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刚

作品数:56 被引量:190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科学技术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1篇期刊文章
  • 8篇学位论文
  • 6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1篇膀胱
  • 13篇肿瘤
  • 12篇逼尿肌
  • 11篇肾上腺
  • 11篇肾上腺素
  • 11篇肾上腺素能
  • 11篇肾上腺素能Β
  • 11篇细胞
  • 9篇蛋白
  • 9篇膀胱癌
  • 8篇前列腺
  • 8篇膀胱逼尿肌
  • 7篇前列腺癌
  • 7篇腺癌
  • 6篇受体
  • 5篇前列腺癌诊断
  • 5篇腺癌诊断
  • 5篇基因
  • 5篇癌组织
  • 4篇血管

机构

  • 31篇辽宁省肿瘤医...
  • 14篇中国医科大学...
  • 13篇中国医科大学
  • 2篇大连医科大学
  • 2篇中国医科大学...
  • 2篇解放军第20...
  • 1篇北京市疾病预...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沈阳体育学院
  • 1篇沈阳军区总医...
  • 1篇沈阳市红十字...
  • 1篇珠海市人民医...

作者

  • 56篇李刚
  • 25篇付成
  • 17篇胡滨
  • 12篇穆中一
  • 10篇陈昂
  • 10篇王平
  • 7篇刘世博
  • 6篇付水
  • 6篇黄焱
  • 5篇黄炎
  • 5篇项文英
  • 5篇刘屹立
  • 5篇孔垂泽
  • 5篇李振华
  • 3篇宫大鑫
  • 3篇孙志熙
  • 3篇孙长成
  • 3篇王凯
  • 3篇单广夷
  • 3篇王平

传媒

  • 5篇中华泌尿外科...
  • 4篇现代肿瘤医学
  • 4篇肿瘤基础与临...
  • 3篇实用肿瘤学杂...
  • 3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山东医药
  • 2篇中国肿瘤临床
  • 2篇中国科协20...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肿瘤研究与临...
  • 1篇肿瘤防治杂志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中国肿瘤
  • 1篇肿瘤学杂志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卫生统计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9
  • 1篇2017
  • 4篇2016
  • 5篇2015
  • 7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0
  • 8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 5篇2004
  • 7篇2003
  • 4篇2002
5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三维超声VCI-C与MRI在观察颅后窝病变胎儿小脑蚓部、小脑幕形态的对比研究
目的:  探讨三维超声容积对比成像C平面(VCI-C)技术与MRI在观察颅后窝病变胎儿小脑蚓部、小脑幕形态方面是否具有一致性。  材料和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观察研究,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5月于本院行胎儿三维...
李刚
关键词:三维超声小脑蚓部
人逼尿肌细胞肾上腺素能β<,3>受体基因亚型细胞的培养及干预性实验
本文分为两部分论述了人逼尿肌细胞肾上腺素能β<,3>受体基因亚型细胞的培养及干预性实验。 第一部分:为进一步探讨β-AR亚型在逼尿肌中的功能奠定基础,拟采用反义基因(antisense)技术,构建β-AR亚型的...
李刚
关键词:膀胱过度活动症逼尿肌细胞异丙肾上腺素
文献传递
肾癌患者术后化疗联合DC-CIK免疫治疗临床疗效研究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评价肾癌患者术后化疗联合自体树突状细胞(DC)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IK)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07年1月至2010年7月在辽宁省肿瘤医院45例肾癌化疗联合DC-CIK治疗的患者(化疗联合DC-CIK治疗组)及同期对照30例单纯化疗的肾癌患者(单纯化疗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以及生存差异,并对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和细胞因子水平进行检测,比较组间差异。结果化疗联合DC-CIK治疗组实体瘤近期缓解情况显著优于化疗组;与治疗前比较,化疗与DC-CIK细胞免疫联合治疗的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中CD3^+CD4^+CD8^+、CD3^+CD16^+CD56^+T细胞计数增加(P<0.05);化疗联合CIK治疗组患者的总生存时间(OS)为64个月,明显高于单纯化疗组的45个月(P<0.05)。治疗过程中患者均未出现发热和寒颤等相关不良反应。结论自体DC-CIK细胞回输在联合化疗的基础上治疗晚期肾癌更有生存优势,而且安全性及耐受性良好。
黄焱穆中一林洪丽赵萍李刚刘世博付成胡滨
关键词:肾癌细胞免疫治疗树突状细胞临床疗效
应用影像技术诊断肾脏偶发瘤的体会
2003年
目的 :提高肾脏偶发瘤的术前诊断率。方法 :回顾总结了 33例肾脏偶发瘤的影像诊断结果。结果 :肾癌 18例 ,B超诊断出 13例 ,诊断率 72 2 % ;CT诊断出 16例 ,诊断率 88 9%。肾错构瘤 12例 ,肾囊肿 3例。结论 :肾脏偶发瘤的诊断是关键 ,特别要防止恶性肿瘤的漏诊。B超和CT检查相结合诊断意义最大 ,术中可疑病例应行冰冻病理检查。
孙长成孔垂泽庞国有李泽良李刚
肾盂输尿管癌MDR_1、MRP、LRP基因的表达
2005年
目的探讨多药耐药基因(MDR1)、多药耐药相关蛋白基因(MRP)和肺耐药蛋白基因(LRP)mRNA在肾孟输尿管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MDR1、MRP、LRP在40例肾盂输尿管癌组织及31例正常对照组织中的表达。结果病例组中MDR1表达的阳性率(37.5%)、表达水平(0.589±0.293),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6.1%、0.346±0.125)(P<0.05);LRP表达的阳性率(55.0%)、表达水平(0.750±0.318),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77.4%、1.160±0.326)(P<0.05);MRP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MDR1在高分级肿瘤中表达升高(P<0.05),LRP在高分级肿瘤中表达降低(P<0.05)。MDR1、MRP、LRP在肿瘤不同分期及生长方式之间,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三种基因表达无相关性(P>0.05)。结论MDR1、MRP、LRP mRNA在原发性肾盂输尿管癌中均有表达,其中MDR1是高分级肿瘤的主要耐药指标,LRP可能在低分级的肿瘤中发挥更多的耐药作用。
付成曾宇付水李守业项文英陈昂胡滨李刚黄焱
关键词:肾盂癌输尿管癌肺耐药蛋白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kümmell's病的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对于治疗骨质疏松性kümmell's病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16年8月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的26名骨质疏松性Kümmell's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名,女2...
李刚
关键词:椎体后凸成形术骨质疏松症计算机断层扫描磁共振成像
文献传递
肾上腺素能β受体在人膀胱逼尿肌中作用的年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4
2003年
目的 研究肾上腺素能 β受体与人膀胱逼尿肌功能障碍的年龄相关性。  方法 采用细胞功能试验、放射性配基结合及RT PCR法检测肾上腺素能 β受体在老年人逼尿肌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及对逼尿肌收缩的影响 ,并以青年人的膀胱逼尿肌标本作为对照。 结果 对照组和老年组之间KCl诱导的逼尿肌收缩程度无显著性差异 ;与对照组相比 ,老年组对异丙肾上腺素、BRL37344(选择性β3受体激动剂 )和forskolin(腺苷酸环化酶激活剂 )的反应性分别下降了 1 5 0 %、1 7 6 %和 1 2 6 % ,异丙肾上腺素和BRL37344的pD2 ( lgEC50 )值也显著降低 ;随年龄增加逼尿肌细胞的肾上腺素能 β受体的最大结合部位显著下降 ,但平衡解离常数却无明显差别。 结论 老年人膀胱平滑肌存在对肾上腺素能 β受体的反应性下降 ,这可能是造成老年人膀胱顺应性减退的原因。受体密度的降低和腺苷酸环化酶活性的下降导致的cAMP合成减少可能是造成肾上腺素能
李刚郑晓华李凯李振华罗小东刘屹立王平
关键词:肾上腺素能Β受体年龄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膀胱疾病
膀胱癌组织中GCS的表达研究
2013年
目的:研究神经酰胺合成酶(GCS)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作用。方法:采用Western-Blot及免疫组化技术检测神经酰胺合成酶(GCS)在膀胱肿瘤组织和正常组织胞膜中的表达情况。结果:Western-Blot及免疫组化结果均证实,相对于正常组织,GCS在膀胱肿瘤中有较高的表达水平(P<0.01),GCS光密度值的测量也显示,GCS不仅在膀胱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织中(P<0.01),而且在膀胱癌复发组的表达也明显高于未复发组(P<0.05)。结论:GCS在膀胱癌肿瘤组织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重要的调控作用,是判断膀胱癌分化、预后的一种理想指标。
李刚胡滨闫若东
关键词:膀胱癌多药耐药
肝素酶通过非阳离子依赖型甘露醇-6-磷酸受体途径对膀胱癌5637细胞侵袭性的影响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观察肝素酶与非阳离子依赖型甘露醇-6-磷酸受体(CD222)在膀胱癌5637细胞中的结合及两者结合后对细胞侵袭性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荧光双染方法研究肝素酶与CD222在膀胱癌5637细胞中定位及结合。设计、合成小于扰RNA(siRNA)-CD222,转染膀胱癌5637细胞。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Westernblot法检测转染效率。加入人重组肝素酶后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转染前后CD222及磷酸蛋白激酶B(p-Akt)的表达。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以上细胞的侵袭性。结果肝素酶与CD222均表达于细胞质。加入人重组肝素酶后5637细胞CD222、p-Akt的表达量及侵袭性显著增强为(79.71±3.25)个,而上述效应在转染siRNA—CD222后明显降低为(49.61±2.88)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5637细胞中肝素酶可与CD222结合,两者共同定位于细胞质。肝素酶通过与其受体CD222细胞外结合可促进Akt磷酸化,进一步促进膀胱癌5637细胞的侵袭。
胡滨付成闫若东陈昂项文英王凯李刚付水穆中一黄炎毕缓单广夷王一丁刘世博
关键词:膀胱癌肝素酶
人膀胱逼尿肌中肾上腺素能β<,2>受体基因的克隆及反义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实验目的:为进一步探讨β-AR亚型在逼尿肌中功能奠定基础,我们拟采用反义基因(antisense)技术,构建β-AR亚型的反义真核表达载体,封闭三种β-AR中的任意两个,得到表达单一亚型的细胞克隆,再进一步进行研究,以确...
李刚
关键词:真核表达载体反义基因膀胱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