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8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1篇肿瘤
  • 9篇肠癌
  • 8篇直肠
  • 8篇肠肿瘤
  • 6篇直肠癌
  • 6篇直肠肿瘤
  • 6篇细胞
  • 6篇结直肠
  • 6篇结直肠癌
  • 5篇结直肠肿瘤
  • 4篇疗效
  • 4篇结肠
  • 4篇基因
  • 3篇预后
  • 3篇手术
  • 3篇纤维化
  • 3篇慢病毒
  • 3篇肝纤维化
  • 2篇蛋白
  • 2篇胸腹

机构

  • 30篇上海交通大学...
  • 5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复旦大学附属...
  • 1篇北京大学国际...
  • 1篇上海市嘉定区...

作者

  • 30篇王争
  • 10篇陈锦先
  • 6篇唐坚
  • 4篇崔喆
  • 4篇张子臻
  • 4篇董菡珺
  • 3篇吴志勇
  • 3篇闫军浩
  • 3篇徐嘉鹏
  • 3篇周超
  • 2篇陈炜
  • 2篇曹晖
  • 2篇王平治
  • 2篇赵恩昊
  • 2篇顾佳毅
  • 2篇黄宇旸
  • 2篇刘佳骅
  • 2篇罗蒙
  • 2篇陈哲颖
  • 2篇孙勇伟

传媒

  • 6篇外科理论与实...
  • 3篇胃肠病学
  • 3篇肿瘤
  • 2篇中华胃肠外科...
  • 2篇重庆医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医药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中国医院管理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上海医学
  • 1篇中国实用外科...
  • 1篇中华消化外科...
  • 1篇中国卫生标准...

年份

  • 3篇2025
  • 1篇2024
  • 3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0
  • 6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系统性红斑狼疮伴发急腹症的手术治疗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总结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并发急腹症的临床特点及诊断和治疗体会。方法:对8例有急腹症的SLE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术后诊断急性阑尾炎2例,其中1例合并急性胰腺炎;肠梗阻1例,合并有多脏器结核;消化道穿孔4例,其中1例合并肠结核,1例有心梗、脑梗史,1例十二指肠球部后壁穿孔术前误诊为急性阑尾炎;血管炎1例,合并肾功能不全,术前误诊为急性阑尾炎。确诊消化道穿孔3例术后均应严重感染性休克死亡。结论:SLE合并急腹症临床表现形式多样,病情危重。长期服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可对患者的症状,体征及血白细胞计数造成一定的影响,如无明显穿孔,梗阻征象临床诊断困难,易误诊和延误恰当的治疗,病死率高。
唐坚王争孙建华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急腹症手术
3D-打印技术辅助下的骶神经刺激治疗难治性便秘
目的:观察和评价骶神经刺激术(SNS)对难治性便秘多种临床症状的治疗效果并首次将一种新颖的3D打印辅助穿刺装置应用于SNS对便秘的治疗. 方法:难治性便秘患者3例接受为期四周的骶神经刺激测试治疗(Periphe...
崔喆叶光耀王争吕建伟
关键词:难治性便秘临床疗效
三级综合性医院医师高级职称晋升量化评估实践被引量:2
2024年
目的建立以医院战略目标为核心的多维度的医师高级职称晋升量化评估指标体系,充分发挥职称晋升“指挥棒”作用。方法本研究于2021年1月—2022年6月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对指标重要性进行评分、筛选,以重要性排序法计算指标权重。采用实证研究法,以上海某三级综合性医院某年度高级职称晋升人员为对象进行模拟评估计算评分。将晋升通过者与未通过者分为2组,比较2组均值间的差异。结果最终构建了包含一级指标5个、二级指标31个、三级指标99个的医师高级职称晋升评估指标体系。模拟评估结果显示,通过职称晋升的临床医师平均得分为(8.54±0.15)分,未通过的临床医师平均得分为(8.22±0.29)分,通过晋升的临床医师得分高于未通过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指标体系合理有效,与新形势改革目标及医院战略目标契合,对医师个人晋升以及医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董菡珺陈佳雯李瑾王争
关键词:医师高级职称德尔菲法
复方支链氨基酸注射液对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的营养支持作用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评价复方支链氨基酸注射液对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的营养支持作用。方法将50例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研究组使用10.3%复方支链氨基酸注射液;对照组使用10.4%复方氨基酸注射液。比较两组患者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的浓度和氮平衡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第8天,研究组与对照组营养状况比较:白蛋白浓度[(36.12±3.16)g/L与(30.61±3.55)g/L]比较,P<0.05;前白蛋白浓度[(237.10±37.29)mg/L与(191.73±27.60)mg/L]比较,P<0.05;转铁蛋白浓度[(2.18±1.34)g/L与(1.71±0.84)g/L]比较,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氮平衡从术后第5天始优于对照组,为9.91±6.53;而对照组第6天仍为负氮平衡(-9.73±11.21);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切口感染及愈合不良发生率仅占8.3%,而对照组为38.1%,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结直肠癌术后使用富含支链氨基酸的注射液可减少蛋白分解,尽快改善负氮平衡,并促进伤口愈合。
王争陈锦先王平治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根治手术肠外营养支链氨基酸
术中使用缓释型5-FU对于进展期结肠癌的疗效研究被引量:13
2007年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也逐年增高,最新资料统计表明,目前全球结肠直肠癌病人每年有100万之多。在我国其发病率近年来也呈明显上升趋势,到目前为止。结肠直肠癌病人的术后5年生存率也一直徘徊在50%左右。因而如何有效地进行结肠肿瘤治疗,无论是在手术还是在其他辅助治疗方面都值得我们深入地探讨和研究。
陈黎王争陈锦先
关键词:结肠肿瘤氟尿嘧啶迟效制剂复发
医务人员常见疾病现状调查分析被引量:15
2018年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疾病分布情况、工作情况,提出改善其健康状况的合理建议与对策。方法通过问卷对上海8家医院1 600名医务人员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医务人员患肌肉骨骼疾病比例较其他疾病更高。不同年龄段医务人员自评患颈椎病、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脂肪肝、高血脂、高血压、贫血等疾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工作年限的医务人员自评患颈椎病、腰肌劳损、上感、腰椎间盘突出症、脂肪肝、高血脂、神经衰弱、高血压等疾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周均工作时长的医务人员自评患颈椎病、上感、神经衰弱等疾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疾病与年龄、工作年限呈正相关(P<0.05),与周均工作时间呈负相关(P<0.05)。结论应依托信息平台建立医务人员健康管理体系,加强工作防护,提高医务人员健康水平,从而提升服务质量。
陈佳雯汪慧董菡珺王燕陈蕊王争袁蕙芸
关键词:医务人员常见疾病
p27在恶性肿瘤中的表达被引量:4
2007年
完整的细胞周期包括间期和有丝分裂期(M期),间期包括G0、G1、S和G2期,细胞周期的调控在各个间期中以G1期最为重要,许多细胞内外的增殖调控物质主要作用于此。细胞周期得以运行的机制在于一系列细胞周期蛋白(cyclin)时相起伏的调控,相应的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yclin-dependent kinase,CDK)依次激活,驱动细胞由G0、G1、S、G2期到M期。细胞周期是在cyclin-CDK-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CDKI)组成的立体调控网络精密控制下进行的。在生物体内,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功能相互协调,调控着细胞增殖、分化、凋亡等生命过程。
黄宇旸王争陈锦先
关键词:恶性肿瘤基因表达预后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3及P21蛋白在结肠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2009年
目的:观察组蛋白去乙酰化酶3(HDAC3)及P21蛋白在结肠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探讨二者间的关系,以及HDAC3与结肠直肠癌临床分期间的关系。方法:以Western印迹法检测30例结肠直肠癌组织及正常黏膜中HDAC3及P21蛋白的表达差异,并分析其与病人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结果:30例结肠直肠癌组织中HDAC3及P21蛋白的表达与正常黏膜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01);HDAC3及P21的表达与结肠直肠癌的病理分期无关系。结论:HDAC3在结肠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升高,而P21蛋白则明显降低。HDAC3可能通过抑制P21蛋白的表达而引起结肠直肠黏膜的异常增生;二者在结肠直肠癌的发生过程中起较重要的作用。
唐坚陈锦先万伯顺王争张晞文
关键词:结肠直肠肿瘤组蛋白脱乙酰基酶蛋白质P21
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法对比类腹腔镜“3臂+2孔”模式与传统“4臂+1孔”模式机器人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术围手术期疗效研究
2025年
目的探讨类腹腔镜“3臂+2孔(3+2)”模式相比传统“4臂+1孔(4+1)”模式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术在手术效率、术后恢复以及卫生经济学等方面的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3月1日至2024年11月30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192例接受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胃癌根治术的病人,按手术模式分为传统“4+1”组(n=38),类腹腔镜“3+2”组(n=154)。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法(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按1∶2匹配后比较两组病人围手术期相关指标。结果PSM匹配后,相较于传统“4+1”组,类腹腔镜“3+2”组在手术总体时间[(221.1±32.93)min vs.(244.9±27.77)min],大网膜切除时间[(19.5±1.86)min vs.(26.1±3.28)min],No.11p、8a、7、9[(20.8±2.18)min vs.(22.3±4.01)min],No.1、3[(21.1±1.33)min vs.(23.4±5.73)min]淋巴结清扫时间,装机时间[(10.5±1.05)min vs.(12.2±1.81)min],脏器牵拉调整时间[(11.5±1.05)min vs.(13.2±1.73)min]方面均更短,且类腹腔镜“3+2”模式组避免了同侧机械臂激活与锁定的切换[(0±0.0)次vs.(161±53.2)次,P<0.001],No.4sb淋巴结清扫个数更多[(5.4±1.31)个vs.(4.7±1.46)个],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No.4sb、No.6、No.5、12淋巴结清扫时间,镜头调整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No.6、No.5、12、No.11p、8a、7、9、No.1、3淋巴结清扫个数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此外,类腹腔镜“3+2”组的耗材成本[(34956.1±2835.19)元vs.(38688.9±1478.61)元]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类腹腔镜“3+2”模式不仅降低了经济成本,提高了手术效率,而且具有缩短学习曲线、降低手术难度、利于术者配合等优点,尤其适合具备丰富腹腔镜手术经验的团队开展。
沈枭垚张业骞张圃华赵恩昊朱纯超王争曹晖夏翔张子臻
关键词:胃癌远端胃癌根治术机器人手术手术时间
磷酸二酯酶10A及其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5年
磷酸二酯酶10A(PDE10A)是磷酸二酯酶第10家族中的唯一成员,水解第2信使c AMP和c GMP,从而参与许多细胞内信号转导通路的调节。PDE10A在大脑纹状体中的高表达,提示其参与纹状体功能障碍相关疾病的发病过程;此外,PDE10A在某些外周疾病相关组织细胞中的表达升高;因此,PDE10A可能在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尽管PDE10A在医学研究和药物开发中越来越受到关注,但其结构、功能及生理/病理调节机制的研究仍存在诸多问题,特别是PDE10A的选择性抑制剂PF-2545920(MP-10)在治疗精神分裂症临床Ⅱ期试验的失败,促使人们重新审视PDE10A在中枢内的功能以及PDE10A能否真正成为治疗靶点。鉴于此,该文从PDE10A的基本特征、结构与功能和相关疾病等方面进行总结,以期指导对其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
闫军浩沈倩诚王争
关键词:磷酸二酯酶磷酸二酯酶抑制剂纹状体精神分裂症亨廷顿病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