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瑞
- 作品数:10 被引量:53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历史地理更多>>
- 乙型肝炎病毒“a”决定簇的突变检测基因芯片
- 本发明涉及基因检测。特别地涉及用于检测乙型肝炎“a”决定簇突变的基因芯片。本发明还涉及所述基因芯片的制备方法。本发明还涉及所述基因芯片在检测乙型肝炎“a”决定簇突变的应用。
- 李河民张瑞梁争论
- 文献传递
- 细胞免疫和遗传因素对乙型肝炎疫苗阻断母婴传播效果的影响被引量:16
- 2006年
- 目的比较接种重组乙肝疫苗后不同体液免疫应答高危儿童的细胞免疫反应特点,进一步探讨母婴阻断失败、无应答的机理。方法124名母亲HBsAg和HBeAg双阳性的新生儿按常规乙肝的免疫程序接种重组CHO和酵母乙肝疫苗,于第1针免后3、7、12月检测HBsAg和抗-HBs,判定免疫成功或失败的新生儿,首针后60~120月(平均80月)再次检测HBsAg和抗-HBs指标,选取8名免疫重组乙肝疫苗母婴阻断失败儿童、4名免后无应答抗体反应的儿童和11名母婴阻断成功的儿童采集静脉血样,分离淋巴细胞,应用ELISPOT方法检测产生IL-2斑点形成细胞的数量,并对斑点数和表面抗体滴度的相关性进行比较,同时分析HLA-A、-B、DRB1和DQB1等位基因的多态性。结果(1)124名研究对象中有77.4%的儿童可产生保护性表面抗体,成功阻断母婴传播;13.7%的人免疫失败,感染乙肝;8.9%的儿童则对乙肝疫苗呈无应答状态。(2)免疫成功组产生IL-2细胞数(55.2±42.22)显著高于免疫失败组(3,75±3.24)和抗体无应答组(6.75±3.59),P<0.01。(3)儿童免疫乙肝疫苗后的表面抗体滴度与经乙肝疫苗诱导产生的特异性分泌IL-2的T细胞数量呈显著性正相关(r =0.601,P<0.01)。(4)HLA-B*48在对酵母乙肝疫苗无应答的儿童中占有25%的频率,显著高于免疫成功(2.2%)和失败的儿童(0%),P<0.05。对CHO疫苗无应答儿童的HLA-DRB1*15的频率显著高于免疫成功和失败的儿童(P<0.05)。结论乙肝疫苗母婴阻断失败和免后抗体无应答儿童的细胞免疫应答显著低于阻断成功的儿童,并且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
- 廖雪雁梁争论李艳萍李荣成刘建源吴小音张瑞方鑫农艺黄月奎张华远李河民
- 关键词:重组乙型肝炎疫苗HLA细胞免疫ELISPOT
- 乙型肝炎病毒“a”决定簇突变对乙型肝炎疫苗保护效果的影响被引量:9
- 2007年
-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a”决定簇热点突变对乙肝疫苗保护效果的影响。方法根据HBV基因保守序列设计PCR扩增引物,针对“a”决定簇突变设计简并探针,制备检测HBV“a”决定簇16种热点突变的基因芯片,并用克隆测序对芯片检测结果进行验证。基因芯片法检测47对乙肝疫苗阻断失败的母婴配对样本和323例阻断成功的母亲样本。结果克隆测序证明,基因芯片法具有特异性。应用该法检测发现,野生株(阳性率为78.66%)仍为主要流行株,依次为126A(11.27%)、145R(5.76%)、126S-1(5.28%)、126S-2(4.56%)、129H(1.20%)、144A(0.72%)、129R(0.24%),但126A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突变(P值均<0.01)。阻断失败组母婴均感染的样本与阻断成功组的126A、126S-1、126S-2和145R检出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现有乙肝疫苗可阻断126A、126S和145R突变株的母婴传播,目前毋需研制针对126和145位点突变的新型乙肝疫苗,但需加强对突变株的流行病学监测。
- 张瑞李荣成朱凤才李艳萍刘社兰张现臣王升启梁争论李河民庄辉
-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基因芯片突变
- 乙型肝炎病毒“a”决定簇的突变检测基因芯片
- 本发明涉及基因检测。特别地涉及用于检测乙型肝炎“a”决定簇突变的基因芯片。本发明还涉及所述基因芯片的制备方法。本发明还涉及所述基因芯片在检测乙型肝炎“a”决定簇突变的应用。
- 李河民张瑞梁争论
- 文献传递
- 重组乙型肝炎疫苗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诱导细胞免疫应答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 探讨重组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和汉逊酵母菌表达的乙肝表面抗原(rHBsAg)诱导动物和人体细胞免疫应答的动态变化。方法 应用不同剂量rHBsAg免疫小鼠(BALB/c,H-2^d),酶联免疫斑点法(ELISPOT)检测小鼠脾单个核细胞(MNC)体外刺激诱生IFN-γ的水平;单剂rHBsAg免疫后不同时间检测MNC、CD8^+T淋巴细胞产生IFN-γ水平;同时测定免疫后不同时间细胞毒T淋巴细胞反应(CTL)活性;检测免疫单剂和多剂乙肝疫苗后小鼠MNC分泌IFN-γ、IL-2、IL-5和抗-HBs抗体水平;对乙肝感染标志阴性的4名成年人按0、1、2个月程序接种乙肝疫苗,检测免疫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CD;T淋巴细胞分泌IFN-γ、IL-2和IL-4水平以及抗体动态。结果 应用ELISPOT法,汉逊rHBsAg免疫小鼠7d时,可检测到IFN-γ应答,14d时达到高峰;CTL在免疫后7d时可检出,峰值位于28d。在1~8ug免疫剂量范围内,MNCs IFN-γ免疫应答与剂量呈显著正相关(阳转率:r=0.951,P=0.049〈0.05;SFC:r=0.996,P=0.000〈0.05),在1~4ug免疫剂量范围内,CD8^+T淋巴细胞的IFN-γ与剂量也呈显著正相关(r=0.999,P=0.025〈0.05);三剂乙肝疫苗免疫小鼠诱生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应答水平均显著高于单剂(P值均〈0.05);成年人接种汉逊乙肝疫苗后不同个体间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应答的模式不同,IL-2、IL-4应答与个体抗体滴度有关。结论 用ELISPOT法成功测定了汉逊HBsAg免疫小鼠后不同淋巴细胞的细胞免疫剂量效应和CTL时间动态变化,并分析了成年人的细胞免疫应答特点,为规范疫苗细胞免疫评价提供了基础。
- 胡忠玉何鹏张瑞方鑫朱凤才邱少辉李河民汪华梁争论庄辉
- 关键词:乙型肝炎疫苗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 广西壮族自治区隆安县乙型肝炎疫苗全程接种后的免疫记忆研究被引量:18
- 2007年
- 目的了解接种全程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后的免疫记忆情况。方法1987-1989年出生时接种乙肝血源疫苗的1201名新生儿,以及1996-1999年出生时接种乙肝酵母重组疫苗的2484名新生儿,于2005年随访时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表面抗体(抗-HBs)和核心抗体(抗- HBc),结果959名3项乙肝病毒(HBV)标志物均阴性,其中228名接种乙肝血源疫苗,731名接种乙肝酵母重组疫苗,于加强免疫1针乙肝酵母重组疫苗后15 d时检测其抗-HBs。此外,随机选择11名加强免疫后无应答和22名有应答者,应用酶免疫斑点法(ELISPOT)测定白细胞介素-2(IL-2)。有初次免疫后抗-HBs定量检测资料者190名,比较其初次免疫和加强免疫后抗-HBs水平。结果加强免疫后,79.82%接种乙肝血源疫苗者抗-HBs阳转,几何平均滴度(GMT)为325.69 mIU/ml;95.62%接种乙肝酵母重组疫苗者抗-HBs阳转,GMT为745.18 mIU/ml。加强免疫后所产生的抗-HBs水平与初次免疫后抗体滴度有关。加强免疫后抗-HBs阳转者的IL-2阳性率(40.91%)也高于无应答者(P<0.01)。结论在乙肝疫苗初次免疫后,抗-HBs转阴者中,大部分仍具有免疫记忆,仅少部分在长期随访中丧失免疫记忆。因此,在高流行地区,对丧失免疫记忆者应进行乙肝疫苗加强免疫。
- 李艳萍李荣成方孔雄李河民胡忠玉何鹏吴小音张瑞梁争论庄辉
-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免疫记忆加强免疫
- 成人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后细胞免疫应答的动态变化被引量:6
- 2007年
- 目的探讨人体接种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后细胞免疫的动态变化,了解疫苗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与体液免疫应答的关联。方法8例成人按0、1、2月程序接种乙肝疫苗,于首针免疫后3、8、21、34和65 d采静脉血,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对PBMC进行细胞分选,获得纯度95%以上的CIM^+和CD8^+ T淋巴细胞,应用酶联免疫斑点法(ELISPOT)测定PBMC、CD4^+和CD8^+ T淋巴细胞体外刺激后所产生的细胞因子IFN-γ、IL-2和IL-4的斑点数(SFC),并收集乙肝疫苗免疫前(0 d)和免疫后3、8、21、30、34、60、65和150 d血样,测定乙肝表面抗体(抗-HBs)。同时设立阴、阳性对照各2例。结果人接种乙肝疫苗后,CD4^+、CD8^+ T淋巴细胞产生不同细胞因子趋势和强度不同: IFN-γ(由CD8^+、CIM^+ T淋巴细胞产生)出现较早,且较为稳定,而CD4^+ T淋巴细胞产生的IL-2和IL-4出现较晚,但其升高与第2、3针乙肝疫苗免疫有关;免疫后IL-4阳转率与抗-HBs阳转率呈显著正相关,IL-2、IL-4的SFC与抗-HBs滴度也呈显著正相关。结论成人接种乙肝疫苗后可早期检测出以IFN-γ为主的细胞免疫,IL-4和IL-2阳转与抗-HBs升高有关。
- 胡忠玉朱凤才何鹏刘社兰张瑞方鑫翟祥军邱少辉梁争论汪华李河民庄辉
- 关键词:酶联免疫斑点法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 著名病毒学家李河民研究员传略(1922-)
- 2006年
- 我国著名病毒学家和疫苗学专家李河民研究员1922年6月1日出生于我国台湾省高雄县一个手工业制造者家庭,原名蔡川燕。他的童年和青少年时代是在日本殖民统治下度过的。由于受日本侵略者压迫,他在进步思想影响下,从年轻时起立志科学救国,强烈盼望祖国强大昌盛,渴望台湾回归祖国的怀抱。1944年在日本东京医学专门学校(现为东京医科大学)毕业后,毅然回到祖国大陆,奔赴解放区。1946年6月-1948年在解放军晋察冀军区后方医院和白求恩医大附属医院从事救死扶伤的医疗工作。解放军战士英勇杀敌的英雄事迹深深地感动了他,当他亲眼看到这么好的战士受伤后感染了破伤风,没有有效药物治疗而牺牲时,给他的思想巨大冲击,他打报告给军区卫生部长,建议组织生产破伤风类毒素和抗毒素。
- 周国安佘清张瑞
- 关键词:病毒学家研究员破伤风类毒素传略祖国大陆救死扶伤
- 检测乙型肝炎病毒“a”决定簇热点突变基因芯片的制备和初步应用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为快速、高通量检测HBV“a”决定簇热点突变,制备基因芯片,并进行了初步应用。方法应用HBV基因保守序列设计PCR扩增引物,针对“a”决定簇突变设计简并探针,制备了检测126A、126S、144A、145R、145E、144A+145R和144A+145E突变的基因芯片。通过对质粒参考品或样本进行测定,以评价芯片的特异性、灵敏度、重复性和检测劣势株的能力,并对45例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样本同时应用基因芯片和PCR产物直接测序法进行检测比较。结果所制备的基因芯片能特异性检测出质粒参考品,灵敏度为5×10^3拷贝/μl。同一样本检测10次,芯片内和芯片间变异系数均小于15%。当劣势株占HBV毒株10%以上时,基因芯片即可检出。芯片法测得45例样本中126A、126S-1和126S-2的阳性率(分别为46.67%、35.56%和24.44%)显著高于PCR产物直接测序法(分别为9.00%、4.44%和2.22%;P值分别为0.000、0.000和0.002),克隆测序验证了基因芯片法的特异性。结论基因芯片法可快速、有效地检测HBV特定位点突变株,为HBV突变的大规模筛查提供了方法。
- 张瑞李荣成李艳萍王升启梁争论李河民庄辉
- 关键词:肝炎病毒乙型基因芯片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