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春
- 作品数:23 被引量:46H指数:4
- 供职机构:焦作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四川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科研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p53及PCNA在涎腺多形性腺瘤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探讨p53及PCNA蛋白在涎腺良、恶性多形性腺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5例恶性多形性腺瘤(MPA)、35例良性多形性腺瘤(PA)、22例腮腺正常组织中p53和PCNA蛋白表达。结果p53及PCNA蛋白表达在恶性多形性腺瘤分别为32.00%(8/25)和56.00%(14/25),在良性多形性腺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7.14%(6/35)和22.86%(8/35),在腮腺正常组织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0/22)和9.09%(2/22),p53、PCNA在良、恶性多形性腺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腮腺正常组织(P<0.05)。结论p53、PCNA蛋白的过度表达可能与良、恶性多形性腺瘤发生发展有关。
- 吕祥瑞彭春
- 关键词:多形性腺瘤P53增殖细胞核抗原
- 反义c-myc诱导MCF-7细胞凋亡作用的研究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探讨脂质体LipfectAM INETM(LR)介导的c-myc反义寡核苷酸(ASODN)对MCF-7细胞凋亡作用的影响。方法MCF-7细胞经脂质体包裹c-myc反义寡核苷酸作用24、48、72、96小时后,应用Gimsa染色法及流式细胞仪检测MCF-7细胞凋亡情况;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MCF-7细胞经反义核酸作用72小时时,MCF-7细胞DNA变化情况。结果经LR介导的ASODN可以诱导MCF-7细胞凋亡,且随着时间的延长,凋亡细胞逐渐增加,24、48、72、96小时及正义组72小时各时间点的凋亡率分别为4.3%、4.6%、13.5%、28.8%、29.1%、4.4%(P<0.01);DNA凝胶电泳显示脂质体反义核酸72小时组有凋亡特征的DNA改变,呈现典型的DNA降解"梯状"条带片断。结论c-myc反义寡核苷酸(ASODN)可以诱导MCF-7细胞凋亡。
- 彭春税青林赵小平张莉娟马莉
- 关键词:细胞凋亡
- 肝细胞癌SCT征象与VEGF表达关系的研究
- 2010年
-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SCT征象与肿瘤血管生成因子VEGF表达的关系。方法:对42例(45个病灶)经手术病理证实且行SCT动、静脉双期增强扫描的HCC病例,观察每个癌灶的SCT表现特征:肿瘤的大小、包膜、侵袭危险性、强化类型和肝硬化情况。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癌组织中血管生成因子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SCT图像上HCC肿瘤大小、侵袭危险性、强化类型分别与VEGF表达之间有相关性(P<0.05),HCC包膜形成状态和癌灶周围组织有无肝硬化与VEGF蛋白表达之间无相关性(P>0.05)。结论:HCC的SCT表现与VEGF表达存在较为密切的相关关系,根据HCC的SCT表现特征(肿瘤大小、侵袭危险性、强化类型),可在一定程度上预测VEGF表达情况,有助于HCC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
- 陆晓旻彭春
- 原发性十二指肠鳞癌1例临床病理并文献复习被引量:5
- 2008年
- 目的探讨原发性十二指肠鳞癌临床病理特点、组织发生、治疗及预后。方法对原发性十二指肠鳞癌进行光镜观察,行免疫组化染色标记并文献复习。结果组织学特征为:癌细胞呈巢团状,无腺样结构及角化珠,内有较多淋巴细胞浸润。瘤细胞体积中等大小,圆形或短梭形,核圆或椭圆,染色质粗颗粒状;免疫表型Ck10肿瘤细胞呈阳性表达;Ck18、CEA、NSE、Vimentin和Actin阴性。结论原发性十二指肠鳞癌极其罕见,诊断必须结合病史、全身检查,以排除转移性鳞癌。
- 陆晓旻彭春
- 关键词:鳞状细胞癌十二指肠
- 膀胱移行细胞癌中PCNA的表达与术后复发的相关性分析
- 2009年
- 目的通过对膀胱移行细胞癌术后复发组与未复发组的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的检测,探讨其与肿瘤术后复发的关系。方法通过对膀胱手术后病理证实的65例膀胱移行细胞癌进行电话复访、信件回访及门诊复诊回访,以复查过膀胱B超为标准为复发组43例,未复发组22例,对其病理组织采用(S-P法)进行PCNA的测定,观察PCNA在不同组别中的表达。结果复发组PCNA阳性表达率72.09%(31/43),未复发组40.91%(9/2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NA的表达可作为预测膀胱移行细胞癌术后复发的指标。
- 陆晓旻彭春吕祥瑞
- 关键词:膀胱移行细胞癌复发增殖细胞核抗原
- 反义c-myc寡核苷酸对hTERT蛋白表达抑制作用的研究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探讨脂质体LipfectAMINETM(LR)介导的反义c-myc寡核苷酸(ASODN)对乳腺癌MCF-7细胞hTERT蛋白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细胞化学ABC法检测转染反义、正义及未转染细胞中hTERT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免疫细胞化学显示转染反义、正义与未转染细胞的hTERT蛋白表达分别为23%、96%、99%(P<0.01),表明转染反义c-myc的MCF-7细胞hTERT蛋白表达明显降低。结论反义c-myc寡核苷酸可以抑制hTERT蛋白的表达。
- 彭春税青林赵小平张莉娟马莉
- 关键词:MCF-7细胞HTERT基因免疫细胞化学
- Ezrin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6
- 2010年
- 目的:探讨Ezrin蛋白在肺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5例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20例正常肺组织(NL)中Ezrin蛋白的表达。结果:Ezrin蛋白在鳞癌、腺癌、鳞腺癌、大细胞癌阳性率分别为63.64%(14/22),70.00%(7/10),71.43%(5/7),66.67%(4/6),Ezrin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总的阳性率为66.67%(30/45),Ezrin蛋白在正常肺组织阳性表达率为100%(20/20),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Ezrin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主要表达于胞浆,在正常肺组织主要表达于胞膜,Ezrin蛋白的阳性表达与肺癌组织学类型、肿瘤分化程度、肺癌分期无关,而与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结论:Ezrin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表达下降且表达部位发生移位,可能与非小细胞肺癌发生发展及远处转移有关。
- 陆晓旻彭春
- 关键词:免疫组织化学
- 宫颈脱落细胞PCNA检测在宫颈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探讨宫颈脱落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检测在宫颈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48例宫颈癌、40例宫颈良性及不典型增生和20例健康宫颈组织,采用S-P法检测宫颈脱落细胞PCNA蛋白的表达,并与细胞学、组织活检结果比较。结果PCNA蛋白检测诊断宫颈癌的特异性为70.83%,低于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测的91.67%(P<0.05),敏感性为100%,高于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测的83.33%(P<0.05)。宫颈良性疾病患者、Ⅰ~Ⅲ级不典型增生患者宫颈脱落细胞PCNA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2.34%、53.56%、69.80%、72.56%。宫颈良性疾病患者与Ⅰ级不典型增生患者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Ⅱ、Ⅲ级不典型增生患者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患者脱落细胞PCNA表达强度随宫颈癌分级增加而增强(P<0.05)。浸润性宫颈癌患者脱落细胞PCNA蛋白表达强度高于原位癌患者(P<0.05),分别为84.20%、72.96%。结论宫颈脱落细胞PCNA检测在宫颈癌早期诊断、常规筛查以及术后复发监测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 陆晓旻彭春
- 关键词:宫颈癌增殖细胞核抗原脱落细胞
- 胸水脱落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检测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 2009年
- 目的探讨胸水脱落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检测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48例肺癌、40例良性胸水疾病患者,采用S—P法检测胸水脱落细胞PCNA蛋白的表达,并与细胞学检查结果比较。结果PCNA蛋白检测诊断肺癌的特异性为71.20%,低于胸水脱落细胞学检测的91.34%(P〈0.05),敏感性为100%,高于胸水脱落细胞学检测的82.20%(P〈0.05)。肺癌及良性胸水脱落细胞PCNA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8.26%和32.34%。肺癌及良性胸水患者间脱落细胞PCNA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水脱落细胞PCNA表达强度随肺癌分级增加而升高(P〈0.05),与肺癌组织类型及分化程度无关。结论胸水脱落细胞PCNA蛋白检测在肺癌早期诊断、常规筛查以及术后复发监测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 陆晓旻彭春
- 关键词:肺癌增殖细胞核抗原脱落细胞
- CD44v6及Ezrin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探讨CD44v6、Ezrin蛋白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7例结肠癌、20例正常结肠组织中CD44v6、Ezrin蛋白的表达。结果CD44v6及Ezrin蛋白在结肠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68.09%(32/47)、74.47%(35/47),CD44v6及Ezrin蛋白在正常结肠组织阳性表达率为25.00%(5/20)、100.00%(20/20),有淋巴转移患者的Ezrin蛋白、CD44v6阳性率高于无淋巴转移患者(P<0.05);Ezrin蛋白在结肠癌组织中主要表达于胞浆,在正常肠组织主要表达于胞膜。结论Ezrin蛋白、CD44v6的表达有助于综合判断结肠癌的恶性程度和转移潜能。Ezrin蛋白有望成为判断预后的新指标。
- 陆晓旻彭春
- 关键词:结肠癌CD44V6免疫组织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