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动脉
  • 3篇心肌
  • 3篇冠状
  • 3篇冠状动脉
  • 2篇电图
  • 2篇动脉狭窄
  • 2篇动脉造影
  • 2篇心病
  • 2篇心电
  • 2篇心电图
  • 2篇造影
  • 2篇肾动脉
  • 2篇肾动脉狭窄
  • 2篇尿激酶
  • 2篇尿激酶治疗
  • 2篇起搏
  • 2篇激酶
  • 2篇冠心病
  • 2篇冠状动脉造影
  • 1篇动脉介入治疗

机构

  • 10篇徐州市第四人...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徐州市第一人...

作者

  • 10篇吴强
  • 4篇王彦炯
  • 3篇傅强
  • 2篇王跃涛
  • 2篇彭建军
  • 2篇庞文跃
  • 2篇郝恒剑
  • 2篇胡大一
  • 2篇骆秉铨
  • 2篇李田昌
  • 1篇王人彭
  • 1篇张义勤
  • 1篇路雯
  • 1篇王海波
  • 1篇朱瑞华
  • 1篇鹿存芝

传媒

  • 3篇江苏医药
  • 1篇中国介入心脏...
  • 1篇微循环学杂志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中华核医学杂...
  • 1篇徐州医学院学...
  • 1篇实用心电学杂...
  • 1篇中西医结合心...

年份

  • 1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2
  • 2篇1995
  • 1篇1994
  • 1篇1992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尿激酶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微循环变化被引量:2
1994年
通过临床监测发现:应用尿激酶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明确,治疗后微循环改善明显。微循环的变化有可能解释尿激酶治疗后,临床有效而冠脉造影改善不明确的机制。
吴强骆秉铨
关键词:尿激酶不稳定型心绞痛微循环
经上肢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57例临床观察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探讨经上肢动脉路径完成冠状动脉造影 (CAG)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的可行性。方法 使用 4FJudkins、5FJudkins、6FJudkins导管经上肢动脉完成CAG及PCI。结果  5 7例上肢动脉路径CAG或PCI均获成功 ,其中 2 1例PCI植入 3 1枚支架 ,仅 1例发生肱动脉术后血肿。结论 上肢动脉路径完成CAG和PCI是安全可行的。
吴强志水清和
关键词: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上肢动脉
不同剂量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塞临床分析
1992年
三家医院5年来用尿激酶(UK)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118例。按给予剂量的大、中、小分为A、B、C 三组,冠状动脉再通率在给药7小时内分别为77.8、53、16.6%。3小时内B 组提高到75%,较A 组(78.9%)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而出血、心律失常并发症明显减少。
王彦炯吴良金骆秉铨吴强刁绍先武维恒张沛王人彭厉传芬
关键词:心肌梗塞尿激酶溶栓疗法
心脏起搏对心率缓慢型心衰病人心功能的影响
1995年
王彦炯吴良金骆秉铨张义勤吴强厉志洪
关键词:缓慢型心脏功能试验心脏起搏
冠心病合并肾动脉狭窄危险因素及临床意义被引量:4
2003年
目的 探讨冠心病合并肾动脉狭窄发病率及危险因素 ,以及冠状动脉造影同时行肾动脉造影的必要性。方法 对 114例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患者同时行肾动脉造影。结果  114例患者中 ,肾动脉狭窄发病率 18 4% ,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 77例冠心病中肾动脉狭窄发病率 2 6 % ,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 37例中肾动脉狭窄发病率 2 7% ,冠心病患者中肾动脉狭窄发病率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P <0 0 1)。结论 冠心病患者有较高的肾动脉狭窄的发生率 ,应该在冠状动脉造影明确冠状动脉病变后 ,常规行肾动脉造影。
吴强李田昌胡大一郝恒剑庞文跃彭建军
关键词:冠心病肾动脉狭窄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术后1小时ST段变化的意义被引量:7
2005年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PCI术后1hST段变化对急性期预后的评估意义。方法对首次前壁AMI接受PCI者81例,比较PCI术前、术后1hST段的变化。按术后1hST段回落≥50%为A组(58例,71.6%),<50%为B组(23例,28.4%)。术后2W左右及6个月左右应用核素心功能评定左室功能。并观察6个月左右心绞痛、再发心肌梗死、再入院、死亡和失代偿性心衰等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期间死亡例数,A组1组,B组2例;左室心功能,2W左右检测两组无差异,半年左右检测,A组心功能明显改善,B组心功能改善不明显。结论PCI术后1hST段的变化,可反映心肌再灌注后的微循环情况,对早期临床预后和区分高危患者有积极意义。
王海波傅强王跃涛黄宜杰吴强
关键词:心肌梗死心电图描记术心功能
用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评价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血流储备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用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评价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 (简称冠脉 )血流储备(CFR)。方法 冠脉造影正常的高血压患者 4 7例 ,其中无左心室肥厚 (LVH) 2 5例 ,合并LVH 2 2例 ;正常对照组 17例。分别行静息及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结果 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高血压组呈缺血性改变 2 6例 (5 5 3% ) ,对照组 1例 (5 9% ,χ2 =31 12 ,P <0 0 0 1) ;高血压组共 87个节段(2 0 6 % )呈放射性异常分布 ,对照组有 1个节段 (0 7% ,χ2 =32 90 ,P <0 0 0 1)。高血压组自身前后对照 :腺苷注射前心肌灌注显像有 6例 (12 8% )呈缺血性改变 ,共 14个节段 (3 3% ) ;腺苷负荷后 2 6例 (5 5 3% )呈缺血性改变 (χ2 =6 96 ,P <0 0 0 1) ,共 87个节段 (2 0 6 % )呈放射性异常分布 (χ2 =5 9 92 ,P <0 0 0 1)。LVH组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呈缺血性改变 17例 (77 3% ) ,无LVH组 9例(36 0 % ,χ2 =8 0 6 ,P <0 0 1) ,LVH组共 6 7个节段 (33 8% )呈放射性异常分布 ,无LVH组为 2 0个节段 (8 9% ,χ2 =4 0 13,P <0 0 0 1)。结论 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评价高血压患者CFR安全、易行 ;高血压患者CFR明显异常 ,合并LVH者更为明显。
傅强王跃涛黄宜杰王彦炯吴强鹿存芝
关键词:心肌灌注显像腺苷LVH高血压患者
急性肺栓塞的诊断及治疗研究
2003年
目的 探讨同位素肺通气 /灌注扫描对急性肺栓塞 (APE)的诊断价值 ,APE心电图变化特征及溶栓抗凝治疗疗效。方法  4 3例APE行同位素肺通气 /灌注扫描、下肢深静脉造影、心电图检查、心脏超声及双下肢静脉超声检查 ;4 0例予尿激酶 2万IU/kg ,2h内静脉滴注 ,并于溶栓治疗后皮下注射低分子量肝素。结果 同位素肺灌注扫描示大面积栓塞 2 8例 (6 5 1% ) ,次大面积栓塞15例 (34 9% ) ;双下肢深静脉造影示下肢深静脉血栓 18例 (41 9% )。心电图变化以SⅠ QⅢ TⅢ 、TⅤ 1~ 4倒置最为常见。 4 0例尿激酶溶栓治疗显效 19例 (47 5 % ) ,有效 8例 (2 0 0 % ) ,无效 12例(30 0 % ) ,总有效率 6 7 5 % ,死亡 1例 (2 5 % )。结论 APE行同位素肺通气 /灌注扫描是安全、无创及有价值的诊断方法 ,心电图虽无特异性 ,但结合临床对诊断有帮助 ;尿激酶溶栓治疗是APE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
傅强王彦炯黄宜杰吴强路雯朱瑞华
关键词:心电图APE肺通气急性肺栓塞灌注
冠心病合并肾动脉狭窄危险因素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02年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肾动脉狭窄的发病率及危险因素 ,以及冠状动脉造影同时行肾动脉造影的必要性。方法对 114例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患者同时行肾动脉造影。结果 114例患者 ,肾动脉狭窄发病率 18.4% ,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 77例冠心病中肾动脉狭窄发病率为 2 6.0 % ,冠状动脉造影正常 3 7例中肾动脉狭窄发病率为 2 .7%。冠心病患者中肾动脉狭窄发病率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 ( 2 .7%与 2 6.0 % ,P<0 .0 1)。结论冠心病患者有较高的肾动脉狭窄发生率 ,为了进一步治疗冠心病 ,应该在冠状动脉造影明确冠状动脉病变后 ,常规行肾动脉造影。
吴强李田昌胡大一郝恒剑庞文跃彭建军
关键词:冠心病肾动脉狭窄冠状动脉造影合并症
多普勒超声用于房室顺序起搏参数的临床研究
1995年
应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研究16例房室顺序起搏的病人,对其不同的参数进行观察,分析了其心脏收缩与舒张功能的影响,提示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可以为房室顺序起搏的病人选择最佳起搏参数。
吴强吴良金
关键词: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房室顺序起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