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双英
- 作品数:36 被引量:116H指数:5
- 供职机构:鸡西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晚发型重症肌无力临床特征研究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探讨晚发型重症肌无力(late-onset myasthenia gravis,LOMG)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LOMG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分布、临床分型、转归、血浆抗体的表达、有无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其他共病的发生。记录所有LOMG患者复发加重住院的次数、使用免疫球蛋白的次数、肌无力危象发生的例数、死亡例数、基线水平和近期QMG和MMT评分。评估症状缓解后长期口服糖皮质激素和硫唑嘌呤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LOMG患者男性18例(56.3%),高于女性;眼肌型7例(21.9%)、全身型25例(78.1%);咽喉部肌肉受累者17例(53.1%);ACh R抗体阳性率46.9%;发病最初2年复发率高,后期病情趋于稳定,危象发生率和死亡率不高;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率低,53.1%患者有共病存在。硫唑嘌呤与糖皮质激素比较疗效无明显差异,但硫唑嘌呤不良反应出现少。【结论】LOMG的临床表现、病情转归和预后有自身的特点,在治疗过程中应考虑到其临床特征和共病的存在而采取更合理的措施,硫唑嘌呤口服依从性更高,远期疗效可能更佳。
- 李平钟士江张巧莲李双英
- 关键词:重症肌无力晚发型硫唑嘌呤糖皮质激素
- 226例脑血管疾病诊断和临床体会
- 2008年
- 目的探讨脑血管疾病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26例脑血管疾病患者,从年龄分布、病灶部位,血脂、血糖、心电图的变化,既往病史及个人嗜好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50~69岁年龄段发病率较高,有高血压病史者109例,占本组发病人数的48.23%,心电图改变主要在急性期,且与痰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血脂、血糖均有明显升高。结论高血压是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心电图的动态观察对判断病情及预后有一定参考价值。
- 李双英
- 关键词:脑血管放射照像术断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心电描记术
- 脊髓损伤大鼠肠道细菌移位途径的初步探讨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初步探讨脊髓损伤大鼠肠道细菌移位的途径。方法:1绿色荧光蛋白标记大肠杆菌肠道定植。224只Wistar大鼠分为正常组(NG=8),损伤组24 h/48 h(EG1=8/EG2=8)。3肠系膜淋巴结、肝脏细菌培养,门静脉血测内毒素;小肠进行光镜、荧光显微镜及电镜观察;肝脏、肠系膜淋巴结进行光镜观察。结果:1肠黏膜屏障破坏明显,细菌通过肠黏膜上皮细胞和裂隙进行跨壁;2淋巴结损伤明显,菌培养:EG1(100%,8/8),EG2(100%,8/8),菌落数EG1开始显著增多;3肝脏损伤明显,菌培养EG1(87.5%,7/8),EG2(100%,8/8),菌落数在EG1开始增多;4EG1(4.11±1.06)U/ml、EG2(6.94±1.50)U/ml内毒素水平均较正常组(0.70±0.04)U/ml升高(F=69.774,P=0.000)。结论:脊髓损伤后细菌及内毒素增多,肠黏膜通透性增加,细菌跨壁后通过淋巴、血行途径转移;形成内毒素血症,使局部及全身炎症反应扩大,形成恶性循环。
- 白春宏彭朋刘浩李双英
- 关键词:脊髓损伤细菌移位
- 骶神经电刺激对脊髓损伤后肠-肝轴的作用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讨骶3神经根电刺激对兔急性完全性脊髓损伤后肠-肝轴的作用。方法 1采用Fehlings脊髓损伤模型。2电生理研究:分别采用3个强度参数(6、8、10 V)和3个波宽(200、400、600μs)进行刺激,记录、分析和寻找最适合参数。3肠-肝轴体系研究:新西兰成年白兔42只分为正常组(6只)、对照组(18只)和实验组(18只)。对照组和实验组又在截瘫后24、48、72 h无菌条件下取小肠、肝脏、肝门静脉血作为检验标本。肝脏进行细菌培养,门静脉血定量测定血清内毒素及ALT、AST和GGT;取小肠组织进行光镜、电镜观察并进行ZO-1免疫组化染色;HE染色观察肝脏形态。结果 1脊髓损伤后胃肠道生理均有变化,主要生理改变以单袋结肠和远端结肠的运动功能障碍较明显;骶神经电刺激能较好地恢复失神经肠道蠕动,促进排便。2经电刺激后,肠黏膜结构改善明显,肝脏细菌培养阳性率降低(12/18 vs 3/18,P<0.01);72 h肝门静脉血内毒素水平明显降低[(1.14±0.70)EU/L vs(0.07±0.05)EU/L,P<0.05];光镜观察肝脏结构改变明显减轻。24、48、72 h血液中ALT、AST和GGT数值均有统计学差异。经电刺激后,实验组各时间段ALT、AST和GGT数值虽然较正常组数值高,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骶3神经根电刺激能较好地恢复失神经肠道蠕动(主要单袋结肠、远端结肠),通过改善肠黏膜屏障功能减少细菌移位和内毒素血症,减轻肝脏损害,从而阻碍肠-肝轴恶性循环。
- 白春宏李双英刘浩安洪王莎莉
- 关键词:骶神经刺激脊髓损伤肠道屏障功能
- 颅内动脉瘤患者血清差异表达蛋白质的研究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 采用蛋白质组学方法研究散发性颅内动脉瘤和健康成人外周血清蛋白表达差异.方法 对散发性颅内动脉瘤和健康成人的血清样本进行双向凝胶电泳分离,通过对两种蛋白图谱的比较,确定差异表达的蛋白点 而后对差异点进行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分析和蛋白数据库信息检索 随机选取2种蛋白进行Western blot法验证蛋白质组学实验结果.结果 在颅内动脉瘤和健康成人中鉴定出14种差异表达蛋白,得到了11个肽质量指纹图谱(peptide mass fingerprinting,PMF),最终7种蛋白质得到确认.结合珠蛋白、C反应蛋白、B因子、淀粉样血清蛋白A和载脂蛋白E前体在动脉瘤组表达上调 载脂蛋白A-Ⅳ前体和间α胰蛋白酶抑制物H4重链前体表达下调.蛋白印迹实验结果与双向电泳结果一致.结论 成功鉴定出7个与颅内动脉瘤相关的蛋白,为进一步阐明颅内动脉瘤形成的病理生理学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
- 翟宝进刘欣民李双英崔刚董俊强常斌鸽薛德友焦德让
-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蛋白质组学双向凝胶电泳
-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H型高血压与脑动脉狭窄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分析有明确高血压病史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动脉狭窄的分布特点,探讨H型高血压(同型半胱氨酸升高的高血压)与脑动脉狭窄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31例有明确高血压病史患者,经全脑血管造影检查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是否伴有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升高将患者分为H型高血压组和单纯高血压组。记录不同部位脑血管狭窄的数目,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判定H型高血压及各危险因素与脑动脉狭窄是否具有相关性。结果 (1)131例高血压患者,H型高血压患者94例(71.76%),81例(81/94,86.17%)存在血管狭窄;单纯高血压病患者37例(28.24%),25例(25/37,67.57%)存在血管狭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颅内血管狭窄的发生率略高于颅外病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将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年龄、吸烟、高血压、H型高血压、三酰甘油P值均小于0.05,OR值分别为1.043,1.312,1.159,3.413,1.850。结论 (1)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H型高血压的比例明显大于单纯高血压。(2)H型高血压患者脑动脉狭窄的发生率高于单纯高血压患者。(3)颅内外血管狭窄的发生率无明显区别。(4)年龄、吸烟、高血压、H型高血压、三酰甘油均为脑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
- 李平李双英孙艳张巧莲
- 关键词:脑缺血高血压半胱氨酸
-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针对临床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特点,分析其病因、电生理及其核磁共振的表现。方法:分析患有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的10例患者的临床表现,病因、电生理、核磁共振检查及治疗方法。结果:患者全部都存在侧索、后索及周围神经损害,主要表现为侧索、后索损害的有8例(占80%),主要表现为周围神经损害有2例(占20%),同时伴有精神症状的患者有3例(占30%)。结论: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因缺乏维生素B12后主要表现出侧索、后索及周围神经损害的一种临床疾病,降低血清维生素B12利于对该疾病的准确诊断,但其指标不够可靠。脊髓核磁共振检查利于客现诊断该痰病。
- 徐静李双英徐海燕刘巍
- 关键词: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神经损害
-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致乏氧性脑病5例临床分析
- 2009年
- 王晓萍李双英车特
- 关键词: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脑病乏氧神经科呼吸科弥散性
- 创伤相关性吉兰巴雷综合征3例临床分析
- 李平张巧莲李双英
- 血管炎性周围神经病误诊五例临床分析
- 2015年
- 目的探讨血管炎性周围神经病的诊治要点,并提出防范误诊的措施。方法对我院收治的5例误诊的血管炎性周围神经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均以单根(1例)或多根(4例)周围神经损害就诊,主要表现为肢体麻木、疼痛、肌无力以及步态不稳,均合并不同程度的其他脏器损害,误诊为末梢神经炎2例,脑梗死、脑炎、腰椎间盘突出症各1例。后经肌电图及自身抗体检测确诊。原发病因为干燥综合征2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ies,ANCA)相关性血管炎-显微多血管炎、类风湿性关节炎、未分化结缔组织病各1例。给予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后好转4例,死亡1例。结论血管炎性周围神经病临床表现复杂且无特异性,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并及时行自身抗体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避免或减少误诊误治。
- 李平张巧莲李双英
- 关键词:血管炎周围神经病误诊自身抗体末梢神经炎脑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