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杰新
- 作品数:8 被引量:8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水利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 我国亚热带地区水稻田园田化建设
- 1983年
- 我国亚热带地区约古国土总面积的1/3,耕地有5.9亿多亩,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23%,是我国稻米主要产区。但是,目前单产不高,总产不稳,劳动效率低,这不仅是农业生产中急待解决的重大课题,也是国土整治的重大问题。 本文根据贵州省长顺县,湖南省桃源县,江西省泰和县农业自然资源科学考察,对水稻田园田化建设做了调查研究和试验,现将主要观点及其问题提出来,供从事水稻田园田化建设的同志们参考。
- 李杰新
- 关键词:园田化水稻田亚热带地区公社平均亩产
- 我国亚热带地区水能资源开发利用与农业现代化
- 1983年
- 实现农业现代化,无论是走“石油农业”还是“有机农业”的道路,都必须有足够的电力与发达的交通。1983年8月初,胡耀邦同志在青海省一次讲话中指出:要力争在三十到五十年时间内实现全国城乡电气化。这是一个战略方针。其它措施,当前可以提倡,但都是不得已的临时措施。只有实现电气化,我们大家经常忧虑的保护草原、森林、植被的问题,才能最终地得到解决。亚热带地区农村能源奇缺,生态平衡破坏,水土流失日益严重,煤炭,石油等能源已探明储量又很少,但水能资源却十分丰富。本文从大力开发利用水能资源,对本区实现中国式的农业现代化问题。
- 李杰新
- 关键词:小水电资源水能资源开发亚热带地区农业现代化流域规划
- 贵州省长顺县山区农田合理利用的途径
- 1979年
- 我国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国家,按农业人口平均,每人只有耕地两亩左右;我国又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区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三分之二;在山区的现有耕地中,山丘坡地约占二分之一以上,即使是被誉为“山间明珠”的冲沟坝地也有一定的坡度,而且很少。所以,对于山区人民来说,不能不利用一部分坡地来从事种植业生产。
- 那文俊李杰新李爽王善敏冯雪华
- 关键词:峰丛洼地农田丘陵水田
- 千烟洲红壤丘陵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途径被引量:5
- 1993年
- 千烟洲红壤丘陵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途径是以小型塘坝为主,拦蓄地表径流,发展生态立体农业,定点试验获得成功。经济、生态、社会效益都很好,科研成果已推广到面上,同时又提出了进一步搞好试区水利建设的意见,点面结合,使科研成果不断转化成生产力。
- 李杰新
- 关键词:红壤径流调节
- 水稻田的园田化建设被引量:1
- 1978年
- 我国南方十一个省(区)以生产水稻为主,稻田主要分布在低山丘陵、河谷盆地、山间平坝湖垸平原上,各地群众把它称为岗田,螃田、畈田、梯田、冲田、坝田。水稻田的园田化建设既治水也改土,是农田基本建设的一项主要内容。它比旱地园田化建设要困难一些,但是,随着农业学大寨、普及大寨县运动的深入和发展,水稻田的园田化建设高潮必将到来。 从充分合理地利用水、土资源的目的出发,一九七六年我们在贵州省长顺县马路公社(?)路大队作了园田化规划和部分实施试点研究,并结合面上的科考工作,对水稻田的园田化建设进行了初步探讨。现把一些粗浅看法,整理如下,供从事水稻田园田化建设者参考。
- 李杰新
- 关键词:园田化水稻田排水渠道
- 河北丰宁坝上高原寒区抗灾补墒灌溉基本途径被引量:2
- 1997年
- 我国是世界上高原众多的国家,高原面上土地资源丰富,而长期干旱缺水困扰高原农业的发展,当前生产水平低。“八五”期间采用半移动式喷灌获得成功,粮食单产可从现在的每公顷750kg,提高到5250kg,大多数作物品种一年便可收回投资成本。巨大的增产潜力,对于我国粮食生产供应态势趋紧具有特殊意义。
- 李杰新蔡锦山
- 关键词:灌溉方式高原寒区
- 桂东南地区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 1989年
- 桂东南地区由直接注入北部湾海洋的水系和西江中下游水系组成。行政上包括南宁、玉林、钦州、梧州4个地区和南宁、梧州、北海三个自治区直辖市以及防城港。土地面积10.74万km^2,占广西总土地面积的45.41%,人口2360.5万,占广西总人口的59.76%,是广西自然条件比较优越,自然资源比较丰富,现有工农业生产水平较高的地方,也是大西南最便捷的出海口岸,区位优势与资源优势融为一体,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 李杰新
- 关键词:水资源
- 我国中亚热带东部丘陵山区农业发展战略的初步设想
- 1984年
- 世界上与我国中亚热带同纬度的地区,受副热带高压和东北干燥信风的控制,多形成干热的沙漠;而我国中亚热带东部丘陵山区因受海洋季风之惠,温暖、湿润、多雨,同时由于地形错综复杂,气候的水平分异与垂直分异均较明显,而且土地类型多样,这就使得动植物资源丰富多采,土特产品琳琅满目。所以人们往往称颂本区是一块得天独厚的“宝地”。
- 那文俊李天任李杰新李飞齐亚川
- 关键词:中亚热带农业发展战略柑桔桐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