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肢闭合骨折与血管损伤
- 目的探讨下肢闭合骨折与血管损伤的关系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2005年1月至2012年4月収治下肢创伤患者中16例血管损伤患者,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2例,撞伤,1例,碾压伤6例,重物砸伤4例。血管损伤节段:髂外血管...
- 陈良葛志斌张宗凯邱惠斌陈巧杰胡明庞清江
- 关键词:血管损伤骨折截肢
- 文献传递
- 18例肠外瘘外科治疗体会
- 2004年
- 易占波曹树力陈平胡明
- 关键词:肠外瘘外科治疗并发症营养支持
- 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患者临床疗效分析
- 2018年
- 目的观察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患者采用腔内介入治疗及保守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7年7月30例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临床资料。入院前均经肠系膜上动脉CTA确诊。其中腔内介入治疗17例、保守治疗13例。出院后及随访半年内,应用CTA观察其夹层血栓化情况及腹痛症状缓解情况。结果30例患者中,17例(56.7%)患者予以放置支架成功(2例同时予以夹层动脉瘤栓塞)。另11例(36.7%)患者保守治疗良好。2例因反复尝试导丝均无法进入真腔,转保守治疗,随访半年期间无明显腹痛症状。结论对于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患者,需根据患者腹痛症状及结合CT影像结果综合评估治疗方式,对治疗期间腹痛症状缓解或CT复查夹层未进展可考虑保守治疗。反之,需要尽早实行腔内介入治疗,短期内可缓解症状,避免后期肠缺血坏死:
- 余钻标郎德海胡松杰王迪胡明徐祺洋
- 关键词:腔内介入保守治疗
- 急性肢体血管损伤28例诊治分析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讨急性肢体血管损伤的诊治特点。方法对28例急性血管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6例获得及时诊断,2例延误。术中探查证实血管损伤后,相应行血管结扎、修补、吻合、间置移植,部分患者行深筋膜切开等处理。本组围手术期死亡1例,截肢2例。其余肢体均得以保全,2例遗留缺血性改变。1例血管周围感染,2例深筋膜减压切口感染,均治愈。共修复患者血管30条。结论警惕血管损伤,熟悉诊治原则,早期诊断,正确的手术和术后处理是急性肢体血管损伤治疗的关键。
- 王迪胡明
- 关键词:血管损伤
- 血管手术后腹股沟部位淋巴并发症
- 2003年
- 目的 探讨血管外科手术后腹股沟部位淋巴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和治疗选择。方法 回顾性调查了 5 2 0例有腹股沟部位切口的血管手术。结果 有 16例患者血管手术后出现了腹股沟淋巴瘘 ,发生率为 3 0 8% ,腹股沟部位曾有手术史、淋巴肿大和广泛解剖者其淋巴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增加 ,其中 12例患者进行了保守治疗。 4例患者术后早期采用再次手术治疗。术后早期手术治疗者住院时间及伤口感染者明显降低。结论 腹股沟部位淋巴并发症仍然是血管外科医生感到麻烦的问题 ,重点在于预防其发生。淋巴并发症的治疗应采用个体化措施 ,如淋巴瘘持续存在 。
- 胡明陆信武蒋米尔
- 关键词:血管手术
- DSA下杂交手术治疗肠系膜上动脉栓塞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探讨及评价DSA下杂交手术治疗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疗效及应用前景。方法 12例急性肠系膜上动脉(SMA)栓塞患者(房颤10例,高血压病1例,无伴随疾病1例),急诊CTA证实后DSA下杂交手术,包括①SMA导管溶栓、取栓;②SMA经皮球囊扩张成形及内支架置入;③SMA导管溶栓、取栓联合开腹手术。结果 12例患者均成功取出栓子,栓塞动脉再通,肠管血运可。其中①SMA导管溶栓、取栓6例;②PTA及内支架置入1例;③SMA导管溶栓、取栓联合开腹手术5例。10例患者治愈出院,2例术后24h死亡。结论 DSA下杂交手术治疗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是一种新型、综合的治疗方法,能融合各种手术方式的优点,克服其缺点。
- 王迪郎德海胡明胡松杰
- 关键词:肠系膜上动脉栓塞介入杂交手术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 肠外瘘的外科治疗被引量:8
- 2003年
- 易占波曹树立陈平胡明
- 关键词:肠外瘘肠营养并发症引流
- 原发性小肠肿瘤34例报告被引量:1
- 1999年
- 胡明曹树立
- 关键词:小肠肿瘤外科手术
- 胰腺癌67例误诊分析
- 1999年
- 胡明杨璐
- 关键词:胰腺癌误诊
- 下肢闭合骨折与血管损伤
- 目的探讨下肢闭合骨折与血管损伤的关系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2005年1月至2012年4月收治下肢创伤患者中16例血管损伤患者,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2例,撞伤,1例,碾压伤6例,重物砸伤4例。血管损伤节段:髂外血管...
- 陈良葛志斌张宗凯邱惠斌陈巧杰胡明庞清江
- 关键词:血管损伤骨折截肢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