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欢
- 作品数:62 被引量:466H指数:15
- 供职机构:青岛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减量氮肥配施有机肥及硝化抑制剂对土壤pH值、甘薯产量及构成的影响被引量:5
- 2021年
- 有机肥替代化肥和施用硝化抑制剂是提升肥料利用效率、消减施肥所致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2019、2020年针对甘薯(Ipomoea batatas(L.)Lam.)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种植体系,设置不施肥(CK)、常规施用化肥(NPK)、单施有机肥(M)、减量施氮+有机肥(80%N+M)、减量施氮+有机肥+硝化抑制剂(80%N+M+NI)和减量施氮+硝化抑制剂(80%N+NI)6个处理,通过田间试验研究减量氮肥配施有机肥及硝化抑制剂对土壤pH值、甘薯产量及构成的影响.结果发现,与NPK处理相比:采用M、80%N+M、80%N+M+NI和80%N+NI 4种施肥处理方式2年,土壤pH值升高0.19~0.34;所有有机肥施用处理(M、80%N+M、80%N+M+NI)下的甘薯产量均无显著变化(P>0.05);在2020年,80%N+M处理下的甘薯T/R值降低明显,80%N+M、80%N+M+NI处理平均薯块质量分别增加21.8%、18.7%;仅减量施氮配施硝化抑制剂处理下的甘薯产量及大薯(>250 g)比例显著降低(P<0.05).可见,在甘薯小麦种植体系下,减量氮肥下配施有机肥或者配施有机肥和硝化抑制剂,可显著减缓氮肥施用导致的土壤酸化进程,且有利于甘薯薯块膨大.
- 徐聪张辉唐忠厚刘庆李欢汪吉东张永春
- 关键词:甘薯土壤PH值产量及构成
- 一种甘薯滴灌专用肥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甘薯滴灌专用肥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一种甘薯滴灌专用肥,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尿素18~35份、磷酸铵5~10份、硫酸钾30~45份、腐殖酸15~22份、氨基酸5~10份、促溶剂2~3份、微量元素5~6...
- 刘庆李欢杜志勇
- 不同土壤肥力水平下施氮对甘薯产量与氮肥利用率的影响被引量:5
- 2017年
- 为探明不同土壤肥力条件下施用氮肥对甘薯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选取鲜食型甘薯品种烟薯25号为试验材料,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施氮对不同土壤肥力下甘薯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干物质积累规律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施氮条件下,甘薯蔓数、最大蔓长度、叶面积指数和产量均表现为高肥力>中肥力>低肥力(P<0.05)。3种土壤肥力条件下,增施氮肥均能显著增加甘薯蔓数、最大蔓长度和叶面积指数(P<0.05),但对最大蔓节间数影响不显著。高肥力、中肥力和低肥力地块分别在施氮量为50,100,150kg/hm^2时获得最高产量,分别较不施氮处理(N0)增产16.06%,29.63%和33.33%。与地力条件无关,增施氮肥均能提高甘薯地上部干物质累积量。中、低土壤肥力条件下,甘薯氮累积量随施氮量增加逐渐增加,而高土壤肥力条件下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高肥力地块氮肥利用率随施氮量增加而逐渐降低,中肥力地块先增加后逐渐降低,在100kg/hm^2时氮肥利用率最高,低肥力地块逐渐增加。综合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可知高肥力、中肥力和低肥力地块甘薯适宜施氮量分别为50,100,150kg/hm^2。
- 窦怀良史衍玺刘庆李欢
- 关键词:氮肥施用量氮肥利用率甘薯干物质积累量
- 一种甘薯智能滴灌栽培系统
- 一种甘薯智能滴灌栽培系统,包括水箱,所述水箱通过进水管连接主水管道,所述主水管道上串接过滤装置、滴灌泵、第一电磁阀;所述主水管道上设有至少一个支管道,所述支管道在靠近主水管道一端设有第二电磁阀和流量计,所述支管道上设有至...
- 刘庆李欢王少霞
- 文献传递
- 一种丛枝菌根真菌的扩繁方法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丛枝菌根真菌的扩繁方法,涉及真菌扩繁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丛枝菌根真菌的扩繁方法,利用不同的培养基质和宿主,与菌种之间产生良好的互作效应,显著提高丛枝菌根真菌的侵染程度和产孢量,为菌根生物技术的大范围...
- 梁斌向丹黄玉丹李琳李欢刘庆李敏武亚芬张淑彬高雪
- 蚯蚓与丛枝菌根真菌的相互作用及其对植物的影响被引量:17
- 2011年
- 蚯蚓和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真菌都是有益的土壤生物,对提高土壤养分有效性和植物吸收利用营养元素具有重要影响。本文综述了蚯蚓对AM真菌取食、传播和侵染的影响、蚯蚓与AM真菌相互作用的效应和机制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以及AM真菌与蚯蚓互作改善植物营养和生长以及协同修复土壤重金属方面的作用,以期为今后研究发展提供依据。
- 李欢李晓林张俊伶盖京苹王冲向丹
- 关键词:蚯蚓丛枝菌根真菌相互作用
- 接种AM真菌对甘薯光合作用及碳磷代谢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6
- 2016年
- 为探讨丛枝菌根真菌和磷水平对甘薯生长特性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方法,设置3个P水平(P_0,P_(50),P_(150)mg/kg),研究了接种AM真菌对甘薯生长、光合特性和叶片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AM真菌显著增加了甘薯根系侵染率、丛枝丰度、根内菌丝丰度和泡囊丰度。不同磷水平间甘薯的侵染率、丛枝丰度均差异显著,中磷的总体侵染情况显著高于低磷和高磷水平(P<0.05)。低磷和中磷条件下,接种处理显著提高了甘薯的生物量和氮磷吸收量(P<0.05),其中在磷50mg/kg水平下,接种菌根真菌后甘薯氮磷养分吸收量显著高于未接种处理,地上地下部生物量分别提高了28.6%和73.3%,而高磷条件下接种处理甘薯地上和地下部的生长显著降低。在低磷和中磷水平下,接种AM真菌显著提高了甘薯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在中磷水平下接种AM真菌甘薯叶片的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达到最大值,之后随着磷水平的升高而降低;当土壤磷素供应过高时,接种AM真菌属非气孔限制因素导致的光合速率降低(P<0.05)。在低磷和中磷水平下,接种菌根真菌显著提高了甘薯叶片中蔗糖合成酶、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蔗糖磷酸合成酶和磷酸酶的活性;在高磷水平下,接种后甘薯叶片代谢酶活性明显降低。不同磷水平下的菌根效应表现为P_(50)>P_0>P_(150),说明接种菌根的效果受土壤磷水平的影响。
- 徐西红李腾腾李欢
- 关键词:AM真菌甘薯磷水平光合参数
- 入侵植物光梗蒺藜草对土著丛枝菌根真菌群落的影响被引量:3
- 2015年
- 运用T-RFLP及定量PCR的方法探讨了内蒙古温带草原上光梗蒺藜草(Cenchrus incertus M.A.)入侵对AM真菌群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光梗蒺藜草能够与AM真菌形成良好共生关系,但与本土优势植物相比,光梗蒺藜草根际土壤中的AM真菌丰度显著降低,AM真菌群落结构也发生明显变化。两种植物根际土壤中AM真菌优势种相同,均属于Glomus属,T-RFLP带型为T-RF 524 bp和280 bp,与Maarj AM数据库匹配的AM真菌虚拟种(virtual taxa)为VT109及VT287。此外,Rhizophagus intraradices(VT113,T-RF141 bp)及Diversispora sp.(VT60,T-RF136,141 bp)在入侵植物根际土壤及根系中均显著高于本土植物,而Glomus属的其它T-RFLP带型在本土植物根际土壤和根系中显著高于入侵植物。两种植物根际和根中AM真菌群落结构一致。初步揭示了光梗蒺藜草对本土AM真菌的影响,为探明光梗蒺藜草入侵机制及其防治提供了一定研究基础。
- 向丹陈保冬李欢张莘
- 关键词:菌根真菌植物入侵T-RFLPQ-PCR
- 甘薯钾素营养研究进展被引量:5
- 2014年
- 甘薯是典型的喜钾作物,钾对甘薯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影响。不同的氮钾配比及不同的施钾时期对于甘薯的生理生化过程、形态和产量的形成产生不同的影响。本文对甘薯栽培中氮素和钾素的利用现状、吸收的生理机制及养分调控等进行回顾,围绕钾素后移和氮钾交互两个关键问题进行论述,分别概述了钾素和氮素对甘薯生长及产量形成的影响、氮钾交互作用对甘薯生长调控作用,强调了分期施钾和氮钾配比在甘薯栽培中的必要性。从不同的氮钾配比和施钾方式两个方面进行甘薯生长的调控研究,可以为甘薯产量和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 汪顺义李欢史衍玺李长志
- 关键词:甘薯栽培
- 不同施钾方式对甘薯钾素吸收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20
- 2016年
- 【目的】钾素是调控块根类作物生长和产量的关键因子,特别是对淀粉型甘薯后期块根膨大及产量形成尤为重要。本试验选择胶州(砂姜黑土)和即墨(风沙土)两个不同土壤质地类型的试验点布置田间试验,探究不同施钾方式在两种不同类型土壤条件下对甘薯钾素吸收、钾肥利用率以及产量形成的影响,以期对甘薯生产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借助水肥一体化技术能够实现甘薯钾营养的精细化调控,提高钾肥利用率和促进甘薯生长。试验共设置4个处理:K0(不施钾肥,CK)、K1(钾肥基施)、K2(钾肥1/2基施+1/2封垄期追施)和K3(钾肥全部封垄期追施)。【结果】与CK相比,三种不同施钾方式均显著提高了甘薯生物量、养分吸收量及产量(P<0.05)。与K3和K1处理相比,砂姜黑土条件下K2分别增产18.7%和10.4%,但K3和K1处理之间的产量差异不显著;风沙土条件下K2增产幅度分别为35.3%和17.3%,其中K1处理的产量显著高于K3处理(P<0.05)。与K1处理相比,K2处理显著提高了甘薯生长中后期(115天150天)钾素积累量和地下部生长速率,同时提高了钾收获指数、钾肥偏生产力、钾效率、钾肥农学利用率。与K1和K3相比,砂姜黑土条件下K2处理的钾肥表观利用率分别提高了12.5%和8.8%,风沙土条件下K2处理的钾肥表观利用率分别提高了13.9%和13.2%。不同土壤类型条件下同一施钾方式相比较,砂姜黑土条件下氮钾积累量、生物量和产量均高于风沙土,但K2处理的钾素日积累速率、钾素利用率与增产效应均表现为风沙土高于砂姜黑土。【结论】在供钾量较低的风沙土上采用分期施钾(1/2基施+1/2封垄期追施)能显著提高钾肥利用率和增加甘薯产量,是甘薯合适的施钾方式。
- 汪顺义李欢史衍玺
- 关键词:甘薯钾素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