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白春宏

作品数:16 被引量:57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后勤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0篇脊髓
  • 10篇脊髓损伤
  • 8篇肠道
  • 7篇神经电
  • 7篇神经电刺激
  • 7篇骶神经
  • 7篇骶神经电刺激
  • 5篇后肠
  • 5篇肠道功能
  • 5篇肠道功能障碍
  • 3篇电刺激
  • 3篇细菌移位
  • 3篇内毒
  • 3篇内毒素
  • 3篇后肠道
  • 2篇毒素血症
  • 2篇血症
  • 2篇神经刺激
  • 2篇骶神经刺激
  • 2篇内毒素血症

机构

  • 7篇武警后勤学院...
  • 5篇重庆医科大学...
  • 3篇重庆医科大学
  • 3篇武警后勤学院
  • 2篇天津医科大学
  • 2篇中国人民武装...
  • 1篇成都大学
  • 1篇山东体育学院
  • 1篇中国人民武装...
  • 1篇武警辽宁省总...
  • 1篇四川外国语大...
  • 1篇四川省医学科...

作者

  • 15篇白春宏
  • 6篇刘浩
  • 5篇安洪
  • 4篇聂海
  • 4篇彭朋
  • 3篇李双英
  • 3篇蒋电明
  • 3篇王莎莉
  • 2篇马信龙
  • 1篇李开南
  • 1篇宁丽娜
  • 1篇宋家志
  • 1篇彭超
  • 1篇范伟
  • 1篇薄海
  • 1篇李雷雷
  • 1篇李晓霞
  • 1篇韩书娜
  • 1篇张超
  • 1篇孙明林

传媒

  • 2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中国应用生理...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华西医学
  • 1篇创伤外科杂志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基础医学与临...
  • 1篇中国康复医学...
  • 1篇山东体育学院...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西部医学
  • 1篇武警后勤学院...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7篇2014
  • 3篇2010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急性脊髓损伤后家兔肠道菌群移位和内毒血症的肠道病理生理机制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探讨家兔脊髓损伤后肠道菌群移位和内毒血症的肠道病理生理机制。方法建立兔脊髓损伤性截瘫模型,12只家兔行脊髓损伤前后胃肠道电生理和压力测定。另外24只家兔分为:正常对照组(6只)和实验组(18只),在无菌条件下,采集门静脉血进行内毒素定量测定和细菌培养,肠系膜淋巴结作细菌培养并鉴定。取实验组和对照组各动物的小肠、结肠行HE染色检查观察肠黏膜病理变化,小肠行电镜检查观察肠黏膜上皮细胞病理变化。结果脊髓损伤后,发现胃肠道生物电改变明显,以结肠为重。中远段结肠的蠕动明显减少,部分时段甚至消失。早期小肠和结肠黏膜下充血和黏膜上皮细胞水肿,随后,黏膜上皮间隙增宽,细胞崩解,导致肠黏膜屏障破坏。血清内毒素含量从24h就开始增高,到72h差异显著(P<0.05)。门静脉血与肠系膜淋巴结各阶段细菌培养阳性率均较高,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急性脊髓损伤后,中远段结肠的蠕动功能障碍导致排便障碍、细菌过度增长与入侵、影响血运等一系列破坏因素而加速肠黏膜屏障破坏为肠道菌群移位和内毒血症的主要病理生理机制。
白春宏王莎莉安洪蒋电明聂海李雷雷
关键词:脊髓损伤肠道功能障碍细菌移位内毒素血症病理生理机制
肌钙蛋白T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运动性横纹肌溶解症的关联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分析慢肌型肌钙蛋白T(sTnT)基因第7内含子C7761T位点与快肌型肌钙蛋白T(fTnT)基因第8内含子T7955C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大强度训练后血清肌酸激酶(CK)活性之间的关系,探索运动性横纹肌溶解症(ERM)的可能遗传机制。方法:85名武警战士进行一次大强度负重训练造成亚临床ERM,检测血清CK活性的时程变化;PCR-RFLP法测定sTnT(C7761T)和fTnT(T7955C)基因多态性;分析基因多态性与安静CK(CK rest)、峰值CK(CK peak)以及CK最大变化值(ΔCK max)之间的关系。结果:sTnT和fTnT基因型分布频率均符合哈-温平衡定律。sTnT基因:C/T和C/C基因型组CK rest均高于T/T基因型组(均P<0.01),CK peak和ΔCK max在各组间无显著差异(均P>0.05),(T/T+C/T)组CK rest低于CC基因型组(P<0.05)。fTnT基因:T/C基因型组和C/C基因型组CK rest均低于T/T基因型组(分别为P<0.05和P<0.01),C/C基因型组CK peak和ΔCK max均低于T/T基因型组和T/C基因型组(均P<0.01),(T/T+T/C)组CK peak和ΔCK max均高于C/C基因型组(均P<0.01)。结论:fTnT基因第8内含子T7955C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可作为ERM易感性的分子遗传学标记,T等位基因携带者是患ERM的高危人群。
白春宏薄海秦永生彭朋
关键词:运动性横纹肌溶解症肌酸激酶肌钙蛋白T基因多态性基因型
骶神经电刺激对脊髓损伤后肠-肝轴的作用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骶3神经根电刺激对兔急性完全性脊髓损伤后肠-肝轴的作用。方法 1采用Fehlings脊髓损伤模型。2电生理研究:分别采用3个强度参数(6、8、10 V)和3个波宽(200、400、600μs)进行刺激,记录、分析和寻找最适合参数。3肠-肝轴体系研究:新西兰成年白兔42只分为正常组(6只)、对照组(18只)和实验组(18只)。对照组和实验组又在截瘫后24、48、72 h无菌条件下取小肠、肝脏、肝门静脉血作为检验标本。肝脏进行细菌培养,门静脉血定量测定血清内毒素及ALT、AST和GGT;取小肠组织进行光镜、电镜观察并进行ZO-1免疫组化染色;HE染色观察肝脏形态。结果 1脊髓损伤后胃肠道生理均有变化,主要生理改变以单袋结肠和远端结肠的运动功能障碍较明显;骶神经电刺激能较好地恢复失神经肠道蠕动,促进排便。2经电刺激后,肠黏膜结构改善明显,肝脏细菌培养阳性率降低(12/18 vs 3/18,P<0.01);72 h肝门静脉血内毒素水平明显降低[(1.14±0.70)EU/L vs(0.07±0.05)EU/L,P<0.05];光镜观察肝脏结构改变明显减轻。24、48、72 h血液中ALT、AST和GGT数值均有统计学差异。经电刺激后,实验组各时间段ALT、AST和GGT数值虽然较正常组数值高,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骶3神经根电刺激能较好地恢复失神经肠道蠕动(主要单袋结肠、远端结肠),通过改善肠黏膜屏障功能减少细菌移位和内毒素血症,减轻肝脏损害,从而阻碍肠-肝轴恶性循环。
白春宏李双英刘浩安洪王莎莉
关键词:骶神经刺激脊髓损伤肠道屏障功能
不同电压的骶神经刺激对脊髓损伤大鼠肠道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研究不同电压的骶神经刺激对脊髓损伤大鼠肠道的影响,寻求最佳的刺激参数。方法:应用RM6240c将不同刺激电压1V、2V、4V、8V分别作用于脊髓损伤大鼠的骶神经根,刺激7d后,通过测定各组大鼠的肠道生物电、肠道通透性、肠道动力以及肠道的形态学改变来比较各组的肠道功能恢复差异。结果:不同刺激组肠道生物电峰值和肠道动力均高于对照组,肠道通透性以及肠道的形态学较对照组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不同电压的骶神经刺激均能够改善脊髓损伤大鼠肠道功能障碍,其中刺激电压4V对脊髓损伤后大鼠肠道功能的改善最明显。
刘浩白春宏孙明林张鹏张超宋家志
关键词:骶神经电刺激电压脊髓损伤肠道功能障碍
选择性肠道去污染对创伤性截瘫家兔内毒素及炎症因子的影响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选择性肠道去污染(SDD)对截瘫家兔血中内毒素(ET)、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降钙素原(PCT)的影响,明确外周血炎症因子水平与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建立截瘫家兔模型,采用PTA方案进行SDD处理4天。采集小肠标本进行HE染色观察小肠黏膜变化,并检测外周血ET和IL-6、TNF-α及PCT水平。结果 SDD处理后血浆ET浓度明显降低(P<0.001),血中感染指标IL-6、TNF-α、PCT水平也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相关分析表明,外周血内毒素水平与血浆IL-6、TNF-α、PCT呈显著正相关(P<0.05),小肠Chiu病理评分与IL-6、TNF-α、PCT、ET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 SDD处理截瘫家兔后可减轻全身炎症反应,保护肠黏膜,减少肠道内毒素移位,从而预防肠源性感染。
聂海蒋电明白春宏安洪
关键词:创伤性截瘫内毒素炎症细胞因子家兔
脊髓损伤病人肠道管理被引量:13
2014年
肠道功能障碍已经逐渐被认为是脊髓损伤病人治疗过程中遇到的最主要问题之一。脊髓损伤后的肠道管理是指通过最小程度的物理手段和药物干预,使脊髓损伤病人获得定期和规律的肠道排空,减少相关症状的发生。一个有效的肠道管理能够降低各种肠道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就脊髓损伤病人的肠道管理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刘浩白春宏
关键词:脊髓损伤
脊髓损伤大鼠肠道细菌移位途径的初步探讨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初步探讨脊髓损伤大鼠肠道细菌移位的途径。方法:1绿色荧光蛋白标记大肠杆菌肠道定植。224只Wistar大鼠分为正常组(NG=8),损伤组24 h/48 h(EG1=8/EG2=8)。3肠系膜淋巴结、肝脏细菌培养,门静脉血测内毒素;小肠进行光镜、荧光显微镜及电镜观察;肝脏、肠系膜淋巴结进行光镜观察。结果:1肠黏膜屏障破坏明显,细菌通过肠黏膜上皮细胞和裂隙进行跨壁;2淋巴结损伤明显,菌培养:EG1(100%,8/8),EG2(100%,8/8),菌落数EG1开始显著增多;3肝脏损伤明显,菌培养EG1(87.5%,7/8),EG2(100%,8/8),菌落数在EG1开始增多;4EG1(4.11±1.06)U/ml、EG2(6.94±1.50)U/ml内毒素水平均较正常组(0.70±0.04)U/ml升高(F=69.774,P=0.000)。结论:脊髓损伤后细菌及内毒素增多,肠黏膜通透性增加,细菌跨壁后通过淋巴、血行途径转移;形成内毒素血症,使局部及全身炎症反应扩大,形成恶性循环。
白春宏彭朋刘浩李双英
关键词:脊髓损伤细菌移位
骶神经电刺激对脊髓损伤后肠道菌群移位和内毒素血症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骶3神经根电刺激对急性完全性脊髓损伤致截瘫后肠道功能障碍的并发症肠道细菌移位和内毒素血症的影响。以揭示急性完全性脊髓损伤后肠道功能障碍导致肠道菌群移位的确切机制,阐明电刺激骶神经根的治疗原理,为临床治...
白春宏
关键词:脊髓损伤肠道功能障碍肠道细菌移位内毒素血症
文献传递
“男性运动员三联征”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8年
"男性运动员三联征"主要征象包括低能量供应(伴或不伴有进食障碍)、低促性腺素性性功能减退症和低骨密度,严重影响男性运动员的身心健康和运动表现,其发病机制复杂,临床表现多样,易误诊和漏诊。建议从事按体重分级或强调低体重项目的男性运动员若以反复发作的骨应力性损伤为首发症状,特别是合并相关危险因素(如体重指数≤17.5 kg/m2、使用控体重手段等)以及非特异性症状(疲劳、贫血、性功能减退、过度训练综合征等)时,应进一步追查营养状况、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和骨密度。积极预防以及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是降低"男性运动员三联征"对参训者身心健康与运动表现不良影响的重要手段。
韩书娜彭朋白春宏李晓霞
关键词:低骨密度
骶神经电刺激对脊髓损伤大鼠肠黏膜机械屏障的保护作用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观察骶神经电刺激对脊髓损伤大鼠肠黏膜机械屏障的保护作用。方法:56只Wistar大鼠分7组(n=8):正常组、急性完全性脊髓损伤(SCI)组和骶神经电刺激组(按24、48、72 h各8只)。进行内毒素测定;肠系膜淋巴结、肝脏、脾脏菌培养;肠道形态学观察;紧密连接蛋白ZO-1的蛋白表达测定。结果:对照组肠黏膜不同程度损伤;肠道上皮细胞及细胞间连接破坏;内毒素血症和细菌移位明显。实验组肠黏膜得到改善,内毒素水平下降且细菌移位减少。ZO-1蛋白表达无统计学差异。对照组ZO-1的分布出现不同程度的散乱、排列不规则,实验组分布得到改善。结论:骶神经电刺激可促肠蠕动、排肠内容物、减少肠道菌群数量,保护肠黏膜上皮细胞及紧密连接的机械屏障,减少细菌移位和内毒素血症。
白春宏刘浩李双英彭朋宁丽娜
关键词:脊髓损伤电刺激肠道功能障碍机械屏障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