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镇痛
  • 5篇手术
  • 5篇术后
  • 5篇超声
  • 4篇术后镇痛
  • 4篇静脉
  • 4篇超声引导
  • 3篇全麻
  • 3篇芬太尼
  • 2篇神经阻滞
  • 2篇手术患者
  • 2篇自控镇痛
  • 2篇髋置换
  • 2篇下肢
  • 2篇麻醉
  • 2篇吗啡
  • 2篇介入
  • 2篇静脉自控
  • 2篇静脉自控镇痛
  • 2篇关节

机构

  • 15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作者

  • 15篇严海
  • 5篇江伟
  • 4篇杨永刚
  • 4篇刘金变
  • 2篇葛东明
  • 2篇徐惠芳
  • 2篇张晓丽
  • 1篇张俊峰
  • 1篇王爱忠
  • 1篇曾真
  • 1篇张宇
  • 1篇姚军
  • 1篇王莉
  • 1篇赵金忠
  • 1篇单嘉琪
  • 1篇刘滨婴
  • 1篇焦志华
  • 1篇张晖
  • 1篇单宇
  • 1篇倪文宗

传媒

  • 6篇上海医学
  • 4篇临床麻醉学杂...
  • 3篇中华麻醉学杂...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09
  • 3篇2007
  • 1篇2004
  • 1篇2003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舒芬太尼与芬太尼应用于全髋置换术后患者静脉自控镇痛的比较被引量:13
2007年
目的观察等效剂量的芬太尼与舒芬太尼应用于骨科全髋置换术后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择期全麻下行全髋置换术的患者61例,随机分为F组(31例)和S组(30例)。手术结束时。给予负荷量芬太尼0.04mg和氟哌利多1.5mg静脉注射,接美国百特APⅡ型微型计算机镇痛泵行PCIA,F组的药物配方为芬太尼28μg/kg+0.9%氯化钠溶液100mL,S组为舒芬太尼2.8μg/kg+0.9%氯化钠溶液100mL。背景剂量为1mL/h,患者自控镇痛(PCA)泵单次给药剂量为1mL,锁定时间为15min。分别记录术后2、4、8、20、24及48h的动、静态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以及镇静、恶心、呕吐评分,记录脉搏血氧饱和度、心率、呼吸频率、镇痛药消耗量及有效与实际按压次数比。结果两组术后48h内静态VAS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S组动态VAS评分均低于F组,但仅术后4和8h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镇痛药消耗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S组患者术后2~4h和4~8h两个时间段内的PCA泵有效与实际按压次数比明显高于F组(P值均<0.05)。术后4h内,两组的呼吸频率和脉搏血氧饱和度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值均<0.05),且2h时F组明显低于S组(P值均<0.05)。术后20h内,S组的镇静评分显著高于F组(P值均<0.05)。两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与等效剂量的芬太尼相比,舒芬太尼应用于全髋置换术后PCIA的镇痛作用更为完善、确切,其镇静作用强于芬太尼,而呼吸抑制比芬太尼弱。
严海江伟
关键词:舒芬太尼芬太尼术后镇痛等效剂量
超声引导下改良前路坐骨神经阻滞用于全麻骨科手术患者的效果被引量:14
2019年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改良前路坐骨神经阻滞用于全麻骨科手术患者的效果。方法择期行膝关节或远端部位骨科手术患者90例,年龄18~64岁,性别不限,体重指数19~28 kg/m2,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30):改良前路组(穿刺针与超声束几乎垂直)、前路组和后路组。超声引导下行坐骨神经阻滞(注射0.5%罗哌卡因20 ml)联合股神经阻滞(注射0.5%罗哌卡因15~20 ml)。在喉罩联合静吸复合全麻下完成手术。当通气频率≥20次/min和/或心率增加幅度超过基础值的20%时,静脉注射舒芬太尼1 μg/次。术后24 h内VAS评分≥4分时,口服塞来昔布胶囊0.2 g进行镇痛。记录坐骨神经深度、进针深度、超声下穿刺针显像清晰度评分、坐骨神经阻滞操作时间和持续时间;分别于术后6、8、10、12和24 h时记录静态和动态VAS评分;记录术中舒芬太尼用量和术后24 h内塞来昔布胶囊使用情况。记录术后穿刺部位血肿、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后路组比较,改良前路组和前路组坐骨神经深度和进针深度增加,坐骨神经阻滞操作时间延长,持续时间缩短,术中舒芬太尼用量增加,术后10 h时静态和动态VAS评分升高,改良前路组穿刺针显像清晰度评分升高(P<0.05)。与前路组比较,改良前路组穿刺针显像清晰度评分升高(P<0.05)。3组间术后24 h内塞来昔布胶囊使用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虽然超声引导下改良前路坐骨神经阻滞用于全麻骨科手术患者的效果与前路坐骨神经阻滞无差异,且不如后路坐骨神经阻滞,但改良前路坐骨神经阻滞便于操作,且超声下显像清晰。
邹颖华姚军严海焦志华陈潇潇殳卓琳曾真
关键词:超声检查神经传导阻滞坐骨神经
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用于急诊下肢截肢手术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0
2013年
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已经逐渐成为区域麻醉中的一项重要的技术,超声图像中可直接观察到神经及神经周围组织,同时可以观察到注射时局麻药的扩散,这些都可以提高神经阻滞的质量和成功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超声设备和超声介入技术在麻醉医师中的推广使得下肢完善的神经阻滞变得可能性更高。本文采用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股神经、坐骨神经、股外侧皮神经和闭孔神经)对急诊行下肢截肢手术的患者施行麻醉,观察其临床效果和安全性。
杨永刚严海葛东明
关键词:神经阻滞超声引导截肢手术下肢急诊股外侧皮神经
颅脑介入手术的麻醉方法被引量:1
2009年
严海张晓丽刘金变
关键词:介入手术治疗麻醉方法神经介入放射学颅脑麻醉医师
氯诺昔康持续静脉输注用于全髋置换术病人术后镇痛的药代动力学被引量:18
2004年
目的 研究氯诺昔康连续静脉输注用于全髋置换术后病人镇痛的药代动力学变化。方法20例行全髋置换术后的病人,氯诺昔康2 mg首剂静脉注射后随机分为两组:Ⅰ组(n=10),连续静脉输注氯诺昔康0.4 mg·2ml-1·h-1;Ⅱ组(n=10),连续静脉输入氯诺昔康0.32 mg·2ml-1·h-1。分别抽取氯诺昔康输注和停止后16个时间点静脉血。用HPLC法测得氯诺昔康及其代谢产物5’-羟氯诺昔康的血浆浓度,并计算其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 根据非房室方法进行药代动力学参数研究显示:氯诺昔康消除半衰期为(4.8±2.1)h(Ⅰ组)和(5.0±2.4)h(Ⅱ组)。L组和U组氯诺昔康血浆稳态浓度(Css)分别为(475±106)ng·ml-1和(393±67)ng·ml-1。输注期间病人血浆浓度保持较小波动。结论氯诺昔康半衰期短,但个体间差异大。
张晓丽王莉严海徐惠芳
关键词:氯诺昔康全髋置换术术后镇痛药代动力学静脉输注非甾体类药
超声引导下臂丛联合胸椎旁阻滞对肩胛骨骨折内固定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被引量:13
2017年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臂丛联合胸椎旁阻滞(thoracic paravertebral block,TPVB)对肩胛骨骨折内固定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肩胛骨骨折内固定患者60例,男48例,女12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臂丛联合TPVB组(B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B组患者通过肌间沟和锁骨上两条途径予以臂丛神经阻滞,并在C_7~T_1、T_2~T_3和T_4~T_5水平予以椎旁阻滞,阻滞完成30min后行全麻诱导。C组常规全麻诱导手术。记录患者术中舒芬太尼用量、PACU停留时间、疼痛主诉、追加镇痛药物等情况;观察并记录术后恶心呕吐、眩晕、呼吸抑制、尿潴留等并发症。结果 C组术中舒芬太尼用量明显多于B组[(43.2±7.1)μg vs(12.3±5.2)μg,P<0.05];PACU停留时间明显长于,主诉疼痛比例和芬太尼追加剂量明显大于B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引导下臂丛联合TPVB在肩胛骨骨折内固定患者的术后镇痛中,效果确切,安全可靠。
杨永刚严海
关键词:胸椎旁阻滞肩胛骨镇痛
氟比洛芬酯复合小剂量芬太尼应用于术后静脉镇痛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比较氟比洛芬酯复合小剂量芬太尼应用于术后静脉镇痛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全髋置换术患者48例,随机均分为4组,A组予芬太尼1mg+0.9%氯化钠溶液共100 mL,B组予芬太尼0.5 mg+ 0.9%氯化钠溶液共100 mL,C组予氟比洛芬酯50 mg+芬太尼0.5 mg+0.9%氯化钠溶液共100 mL,D组予氟比洛芬酯100 mg+芬太尼0.375 mg+0.9%氯化钠溶液共100 mL。参数设定:负荷量5 mL,持续输注量2 mL/h,患者自控镇痛(PCA)量2 mL,锁定时间10 min。观察24 h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PCA使用次数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后2 h,B组的VAS评分显著高于其他3组(P值均<0.05),而术后2h后4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4 h内B组的PCA按压次数显著多于其他3组(P值均<0.05)。B、C和D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P值均<0.05)。镇痛期间未发生呼吸抑制、异常出血等并发症。结论氟比洛芬酯复合小剂量芬太尼用于术后静脉镇痛的效果良好,可明显减少芬太尼的用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张俊峰严海江伟
关键词:氟比洛芬酯芬太尼术后静脉镇痛
超声引导下腰丛神经阻滞与骶管阻滞复合全麻在小儿髋关节手术中的比较被引量:17
2014年
目的 比较超声引导下腰丛神经阻滞与传统骶管阻滞复合全麻在小儿髋关节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择期行先天性髋关节手术患儿40例,年龄1~6岁,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超声引导下腰丛神经阻滞(L组)或骶管阻滞(C组).两组均使用0.2%罗哌卡因1 ml/kg.记录术中芬太尼的用量,术后CHEOPS疼痛评分,以及术后首次使用PCA的时间和PCA总量.记录术中低血压、心动过缓的发生率,拔除导尿管的时间以及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结果 L组首次使用PCA时间明显晚于C组,PCA总量明显低于C组,拔除导尿管的时间明显早于C组(P<0.05).两组在术中芬太尼的用量,术后CHEOPS疼痛评分,术中低血压、心动过缓的发生率,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超声引导下腰丛神经阻滞较骶管阻滞在小儿髋关节手术中镇痛时间更久,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临床.
张晖张宇杨永刚严海王爱忠
关键词:腰丛神经阻滞超声引导
老年患者单侧下肢手术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剂量的选择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用于老年患者单侧下肢闭合性骨折内固定手术的剂量。方法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学会分级为Ⅰ~Ⅲ级且年龄≥65岁的老年患者60例,采用Dixon的up-and-down序贯法,第1例老年患者的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剂量设定为15mg,如阻滞完善则下1例患者的罗哌卡因剂量减少1个梯度(2.5mg),阻滞不全则下1例患者的罗哌卡因剂量增加1个梯度,直至研究结束。应用Probit回归分析计算罗哌卡因用于老年患者下肢手术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的局部麻醉药剂量及95%可信区间(CI)。记录术中、术后不良反应及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情况。结果老年患者行单侧下肢闭合性骨折内固定手术的罗哌卡因最高剂量为17.5mg,50%的老年患者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下行下肢手术有效的局部麻醉药剂量(ED50,即最低有效剂量)为12.07mg(95%CI为10.93~13.29mg),95%的老年患者有效的局部麻醉药剂量(ED95)为16.77mg(95%CI为14.95~21.90mg),99%的老年患者有效的局部麻醉药剂量(ED99)为18.71mg(95%CI为16.30~25.78mg)。15.03mg对应85%的有效率,16.08mg对应92%的有效率。所有患者术中均未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围术期未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术后出现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后头痛1例,经对症治疗后快速缓解。结论在老年患者下肢手术中应用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是安全的,选择15mg的剂量可基本满足老年患者下肢手术的麻醉需要。
杨永刚严海倪文宗葛东明
关键词: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老年患者下肢手术
透皮芬太尼贴剂用于术后镇痛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
2003年
目的 研究芬太尼透皮贴剂 (TTS)用于全麻患者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骨科择期手术的全麻病人 90例 ,随机分为A、B、C三组 ,分别于术前 2h ,在患者前胸锁骨下贴释放率为 5 0、2 5 μg/h的芬太尼透皮贴剂或安慰剂贴剂 ,常规诱导维持。于使用贴剂后 6、12、2 4、36、4 8、72h对三组患者进行随访 ,记录VAS动、静态疼痛评分 ,VAS恶心评分及其他不良反应。并于术前 2h及术后 12、2 4h采集血样 ,用放免法测定部分病人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ACTH)、泌乳素(PRL)、β 内啡肽 (β EP)和胰岛素 (Ins)水平。 结果 手术后各时间点A、B两组的ACTH、PRL、β EP水平显著低于C组 (P <0 0 1) ,A、B两组间无明显差异 ;Ins水平A、B、C三组间差别不明显 ;手术后各时间点的动、静态VAS评分A、B两组均低于C组 ,但A、B两组的VAS恶心评分高于C组 (P <0 0 1) ;A、B两组间VAS静态评分及VAS恶心评分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但在术后的 6、12、2 4h ,A、B两组间VAS动态评分差异显著 (P <0 0 1)。三组中均未出现呼吸抑制、瘙痒、尿潴留、发生率三组相似。结论 TTS用于 2h左右的骨科手术安全可靠 ,主要不良反应为恶心。
严海江伟徐惠芳
关键词:术后镇痛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