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叶柱江

作品数:45 被引量:203H指数:10
供职机构:东莞市中心血站更多>>
发文基金:东莞市科技局科研立项东莞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6篇期刊文章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9篇医药卫生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理学

主题

  • 6篇血小板
  • 6篇输血
  • 6篇采血
  • 5篇单采
  • 5篇单采血小板
  • 5篇献血
  • 4篇输注
  • 4篇细菌
  • 4篇红细胞
  • 3篇血小板输注
  • 3篇血型
  • 3篇血型鉴定
  • 3篇血液
  • 3篇细菌培养
  • 3篇献血者
  • 2篇单采血小板输...
  • 2篇蛋白
  • 2篇血小板制品
  • 2篇预防措施
  • 2篇溶血

机构

  • 39篇东莞市中心血...
  • 1篇东莞东华医院
  • 1篇东莞市人民医...

作者

  • 39篇叶柱江
  • 16篇刘仁强
  • 14篇何子毅
  • 13篇刘赴平
  • 12篇秦艳兰
  • 7篇王德文
  • 6篇陈金凤
  • 6篇邹文涛
  • 4篇林栋
  • 4篇邓穗英
  • 4篇莫海英
  • 4篇刘景春
  • 3篇黄志森
  • 3篇车嘉琳
  • 2篇胡应明
  • 2篇莫柳平
  • 2篇郭建生
  • 2篇钟炽辉
  • 2篇雷扬
  • 2篇张兆晴

传媒

  • 6篇临床输血与检...
  • 4篇国际医药卫生...
  • 4篇现代检验医学...
  • 3篇广州医药
  • 3篇中国输血杂志
  • 3篇临床血液学杂...
  • 2篇中国热带医学
  • 2篇实验与检验医...
  • 1篇牡丹江医学院...
  • 1篇河北医学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细胞与分子免...
  • 1篇广东医学院学...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血栓与止血学
  • 1篇中国医药科学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8
  • 2篇2016
  • 5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4篇2009
  • 2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1
4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少白混合血小板的制备及临床应用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观察少白混合血小板的血小板数量、红细胞混入量、白细胞残留量、无菌试验等指标及临床输注效果,评价少白混合血小板输注有效性。方法:应用富含血浆法制备浓缩血小板,通过无菌接驳混合在一起,进行白细胞过滤,并测定86例少白混合血小板的几项特定指标;观察158例少白混合血小板输注后24H的血小板校正计数增加指数(CCI)的变化。结果:91.8%(79/86)的少白混合血小板的几项特定指标与单采血小板的质量要求相符;142例患者输注少白混合血小板后止血或出血改善,CCI>10000。结论:少白混合血小板应用于临床能达到较好的止血效果,并且能节约血源,弥补单采血小板的不足,满足临床用血需要。
刘仁强叶柱江邓穗英
关键词:PRP白细胞过滤
时间序列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在临床红细胞用量预测中的应用被引量:16
2013年
目的验证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RIMA)预测临床红细胞用量的可行性,并为血站制定备血计划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选择东莞市2006年1月~2011年12月6年的每月临床红细胞用量作为时间序列模型的数据源。利用SPSS软件进行时间序列模型的构建,通过对2012年的前5个月临床红细胞实际用量进行模型检验。并据此对模型预测临床红细胞用量分析的可行性、建模步骤及准确性验证进行了探讨。结果 ARIMA模型计算出的预测值与实际值拟合较好,相对误差较小。1月份相对误差为-6.32%,2月份为13.28%,3月份为7.78%,4月份为3.73%,5月份为3.78%,平均相对误差为4.45%。结论可以应用时间序列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对未来的临床红细胞用量进行预测,为血站制定备血计划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叶柱江刘赴平
关键词:时间序列
Sysmex血凝仪在冷沉淀质量检测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评估Sysmex血凝仪的准确性、精密性,并分析影响血凝仪性能的多种因素,保证冷沉淀制品质量检测结果的准确。方法用正常水平质控血浆和低值水平质控血浆对Sysmex血凝分析仪的精密度、准确度进行评价并建立本室冷沉淀制品质量检测室内质量控制和检测体系;对库存的97袋冷沉淀制品FⅧ、纤维蛋白原(Fg)进行质量检测。结果所评价指标的批内及批间变异系数(CV)均<5%,所检测的正常水平的质控血浆结果和低值水平质控血浆结果与各自靶值相比偏差均在允许误差范围内;抽检的97袋冷沉淀制品(2U)FⅧ含量合格率95.9%(93/97);纤维蛋白原含量合格率96.9%(94/97),总合格率(90/97)为92.8%。结论 Sysmex全自动血凝分析仪的准确性、精密性良好,对冷沉淀制品中FⅧ和Fg含量的检测结果可靠,能满足对血液制品质量的监测。
秦艳兰叶柱江何子毅
关键词:血凝仪冷沉淀凝血因子纤维蛋白原室内质控
2019年东莞地区献血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被引量:13
2020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2019年东莞地区献血不良反应的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为减少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调查2019年东莞地区无偿献血不良反应记录,统计献血不良反应的相关数据,分别从献血类型、性别、献血史、反应类型、反应诱因等因素比较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 88 998例献血者中共有647例出现献血不良反应,占0.73%(647/88 998);捐献全血的不良反应率为0.75%(627/83 994),捐献血小板的不良反应率为0.40%(20/5 004);男性献血人群中不良反应率为0.71%(413/58 341),女性献血人群中不良反应率为0.76%(234/30 657);献血不良反应在不同年龄组的发生率分别是,18—25岁占1.30%(321/24 754),26—35岁占0.74%(209/28 075),36—45岁占0.32%(85/26 209),45—55岁占0.32%(31/9 782),55岁以上占0.56%(1/178),在发生不良反应的献血人群中初次献血占77.59%(502/647),重复献血占22.41%(145/647),团体献血占68.16%(441/647),个人献血占31.84%(206/647),其中高校献血占30.91%(200/647);在反应类型中头晕占93.04%(602/647),出冷汗占2.63%(17/647),恶心呕吐占1.39%(9/647),轻度晕厥占1.85%(12/647),肌肉痉挛或抽搐占1.08%(7/647);在反应诱因中精神紧张占68.93%(446/647),空腹占7.26%(47/647),劳累占4.95%(32/647),睡眠不足占7.73%(50/647),其他占0.11%(72/647)。结论 2019年东莞地区献血不良反应以全身表现为主,主要由精神紧张、睡眠不足、空腹以及劳累造成。不良反应的发生与性别无关,与献血类型及年龄有相关性,初次献血比重复献血、团体献血比个人献血以及捐献全血比捐献血小板更容易发生不良反应。
叶柱江秦艳兰么俊卿雷扬
关键词:献血回顾性分析
改良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法在无偿献血者中的应用
2010年
目的 评价自行改良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法(TPPA)在无偿献血者中大批量检测梅毒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TP)抗体的可行性.方法 改良传统经典TPPA法一系列倍比稀释为加样器自动加样稀释、添加试剂,静置2 h,采用酶标仪判读结果.并同时进行TP-ELISA法(TP-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对比实验.结果 利用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的梅毒螺旋体抗体诊断试剂国家参比品进行考评,1~10号样本检测结果为阳性、11~30号样本检测结果为阴性,结果同标准符合率为100% 对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及广东省临床检验中心的40例室间质评样本检测,结果同靶值的符合率为100% 对28 886例无偿献血者标本检测,检出有反应性145例(0.50%)与TP-ELISA法检出有反应性164例(0.56%),P〉0.05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改良TPPA法具有传统经典TPPA法的高准确性、灵敏度、特异性,且操作步骤简易,可以进行大批量标本的检测、实现结果标准化,可以在献血者检测TP中推广应用.
陈宝婵林栋王德文叶柱江吴远军
关键词:梅毒螺旋体TP-ELISA法自动化
自动和手工制备浓缩血小板的质量评价被引量:12
2009年
目的比较自动和手工两种方法制备浓缩血小板的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将200例献血者(献血前72小时内未服用过阿斯匹林类药物,采血顺畅)随机分为两组:自动分离制备组和手工分离制备组。采用全自动五分类血细胞计数仪检测血小板计数、红细胞混入量,进行血小板质量评价。结果手工分离制备组制备的血小板计数:(5.31±0.20)×1010/L,自动分离制备组血小板计数为7.57±0.20×1010/L;手工分离制备组红细胞混入量为(2.50±0.293)×109/L,自动分离制备组红细胞混入量为(1.07±0.038)×109/L。经统计学分析,自动与手工制备组两项指标均具有统计学差异。自动分离组和手工分离组单袋体积分别为49.55±0.45ml和51.85±0.71ml,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自动分离制备组所制备浓缩血小板与手工组比较,无论是血小板数量还是红细胞混入量,自动分离制备组的效果相对比较好。
秦艳兰刘景春刘仁强刘赴平叶柱江师玲玲
关键词:浓缩血小板
红细胞保存液悬浮洗涤红细胞制备保存效果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分析红细胞保存液(MAP)悬浮洗涤红细胞的制备质量,确定MAP悬浮洗涤红细胞在制备、保存和临床使用的可操作性。方法:比较保存期末(第35d)的MAP悬浮洗涤红细胞与生理盐水悬浮洗涤红细胞的血红蛋白含量、上清液蛋白质含量和溶血率。统计批量制备与按需制备洗涤红细胞工作时间。结果:保存期末(第35d)的MAP悬浮洗涤红细胞与生理盐水悬浮洗涤红细胞的溶血率、上清液蛋白质含量和血红蛋白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AP悬浮洗涤红细胞在制备、保存中各项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洗涤红细胞批量制备比按需制备的工作时间显著减少。结论:保存期末(第35d)的MAP悬浮洗涤红细胞与生理盐水悬浮洗涤红细胞质量无差异。为了更好地满足临床需求,开展MAP悬浮洗涤红细胞批量制备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莫海英秦艳兰叶柱江张兆晴
关键词:洗涤红细胞生理盐水
电子交叉配血系统的设计与模拟应用被引量:12
2012年
电子交叉配血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经应用多年,国外很多报道证实其具有很多优点,可以使输血更加安全。但是中国除香港外尚未见应用的报道,为了尽早在国内实现该技术,首先要设计一套简单而实用的电子交叉配血应用系统。笔者依据AABB对电子交叉配血的基本要求,运用Microsoft VisualBasic 6.0应用程序及Microsoft ACCess 2000数据库管理软件,自行设计和编程“电子交叉配血应用软件”,并进行模拟测试。结果证实该软件能够实现输血科(血库)电子交叉配血和电子发血功能,可以省略常规血型血清学交叉配血试验,从而使交叉配血从血清学试验进入电子信息化阶段,使流程变得更简单、更安全。
叶柱江何子毅
关键词:数据库应用
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质量分析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分析本中心制备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质量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红细胞输注评估指标、合理输注红细胞剂量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方法。方法收集100袋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质量检测结果,分析其血容量、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压积和储存期末溶血率。结果 50袋1.5 U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血容量为(198±22)ml/袋,与理论值相比合格率为78%;血红蛋白含量(35.04±6.24)g,合格率92%;红细胞压积0.52±0.06,合格率92%;白细胞残留量(2.15±0.80)×106个/袋,合格率96%;储存期末溶血率(0.13±0.12)%,合格率100%。50袋2 U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血容量(272±26)ml/袋,与理论值相比合格率为75%;血红蛋白含量(51.23±6.38)g,合格率96%;红细胞压积0.55±0.04,合格率100%;白细胞残留量(3.00±1.23)×106个/袋,合格率94%;储存期末溶血率(0.27±0.15)%,合格率100%。结论本中心制备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血液制品无论是1.5 U还是2 U,其质量指标均符合2012版《血站技术操作规程》,能满足临床输血的质量要求。
秦艳兰谭少华莫海英叶柱江何子毅
关键词:血红蛋白含量
储血点建立前后血液供应对比分析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医疗机构设置储血点在血液供应中的作用。方法对本市建立的三个储血点运行一年前后的血液供应范围、血液供应量、血液过期报废率等进行分析。结果成立储血点减少了血液供应距离,保障了紧急抢救时的及时用血,减少了血液的过期报废。结论储血点的成立有利于卫生资源整合,健全了市血液供应网络,有效缩短了周边医院的取血距离,在节约宝贵的血液资源方面产生了显著的效果。
王振兴张兆晴叶柱江苏柱安何子毅陈庆恺
关键词:储血点血液供应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