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丽萍
- 作品数:10 被引量:14H指数:1
-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 扩容疗法治疗右室心肌梗死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 2008年
- 由于右室心肌梗死(right ventricuiar infarction.RVI)后右心室的顺应性降低、充盈血量减少,患者的右心室输出量下降,右心室心输出量的下降使患者左心室充盈减少,因而左心室心输出量下降,临床上表现为低血压及休克。其在治疗上与左室心肌梗死伴随的低血压有所不同,扩容疗法是RVI的初始治疗方法之一。2006年1月至2007年1月期间,我科共收治确诊的RVI22例,均采取了扩容疗法治疗,取得了明显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刘丽萍梁静
- 关键词:右室心肌梗死护理
- 心内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 护理人员是为人们提供健康服务的特殊职业群体,她们不仅要具有完备的专业素质,娴熟的操作技能,更要有健康的身体素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关于各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已有很多报道。而作为护理“高危”病人、工作应激危险性更高且专科...
- 刘丽萍曹癸兰
- 文献传递
- 冠脉造影术后并发右下肢静脉血栓1例及其防护
- 2002年
- 梁静刘丽萍王朝晖
- 关键词:冠脉造影术术后并发症病例报告疾病预防
- 冠状动脉心肌桥病人的治疗及护理探析被引量:1
- 2004年
- 对 5 2例冠状动脉心肌桥病人进行针对性健康教育 ,对其中 2 6例有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症状病人收入院 ,应用 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及抗血小板制剂治疗及对症护理。结果随访 4个月至 4年 ,2 6例无症状者未发生异常情况 ,2 6例有症状者症状消失或减轻。提出位于心脏表浅的冠状动脉心肌桥可无临床症状 ,而位于心脏深部者可引起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等临床症状。病人采用药物治疗及对症护理 。
- 潘李莉刘丽萍夏艳薛晶
- 关键词:冠状动脉心肌桥护理
- 3例胺碘酮心脏严重不良反应的护理体会
- 2006年
- 梁静曹癸兰刘丽萍
- 关键词:胺碘酮心房颤动护理
- 腔内隔绝术在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治疗中的应用与护理
- 2007年
- 刘丽萍梁静曹癸兰陶宝明
- 关键词: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心血管急症血管置换术
- 动脉导管堵闭术的护理体会
- 1996年
- 运用先进的心导管技术,采取非开胸法,经皮血管穿刺插管行动脉导管堵闭术,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痛苦少、术后恢复快等特点。本疗法对学龄儿童及青少年动脉导管未闭患者较为适宜,尤其对动脉导管结扎术后再通以及对不能耐受开胸手术的患者,均可采取此种治疗方法。
- 张惠珍刘丽萍
- 关键词:动脉导管未闭堵闭术护理先天性心脏病
- 糖尿病病人治疗依从性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2
- 2006年
- 曹癸兰梁静刘丽萍陶宝明
- 关键词:治疗依从性糖尿病病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心脑血管病
- 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后血管闭合装置与压迫止血效果比较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比较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性诊疗术后使用血管闭合装置与传统人工压迫止血方式对外周血管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冠状动脉介入性诊疗术后使用血管闭合装置的62例为观察对象(血管闭合装置组),选择与之匹配的以人工压迫方式止血的68例患者作为对照(人工压迫组),比较两组术后卧床时间及穿刺血管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血管闭合装置组患者术后卧床时间显著短于人工压迫组(P<0.01);两组穿刺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冠状动脉介入性诊疗术后使用外周血管闭合装置可缩短患者卧床时间,但是否能降低外周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尚需进一步研究。
- 刘丽萍曹桂兰梁静陶宝明
- 关键词:冠心病血管闭合装置
- 探讨主动护理干预在内科门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 2022年
- 选取内科门诊就诊患者,实施主动护理干预,探讨主动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内科门诊就诊患者中随机抽取168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的患者分为常规组,实施主动护理干预的患者划分为观察组,两组各84例患者。对比两组患者实施不同护理方式后的应用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后,观察组护理纠纷、投诉及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P<0.05);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明显更高(P<0.05);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主动护理干预在内科门诊护理工作中具有十分显著的应用价值。
- 冯霞刘丽萍
- 关键词:主动护理内科门诊护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