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苗运法

作品数:55 被引量:174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会议论文
  • 24篇期刊文章
  • 6篇专利

领域

  • 40篇天文地球
  • 12篇生物学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28篇孢粉
  • 21篇盆地
  • 18篇新生代
  • 18篇孢粉记录
  • 15篇青藏高原
  • 12篇青藏
  • 11篇晚新生代
  • 6篇中新世
  • 6篇西宁盆地
  • 6篇季风
  • 6篇古气候
  • 6篇干旱
  • 5篇气候
  • 5篇柴达木盆地
  • 4篇东亚季风
  • 4篇新近系
  • 4篇全球变冷
  • 4篇孢粉组合
  • 4篇临夏盆地
  • 4篇可可西里盆地

机构

  • 54篇中国科学院
  • 35篇兰州大学
  • 3篇国土资源部
  • 2篇中国科学院南...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青海油田公司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安阳师范学院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 1篇云南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云南省环境科...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地震局
  • 1篇中国气象局
  • 1篇兰州资源环境...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作者

  • 55篇苗运法
  • 23篇方小敏
  • 17篇吴福莉
  • 7篇闫晓丽
  • 7篇宋春晖
  • 6篇陈传飞
  • 5篇戴霜
  • 5篇邵亚军
  • 5篇蔡晓敏
  • 4篇张涛
  • 4篇夏维民
  • 4篇张启波
  • 4篇徐丽
  • 4篇昝金波
  • 3篇常宏
  • 3篇迟云平
  • 3篇孙爱军
  • 2篇宋之琛
  • 2篇韩文霞
  • 2篇杨胜利

传媒

  • 3篇科学通报
  • 3篇兰州大学学报...
  • 2篇海洋地质与第...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沉积学报
  • 2篇干旱区地理
  • 2篇第四纪研究
  • 2篇中国古生物学...
  • 1篇地球学报
  • 1篇地质学报
  • 1篇地质科学
  • 1篇中国沙漠
  • 1篇中国科学(D...
  • 1篇地质通报
  • 1篇Agricu...
  • 1篇环境科学导刊
  • 1篇中国古生物学...
  • 1篇中国古生物学...
  • 1篇第十届全国第...
  • 1篇2015中国...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9
  • 7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9篇2015
  • 3篇2014
  • 5篇2013
  • 3篇2012
  • 4篇2011
  • 8篇2010
  • 5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5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Study on the Pollen Rain in Lanzhou University in Spring in 2009
2011年
[Objective] The aim was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of pollen types and blooming plants,pollen fertility and meteorological factors during the falling process of pollen in the atmosphere.[Method] The falling record of pollen in Lanzhou University in spring in 2009 was obtained by 10 m platform natural falling method.The pollen falling number,duration,relationship among falling types and surrounding plants,as well as weather were discussed.[Result] Main pollen types included Populus L.,Salix,Paulownia and Platanaceae.Its pollen falling number,duration was consistent with the flowering period of corresponding plants in the garden;the classification and richness of falling of pollen was influenced by wind.The larger the wind was,the richer the variety become.There was basically no pollen from outside.The authors failed to observe the distinct changes of palynological assemblage in sandy storm weather.[Conclusion] The study could lay basis for the study of the modern progress of natural plants pollen.
闫晓丽刘艳蕊苗运法张志高
关键词:SPRING
全新世中期毛乌素沙地炭屑记录与火灾历史被引量:6
2015年
炭屑是探索自然火和人类用火及其驱动机制的重要指标。作者试图通过孢粉提取法获得毛乌素沙地东缘锦界剖面全新世中期(7.5~4.6ka)的炭屑记录,用来揭示该地区炭屑变化特征和火灾历史,并探讨其与气候环境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7.5~4.6ka期间炭屑浓度变化范围为340~17 420粒·g-1,平均为3 350粒·g-1。剖面炭屑总浓度变化趋势曲线呈"弓形",即在7.2ka以前炭屑浓度较低,平均约为1 840粒·g-1;在7.2~6.6ka浓度最高,平均约为5 280粒·g-1,并在6.8ka前后达到峰值17 400粒·g-1;在6.6ka之后浓度下降,平均为1 720粒·g-1。同时,炭屑粒径指标表明<50μm的炭屑占主导,>100μm的炭屑稀少。炭屑浓度主要反映火灾频率和强度,炭屑粒径则反映火灾距离和范围,即毛乌素沙地东部在全新世中期火灾活动相对频繁并在6.8ka左右达到最大值,同时炭屑物源较远,主要为区域性火灾。锦界剖面的化学风化指数、地球化学元素和粒度变化特征表明该地区在7.5~4.6ka气候条件整体较好,湿度增加,处于全新世适宜期,并在7.2~6.6ka达到最佳值,这表明毛乌素沙地的火灾主要发生在气候最佳时期。结合毛乌素沙地及其邻区的孢粉资料推测,该地区在全新世气候适宜期时植被相对茂盛,为毛乌素沙地的火灾提供了丰富的可燃烧物,可能是火灾增多的主要原因。
蔡晓敏苗运法靳鹤龄刘冰严永耀
关键词:毛乌素沙地火灾全新世
准噶尔盆地郝家沟剖面三叠纪—侏罗纪之交孢粉组合与古气候被引量:1
2022年
三叠纪—侏罗纪之交(Triassic-Jurassic boundary,TJB)发生了三叠纪末的生物大灭绝(end-Triassic mass extinction,ETE),海洋和陆地生态系统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崩溃。而在陆地生态系统中,植物群首当其冲,但是该时段的植物群变化的详细数据还相对缺乏。本文在新疆准噶尔盆地南缘郝家沟剖面TJB地层系统采样研究,来揭示该过程的植物群响应。根据孢粉属种组成及含量变化划分了3个孢粉组合,对古气候进行了重建。结果表明,准噶尔盆地南缘TJB的气候演变经历了湿热—湿冷—干热的转换过程。同时对ETE和TJB两个重要界线及灭绝发生的期次关系进行了讨论,由孢粉数据结合前人植物大化石、有机碳同位素地层曲线、生物标志化合物和Hg/TOC全球对比的结果,指示ETE和TJB可能分别位于郝家沟组43层底附近和八道湾组49层底附近;并推测三叠纪末陆地植被的灭绝在高纬度的准噶尔盆地记录到3个期次。在ETE与TJB之间地层中发现了与全球多处记录到的孢子含量激增一致的现象,推测该时期陆地生态系统的波动具有全球性。
张新智方琳浩吴涛苗运法张明震王雪莲吕沛宗何秀娟邱若原杨涵任嘉豪
关键词:准噶尔盆地孢粉古气候
青藏高原东北部西宁盆地晚渐新世-早中新世沉积物岩石磁学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被引量:24
2013年
文章通过对西宁盆地谢家剖面上部(620~819m)厚度190m,有精确年代控制且无明显相变的晚渐新世一早中新世的湖相沉积物样品的磁化率系统测量,建立了该区晚渐新世一早中新世高分辨率的磁化率变化序列,揭示高、低频磁化率在约25Ma和21Ma存在两次明显的台阶式长期增大趋势,并在约23.8Ma,21.6Ma和19.8Ma叠加短期峰值,在时间上可能分别对应全球此时的长期变冷趋势及全球性Mi-1.1事件、Mi-18事件和Mi-laa事件短暂快速变冷事件,而频率磁化率记录几乎没有变化。代表性样品的系列岩石磁学分析,揭示出沉积物的载磁矿物主要为假单畴(PSD)的磁铁矿,同时可能还存在赤铁矿和针铁矿;磁化率增大主要由假单畴磁铁矿的含量增多引起,而不是通常情况下的成壤作用形成的超顺磁颗粒的增多引起,推测青藏高原东北部隆升导致的侵蚀增强,或干旱化,或两者兼并,可能是导致西宁盆地上述磁化率增强的原因。
脱世博方小敏宋春晖苗运法张涛昝金波
关键词:西宁盆地古环境
一种用于干旱半干旱区收集空气孢粉的装置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干旱半干旱区收集空气孢粉的装置,其特征是不锈钢筒与漏斗上口内嵌一个不锈钢环,不锈钢环与漏斗上口扣紧,不锈钢筒与不锈钢环螺旋连接;在不锈钢筒筒壁侧面切割一开口,并在开口后焊接不锈钢筛网,在开口对面,不锈钢...
苗运法闫宏杰向明星赵爱国
文献传递
西宁盆地木化石段孢粉记录对Mi-1降温事件的响应
西宁盆地谢家剖面车头沟组底部木化石段(图1)(厚4.5 m,标记为0~450 cm(陈传飞等,2009);年代约为23.3Ma(Dai et al.,2006))富含孢粉(图2),对研究新生代中晚期的青藏高原东北部植被生...
苗运法陈传飞迟云平张涛闫晓丽张志高方小敏
关键词:青藏高原西宁盆地木化石孢粉
中国西北内陆地区新生代孢粉植物群演化的再认识
2010年
结合我国西北地区已发表的最新古地磁研究成果,对该区16个新生代沉积盆地的孢粉组合重新进行了总结,以期发现孢粉植物群演化的规律,并修正对我国西北地区古气候和古环境的认识。
张涛陈传飞闫晓丽刘艳蕊苗运法徐丽夏维民宋海红
关键词:孢粉组合植物群盆地
六盘山地区寺口子剖面早白垩世晚期的孢粉组合及其环境意义被引量:13
2012年
研究白垩纪植物演替与气候变化对认识现今生态环境形成过程与演变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在我国六盘山地区下白垩统六盘山群中发现的45属孢粉化石,探讨了孢粉组合、古生态与古气候变化特征。孢粉组合以裸子植物为主,蕨类植物次之,前者以松柏纲松杉目占优势,以掌鳞杉(Cheirolepidiaceae)科最为繁盛,尼藤目麻黄科(Ephedraceae)和苏铁目或银杏目占有很大比例;后者以真蕨目包括海金沙科(Lygodiaceae)、莎草蕨科(Schizaeaceae)为主。表明当时植物具有比较明显的多样性,既有生长于远处高山的松杉类高大植物,又有近湖低山及湖岸一带的掌鳞杉科及蕨类植物,湖泊水体中生长着淡水藻类。孢粉植物群的这种特征揭示出该地区在早白垩世晚期气候炎热干燥,并且可以划分为116~112 Ma的气温相对较低和112~103 Ma的气温波动升高两个阶段,这种变化与全球古气候的变化趋势一致,说明寺口子剖面孢粉记录的气候变化与对全球气候变化是响应的。
张明震戴霜张永全苗运法刘俊伟黄永波赵杰刘学
关键词:孢粉古生态早白垩世六盘山盆地
藏北可可西里盆地新生代孢粉记录的时代、古气候与古高度初探
青藏高原腹地的可可西里盆地沉积了厚层的新生代地层,是研究青藏高原古高度和古气候变化的关键区域,然而该地区新生代地层的沉积时代还多有争议.笔者在该盆地沱沱河(TTH-C)剖面的雅西错群红层中发现了众多的孢粉类型,主要以,和...
苗运法吴福莉常宏方小敏邓涛孙继敏靳春胜
关键词:新生代地层孢粉形态古气候海拔高度
文献传递
青藏高原东北部西宁盆地中始新世-渐新世沉积物颜色与气候变化被引量:31
2009年
始新世-渐新世是古近纪气候变化中最显著的时期.通过对西宁盆地42.5—26.0Ma沉积物颜色指标的详细分析,发现颜色参数L^*,a^*,b^*曲线明显以32.8Ma为界分为上下两段.其中:L^*值在下段(42.5-32.8Ma)波动剧烈并呈缓慢降低趋势,至32.8Ma左右大幅度降低,此后(32.8—26.0Ma)波动变小、稍有回升;a^*,b^*值则与L^*值的变化趋势相反,在下段(42.5-32.8Ma)呈逐渐增大趋势,剧烈波动,在32.8Ma左右时突然大幅度升高,至上段波动变小.结合西宁盆地孢粉、有机质及CaCO3质量分数变化的特征分析,该区域在32.8Ma时可能发生大幅度的降温事件(对应于海洋记录所揭示的Oi-1事件),此事件之前气候干旱程度相对较弱、氧化作用逐渐增强、气候波动剧烈.在Oi-1事件之后大陆性干旱程度增强、氧化强烈、气候波动幅度较小.这是在该区高分辨率获得Oi-1事件前后气候变化的记录,它对始新世—渐新世全球气候变冷背景下陆地系统响应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徐丽苗运法方小敏宋春晖夏维民闫晓丽韩文霞张启波陈传飞戴霜
关键词:气候变化古近纪西宁盆地青藏高原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