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刚
- 作品数:5 被引量:24H指数:2
- 供职机构:石河子医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婴儿腹泻时粪乳糖定性试验的临床应用(附30例报告)
- 1993年
- 乳糖不耐受症(LI)主要是由于先天或后天因素使乳糖酶分泌缺乏,不能充分水解乳糖,导致小肠腔内渗透压增高,引起含气性腹泻。近几年来国内许多医院先后开展了对腹泻患儿粪便乳糖的检测。明确LI的情况有助于对腹泻的控制。我院去年起做了一些工作,现总结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1992年7月~1993年2月,我们对儿科住院腹泻患儿30例的粪便用醋酸铅法检测其乳糖含量,其中男19人,
- 周金莉罗延峰李刚
- 关键词:乳糖含量婴儿腹泻腹泻患儿后天因素秋冬季腹泻
- 上肢皮肤撕脱伤急诊处理的探讨被引量:15
- 1995年
- 自1987年以来共收治上肢大面积皮肤撕脱合并深层组织损伤22例。根据伤情分别应用油纱布包扎延期修复、撕脱皮肤清创原位缝合、脱套的皮肤修薄后再植及带血管蒂皮瓣转移四种方法治疗。6个月后随访,其外形及功能恢复有明显差异。我们认为其结果优劣,与损伤程度和修复方法选择有密切关系,并强调术中要重视深部重要组织的修复,尤其是神经组织。讨论了四种方法的选择,提出了四种方法的可取性,存在问题和努力方向.
- 邹正荣王效柱刘维刚史晨辉李刚
- 关键词:皮肤移植急诊
- 维生素E联合雷洛昔芬对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影响的临床观察被引量:9
- 2019年
- 目的初步探索维生素E联合雷洛昔芬治疗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将120名绝经后妇女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使用维生素E联合雷洛昔芬干预,对照组单纯予以雷洛昔芬干预。在试验前及试验干预12个月后分别检测两组受试者的腰椎及髋部骨密度、血清骨代谢指标、细胞因子水平及研究期间的药物不良反应和骨折发生率。结果干预12个月后两组患者腰椎(L1~4)及左侧股骨颈的骨密度明显增加,而治疗组的骨密度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12个月后治疗组血清BGP、ALP、IL-6、TNF-α、IL-10及TGF-β1的水平均明显改变,而治疗组上述指标的改变均较对照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骨折发生率明显下降,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而药物不良反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生素E联合雷洛昔芬能有效保护绝经后妇女髋部及腰椎骨密度,改善骨代谢及炎症因子水平,降低骨折发病率,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 李刚陈磊
- 关键词:雷洛昔芬维生素E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骨密度骨代谢
- 上肢大面积皮肤撕脱伤急诊处理方法的探讨
- 1993年
- 急诊大面积皮肤撕脱伤,如何使创面处理最简单,最合理是同道们共同探讨的问题。我院自1987年以来共收治22例上肢大面积皮肤撕脱合并不同程度深层组织损伤,我们采用了创面清创油纱包扎延期修复法、撕脱皮肤原位缝合法、撕脱的皮肤削成全厚皮片再植法、带蒂轴心皮瓣转移法。半年后随访,肢体外形及功能恢复有明显差异,从中得到些启发和设想。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22例中男19例,女3例。
- 邹正荣王效柱刘维刚史晨辉李刚
- 关键词:急诊处理皮肤撕脱皮瓣转移创面处理全厚皮片
- 小儿肱骨髁上骨折骨不连1例报导
- 1995年
- 患儿,男性,3(4/12)岁.于1993年7月因左上臂碾挫伤致肱骨髁上骨折收入本院.入院后查体:左上臂中下段皮肤环形挫裂伤、肿胀明显,左前臂及左手部外展功能正常.X线示“左肱骨髁上伸直型骨折、无明显移位”.给予功能位石膏固定,局部皮肤擦伤一期愈合,伤后三月拍片:见骨折线清晰,无明确骨痴形成.骨折端光滑并有骨吸收.伤后五个月拍片复查:骨折仍未愈合,故诊为“左肱骨髁上骨折骨不连”再次入院,手术探查见骨折端间有少量肉芽组织,清除之,用两根克氏针作骨折内固定,术后左上肢外展位固定.术后八周拍片示;骨折愈合.
- 聂信胜焦德行李刚
- 关键词:小儿肱骨髁上骨折骨不连肱骨髁上伸直型骨折骨折内固定皮肤擦伤石膏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