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红

作品数:6 被引量:48H指数:4
供职机构: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四川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休克
  • 2篇休克患者
  • 2篇细胞
  • 2篇创伤
  • 1篇信号
  • 1篇信号通路
  • 1篇血性
  • 1篇炎症
  • 1篇油纱
  • 1篇愈合
  • 1篇源性
  • 1篇纱布
  • 1篇失血
  • 1篇失血性
  • 1篇失血性休克
  • 1篇死亡率
  • 1篇疼痛
  • 1篇通路
  • 1篇抢救
  • 1篇抢救流程

机构

  • 6篇成都医学院第...
  • 1篇成都医学院

作者

  • 6篇张红
  • 3篇陈懋
  • 3篇杨林
  • 2篇杨静
  • 1篇刘月明
  • 1篇刘卫华
  • 1篇王冬青
  • 1篇罗绍军
  • 1篇文科
  • 1篇刘漪沦
  • 1篇宋强
  • 1篇陈文海
  • 1篇梁艳

传媒

  • 2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生命科学
  • 1篇医学综述
  • 1篇西部医学
  • 1篇中华全科医学

年份

  • 2篇2020
  • 3篇2018
  • 1篇201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聚酰胺纱布敷料在急慢性创面的临床应用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研究聚酰胺纱布在不同急慢性创面愈合过程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1—11月烧伤整形科和急诊科收治的137例住院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实验组(68例)及对照组(69例),2组年龄、性别及创面情况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患者创面均经相同方法清创、消毒、标记照相。照相完毕后,实验组急慢性创面给予聚酰胺纱布贴敷创面,对照组急慢性创面给予凡士林纱布贴敷创面。分别记录患者伤口愈合时间、创面停止渗出时间、换药时疼痛评分并采集相片,并对不同情况下患者伤口愈合时间、创面停止渗出时间、换药时疼痛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2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聚酰胺纱布和凡士林油纱在不同急慢性创面中均能起到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伤口的愈合时间、创面渗出停止时间以及换药时疼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敷料聚酰胺纱布作为内层敷料在不同急慢性创面愈合过程中具有良好疗效且效果优于凡士林纱布,临床应用更具优势,值得推广应用。
文科马燕刘漪沦张红朱小明陈文海陈雪莲刘卫华刘月明
关键词:凡士林油纱创面愈合疼痛
急诊中瞳孔检查对昏迷及休克患者病程判断的重要性分析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分析急诊中瞳孔检查对昏迷及休克患者病程判断的重要性。方法:对所有患者进行相关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以及神经系统的检查,将患者按不同的病因类型分为两组,观察按病因分类后患者的瞳孔情况,包括患者是否发生瞳孔散大或缩小,双侧瞳孔是否等大及瞳孔是否发生对光反射消失。结果:148例患者中属于结构性昏迷或休克的患者68例,代谢性昏迷或休克80例,结构性昏迷或休克组患者的瞳孔不等大例数大于代谢性昏迷或休克组,结构性昏迷或休克组患者的瞳孔对光反射消失的例数大于代谢性昏迷或休克组。结论:对患者瞳孔合理科学的检查是急诊中判断患者病因情况的重要方法,对了解患者的病情和及时的救治具有积极意义。
张红杨林陈懋王冬青罗绍军
限制性液体复苏对创伤休克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LRs/NF_(-κ)b信号通路及血清SOD、AOPP水平的影响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LFR)对创伤休克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TLRs/NF_(-κ)b信号通路表达及血清中SOD、AOP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12例创伤休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6例。对照组给予积极液体复苏,观察组采用LFR。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液体复苏相关指标、TLRs/NF_(-κ)b信号通路表达及血清SOD、AOPP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愈率(85.7%)显著高于对照组(69.6%),死亡率(14.3%)明显低于对照组(30.4%)(P<0.05);复苏30 min、复苏60min,观察组Pa O2、血氧饱和度、血清SOD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期,血乳酸、AOPP水平、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LR2、TLR9、NF_(-κ)b m NRA表达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结论:LFR对创伤休克患者的临床效果优于积极液体复苏,可能与其降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LRS/NF_(-κ)b信号表达,提高血清SOD水平,降低血清AOPP水平有关。
陈懋杨林张红李建军杨静
关键词:限制性液体复苏创伤休克
尿源性干细胞在再生医学的应用及研究现状被引量:1
2020年
尿源性干细胞(USCs)是一种从尿液中培养得到的细胞群,具有间充质干细胞的多种生物学特性。USCs不仅可以分化为泌尿系统细胞(平滑肌细胞和上皮细胞),还可以分化为其他细胞系,如神经细胞、成脂细胞、成软骨细胞、内皮细胞、成骨细胞、骨骼肌细胞等。USCs是一种非侵入性、方便获得、培养稳定且具有多重分化潜力的细胞群,是组织工程中潜在的种子细胞。目前USCs在泌尿系统修复、血管和皮肤再生、神经等骨骼肌肉系统的再生领域已得到广泛应用并展现了一定的修复能力。
宋强张红王钦朱成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
免疫细胞在脊髓损伤后炎性微环境中的作用被引量:4
2020年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的治疗和康复一直是临床医学领域的重大难题。现代医学虽然显著提高了脊髓损伤患者的存活率,然而在改善患者损伤神经功能方面进展甚微,其原因主要在于脊髓损伤后复杂的病理生理变化。在脊髓损伤的病理过程中,原发性损伤对脊髓神经结构的伤害难以逆转,因此目前国内外研究治疗脊髓损伤的方法主要围绕减轻继发性损伤和促进再生来开展。SCI后炎症反应始终存在,这与免疫细胞在炎症反应的不同时间、不同损伤部位发挥不同作用密切相关。该文就免疫细胞在SCI后炎症微环境中的作用做一简要综述。
宋强张红罗兰王钦梁艳
关键词:脊髓损伤继发性损伤炎症免疫细胞
创伤链式抢救流程对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复苏效果及死亡率的影响被引量:27
2018年
目的探讨创伤链式抢救流程对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复苏效果及死亡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5例。观察组应用创伤链式抢救流程,对照组应用常规急救流程。观察两组有效救治时间、休克纠正时间、术后72h日输液量、液体复苏达标时间、住院时间、器官损伤及功能障碍发生情况以及抢救结果。结果观察组伤后送达病房救治时间、休克纠正时间、术后72h日输液量、液体复苏达标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器官损伤及功能障碍发生率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8.89%vs 8.89%,P<0.05);观察组好转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无变化发生率和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运用创伤链式抢救流程能有效缩短抢救时间,提高复苏效果和抢救成功率,有助于提高抢救效果及改善预后,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陈懋李峥杨林张红杨静
关键词:创伤失血性休克死亡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