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腾飞

作品数:33 被引量:185H指数:8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北京市博士后工作经费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29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1篇超声
  • 8篇动脉
  • 8篇造影
  • 8篇乳腺
  • 8篇颈动脉
  • 7篇斑块
  • 7篇超声造影
  • 5篇乳腺肿
  • 5篇恶性
  • 5篇成像
  • 4篇影像
  • 4篇乳腺肿块
  • 4篇肿块
  • 4篇肿瘤
  • 4篇良恶性
  • 4篇病理
  • 4篇超声检查
  • 3篇动脉斑块
  • 3篇多模态
  • 3篇血管

机构

  • 33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华北理工大学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无锡祥生医疗...
  • 1篇北京大学第三...
  • 1篇北京服装学院
  • 1篇桂林医学院附...
  • 1篇兰州大学第二...
  • 1篇武汉大学
  • 1篇河南省人民医...
  • 1篇中日友好医院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中南大学
  • 1篇江阴市人民医...
  • 1篇中国医师协会
  • 1篇北京丰台医院
  • 1篇北京市大兴区...
  • 1篇北京市丰台区...

作者

  • 33篇于腾飞
  • 24篇何文
  • 12篇宁彬
  • 8篇宋海曼
  • 7篇张红霞
  • 6篇张巍
  • 5篇王立淑
  • 4篇张东
  • 3篇刘影
  • 3篇杜丽娟
  • 2篇刘星
  • 2篇金占强
  • 2篇孟国路
  • 1篇唐杰
  • 1篇张俊廷
  • 1篇赵元立
  • 1篇赵继宗
  • 1篇朱强
  • 1篇张力伟
  • 1篇聂芳

传媒

  • 8篇中华超声影像...
  • 4篇明胶科学与技...
  • 3篇中国医学影像...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中国卒中杂志
  • 2篇中华医学超声...
  • 1篇临床超声医学...
  • 1篇中国动脉硬化...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国医刊
  • 1篇中国药物应用...
  • 1篇中国继续医学...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4
  • 7篇2023
  • 3篇2022
  • 2篇2021
  • 7篇2020
  • 5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4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双流神经网络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区分方法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训练双流神经网络自动区分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方法使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经病理证实的115例稳定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和110例易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的844段超声造影视频,将其中744段视频作为训练集,训练双流神经网络,得到在训练集上区分效果最佳的神经网络。将剩余的100段视频作为测试集,测试该神经网络自动区分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价值。结果神经网络在训练集上区分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分别为93%、87%、97%、96%、90%、29和0.13,在测试集上相应的结果分别为80%、70%、90%、88%、75%、7和0.33。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上,训练集和测试集中双流神经网络判断斑块易损性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9和0.84,均P<0.001。结论利用已知病理结果的超声造影视频,将其输入到双流神经网络进行训练,能得到较好的自动区分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模型。
宁彬李璐于腾飞童挥何文赵明昌
关键词:颈动脉斑块超声造影
超声造影评价单纯吸烟对颈动脉斑块内增强特征的影响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应用超声造影评价单纯吸烟对颈动脉斑块厚度、回声类型及斑块内增强特征的影响。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74例常规超声检查发现颈动脉有斑块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6例单纯吸烟者为吸烟组,28例无吸烟史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所有患者的斑块厚度及回声类型、斑块内造影剂分布特征,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斑块厚度、回声类型及斑块内部增强特征的差异。结果吸烟组患者斑块厚度较对照组增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斑块回声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斑块内造影增强分布特征比较,吸烟组患者斑块内增强分布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斑块内近内膜处有无增强与吸烟指数呈显著正相关(Kendall相关系数0.535,P<0.05)。结论单纯吸烟者颈动脉斑块较厚,斑块内造影剂增强较多;且随着吸烟指数增高,斑块内近内膜处增强越显著。
阚艳敏何文宁彬于腾飞魏世纪李海欣
关键词:颈动脉疾病动脉硬化造影剂
脑胶质母细胞瘤术中超声造影特征与异柠檬酸脱氢酶1表达的相关性
2021年
目的探讨脑胶质母细胞瘤超声造影声像图特性与异柠檬酸脱氢酶1(isocitrate dehydrogenase-1,IDH1)基因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19年4月北京天坛医院30例神经外科胶质母细胞瘤患者术中肿瘤超声造影资料,观察其声像图特征(肿瘤是否累及胼胝体结构,超声造影增强后肿瘤边界清晰程度以及肿瘤超声造影强化后有无坏死区域)。测量肿瘤无强化区域面积与肿瘤强化区域边缘面积(即肿瘤坏死区域/整体肿瘤区域,tumor necrosis area/whole body area,N/W area)之间的比值,分析与IDH1基因表达水平(弱阳性、中等阳性、强阳性)的相关性。结果超声造影后IDH1阳性与阴性组间肿瘤边界清晰程度、超声造影后肿瘤坏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IDH1表达水平与超声造影增强模式N/W area指标间呈负相关(r=-0.756,P<0.05),提示IDH1基因表达水平与肿瘤坏死区域呈负相关。结论超声造影可以准确区分胶质母细胞瘤活跃增殖区域及出血坏死区。通过超声造影准确识别肿瘤坏死区域范围有助于预测IDH1基因表达及基因表达水平。
邬冬芳何文林松韩波于腾飞
关键词:超声造影胶质母细胞瘤异柠檬酸脱氢酶
缺血性卒中并发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分布特点的超声造影研究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应用超声造影观察缺血性卒中并发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分布情况,明确其斑块内新生血管分布特征。方法病例组选取因急性缺血性卒中住院的糖尿病患者40例(入组前未服用降糖药),卒中同侧颈动脉斑块形成;对照组为同期门诊就诊的颈动脉斑块形成患者,无卒中病史,性别及年龄匹配的非糖尿病患者32例。两组患者行弓上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检查排除主动脉弓斑块及颅内动脉病变,排除卵圆孔未闭及心房颤动等。对所有患者均行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常规超声观察斑块厚度及内部回声,超声造影观察斑块增强情况,横切面多角度观察,将超声造影结果分为近内膜处有增强(代表新生血管)及近内膜处无增强两种。结果两组患者颈动脉斑块厚度及回声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超声造影结果显示病例组颈动脉斑块近内膜处增强者34例(85%),对照组近内膜处增强12例(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38,P<0.01)。结论未服用降糖药的2型糖尿病并发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近内膜处新生血管增生多于无糖尿病患者,提示血糖升高与颈动脉斑块内血管新生有关。
宁彬何文张东于腾飞阚艳敏魏世纪余海歌刘梦泽
关键词:颈动脉斑块新生血管超声造影卒中
超声造影在子宫内膜恶性病变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20
2022年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子宫内膜恶性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9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行超声造影检查的子宫内膜病变患者142例,以术后病理为金标准,将患者分为良性组(包括子宫内膜增生及子宫内膜息肉)和恶性组(子宫内膜癌),比较良性组与恶性组造影增强模式的差异。以早增强或同步增强或早达峰为诊断子宫内膜恶性病变的指标,计算超声造影诊断子宫内膜恶性病变及病变厚度≥10 mm子宫内膜恶性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总符合率并计算Kappa值。结果共有108例患者进行了手术且有明确的病理结果,其中良性组66例,恶性组42例。恶性组病变厚度大于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39,P<0.05),但两组病变血流动力学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组超声造影开始增强时间、达峰时间、峰值强度与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超声造影诊断子宫内膜恶性病变的敏感性为64.3%,特异性为100%,Kappa值为0.688。超声造影诊断病变厚度≥10 mm子宫内膜恶性病变的敏感性为75.0%,特异性为100%,Kappa值为0.795。结论对于子宫内膜恶性病变,尤其是厚度≥10 mm子宫内膜恶性病变的诊断中,超声造影具有较高的诊断符合率,早增强或同步增强或早达峰为子宫内膜恶性病变较为特异的超声造影表现。
王立淑于腾飞徐云张红霞刘影宋海曼何文
关键词:超声造影子宫内膜病变子宫内膜癌
乳腺癌术后局部复发超声表现
2025年
目的观察乳腺癌术后局部复发(LR)超声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乳腺癌术后超声随访示术区局部低回声女性患者,根据其是否为LR分为LR组(n=18)与非LR组(n=64)。对比组间临床资料、术前原发灶及术后术区局部低回声超声表现。结果组间手术方式、分子分型、平滑肌肌动蛋白状态、Calponin状态、Ki-67状态和临床分期,原发灶最大径及后方回声,以及术区局部低回声累及组织层次、位置、长轴是否与皮肤平行、边缘、内部回声、后方回声、皮肤改变和Adler血流分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乳腺癌术后LR超声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
赵娜郑帅陈治光杜凯王丽茜杜丽娟于腾飞张巍
关键词:乳腺肿瘤超声检查复发
新型冠状病毒防控期间超声医护人员防护指导意见被引量:8
2020年
当前新型冠状病毒导致的疫情防控形势十分严峻。2020年2月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暂命名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英文名称为“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简称“NCP”);2020年2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将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疾病命名为“COVID-19”(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随后,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将新型冠状病毒命名为“SARS-CoV-2”。
罗渝昆何文唐杰袁建军刘明辉聂芳白姣费翔邓玉姣于腾飞毛娟朱好辉李闯彭清海章鸣曾施徐赣琼牛诚诚董甜甜
关键词: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疾病命名
颈动脉斑块内钙化分布特征对斑块稳定性的影响被引量:12
2020年
目的探讨颈动脉斑块内钙化分布特征对斑块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择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49例,且术前通过二维超声及超声造影观察颈动脉斑块回声类型及斑块内造影剂分布情况,记录斑块回声类型、钙化部位、形态、数量及钙化旁有无新生血管,并进行分组,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各组内不同钙化特征对斑块稳定性的影响。结果不同部位各钙化组、不同形态各钙化组及钙化旁有无新生血管的斑块稳定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15,P=0.813;χ~2=2.164,P=0.339;χ~2=3.352,P=0.095);不同数量各钙化组的斑块稳定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55,P=0.029)。结论钙化数量对颈动脉斑块稳定性有一定影响,多发钙化可导致斑块不稳定。
阚艳敏何文宁彬魏世纪于腾飞李海欣
关键词:钙化斑块稳定性超声
老年女性子宫内膜良恶性病变超声特征分析及诊断模型预测被引量:6
2022年
目的探讨绝经后老年女性子宫内膜良恶性病变的超声特征。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行经阴道超声检查的子宫内膜病变患者,以患者手术后的病理诊断为金标准,根据手术病理结果将内膜病变分为良性病变组(包括子宫内膜增生及子宫内膜息肉)及恶性病变组(子宫内膜癌),比较良性组与恶性组子宫内膜厚度、多普勒血流参数,以及良性组与恶性组回声均匀性、是否合并囊性结构、子宫内膜-肌层交界完整性、血流评分及供血血管的差异,并根据上述超声特征建立预测模型。结果共有136例患者在我院手术并有明确的病理结果,其中良性病变组72例,恶性病变组64例。恶性病变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高于良性病变组[(28.75±14.66)cm/s比(22.94±13.62)cm/s、(14.75±8.10)cm/s比(11.56±6.21)cm/s],恶性病变组病变厚径显著大于良性病变组[(19.31±8.97)mm比(10.14±4.31)mm],血流阻力指数低于良性病变组(14.75±8.10比11.56±6.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93、2.597、7.452、2.028,均P<0.05)。根据上述超声特征建立预测模型,超声医师诊断内膜良恶性病变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05(P<0.001),该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结论绝经后老年女性子宫内膜良性病变及恶性病变均有不同的超声特征,恶性病变倾向于更厚的病变厚度、子宫内膜-肌层交界中断或不规则、血流信号评分更高及多支供血血管的血供模式,超声预测模型在诊断良恶性内膜病变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王立淑于腾飞杨保军宋海曼刘影何文
关键词:子宫内膜肿瘤超声检查
基于深度学习超声在乳腺肿块四分类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20
2020年
目的:探讨采用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NN)构建的人工智能辅助诊断模型对乳腺肿块四分类进行超声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CNN构建辅助诊断模型,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的2098例乳腺肿块患者(其中良性肿瘤1132例,恶性肿瘤779例,炎症32例,腺病155例)的10490张超声图像,将其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对人工智能辅助诊断模型进行训练及测试。并将分别使用二维成像(two-dimensional imaging,2D)和二维彩色多普勒成像(two dimensional 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2D-CDFI)的两组数据训练模型进行比较。分析乳腺良性肿瘤、恶性肿瘤、炎症、腺病患者的ROC曲线,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结果:使用2D-CDFI数据训练的模型比使用2D数据训练的模型对良性肿瘤和炎症的训练集和验证集的准确性有显著提高。①对于良性肿瘤的诊断,使用2D图片训练集的敏感性92%,特异性95%,AUC 0.93;使用2D-CDFI图片训练集的敏感性93%,特异性95%,AUC 0.93;使用2D图片测试集的敏感性91%,特异性96%,AUC 0.94;使用2D-CDFI图片测试集的敏感性93%,特异性94%,AUC 0.94。②对于恶性肿瘤的诊断,使用2D图片训练集的敏感性93%,特异性97%,AUC 0.94;使用2D-CDFI图片训练集的敏感性93%,特异性96%,AUC 0.94;使用2D图片测试集的敏感性93%,特异性96%,AUC 0.94;使用2D-CDFI图片测试集的敏感性93%,特异性96%,AUC 0.94。③对于炎症的诊断,使用2D图片训练集的敏感性81%,特异性99%,AUC 0.91;使用2D-CDFI图片训练集的敏感性86%,特异性99%,AUC 0.89;使用2D图片测试集的敏感性100%,特异性98%,AUC 0.98;使用2D-CDFI图片测试集的敏感性100%,特异性99%,AUC 0.96。④对于腺病的诊断,使用2D图片训练集的敏感性88%,特异性97%,AUC 0.94;使用2D-CDFI图片训练集的敏感性93%,特异性98%,AUC 0.94;使用2D图片测试集的敏感性94%,特异性98%,AUC 0.93;使用2D-CDFI图片测试集的敏感性88%,特异性99%
于腾飞何文甘从贵赵明昌张红霞宁彬宋海曼郑帅李怡朱宏远
关键词:卷积神经网络人工智能乳腺肿块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