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子毅
- 作品数:163 被引量:826H指数:15
- 供职机构:东莞市中心血站更多>>
- 发文基金:东莞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东省东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化学工程社会学更多>>
- 无偿献血者血液感染HBV/HCV/HIV的两种检测方案比较研究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 比较酶联免疫法(ELISA)对无偿献血者血液HBsAg/抗HCV/HIV/Ag/Ab阳性检出率及核酸分析技术(NAT)对HBV/HCV/HIV阳性检出率,为优化血液安全检测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A方案(用两种不同生产厂家的ELISA试剂盒检测HBsAg/抗HCV/HIV/Ag/Ab,无反应性样本再进行NAT HBV/HCV/HIV检测)对2011年1月-2013年7月采集的198 783例无偿献血者血样进行检测;采用B方案(用1种ELISA试剂盒检测HBsAg/抗HCV/HIV/Ag/Ab,无反应性样本再进行NAT HBV/HCV/HIV检测)对2013年8月-12月采集的34 577例无偿献血者血样进行检测,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A,B两种检测方案的阳性检出率.结果 A方案的ELISA阳性检出率(1.32%)高于B方案的ELISA阳性检出率(0.76%)(χ^2=75.291,P<0.05);A方案的总阳性检出率(1.45%)高于B方案的总阳性检出率(0.92%)(χ^2=61.016,P<0.05);A方案ELISA检测的阳性检出率(1.32%)高于B方案总体阳性检出率(0.92%)(χ^2=38.986,P<0.05).结论 采用A方案对无偿献血者血液感染HBV/HCV/HIV进行检测的阳性检出率较高,能够较好地保证血液安全,但会增加检测成本和工作量.
- 费亚涛何子毅王德文黄志森陈庆恺
- 关键词: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无偿献血者
- 卡式全自动血型仪在献血者不规则抗体筛查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比较卡式全自动血型仪法与传统血清学法对不规则抗体筛查的应用效果。方法分别采用卡式全自动血型仪法与传统血清学方法对2013年10月1日至2014年4月30日东莞市无偿献血者45 709份标本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对筛查阳性的标本采用抗球蛋白法进行鉴定,比较两种方法检出不规则抗体的性能,并对献血者不规则抗体分布进行分析。结果卡式全自动血型仪检出不规则抗体阳性95例,检出率为0.208%,传统血清学法检出不规则抗体16例,检出率0.0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卡式全自动血型仪法阳性检出符合率为56.547%,高于传统血清学法阳性检出符合率28.571%(P<0.05);RhD阴性献血者不规则抗体阳性率为2.242%,高于RhD阳性献血者不规则抗体率0.198%(P<0.05)。结论卡式全自动血型仪法鉴定献血者红细胞不规则抗体的阳性检出率高于传统血清学法,对RhD阴性献血者更应进行不规则抗体的筛查,献血者红细胞不规则抗体类型以IgM型无临床意义的抗体为主。
- 邹姣丽王庆邹文涛何子毅王若珩陈庆恺崔四平
- 关键词:不规则抗体献血者抗球蛋白法
- 献血者标本因“凝块”导致核酸检测失败的原因分析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比较献血者标本出现"凝块"而导致核酸检测失败在不同献血时间、不同采集部门和不同品牌采血试管的失败率,分析"凝块"产生的原因并采取预防措施。方法收集本站2014年10月—2017月4月献血者标本在Hamilton STAR加样仪出现"reject"报警的条形码,在血站管理信息系统(SHINOW9.0)查询相应信息,并按献血时间[秋冬季(10、11、12、1、2、3月份)与春夏季(4、5、6、7、8、9月份)]、采集部门[流动献血车(A、B、C、D、E车)、固定献血屋(F、G、H、I、J、K、L屋)]和采血试管(M、N试管)分类比较各检测失败率。结果 198 113人份献血者标本中因出现"凝块"而混样失败的共有461人次,总失败率为0.23%(461/198 113);各流动献血车之间的失败率不同(χ^2=14.078,P 〈 0.05);流动献血车总失败率(0.25%)高于固定献血屋(0.18%)(χ^2=7.113,P〈0.05);M试管的失败率0.35%高于N试管0.18%(χ^2=46.772,P〈0.05);2种试管在秋冬季使用时:M试管(0.30%)高于N试管(0.24%)(P〈0.05),在春夏季使用时:M试管(0.42%)高于N试管(0.11%)更加明显(P〈0.05);此外,M试管在春夏季(0.42%)高于秋冬季(0.30%),(χ2=5.633,P〈0.05);而N试管在春夏季(0.11%)却低于秋冬季(0.24%)(χ2=28.861,P〈0.05);流动献血车使用M试管的失败率(0.37%)高于N试管(0.19%)(χ2=40.844,P〈0.05)。结论影响核酸标本出现"凝块"的因素有采血试管分离胶的性状、试管的保存温度和标本采集部门的操作等;为提高核酸标本的质量,有必要加强采血试管使用前的性能确认、采血车的物品储存管理和标本的离心效果评价。
- 陈少彬何子毅陈庆恺
- 关键词:献血者核酸检测标本凝块
- 3种不同型号血细胞分离机使用过程中耗材报废原因分析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了解3种不同型号血细胞分离机使用过程中耗材报废的原因,为更好地招募机采血小板捐献者,降低采集成本,保证机采血小板安全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3年12月机采血小板耗材使用记录,统计报废耗材数量及其4种报废原因,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3种不同型号血细胞分离机耗材中,Amicus报废数量为1.60%,远高于Trima(0.68%)和MCS+(0.83%)(χ2=56.44,P<0.05);报废原因中管路问题导致报废的总报废量为0.51%,其次为仪器故障0.21%,高于其他报废原因(χ2=41.01,P<0.05);Trima血细胞分离机因管路问题造成耗材报废的比率为0.36%,远高于其他因素(χ2=23.04,P<0.05);Amicus血细胞分离机因管路问题造成耗材报废的比率为1.20%,高于其他因素(χ2=65.43,P<0.05)。MCS+耗材报废原因各因素之间比较没有差异。结论管路原因是导致血小板机采耗材报废的主要原因,尤其是Amicus和Trima;3种耗材之间Amicus报废率最高,报废率最低为Trima,如果Trima能够降低管路原因导致的报废,将是临床的最优选择。
- 黄志森费亚涛何子毅
- 关键词:血细胞分离机耗材血小板
- “不确定”结果对ROC预测和ELISA-HCV/HIV临界值设定的探讨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探讨确证试验不确定结果(IR)纳入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对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抗-HCV和HIV Ag抗-HIV临界值设定的影响。方法收集本实验室3种ELISA抗-HCV试剂(A、B和C)和3种HIVAg抗-HIV试剂(D、E和F)结果(S/CO)及其确证结果,共1 184人次。构建3种预测模型(模型1:舍弃IR;模型2:IR纳入阳性结果;模型3:IR纳入阴性结果)的ROC曲线,计算各模型曲线下最大面积(AUC)、最大Youden指数、临界值,探讨最佳的预测阳性献血者ELISA临界值。结果抗-HCV共检测486人次,其中试剂A、B和C分别检测:199例、191例和96例,A、B和C在模型1的临界S/CO值分别为4.261、6.159、8.172;AUC分别为:0.985、0.959、0.999;A、B和C在模型2的临界S/CO值(分别为1.821,1.565,1.320)小于模型3的临界S/CO值(分别为:9.048,8.700,4.918);HIV Ag抗-HIV共检测698人次,其中D、E和F分别检测:281例、264例和153例,D、E和F在模型1的AUC分别为:0.983、0.994、0.997,临界S/CO值分别为11.890、11.540、13.640;D、E和F在模型2和3的临界S/CO值,除E变化较大(模型2为5.187,模型3为11.540),D变化微小(11.760-12.040),F均无变化(13.640)。结论不同试剂的"不确定"结果纳入ROC预测的临界S/CO值不同;基于现有数据,抗-HCV和HIV Ag抗-HIV检测的S/CO值分别大于8.0和13.0时预测为阳性献血者的概率较大;模型2计算的临界值低于模式1,但依然高于试剂盒的推荐临界值,该值对于预测潜在阳性献血者及制定归队策略有一定参考价值。
- 陈少彬陈庆恺袁秋婷黄碧涛黄素媛王庆何子毅
- 关键词:ROC抗-HCV
- 红细胞H抗原缺陷型鉴定及其理化功能研究
- 何子毅邹文涛胡应明钟炽辉刘仁强王德文刘赴平
- 献血者满意度调查对采供血工作的影响被引量:20
- 2017年
- 目的分析献血人群的满意度调查结果,调整工作方法和策略,为无偿献血队伍的招募和发展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通过现代血站管理系统进行献血者满意度调查和电话回访收集反馈信息,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献血人群总满意率达97.82%,重复献血者的不满意率高于初次献血者(P<0.05),献血者反馈的问题以对服务态度和采血岗位的不满意率较高,专业技术水平对再次献血意愿的影响较大。结论提高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和专业技术水平,加强对采血岗工作人员的培训,可以提高献血者满意率,并促进无偿献血队伍的招募和发展。
- 贝孟辉李丽颜曾雅静钟炽辉何子毅陈庆恺
- 关键词:无偿献血满意度
- 医学中文文献中χ~2检验应用错误分析被引量:1
- 2006年
- 车嘉琳何子毅刘赴平邹文涛费亚涛
- 关键词:流行病学方法
- 血小板制品细菌污染预防措施的研究被引量:8
- 2007年
- 目的探讨减少血小板细菌污染的方法,以提高临床输注血小板的安全性。方法首先采用血液采集前采血器材的检查、采血环境的严格消毒及献血者严格筛选,同时改进献血者进针区皮肤消毒方法和对手工血小板去除白细胞;其次去除最初采集的部分血液,再进行血小板输血前细菌培养检查三种预防措施来减少血小板污染。另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BacT/Alert120细菌监测系统进行需氧瓶及厌氧培养瓶细菌培养,培养阳性者转种培养,转种培养阳性者进行细菌鉴定。结果采取预防措施后,手工混合血小板细菌污染率由0.72%降低至0.45%(P<0.01),单采血小板细菌污染率由0.47%降至0.23%(P<0.01),总的细菌污染率由0.62%降至0.29%(P<0.01)。结论采取预防措施,可减少血小板细菌污染,对提高临床血小板输注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 刘赴平刘仁强叶柱江刘景春邹文涛王德文陈金凤何子毅
- 关键词:血小板细菌输血
- 多次输血产生不规则抗体及配血时间分析被引量:24
- 2010年
- 目的探讨多次输血患者产生不规则抗体及配血时间过长的解决方案。方法对1例在不同输血阶段产生的不规则抗体进行抗体鉴定,并提供相合的红细胞,分析平均产生每次血清学交叉配血需要多花费的时间。结果该患者在第3次交叉配血前不规则抗体鉴定为抗-E,第5次输血前交叉配血不规则抗体鉴定为抗-E及抗-c,第16次交叉配血前抗体鉴定为抗-E、抗-c及抗-Mur,平均每次血清学交叉配血多花费时间37min。结论多次输血患者将不断地产生不规则抗体,将延长交叉配血的时间,选择自体输血或电子配血将避免产生不规则抗体,并能保证血液供应的安全、快速。
- 刘仁强何子毅邹文涛钟炽辉胡应明李慧敏刘赴平
- 关键词:输血不规则抗体血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