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 4篇化学工程

主题

  • 12篇抗疟
  • 7篇抗疟药
  • 4篇抗疟活性
  • 4篇活性
  • 3篇新药
  • 3篇疟疾
  • 3篇甲醇
  • 3篇甲基
  • 3篇苯氧基
  • 2篇正丁胺
  • 2篇硼氢化
  • 2篇硼氢化钾
  • 2篇氢化
  • 2篇芴甲醇
  • 2篇氯胺
  • 2篇抗疟新药
  • 2篇抗疟作用
  • 2篇化合物
  • 2篇恶性疟
  • 2篇恶性疟疾

机构

  • 13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解放军第41...

作者

  • 13篇钟景星
  • 8篇邓蓉仙
  • 6篇王俭
  • 4篇赵德昌
  • 2篇仲伯华
  • 2篇时云林
  • 2篇李国福
  • 2篇杨俊德
  • 1篇焦克芳
  • 1篇丁德本
  • 1篇郑启泰
  • 1篇宣伟东
  • 1篇蒋秋弟
  • 1篇宣伟东
  • 1篇李国富
  • 1篇卞俊

传媒

  • 6篇药学学报
  • 2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解放军药学学...
  • 1篇中国药物化学...
  • 1篇国外医学(药...

年份

  • 1篇2006
  • 1篇2000
  • 1篇1999
  • 3篇1998
  • 2篇1997
  • 1篇1995
  • 1篇1994
  • 1篇1992
  • 2篇1990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甲基-5-取代苯氧基伯氨喹的合成及其抗疟活性
1990年
为寻找高效低毒的间日疟根治药,合成了7个2-甲基-5-取代苯氧基伯氨喹Ⅱ_(1~7),以与强效的4-甲基取代类似物比较,探索构效关系。初步生物评价结果表明,化合物Ⅱ_(1~7)对鼠疟Plasmodium berghei的抑制性治疗作用及对鼠疟P.yoelii的病因性预防作用均明显弱于其4-甲基对应物,略低于伯氨喹。
仲伯华邓蓉仙钟景星王俭
关键词:抗疟药伯氨喹
抗疟药α-(二正丁氨基甲基)-2,7-二氯-9-对氯亚苄基-4-芴甲醇的晶体和分子结构
1997年
用X晶体衍射测定了氨基醇类抗疟药本芴醇(benflumetolI)的单晶结构,并与已知同类抗疟药金鸡纳生物碱进行了比较。再一次说明了氨基醇类化合物产生抗疟作用的三维空间结构特征。本芴醇的芴环平面与对氯苯基平面的二面角为528°。分子内NO距离为2709A,这一距离与金鸡纳生物碱分子内脂肪氮原子与氧原子之间距离相近。侧链中NCCO的扭转角为476°。本芴醇单晶结构中存在分子内氢键,而未发现分子间氢键,这与以往认为产生抗疟作用的氨基醇类化合物存在分子间氢键而无分子内氢键不同。
钟景星邓蓉仙王俭王俭焦克芳
关键词:抗疟药本芴醇分子结构
2,7-二氯-4-芴甲酸的合成——几种氯化方法的比较
1992年
在冰乙酸中分别用氯气、二氯胺T、氯化硫酰及在环氧丙烷中通氯气四种不同的氯化方法制备2,7-二氯-4-芴甲酸,并与文献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采用冰乙酸-氯气氯化法为最优,原料易得,价格低廉,生产成本是环氧丙烷-氯气法的四分之一。
王俭钟景星
关键词:氯化
铁螯合剂类抗疟药的研究进展
1999年
铁螯合剂是一种新型抗疟药,已有包括去铁胺(DFO)及其衍生物、羟胺-铁离子螯合剂(RSF)、异烟酰及苯甲酰腙类、羟基吡啶酮类等多种类型的铁螯合剂被证明具有较好的抑制红细胞内期疟原虫生长增殖的活性。铁螯合剂的选择性细胞毒性的生化基础、作用靶标和作用机理已得到阐述,并被不同种类的药物的联合应用产生的协同增效作用所证实。
宣伟东钟景星
关键词:铁螯合剂抗疟药
抗疟药本芴醇的合成新路线被引量:8
2000年
目的:设计了抗疟药本芴醇(I)的5 步合成新路线。方法:该合成路线是以工业芴(II) 为原料,经氯化制得2,7二氯芴(III),III经氯乙酰化得到2,7二氯4氯乙酰芴(IV),IV 再经环氧化反应,依次与二正丁胺和对氯苯甲醛缩合制得I。结果:本文用化学方法及光谱分析证明,III进行酰化反应时,乙酰基和氯乙酰基主要进入芴环的4位,从而确立了本路线的可信性。结论:用新路线合成的I与老路线合成的本芴醇相比,二者的理化性质完全一致,生物效价也一致。
邓蓉仙钟景星赵德昌王俭
关键词:本芴醇乙酰化反应抗疟药
4-甲基-5-取代苯氧基-伯氨喹类似物的合成及抗疟活性的初步评价被引量:3
1994年
以2-硝基-4-甲氧基-5-溴乙酰苯胺为原料,经6步反应,合成了7个4-甲基-5-取代苯氧基伯氨喹类似物(II2~8)。抗疟活性的初步评价结果表明,这类化合物对鼠疟Plasmodiumyoelii的病因性预防作用明显优于伯氨喹,可达伯氨喹的4~8倍;同时,II2~8还有较强的杀血液裂殖体作用,II2.5.6.8在0.781mg·kg-1的剂量对原虫的抑制率为100%。
仲伯华邓蓉仙时云林李国富钟景星杨俊德王俭
关键词:抗疟药
2,6-双烷氨基甲基-4-取代芳杂环氧基苯酚的合成及其抗疟活性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合成新型杂环氨酚类抗疟药并对其活性进行研究。方法以4,7-二氯喹啉和2-甲氧基-7,10-二氯苯并[b]-1,5-萘啶为原料分别与对苯二酚单钾盐缩合得到4-取代芳氧基苯酚,再与多聚甲醛、仲胺在乙醇中发生曼尼希反应得到双曼尼希碱侧链取代的目标化合物。采用Peter′s四天抑制实验法进行两类化合物对伯氏疟原虫(Plasmodium berghei)K173株小鼠体内抗疟活性实验。结果与结论共合成了8个未见文献报道的杂环氨酚类化合物,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经IR、1H-NMR光谱分析确证。初步抗疟实验表明,化合物Ⅰb,Ⅰd具有良好的抗疟活性。
宣伟东卞俊钟景星
关键词:药物化学化合物制备化学合成MANNICH反应抗疟活性
抗疟新药苯芴醇的合成新工艺
一种治疗抗氯喹恶性疟疾新药苯芴醇α-(二正丁氨甲基)-2,7-二氯-9-吋氯苯亚甲基-4-芴甲醇)化合物的合成新工艺。;本发明的合成路线是:(1)采用工业芴(1)通过①氯化反应,②付氏反应,③硼氢化钾反应,④二正丁胺反应...
邓蓉仙钟景星赵德昌
文献传递
2-取代苯氧基(甲氧基)-4-甲基伯喹类似物的合成及其抗疟作用
1998年
目的:为了寻找比伯喹毒性低、疗效好的疟疾根治药物,合成了4个2-取代苯氧基(甲氧基)-4-甲基伯喹的类似物。方法:用关键中间体2-氯-4-甲氧基-8-乙酰氨基喹啉(Ⅵ)与相应酚的钾盐缩合得到2-取代苯氧基-4-甲基-6-甲氧基-8-乙酰氨基喹啉(Ⅶ),Ⅶ用稀盐酸水解,得到相应的氨基化合物(Ⅷ),Ⅷ与N-(4溴戊基)-邻苯二甲酰亚胺缩合后经水合肼水解,成盐后得目标化合物Ⅳa~d。结果:经鼠疟P.bergheiK173株的抑制性治疗作用评价,化合物Ⅳa~d的ED90分别为125.11,75.37,72.12及3.16mg/kg。结论:该类化合物对鼠疟的抑制性治疗作用效果低于伯喹。
钟景星王俭盛杏英董正福邓蓉仙李国福
关键词:抗疟药甲氧基抗疟作用
治疗疟疾新药研究进展被引量:1
1998年
概述了近年研制的主要治疗疟疾药物,包括青蒿素及其衍生物蒿甲醚、青蒿琥酯;4-氨基喹啉类药物羟基哌喹、咯萘啶;氨基甲醇类新药甲氟喹、卤泛曲林、本芴醇的特点及应用。
钟景星
关键词:抗疟药青蒿素衍生物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