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海

作品数:16 被引量:127H指数:7
供职机构:北京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留学人员科技活动项目择优资助经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麻醉
  • 3篇导管
  • 3篇手术
  • 3篇通气
  • 3篇气道
  • 3篇气道管理
  • 3篇切除
  • 3篇切除术
  • 3篇老年
  • 3篇插管
  • 2篇异丙酚
  • 2篇术后
  • 2篇通气策略
  • 2篇七氟醚
  • 2篇气管
  • 2篇肿物
  • 2篇肿物切除
  • 2篇肿物切除术
  • 2篇麻醉诱导
  • 2篇内镜

机构

  • 16篇北京医院

作者

  • 16篇李海
  • 10篇左明章
  • 8篇于晖
  • 6篇时迎斌
  • 5篇赵楠楠
  • 4篇段宏军
  • 3篇贾瑞芳
  • 3篇李大航
  • 3篇张莹
  • 1篇崔海梦
  • 1篇黄舜
  • 1篇刘聚源
  • 1篇史济华
  • 1篇王向阳
  • 1篇高瞻
  • 1篇罗庆锋
  • 1篇许辉杰
  • 1篇喻震
  • 1篇刚锐

传媒

  • 5篇中国医刊
  • 4篇中华老年医学...
  • 2篇中华麻醉学杂...
  • 2篇临床麻醉学杂...
  • 1篇中国临床医生...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麻醉与监护论...

年份

  • 3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5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6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机械通气方式对深度头低位老年全身麻醉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不同视械通气方式对深度头低位的老年全身麻醉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对照研究,纳入60例拟于深度头低位体位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手术的老年患者,数字抽签随机分为肺保护性通气组(保护通气组)和传统通气组(各30例)。保护通气组呼吸参数设置为氧浓度分数50%,潮气量6 ml/kg呼吸频率14-16次/min,呼气末正压5 cmH_(2)0,每30min进行1次肺复张,采用压控持续膨肺,膨肺压力30 cmH_(2)O,持续30 s;传统通气组呼吸参数设置为氧浓度分数50%、潮气量10 ml/kg、呼吸频率10~12次/min。术中采用七氟醚,瑞芬太尼和顺式阿曲库铵维持麻醉。记录全身麻醉插管后5 min、气腹后即刻、气腹30 min,气腹1 h,气腹2 h,气腹3h,手术结束时呼吸系统驱动压、气道平均压和呼气末二氧化碳(EtCO_(2));记录人手术室,麻醉插管后5 min、气腹后、拔管后术后24 h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a)O_(2)]和氧合指数(OI);记录气腹后的动脉血与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差值[P(a-et)CO_(2)]。结果保护通气组患者各时间点呼吸系统驱动压均低于传统通气组(均P<0.01),保护通气组在各时间点的气道平均压均高于传统通气组(均P<0.01)。保护通气组在插管后5 min(t=0.751)、气腹后即刻(t=2.830)的呼气末二氧化碳高于传统通气组(均P<0.01)。保护通气组在插管后5 min(t=1.435)、气腹30 min(=2.469)、气腹1 h(t=1.359)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高于传统通气组(t值分别为1.435,2.469,1.359,P≤0.01或P<0.05)。两组患者间各时间点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氧合指数和动脉血与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差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比传统通气策略,肺保护性通气策略降低呼吸系统驱动压,提高气道平均压,对肺内氧合无优势,可安全用于深度头低位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手术。
李海于晖刘真李俊峰左明章
关键词:头低位呼吸功能试验肺通气
右美托咪定复合瑞芬太尼用于鼾症患者药物诱导睡眠内镜检查术的效果被引量:16
2018年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复合瑞芬太尼用于鼾症患者药物诱导睡眠内镜检查术的效果。方法择期拟行药物诱导睡眠内镜检查术的鼾症患者60例,性别不限,年龄18-61岁,BMI 21.0-33.1 kg/m^2,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右美托咪定复合异丙酚组(P组)和右美托咪定复合瑞芬太尼组(R组),每组30例。2组均于10 min内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负荷剂量0.6 μg/kg,随后以0.6 μg·kg^-1·h^-1的速率静脉输注10 min,之后P组靶控输注异丙酚,初始效应室浓度(Ce)1.0 μg/ml,R组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初始Ce 1.5 ng/ml,2组待效应室和血浆浓度平衡2 min后分别以0.2 μg/ml和0.2 ng/ml的梯度调整,直至患者出现满意的鼾声并能够顺利进行睡眠内镜检查术,维持P组和R组Ce不变。分别于患者入室平静5 min(T1)、输注右美托咪定20 min(T2)、异丙酚Ce 1.0 μg/ml和瑞芬太尼Ce 1.5 ng/ml平衡2 min后(T3)、检查开始时(T4)、鼻咽喉镜到达口咽部(T5)和检查结束(T6)时记录BIS值;分别于T1-4时记录患者警觉/镇静评分(OAA/S评分)。记录镇静准备时间、恢复时间、SpO2最低值及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60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检查。与P组比较,R组T3-6时BIS值升高,镇静准备时间延长,恢复时间缩短,SpO2最低值升高,呼吸抑制发生率降低(P〈0.05)。2组T1-4时OA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瑞芬太尼用于鼾症患者药物诱导睡眠内镜检查术的效果优于右美托咪定复合异丙酚。
于晖许辉杰张莹高瞻时迎斌李海赵楠楠左明章
关键词:右美托咪啶哌啶类打鼾
丙泊酚联合芬太尼静脉麻醉对高龄患者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治疗的安全性被引量:21
2019年
目的评价丙泊酚联合芬太尼静脉麻醉对高龄老年患者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治疗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在北京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行ERCP的63例高龄(年龄≥80岁)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麻醉方式不同分为丙泊酚联合芬太尼麻醉组(41例)和咪达唑仑联合芬太尼麻醉组(22例),比较两组患者术中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差异。结果丙泊酚联合芬太尼麻醉组低血压的发生率高于咪达唑仑联合芬太尼麻醉组[24.4%(10例)比0.0%(0例),χ^2=4.683,P=0.030],但咪达唑仑联合芬太尼麻醉组SpO2<90%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丙泊酚联合芬太尼麻醉组[22.7%(5例)比0.0%(0例),χ^2=7.250,P=0.007],两组的总体麻醉相关并发症[39.0%(16例)比36.4%(8例),χ^2=0.043,P=0.836]及术后并发症[4.9%(2例)比4.5%(1例),χ^2=0.003,P=0.953]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高龄胆总管结石患者,ERCP取石术中使用丙泊酚联合芬太尼静脉麻醉是安全的,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变化。
史济华秦肖芸刚锐崔海梦李海罗庆锋
关键词:胆总管结石二异丙酚
可弯曲喉罩在鼻内窥镜下手术气道管理的安全性被引量:9
2009年
段宏军李大航贾瑞芳李海
关键词:鼻内窥镜下手术气道管理安全性喉罩手术中应用导管插管
扁桃体巨大肿物导致困难气管插管一例被引量:2
2006年
李海左明章
关键词:肿物切除术困难气管插管脉搏血氧饱和度窦性心律不齐左室高电压
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阻滞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镇痛效果研究被引量:24
2021年
目的评价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阻滞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于北京医院/国家老年医学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老年医学研究院择期做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C组,每组各30例。A组给予0.2%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阻滞,B组给予0.5μg/kg右美托咪定复合0.2%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阻滞,C组给予1.0μg/kg右美托咪定复合0.2%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阻滞。比较分析三组患者麻醉苏醒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出喉罩时间、拔出喉罩后5min的Steward苏醒评分,术后6h、12h、24h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术后氟比洛芬酯和芬太尼的使用情况,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A组比较,B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缩短,差异有显著性(P<0.05);A组和B组患者苏醒时间和拔出喉罩时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与A组和B组比较,C组患者苏醒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和拔出喉罩时间均明显延长,差异有显著性(P<0.05)。三组患者Steward苏醒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A组比较,B组和C组患者术后6h、12h、24h的VAS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B组和C组患者术后6h、12h、24h的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与A组比较,B组和C组患者氟比洛芬酯使用率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A组、B组和C组患者术后分别有4例(13.3%)、2例(6.7%)、2例(6.7%)发生恶心和呕吐不良反应,三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1.098,P=0.578)。三组患者均未出现神经阻滞和全身麻醉相关并发症,均未发生术后嗜睡及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给予0.5μg/kg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行腹横肌平面阻滞,患者麻醉恢复快,镇痛效果佳,且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应用。
赵楠楠李海时迎斌于晖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腹横肌平面阻滞罗哌卡因镇痛效果
氯诺昔康联合吗啡用于老年人骨科手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研究被引量:6
2007年
目的 评价氯诺昔康联合吗啡用于老年人骨科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择期行下肢骨科手术的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Ⅰ组(对照组,30例)患者以0.050%吗啡作为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药物,Ⅱ组(观察组,30例)患者以0.040%氯诺昔康+0.025%吗啡150ml镇痛。以视觉模拟评分(VAS)作为衡量疼痛强度的指标,观察镇痛开始后4、8、20、24、48h的吗啡用量、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并记录镇痛结束后的患者总体满意度。结果Ⅱ组与Ⅰ组镇痛开始后4、8、20、24、48h VAS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各时间点吗啡用量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不良反应除尿潴留外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对镇痛治疗总体满意度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氯诺昔康联合吗啡用于老年人骨科术后镇痛,可减少吗啡的用量,减轻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镇痛质量。
喻震李海左明章
关键词:氯诺昔康吗啡老年人镇痛
右心房肿物切除术的麻醉安全策略
2017年
右心房肿物患者本身即有猝死的危险,进行右心房肿物切除术时麻醉和手术操作能加剧这种风险。因为术中要避免放置肺动脉导管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近年来食管超声心动图(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TEE)监测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此类手术。本文将分析右心房肿物切除术的麻醉安全隐患,总结麻醉要点,并详细介绍TEE在麻醉安全中的作用。
于晖李海苗永盛时迎斌赵楠楠左明章
关键词:右心房肿物切除术麻醉安全肺动脉导管三尖瓣反流黏液瘤
七氟醚用于老年患者麻醉诱导的临床观察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采用七氟醚吸入麻醉诱导,观察起效时间、心血管系统反应,探讨其在老年患者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60例美国麻醉学会(ASA)Ⅰ~Ⅲ级择期手术,年龄65~78岁的患者,分为七氟醚吸入诱导(七氟醚组)和丙泊酚诱导(对照组)麻醉。七氟醚组药物浓度采用阶梯式下降法,即由7%每隔30S下调1%,至4%时停止下调并维持其浓度。对照组静脉滴注给予丙泊酚1.5~2.5mg/kg。在脑电双频指数(BIS)≤60时静脉注射舒芬太尼和罗库溴铵,行气管插管。记录两组睫毛反射消失(LOER)、BIS≤60时间,两组基础值、插管前及插管后1、3、5min的平均动脉压、心率、氧饱和度(SpO2)和BIS,观察插管中有无呛咳、喉痉挛等不良反应,术后随访患者对插管操作有无知晓及满意度。结果七氟醚组LOER、BIS≤60所用时间长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术后血压、心率插管前低于基础值,插管后1min高于插管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七氟醚组平均动脉压、心率、插管后1min与插管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插管前平均动脉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呛咳七氟醚组和对照组分别为5例和3例,均无喉痉挛发生。随访两组患者麻醉诱导时无知晓,均满意。结论七氟醚可用于老年患者的麻醉诱导,心血管系统未见异常,不增加诱导时的不良反应,是老年患者麻醉诱导的理想选择之一。
段宏军贾瑞芳李海李大航
关键词:麻醉二异丙酚醚类
简述麻醉药物的脑保护作用被引量:2
2009年
许多研究表明,麻醉药物的直接作用是脑保护的重要机制。脑保护是要预防由于脑代谢.组织病理及神经功能三者异常所造成的神经损伤,而这些损伤多发生在脑缺血缺氧之后。本篇文章主要综述麻醉药物的脑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李海左明章
关键词:麻醉药物脑保护预防措施脑缺血缺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