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昂
- 作品数:28 被引量:46H指数:4
- 供职机构:辽宁省肿瘤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科学技术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肝素酶通过非阳离子依赖型甘露醇-6-磷酸受体途径对膀胱癌5637细胞侵袭性的影响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观察肝素酶与非阳离子依赖型甘露醇-6-磷酸受体(CD222)在膀胱癌5637细胞中的结合及两者结合后对细胞侵袭性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荧光双染方法研究肝素酶与CD222在膀胱癌5637细胞中定位及结合。设计、合成小于扰RNA(siRNA)-CD222,转染膀胱癌5637细胞。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Westernblot法检测转染效率。加入人重组肝素酶后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转染前后CD222及磷酸蛋白激酶B(p-Akt)的表达。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以上细胞的侵袭性。结果肝素酶与CD222均表达于细胞质。加入人重组肝素酶后5637细胞CD222、p-Akt的表达量及侵袭性显著增强为(79.71±3.25)个,而上述效应在转染siRNA—CD222后明显降低为(49.61±2.88)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5637细胞中肝素酶可与CD222结合,两者共同定位于细胞质。肝素酶通过与其受体CD222细胞外结合可促进Akt磷酸化,进一步促进膀胱癌5637细胞的侵袭。
- 胡滨付成闫若东陈昂项文英王凯李刚付水穆中一黄炎毕缓单广夷王一丁刘世博
- 关键词:膀胱癌肝素酶
- 雷帕霉素对膀胱癌5637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被引量:6
- 2015年
- 目的探讨雷帕霉素对膀胱癌5637细胞增殖能力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 5637细胞贴壁培养于含10%胎牛血清、100 U/m L青霉素、100μg/m L链霉素的RPMI 1640培养液中,37℃、5%CO2饱和湿度培养箱中培养。处理组加入50、100、200和400 nmol/L的雷帕霉素,对照组不加药物,每天更换RPMI 1640培养液。MTT法检测处理组的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浓度的雷帕霉素对5637细胞增殖周期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雷帕霉素对5637细胞有明显抑制作用,呈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雷帕霉素可以将5637细胞周期阻滞在G0/G1期,从而抑制细胞的增殖,且未见明显的凋亡情况。结论雷帕霉素使5637细胞阻滞在G0/G1期,抑制了膀胱癌5637细胞的增殖,说明雷帕霉素的作用靶点参与了5637的增殖过程,其有望成为膀胱癌治疗的新靶点。
- 单广夷付成陈昂胡滨毕缓
- 关键词:雷帕霉素增殖细胞周期
- 肾盂输尿管癌肉瘤(附三例报告)被引量:4
- 2003年
- 目的 总结肾盂输尿管癌肉瘤的临床及病理特点。 方法 报告 3例肾盂、输尿管癌肉瘤病例资料。 3例均为女性 ,年龄分别为 4 3、5 7、75岁。均以肉眼血尿或伴有腰痛就诊 ,经影像学检查诊断为肾盂输尿管肿瘤。 结果 2例行患肾、输尿管全长切除和膀胱部分切除术 ,1例行姑息性肿瘤切除术。病理检查发现为同时存在癌与肉瘤成分。 3例患者术后均未行放化疗 ,分别于术后 8个月 ,14个月和 2个月死于肿瘤转移。 结论 此病临床罕见 ,预后极差 ,诊断依靠病理学检查 ,免疫组化对确诊有重要价值 ,病理诊断应与肉瘤样癌相鉴别。
- 曾宇孔垂泽付成陈昂胡滨项文英李守业庞兆刚
- 关键词:肾盂癌肉瘤病理学检查手术治疗
- 长链非编码RNAPVT1在肾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PTV1在肾癌组织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54例肾癌患者的癌组织,并选取距离肿瘤边缘2 cm以上(镜下未见癌细胞)的癌旁组织作为对照;提取总RNA、反转录获得c DNA后,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肾癌及癌旁组织PTV1的相对表达量;分析肾癌组织PTV1的相对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MTT方法检测肾癌细胞增殖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的改变。结果肾癌组织与癌旁组织PVT1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6.22±0.71和2.26±0.36,肾癌组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54份肾癌组织PVT1高表达39份,低表达15份,肾癌组织PTV1相对表达与患者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相关(P均<0.05),与性别、年龄及病理类型未见相关性(P均>0.05)。肾癌组织PVT1高表达与低表达者总体生存时间分别为(47.9±9.4)、(67.2±3.8)个月,PTV1高表达者的总体生存时间明显低于PTV1低表达者(P<0.05)。体外786-0肾癌细胞转染PVT1 siRNA,肾癌细胞增殖活性明显降低、凋亡率明显增高(P均<0.05)。结论 PVT1可能通过影响肾癌细胞增殖与凋亡促进肾癌的发生、发展,可作为潜在的肾癌治疗新靶点。
- 黄焱穆中一林洪丽李刚陈昂付成胡滨
- 关键词:肾肿瘤长链非编码RNA生物标记物治疗靶点
- 肾盂输尿管癌MDR_1、MRP、LRP基因的表达
- 2005年
- 目的探讨多药耐药基因(MDR1)、多药耐药相关蛋白基因(MRP)和肺耐药蛋白基因(LRP)mRNA在肾孟输尿管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MDR1、MRP、LRP在40例肾盂输尿管癌组织及31例正常对照组织中的表达。结果病例组中MDR1表达的阳性率(37.5%)、表达水平(0.589±0.293),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6.1%、0.346±0.125)(P<0.05);LRP表达的阳性率(55.0%)、表达水平(0.750±0.318),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77.4%、1.160±0.326)(P<0.05);MRP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MDR1在高分级肿瘤中表达升高(P<0.05),LRP在高分级肿瘤中表达降低(P<0.05)。MDR1、MRP、LRP在肿瘤不同分期及生长方式之间,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三种基因表达无相关性(P>0.05)。结论MDR1、MRP、LRP mRNA在原发性肾盂输尿管癌中均有表达,其中MDR1是高分级肿瘤的主要耐药指标,LRP可能在低分级的肿瘤中发挥更多的耐药作用。
- 付成曾宇付水李守业项文英陈昂胡滨李刚黄焱
- 关键词:肾盂癌输尿管癌肺耐药蛋白
- RIN1在人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
- 2014年
- 目的研究RIN1在人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方法分别应用免疫蛋白印迹技术和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RIN1蛋白和RIN1 m RNA在人膀胱尿路上皮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Real-time PCR结果发现,在15对新鲜的膀胱尿路上皮癌及癌旁组织中,有12对的癌组织中RIN1表达高于癌旁组织。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RIN1的m RNA表达平均倍数为10.61±5.42,癌旁组织中,RIN1的m RNA平均倍数为4.31±1.77,P<0.05。Western blot法结果认证了RIN1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的表达是升高的。结论 RIN1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的m 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高于癌旁组织。
- 单广夷付成陈昂胡滨毕缓
- 关键词:膀胱癌尿路上皮癌
- δ-catenin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讨δ-catenin在肾透明细胞癌(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cc RC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和Western blot检测98例cc RCC组织及40例癌旁组织中δ-catenin蛋白的表达;应用Real-time PCR检测20例cc RCC及癌旁新鲜组织中δ-catenin m RNA的表达;分析δ-catenin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结果δ-catenin m RNA和蛋白在cc RCC中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0.05)。δ-catenin蛋白的阳性表达与cc RCC患者性别、淋巴结转移及血行转移相关(<0.05)。δ-catenin蛋白高表达的患者预后明显差于低表达的患者(<0.05)。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δ-catenin蛋白表达水平是影响cc RC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δ-catenin在cc RCC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作为cc RCC预后判断的生物标志物。
- 穆中一胡滨李刚付水王凯黄焱毕缓刘世博单广夷王一丁陈昂付成
- 关键词:人肾透明细胞癌预后
- 阴囊Paget病的诊断与治疗被引量:5
- 2000年
- 目的 探讨阴囊Paget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对我院自1986年9月至1994年9月收治的17例病人,术前取活检经病理证实为阴囊Paget病后施行手术,术后化疗、放疗。结果 浸润程度浅、无淋巴转移者,5年生存率为100%,10年生存率为76.9%。浸润程度深,有淋巴转移者,5年生存率为25%,10年无存活。结论 阴囊Paget病的治疗以手术为主,在未穿透基底膜、淋巴转移前施行手术,预后良好。临床上早期很易误诊为湿疹、皮炎、股癣等,故早期做出正确诊断、早期手术是影响预后的关键。
- 陈昂李守业曾宇庞兆刚
- 关键词:阴囊肿瘤阴囊PAGET病
- 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穿孔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分析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穿孔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辽宁省肿瘤医院从2008年1月到2013年12月行初次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的患者656例。收集的数据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肉眼血尿、肿瘤分期及分级、肿瘤数量、肿瘤切除重量,通过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3例膀胱穿孔(3.5%),腹膜外型穿孔占78.3%,腹膜内型穿孔占21.7%。膀胱穿孔的风险与性别(女性与男性分别为7.9%和2.0%,P〈0.001),身体质量指数(〈25、25~30和〉30kg/m2分别为7.4%、2.7%和2.4%,P=0.033)、肿瘤分期(pTis、pTa、pT1、pT2分别为0.2%、1.6%、6.0%、6.3%,P=0.027),肿瘤浸润深度(浅表和侵肌层分别为2.2%、6.2%,P=0.010)和切除肿瘤重量(〈2和〉20g分别为1.5%、3.5%,P=0.026)有关。患者年龄、肉眼血尿、肿瘤分级和肿瘤数量不是膀胱穿孔的危险因素。结论性别、体重指数、肿瘤分期、肿瘤浸润程度和肿瘤切除重量是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穿孔相关危险因素。年龄、肉眼血尿、肿瘤的分级及肿瘤数量等没有影响膀胱穿孔。尤其是瘦小女性患者易穿孔。
- 穆中一李刚栾雪刘世博陈昂付成胡滨
- 关键词:膀胱肿瘤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穿孔性别身体质量指数
- 乙酰肝素酶、CD222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探讨膀胱癌中乙酰肝素酶和CD222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膀胱癌发生、发展、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研究95例膀胱癌标本中乙酰肝素酶和CD222的表达水平。采用χ2检验、Kaplan-Meier法、Logrank检验等统计学方法分析乙酰肝素酶、CD222的表达水平与膀胱癌临床病理特征及5年生存率的关系。结果乙酰肝素酶在膀胱癌中阳性表达65例(68.42%),其表达率与膀胱癌患者的肿瘤直径、病理分级、病理学分期、淋巴结转移等情况明显相关(P<0.05)。CD222在膀胱癌中阳性表达58例(61.05%),其表达率与膀胱癌患者的肿瘤病理分级、病理学分期、淋巴结转移等情况明显相关(P<0.05)。乙酰肝素酶和CD222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生存曲线分析显示乙酰肝素酶阳性表达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阴性表达组。CD222阳性表达组患者与其阴性组相比5年生存率无明显差异(P>0.05)。乙酰肝素酶、CD222共表达阳性组与其阴性组比较,5年生存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酰肝素酶及CD222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和预后相关。其中乙酰肝素酶及CD222的共表达对膀胱癌生存预后的预测更具参考价值。
- 胡滨付成陈昂项文英闫若东
- 关键词:膀胱癌乙酰肝素酶预后免疫组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