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代杰

作品数:26 被引量:63H指数:4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3篇基因
  • 9篇黑色素
  • 9篇黑色素瘤
  • 7篇预后
  • 7篇突变
  • 7篇基因突变
  • 5篇恶性
  • 5篇恶性黑色素瘤
  • 3篇血管
  • 3篇血管内皮
  • 3篇中国人
  • 3篇突变分析
  • 3篇肿瘤
  • 3篇晚期
  • 3篇细胞
  • 3篇细胞癌
  • 3篇内皮
  • 3篇黑素
  • 3篇黑素瘤
  • 3篇靶向

机构

  • 23篇北京大学肿瘤...
  • 5篇教育部
  • 5篇北京市肿瘤防...
  • 5篇北京肿瘤医院
  • 1篇北京大学临床...

作者

  • 26篇代杰
  • 25篇郭军
  • 24篇孔燕
  • 21篇斯璐
  • 18篇崔传亮
  • 17篇迟志宏
  • 16篇盛锡楠
  • 14篇毛丽丽
  • 11篇王轩
  • 11篇连斌
  • 10篇唐碧霞
  • 10篇李思明
  • 7篇张虔男
  • 7篇梁龙
  • 6篇白雪
  • 4篇俎明
  • 4篇周莉
  • 2篇于玮玮
  • 2篇周琳
  • 2篇李强

传媒

  • 7篇临床肿瘤学杂...
  • 3篇肿瘤
  • 3篇第十七届全国...
  • 2篇中国肿瘤生物...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基础医学与临...
  • 2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中华泌尿外科...
  • 1篇肿瘤综合治疗...
  • 1篇第十五届全国...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4篇2014
  • 3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晚期肾癌二线靶向治疗模式选择的优劣性分析
目的:回顾性分析了本中心完整接受一二线靶向治疗的转移性肾癌患者,比较了晚期肾癌二线接受依维莫司(M)与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不同序贯模式的差异性比较.方法:收集自2008年至2014年6月份我科完整接受一二线靶向治疗...
盛锡楠迟志宏斯璐崔传亮李思明连斌毛丽丽唐碧霞王轩鄢谢桥孔燕代杰郭军
ERBB4基因突变与ERBB4蛋白表达在黏膜和肢端黑色素瘤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分析中国黏膜和肢端黑色素瘤中ERBB4基因突变、ERBB4蛋白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59例中国黑色素瘤患者(33例黏膜黑色素瘤,26例肢端黑色素瘤)组织标本,采用PCR扩增和基因测序法检测ERBB4基因第18~23外显子突变,免疫组化法检测ERBB4蛋白的表达。结果 ERBB4基因在黏膜黑色素瘤患者中突变率为12.1%(4/33),在肢端黑色素瘤中为7.7%(2/26);ERBB4蛋白在黏膜黑色素瘤中阳性率为84.8%(28/33),在肢端黑色素瘤中为76.9%(20/26)。ERBB4蛋白阳性表达患者的总生存期显著长于ERBB4蛋白阴性表达患者(P=0.011)。结论中国黏膜和肢端黑色素瘤患者的ERBB4基因突变率较高,检测ERBB4蛋白表达情况有助于判断其预后。
俎明孔燕斯璐梁龙代杰李强李强张虔男
关键词:恶性黑色素瘤ERBB4基因突变
53例国人肾透明细胞癌中PBRM1基因的突变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分析Polybromo 1(PBRM 1)基因在国人肾透明细胞癌中的突变特点,探讨基因突变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53例肾透明细胞癌患者,利用PCR结合直接测序的方法检测PBRM 1基因2~5号外显子、15~17号外显子的突变情况。分析PBRM 1基因突变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53例样本中检测出PBRM 1基因突变14例,突变率为26%。突变较集中分布在第15、17外显子,第15外显子5例,第17外显子6例。PBRM 1基因突变组和无突变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5个月(95%CI:1.6~8.4个月)和14个月(95%CI:9.7~18.3个月),中位生存期分别为7个月(95%CI:2.6~11.4个月)和18个月(95%CI:5.6~30.4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BRM 1基因突变与性别、年龄、发病部位、分期及疾病控制率等无关(P>0.05)。结论中国人肾透明细胞癌中PBRM 1基因突变率较高,突变主要位于第15、17外显子。PBRM 1基因突变可能是肾透明细胞癌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李强孔燕毛丽丽梁龙徐蔚然迟志宏斯璐崔传亮盛锡楠代杰俎明张虔男郭军
关键词:肾透明细胞癌基因突变预后
PD-L1表达水平在预测转移性肾细胞癌患者预后中的价值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表达水平对转移性肾细胞癌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肿瘤医院2014年1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61例转移性肾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和生存资料。男46例,女15例。中位年龄56(29~75)岁,其中≤60岁41例,>60岁20例。患者行系统治疗前,单个器官转移36例(59.0%),≥2个器官转移25例(41.0%);肺转移17例(27.9%),肝转移54例(88.5%)。乳酸脱氢酶(LDH)正常52例,异常4例。MSKCC危险分层(共57例)低危组34例(59.6%),中危组23例(40.4%)。6例(9.8%)初诊时即存在远处转移,其中4例接受原发灶减瘤术;余55例接受根治性肾切除术。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患者肿瘤组织的PD-L1表达水平,将肿瘤细胞膜检测到PD-L1染色≥1%定义为PD-L1阳性表达。分析PD-L1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点的相关性,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比较不同临床病理特点亚组的无病生存时间(DFS)和总生存时间(OS)的差异。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生存数据的多因素分析。结果本组61例术后病理诊断为透明细胞癌53例、乳头状肾细胞癌3例、集合管癌1例、易位相关性肾细胞癌2例、未分类2例。WHO/ISUP核分级(共52例)为1~4级分别为4例、20例、19例、9例。T1期、T2期、T3期、T4期(共60例)分别为26例、12例、20例、2例。淋巴结阳性5例,阴性56例。TNM分期Ⅰ、Ⅱ、Ⅲ、Ⅳ期分别为20例、11例、21例、8例。61例的PD-L1阳性表达率为24.6%(15/61)。WHO/ISUP核分级1~4级的PD-L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5.0%(1/20)、31.6%(6/19)、44.4%(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随WHO/ISUP核分级的增加,PD-L1阳性表达率升高,两者间存在线性相关(P=0.006)。基线LDH水平正常组和异常组的PD-L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9.2%(10/52)和75.0%(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DFS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PD-L1(P=0.045)、年龄(P=0.014)、WHO/ISUP核分级(P<0.001)、T分期(P=0.015)、N�
李思明段荣唐碧霞毛丽丽连斌王轩鄢谢桥白雪周莉李彩莉许华艳齐忠慧刘毅强迟志宏斯璐崔传亮代杰孔燕郭军盛锡楠
关键词:预后因素
泌尿系统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生物学特征分析
唐碧霞盛锡楠鄢谢桥崔传亮连斌斯璐迟志宏孔燕毛丽丽王轩李思明白雪周莉代杰李彩莉郭军
262例中国人黑色素瘤C-KIT基因扩增分析被引量:9
2010年
目的分析中国人黏膜、肢端和非肢端皮肤黑色素瘤C-KIT基因扩增情况。方法采用Real-timeQuantita-tivePCRSYBRgreen染料法检测262例中国人恶性黑色素瘤(MM)C-KIT基因拷贝数变异;存在C-KIT基因扩增的病例,采用PCR扩增和基因测序的方法检测其第9、11、13、17和18外显子突变情况,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D117表达情况。结果 21例患者肿瘤组织中C-KIT基因存在明显扩增,黏膜、肢端和非肢端皮肤黑色素瘤C-KIT基因扩增比例分别为10.20%(10/98)、8.24%(7/85)和5.06%(4/79);其中2例C-KIT基因扩增同时伴突变;C-KIT基因扩增与CD117表达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在中国两种最常见的黑色素瘤亚型肢端和黏膜黑色素瘤患者中,部分患者黑色素瘤组织存在C-KIT基因扩增,提示针对这种扩增的特异靶向药物有可能成为该类患者个体化治疗的选择。
李丽孔燕李海夫于玮玮代杰迟志宏斯璐盛锡楠崔传亮郭军
关键词:黑色素瘤C-KIT基因扩增
白蛋白紫杉醇加卡铂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用于经治的晚期黑色素瘤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白蛋白紫杉醇+卡铂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nab-paclitaxel,carboplatin,antiangiogenic drug,NCA)方案用于既往治疗失败的晚期黑色素瘤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2年4月1日至2019年5月31日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肾癌黑色素瘤科住院的黑色素瘤患者,回顾性分析NCA方案在既往治疗失败后的不可切除Ⅲc期和Ⅳ期黑色素瘤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主要终点指标为无进展生存期(PFS),次要指标为客观缓解率(ORR)、总生存期(OS)、疾病控制率(DCR)和不良反应。根据使用的抗血管药物分为恩度治疗组(n=73)和贝伐珠单抗治疗组(n=103),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以均衡不同抗血管生成药物组间基线变量的差异。结果:共计176例患者被纳入本项分析中。所有患者中位年龄51岁(范围为18~78岁)。Ⅳ期患者占97%,50%的患者LDH水平高于正常值,28%的患者存在肝转移。既往治疗线数占比分别为1线57%、2线33%、3~4线10%。所有患者的中位PFS为3.8个月(95%CI:3.0~4.6),中位OS为10.5个月(95%CI:8.9~12.1)。2例患者获得完全缓解,9例患者获得部分缓解,全组的ORR为6%,DCR达70%。恩度治疗组和贝伐珠单抗治疗组的中位PFS分别为4.7个月(95%CI:3.5~5.9)和3.4个月(95%CI:3.0~4.6),两组中位OS分别为12.2个月(95%CI:11.1~13.2)和9.1个月(95%CI:7.8~10.4)。对所有患者的年龄、性别、既往治疗线数和LDH水平进行倾向性评分匹配,贝伐珠单抗和恩度治疗组间PFS和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脱发、周围神经病变、中性粒细胞减少、疲劳和恶心。26名(15%)患者由于不良反应停止了治疗。结论:白蛋白紫杉醇+卡铂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对既往治疗失败的晚期黑色素瘤患者具有一定的疗效,不良反应可耐受。
毛丽丽白雪代杰崔传亮迟志宏唐碧霞孔燕连斌王轩魏晓婷李彩莉郭军斯璐
关键词:卡铂贝伐单抗血管内皮抑制素
中国晚期肢端恶性黑色素瘤的治疗及其预后分析
目的:通过分析我院单中心晚期肢端黑色素瘤患者的治疗及预后,临床特点的分析,总结其临床疗效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建立黑色素瘤患者数据库,将所有黑色素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录入该数据库,定期随访.将其中肢端型黑色素与皮肤黑色素瘤的...
盛锡楠迟志宏斯璐崔传亮李思明连斌毛丽丽唐碧霞王轩鄢谢桥孔燕代杰郭军
中国晚期肾癌患者舒尼替尼致血小板减少与基因多态性研究
目的:探讨在舒尼替尼药效学途径上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的基因多态性与舒尼替尼治疗后血小板减少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接受舒尼替尼标准剂量治疗的晚期肾透明细胞癌患者,治疗前外周血标本检测PDGFR/VEGFR2/RET/FLT...
盛锡楠孔燕汤欢连斌毛丽丽迟志宏崔传亮斯璐王轩鄢谢桥李思明代杰郭军
进展期上尿路尿路上皮癌一线化疗对肾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 观察进展期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接受化疗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收集北京大学肿瘤医院2005年1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222例不可切除/转移性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29 ~87(62.4±10.1)岁,其中男130例,女92例.分析一线化疗前后患者血肌酐水平和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变化及患者肾功能下降的影响因素.结果 患者接受一线化疗后血肌酐水平较前中位升高1.5 μmol/L,eGFR较治疗前略改善,中位升高0.5ml·min-1·(1.73m2)-1,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其中接受含顺铂治疗方案的149例患者化疗后平均血肌酐升高1.31 μmol/L,而平均eGFR改善0.14 ml· min-1·(1.73 m2)-1,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0.88,P=0.745)、一线接受含顺铂方案化疗(OR=0.95,P=0.893)并未增加化疗后肾功能下降的风险;手术至一线化疗的时间间隔超过1年则化疗所致肾功能下降的风险有降低趋势(OR =0.54,P=0.196),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体力状况(ECOG PS)评分≥1分(OR =1.81,P=0.131)、治疗前贫血(OR=1.14,P=0.764)以及一线化疗周期数超过4个(OR=1.41,P=0.398)有导致肾功能下降的风险增加趋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接受肾切除术者(OR =3.06,P=0.089)化疗后发生肾功能下降的风险增加,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进展期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接受全身化疗,特别是含顺铂方案的化疗,对肾功能无明显影响.接受肾切除术可能会增加化疗后肾功能下降的风险,但是如果治疗前进行充分评估,采取包括水化、密切监测等措施,可以有效保护患者的肾功能.
李旭盛锡楠迟志宏崔传亮斯璐毛丽丽唐碧霞连斌王轩鄢谢桥李思明白雪周莉孔燕代杰郭军
关键词:泌尿系肿瘤上尿路尿路上皮癌药物疗法肾功能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