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永新

作品数:19 被引量:101H指数:5
供职机构:池州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心脏
  • 4篇动脉
  • 4篇心力衰竭
  • 4篇衰竭
  • 4篇冠状
  • 4篇冠状动脉
  • 3篇心病
  • 3篇心功能
  • 3篇造影
  • 3篇术后
  • 3篇介入
  • 3篇老年
  • 2篇动脉介入治疗
  • 2篇动脉造影
  • 2篇端脑
  • 2篇心电
  • 2篇心源性
  • 2篇心源性晕厥
  • 2篇心脏转复除颤...
  • 2篇血浆

机构

  • 19篇池州市人民医...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皖南医学院附...
  • 1篇上海城建职业...

作者

  • 19篇朱永新
  • 12篇徐晓东
  • 12篇刘少忠
  • 12篇方洁
  • 11篇程军
  • 9篇王丽华
  • 7篇魏婕
  • 7篇方中
  • 5篇张芸
  • 4篇刘金平
  • 4篇张颖
  • 2篇刘翠琴
  • 2篇何金铮
  • 1篇徐岩
  • 1篇倪玉敏
  • 1篇高文娟
  • 1篇刘凯

传媒

  • 3篇安徽医药
  • 3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介入放射学杂...
  • 1篇心血管康复医...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重庆医学
  • 1篇川北医学院学...
  • 1篇皖南医学院学...
  • 1篇中国临床实用...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 1篇国际老年医学...
  • 1篇THE 22...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7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4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C反应蛋白与心功能不全的关系被引量:21
2008年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在心功能不全中的变化及作用。方法:204例心血管病患者被分为心功能不全组(左室收缩功能不全,88例)和对照组(无心功能不全,116例),比较两组间CRP变化。结果:左室收缩功能不全组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CRP水平在心功能Ⅳ级组显著高于Ⅲ级组(P<0.01),Ⅲ级组显著高于Ⅱ级组(P<0.01);冠心病组CRP显著高于高血压性心脏病(高心病)组和扩张型心肌病(扩心病)组(P均<0.05),高心病组与扩心病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心功能不全患者CRP水平升高与心功能不全程度关系密切,不同病因所致心功能不全CRP水平亦有不同,以冠心病CRP水平升高更明显。因此,CRP可作为评价心功能不全程度的重要参考指标。
徐晓东刘金平朱永新倪玉敏刘少忠刘翠琴徐岩
关键词:C反应蛋白质冠状动脉疾病
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治疗心源性晕厥1例
2009年
1病例介绍 患者,男,58岁,农民,系“发作性心悸、晕厥9个月,再发3h”入院。患者曾经因多次发作心悸、晕厥到笔者所在医院内科门诊就诊,未发现明显异常。并于2008年2月12日和2008年6月12日先后两次因晕厥入住笔者所在医院,行多次心电图检查均为正常,动态心电图检查有“频发室性期前收缩和成对室性期前收缩”,
程军刘少忠朱永新徐晓东刘金平刘翠琴方洁魏婕王丽华高文娟
关键词:心脏转复除颤器心源性晕厥疗效
起搏器植入术并发症的分析及处理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 探讨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处理措施及预防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18例植入永久心脏起搏器患者的病例及随访资料.结果 起搏器术后出现并发症17例(14.1%),其中电极脱位5例,囊袋血肿及感染5例(囊袋血肿4例,囊袋感染1例),起搏器综合征3例,感知不良2例,电极导线断裂1例,心肌穿孔1例.分析患者的并发症原因,对症给予相应处理,最终均取得满意结局.结论 加强术前预防,规范术中操作,重视术后随访及起搏器健康教育,可大大减少起搏器并发症的发生.
刘少忠方中徐晓东朱永新程军方洁王丽华魏婕
衰弱状态与老年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心功能及其预后
2024年
目的分析老年冠心病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后的衰弱状态与心肌损伤、心脏结构功能的关系,并评估其对长期预后的价值。方法纳入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在安徽省池州市人民医院行PCI的老年冠心病患者348例。术后通过改良Tilburg衰弱量表进行评估,将总分≥5分的患者设置为衰弱组(n=152),其他患者为非衰弱组(n=196)。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心肌损伤标志物[B型利钠肽(BNP)、心肌肌钙蛋白T(cTn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心功能指标[左心室收缩末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随访2年,对比两组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情况(心源性休克、心源性死亡、严重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患者心肌损伤及心脏结构功能与衰弱状态的关系,ROC曲线评估Tilburg评分对患者预后情况的诊断效能。结果术后非衰弱组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LVESD、LVEDD低于衰弱组,LVEF高于衰弱组(均P<0.05)。Tilburg评分与心肌损伤情况、LVESD、LVEDD呈正相关,与LVEF呈负相关;且Tilburg评分对患者预后评估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82。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PCI术后衰弱状态与心肌损伤及心脏结构功能有显著的相关性,对长期预后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朱永新张颖徐晓东
关键词:冠心病经皮冠脉介入术心肌损伤心脏结构功能
2例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治疗心源性晕厥的随访
2010年
1病例报告 病例1患者男,58岁,农民,系“发作性心悸、晕厥9个月,再发3h”入院。患者曾经多次因发作心悸、晕厥到我院心内科就诊,心电图等未发现异常,动态心电图检查有“频发室性早搏和成对室早”,脑电图未见异常,头部CT未发现异常,其他生化检查等均未见异常。
程军刘少忠徐晓东朱永新方洁
关键词:心源性晕厥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动态心电图检查发作性心悸随访频发室性早搏
起搏器植入术并发症的分析及处理
目的:探讨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lt;br&gt;  方法:回顾性分析118例植入永久心脏起搏器患者的临床资料。&lt;br&gt;  结果:起搏器术后出现并发症17例,其中电极脱...
刘少忠方中徐晓东朱永新程军方洁王丽华何金铮
关键词: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术后并发症回顾性分析
miR-21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对缺氧诱导的大鼠心肌细胞活性的作用机制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探讨miRNA-21通过调节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对缺氧诱导的大鼠心肌细胞活性的作用机制。方法正常心肌细胞为A组,缺氧心肌细胞分别分为B组,C组(缺氧心肌细胞转染miRNA-21mimics)及D组(缺氧心肌细胞转染miRNA-21 inhibitor),PCR检测4组细胞中miRNA-21、PI3K、Akt mRNA表达,MTT检测心肌细胞活力,Hoechst荧光及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Western blot检测PI3K/Akt蛋白及磷酸化表达。结果与B组相比,C组miR-21表达明显升高(t=15.693,P<0.001),D组表达明显降低(t=10.062,P<0.001);心肌细胞培养24 h后,B组与A组相比活力明显降低(t=16.971,P<0.001),C组心肌细胞活力高于B组(t=14.310,P<0.001),D组心肌细胞活力低于B组(t=8.639,P<0.05);B组凋亡率较A组相比上升(t=14.470,P<0.001),与B组相比,C组心肌细胞凋亡率降低(t=10.690,P<0.001),D组心肌细胞凋亡率升高(t=25.050,P<0.001);与A组相比,B组心肌细胞中PI3K、p-PI3K、Akt、p-Akt蛋白、mRNA表达均下降(P<0.001),C组上述蛋白及mRNA表达高于B组(P<0.001),D组PI3K、p-PI3K、Akt、p-Akt蛋白、mRNA表达均低于B组(P<0.001)。结论在缺氧心肌细胞中通过外源性增加miRNA-21表达能够提高心肌细胞活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PI3K/Akt信号及磷酸化有关。
袁媛韩大鹏朱永新
关键词:MIRNA-21PI3K/AKT缺氧细胞生物活性
eGFR在造影剂肾病预测中的应用价值
方中刘少忠朱永新方洁王丽华魏婕
口服胺碘酮过量致尖端扭转性室速1例
本文介绍了一例口服胺碘酮过量致尖端扭转性室速的病例,介绍了其病历资料,并针对此进行了讨论,指出:1.肢碘酮是月前临床最常见的抗心律失常药物之一,其主要是以m类药(阻断钾离子通道)作用为主的心脏离子多通道阻滞剂,兼有I(钠...
方洁刘少忠徐晓东朱永新程军方中
关键词:尖端扭转性室速病历资料心律失常
老年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入路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和安全性被引量:17
2017年
目的观察和分析老年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入路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112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老年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经股动脉入路行PCI术,观察组患者采用经桡动脉入路行PCI术。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后血管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观察和比较;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严重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血管并发症的总发生率和局部血肿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随访期内严重心脏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经桡动脉入路PCI治疗老年性冠心病能够促进患者的康复、降低术后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方洁王丽华方中徐信朱永新
关键词:老年冠心病经桡动脉入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安全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