿免疫系统疾病史发生率为3/39,均高于B组(8/78,P=0.031;0/78,P=0.035)。A组D-二聚体为2222(854,3539)ng/ml,动脉血pH值为7.5±0.5,B型钠尿肽为103.9(48.7,236.8)pg/ml,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8/39,均高于B组[295(168,707)ng/ml,P<0.001;7.4±0.4,P=0.022;98.4(44.8,246.3)pg/ml,P=0.028;3/41,P<0.001],A组PaCO_(2)为(35.3±6.2)mmHg(1 mmHg=0.133 kPa),低于B组[(38.4±4.4)mmHg,P=0.009]。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D-二聚体(P=0.000)和呼吸困难(P=0.033)与CAP合并肺栓塞风险相关。结论对合并呼吸困难的CAP患者,以及合并心脏病史或风湿免疫系统疾病史的患者,应警惕急性肺栓塞。血D-二聚体、动脉血pH值、PaCO_(2)、B型钠尿肽测定以及下肢静脉彩超检查对肺炎合并急性肺栓塞有提示作用。
王芳陈雪改军马艳良
关键词:肺栓塞
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不同健康教育管理模式效果的比较
目的:评价不同健康教育管理模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干预效果.方法:根据患者门诊定期随访和参加健康教育活动情况,将COPD患者分为系统教育组(能定期随访并接受系统教育)、单纯随访组(能定期随访但未参加系统教育)...
张荣葆谭星宇何权瀛陈清改军魏敬安王妍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护理健康教育
文献传递
Inhibition of allergic responsiveness in a murine asthma model via IFN-γ transgene expression被引量:2
2002年
To investigate adenoviral vector mediated exogenous gene expression in mouse lungs and the effect of mIFN γ transgene expression on allergen induced pulmonary eosinophil infiltration in a murine asthmatic model Methods LacZ marker gene was transduced into CD 1 mouse airway epithelial cells by installation of a replication deficient adenovirus with LacZ gene (AdCMVLacZ) 5×10 9 plaque forming unit (pfu) in the intratrachea or nostril C57 mice were sensitized intraperitoneally and challenged by aerosol with ovalbumin (OVA) to produce an asthmatic model AdCMVmIFNγ 5×10 9 pfu was administered via nostril in asthmatic mice 48 h before OVA challenge Sera, bronchial alveolar lavage (BAL) and lungs were recovered 48 h after OVA challenge Results After administration with AdCMVLacZ by intratracheal installation or nose drop, the lungs revealed a high level of widespread LacZ transduction with X gal staining, mainly along airways IFN γ via adenoviral vector transduction could be overexpressed both in vitro and in vivo (1624 7±1321 5 pg/ml in BAL 96 h after AdCMVIFNγ infection) In AdCMVIFNγ treated asthmatic models, histological evaluation revealed marked suppression of eosinophil peribronchial and perivascular infiltration; the recoverable percentage of eosinophils in BAL was an average of 9 00%±4 58%, which was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ecrease versus that of the positive control group (75 13%±6 85%) ( P <0 001) The total cell number in BAL ((145±55 6)×10 3 cells/ml) in AdCMVmIFNγ treated mice also was tremendously reduced compared to the positive control group ((216 6±71 1)×10 3 cells/ml) Conclusions Adenoviral vector was able to overexpress exogenous gene in murine lungs IFN γ overexpression via adenoviral vector in pulmonary epithelia in vivo can abrogate allergen induced eosinophilic infiltration in lungs in an asthmatic model, which may suggest a new preventively therapeutic method for cytokine immunogenetic transfer in allergic asthma
高占成康禹徐钰尚颖改军何权瀛
全文增补中
肺功能非特异性表现的特点与临床意义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 分析肺功能非特异性表现(NSP)患者的肺功能及临床影像诊断的特点,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纳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呼吸科肺功能室2009年7月1日至2010年2月24日成年患者1933例的肺功能结果,选取其中NSP患者的肺功能数据、临床诊断及影像资料,与肺功能正常人群进行比较分析.正态分布数据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数据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NSP组61例,对照组1017例,体重指数分别为(24.5±4.6)和(24.5±3.8) kg/m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08,P >0.05);年龄的中位数(四分位间距)分别为64(49 ~74)和56(42 ~70)岁,吸烟指数的中位数(四分位间距)分别为0.4(0 ~20)和0(0~10)包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2.209和-2.571,均P<0.05).NSP组FEV1占预计值%、FVC占预计值%、FEV1/FVC、残气容积占预计值%和肺总量占预计值%的中位数(四分位间距)分别为69% (66% ~73%)、75%(70%~77%)、75% (73% ~78%)、118%(105% ~ 145%)和86% (82% ~ 93%),均显著低于对照组[95%(87%~104%)、98% (90% ~ 106%)、79%(76%~84%)、101%(88% ~114%)和94% (88% ~ 1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为-13.059~-5.185,均P<0.05).NSP组和对照组的残气容积/肺总量分别为(52±11)%和(3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351,P<0.05).肺总量显著降低提示有通气受限,而残气容积和残气容积/肺总量显著升高则提示有气体潴留.NSP组患者的临床诊断包括阻塞性和限制性疾病,部分患者的影像学显示肺部病变严重,有31例无肺部疾病诊断.结论 年龄和吸炯可能对NSP产生影响,肥胖对NSP的影响有限.NSP具有阻塞性和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的特点,但其临床病变范围广泛,无疾病特异性,临床意义有限.
周德训魏敬安陈清改军陈燕文高占成
关键词:呼吸功能试验
胸外科住院肺癌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调查结果分析被引量:26
2017年
背景与目的肺癌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重要的合并症,会显著影响慢阻肺患者的预后。慢阻肺也会影响肺癌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和复发。本研究旨在调查胸外科住院肺癌合并慢阻肺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胸外科2015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通过查阅病历获取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状况、有害职业史、症状、胸部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术后病理、出院诊断、全套肺功能及支气管舒张试验,当基础肺功能第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_1)占预计值<70%时即行支气管舒张试验。结果 703例肺癌患者进行了全套肺功能测定,其中67例进行支气管舒张试验,62例(92.5%)符合慢阻肺诊断。接受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有677例,其中41例进行支气管舒张试验,38例(92.7%)符合慢阻肺诊断。在接受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中合并慢阻肺者年龄≥65岁、男性、有吸烟史和非腺癌的比例高于未合并慢阻肺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和≥65岁者更易合并慢阻肺(OR:2.807-2.374,95%CI:1.101-7.157)(P<0.05)。住院前仅有3例(4.3‰)诊断慢阻肺并按慢阻肺规范治疗。出院时仅有5例(7.1‰)诊断慢阻肺。结论在胸外科住院肺癌患者中行常规肺功能及支气管舒张试验可提高肺癌合并慢阻肺的诊断;当前肺癌合并慢阻肺诊断和治疗严重不足,需要引起胸外科医生重视,与呼吸内科医生携手共同防治慢阻肺。
张荣葆谭星宇陈清魏敬安改军王妍杨子逸李晶祝丽宇黄仲贤何权瀛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肿瘤肺功能试验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症状、风险评估方法的比较
目的:评价不同方法(呼吸困难分级、CAT评分、肺功能和急性加重史)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评估结果的差异,初步评价各评估方法对临床的指导意义. 方法:于2012年3~9月对前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呼...
张荣葆谭星宇何权瀛陈清改军魏敬安王妍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症状风险评估肺功能
文献传递
慢性间歇低氧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血压的影响被引量:7
2007年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的慢性间歇低氧对血压和 NO/内皮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06年6月至8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呼吸科就诊的18岁以上 OSAHS 患者、该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协会的稳定期 COPD 患者及健康志愿者85例,根据问卷调查、常规肺功能检查和多导睡眠监测结果分为 OSAHS 不吸烟组、OSAHS 吸烟组、COPD 组和健康对照组。测量多导睡眠监测当晚睡前和次日晨起(简称晨起睡前)静息状态血压,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晨起血清中和晨起睡前呼出气冷凝液中 NO 浓度,放射免疫法测定晨起血清内皮素浓度。计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 X^2检验,正态分布数据采用 Pearson 相关分析,非正态分布数据采用 Spearman 相关分析,并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OSAHS 组晨起舒张压升高幅度[不吸烟组(88±10)mm Hg,吸烟组(95±17)mm Hg,1 mm Hg=0.133 kPa]明显大于 COPD 组[(76±7)mm Hg]和对照组[(70±6)mm Hg];OSAHS 组晨起睡前呼出气冷凝液中 NO 浓度差值[不吸烟组(-4.5±7.9)μmol/L,吸烟组(-3.4±5.5)μmol/L]明显低于 COPD 组[(1.4±6.1)μmol/L]和对照组[(3.1±4.0)μmol/L];OSAHS 吸烟组血清 NO/内皮素(1.0±0.5)明显低于 COPD 组(1.4±0.7)。控制了性别、年龄、体重指数、颈围、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级别、服用高血压药种类后,晨起睡前 NO 浓度差值与舒张压差值呈负相关,与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呈正相关;晨起睡前舒张压差值与 AHI、脉搏氧饱和度(SpO_2)<90%的氧减幅度、SpO_2<90%的氧减梯度呈负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HI 每增加1次/h,晨起舒张压较睡前增加0.41 mm Hg;晨起睡前 NO浓度差值每增加1 μmol/L,晨起睡前舒张压差值减少0.27 mm Hg;AHI 每增加1次/h,晨起睡前 NO浓度差值增加0.40/μmol/L。结论 OSAHS 患者晨起舒张压较睡前明显升高,晨起睡前呼出气冷凝液中 NO 浓度
莫莉改军何权瀛
关键词:睡眠呼吸暂停阻塞性低氧高血压
不同管理模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干预作用被引量:19
2012年
目的评价不同管理模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根据患者门诊定期随访和参加教育活动情况,将COPD患者分为系统教育组(能定期随访并接受系统教育)、单纯随访组(能定期随访但未参加系统教育)和对照组(未能定期随访也未参加系统教育)。对2002年5月至2010年5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呼吸科COPD门诊建立档案并配合随访的157例COPD患者进行面对面调查,内容包括患者的一般情况,调查前1年急性加重情况、COPD评估测试(CAT)问卷评分、改良的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困难量表(mMRC)评分、肺功能测定;完成COPD患者的临床分型。结果系统教育组和随访组前1年急性加重次数分别为(0.9±1.1)次和(1.0±0.8)次,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4±1.1)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系统教育组和单纯随访组前1年急性加重≤1次的比例分别为71.2%和68.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4.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系统教育组和单纯随访组CAT分值(10.0±5.0和11.1±6.0)低于对照组(15.3±6.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系统教育组和单纯随访组CAT分值≤20分比例(96.2%和88.2%)均高于对照组(64.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系统教育组和单纯随访组mMRC评分(1.5±0.8和1.6±0.9)均低于对照组(2.1±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临床评估分型显示三组间A型、B型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系统教育组C型(15.4%)高于对照组(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系统教育组和单纯随访组D型(38.5%和35.3%)低于对照组(6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长期系统教育和随访管理模式可以有效地减少COP
张荣葆谭星宇何权瀛陈清改军魏敬安王妍
关键词:疾病管理健康教育
γ干扰素转基因表达对博莱霉素致小鼠肺纤维化的作用被引量:13
2003年
目的 探讨小鼠γ干扰素 (mIFN γ)在肺内局部转基因表达对博莱霉素致小鼠肺纤维化的作用。方法  6~ 8周龄雄性ICR小鼠 ,模型组第 0天经鼻滴入BLM 3mg/kg建立肺间质纤维化模型 ,预防治疗组于滴入BLM前 4 8h经鼻给予重组复制缺陷型mIFN γ腺病毒 (AdCMVmIFN γ) 5×10 8空斑形成单位 (pfu) /鼠 ,治疗组于滴入BLM后 72h经鼻给予等量AdCMVmIFN γ ,同时设立无外源活性基因的复制缺陷型腺病毒 (AdCMVNull)对照组和生理盐水阴性对照组。第 0、7、14天分别测小鼠体重 ,第 14天收获其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BALF)和肺组织 ,右肺行苏木精 伊红 (HE)和Masson三色染色 ,左肺经酸解法检测肺组织羟脯氨酸 (HYP)含量。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BALF中mIFN γ的浓度。结果 AdCMVmIFN γ转基因预防治疗组和治疗组BALF中mIFN γ含量明显增高[(2 12 5 0± 6 4 97)pg/ml,(2 10 0 0± 5 4 5 1)pg/ml],其它组BALF中mIFN γ浓度为接近零水平。上述两组与其余各组比较 ,小鼠体重明显减轻 (P <0 .0 5 ) ,肺泡炎、纤维化程度均有加重倾向 (P =0 .0 7) ,肺HYP含量增高 (P <0 .0 5 )。结论  (1)AdCMVmIFN γ经鼻滴入可在小鼠肺内实现mIFN γ转基因表达 ;(2 )在BLM模型中 ,早期mIFN γ转基因表达可在某种程度上加重BLM诱导的肺?
田桂珍高占成徐钰改军董建强何权瀛
关键词:肺纤维化Γ干扰素转基因表达博莱霉素小鼠
呼吸系统慢性炎症反应性疾病基因治疗的实验研究
高占成康禹陈彬徐钰田桂珍胡萍公丕花李瑛董建强虞有智尚颖改军何权瀛
支气管哮喘、肺间质纤维化是常见的呼吸系统慢性炎症反应性疾病,发病率高,严重威胁人类身体健康。其病因至今尚未能完全明确,但炎症调控基因表达异常是导致疾病发生发展的主要因素,纠正这种炎症基因的异常表达就有可能根治疾病或者改善...
关键词: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肺间质纤维化基因治疗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