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春
- 作品数:10 被引量:29H指数:3
-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 对口腔外科学生使用PDCA进行带教的效果探析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讨对口腔外科学生使用PDCA(戴明循环理论)进行带教的教学效果。方法:对2012年6月~2014年6月期间在我院口腔科实习的60名口腔外科学生的带教质量进行回顾性研究。将2012年6月~2013年5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实习的30名学生作为对照组,将2013年6月~2014年6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实习的30名学生作为观察组。为对照组学生使用传统带教法进行教学,为观察组学生运用PDCA进行带教。然后,比较两组学生的理论考核成绩及技能考核成绩。结果:观察组学生理论考核成绩及技能考核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学生,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PDCA理论对口腔外科专业学生进行带教的教学效果好,可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
- 彭春
- 关键词:PDCA理论带教
- 正畸治疗不同年龄大鼠牙根吸收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比较正畸治疗对不同年龄阶段大鼠牙根吸收的差异。方法选用48只SD大鼠,建立正畸牙根吸收模型,以24只12周龄大鼠为青春期组,24只24周龄大鼠为成年组,将每组SD大鼠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进行分组,又各分为4个实验小组(牙根吸收1 d、7 d、14 d和28 d组),每组6只;设置自身对照,对照组取对侧未加力侧,分别在安装正畸加力装置加力后1 d、7 d、14 d和28 d处死。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牙根吸收情况,分析牙根吸收率,测量牙移动距离。结果 1第1天和第7天,青春期组和成年期组牙移动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4天,青春期组的牙移动距离大于成年期组(0.71±0.09)mm vs(0.39±0.23)mm;第28天,青春期组的牙移动距离大于成年期组(1.87±0.41)mm vs(1.06±0.13)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1~28 d均未见明显牙移动距离。2第1天吸收点数及百分比青春期组、成年组、对照组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7天,青春期组吸收点比成年组少(5.17±0.75)vs(7.17±0.75);第14天,青春期组吸收点比成年组少(2.17±0.75)vs(4.00±0.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8天,三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春期和成年期大鼠均可通过正畸治疗完成牙移动,年龄因素对正畸牙根吸收有一定影响,成年期大鼠的牙根吸收更严重。
- 张琳林邹林洪彭春戴红卫胡丹
- 关键词:牙根吸收正畸牙移动
- 多乐氟联合GC护牙素在预防可摘局部义齿基牙龋病中的应用
- 2021年
- 观察多乐氟氟保护漆与GC护牙素联合使用预防可摘局部义齿基牙患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就诊于我院口腔门诊的牙列缺损患者109例,完成行可摘局部义齿修复,根据就诊顺序将他们随机分为4组。实施干预前,所有患者需完成超声洁治。根据分组进行护牙素干预(A组)、多乐氟氟保护漆干预(B组)、多乐氟联合护牙素干预(C组)、对照组不进行干预(D组)。A、B组基牙每半年进行一次干预,C组每半年涂布一次多乐氟后,连续在家使用一个月护牙素,D组不干预,义齿使用2年后复查基牙龋坏情况。各组基牙患龋率进行两两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检验水准为(=0.05。结果:A组患龋率为15.17%,B组患龋率为14.54%,C组患龋率为5.21%,D组患龋率为27.58%。A、B组患龋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D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D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种方法均可降低可摘局部义齿基牙患龋率,且多乐氟联合GC护牙素共同干预的方法效果更加,值得推广。
- 陈新彭春
- 关键词:可摘局部义齿龋病
- 关于口腔材料学教学中教学方法的探讨被引量:5
- 2014年
- 口腔材料学是研究口腔医学与材料科学的一门边缘学科。本文针对口腔材料学现状,结合教学实践,就如何在教学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阐述了教师不仅需完善自身的医学和材料学知识结构,而且要注重临床实践能力培养,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更有效的将学生已经学过的口腔材料学的知识与其他课程知识相互贯通,以提高口腔材料学教学效果与提高临床实践能力。
- 彭春
- 关键词:口腔材料学教学教学方法
- 浅析口腔医学课程在临床医学(全科方向)教学中 设置的共生性被引量:1
- 2014年
- 临床专业全科医师培养中,必要的口腔医学知识的补充对于提高全科医师全面的临床技能具有重要价值,具有较好的共生性。同时,在临床专业全科医师的口腔医学教学应遵循预防为主、诊断准确、分诊合理的原则,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 彭春宋锦璘
- 关键词:口腔医学教学方法共生性
- 虚拟现实技术在口腔正畸进修医师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探讨虚拟现实技术在正畸教学中应用的有效性。方法:分别收集12名应用传统教学方式和13名应用传统教学方法结合虚拟现实技术教学方法的临床进修医师,通过填写无记名调查表与学习成绩方式进行评价,比较传统教学方法与结合虚拟现实技术教学方法在教学效果中的差异。结果:91.67%的进修医师愿意参与该教学方式的课堂互动,91.67%的进修医师认为有助于掌握临床诊疗能力。结论:虚拟现实技术可显著提高临床进修医师的学习主动性,利于对口腔正畸教学要点的理解,提高口腔正畸临床操作技能的掌握,有助于口腔正畸临床进修医师教学。
- 彭春宋锦璘
- 关键词:医学教育虚拟现实技术口腔正畸学
- PBL教学法在口腔临床带教中的运用效果研究及体会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探讨PBL教学法在口腔科学临床带教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期间在我科临床见习的86例学生作为受试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见习生按常规进行口腔临床带教,观察组在口腔临床带教中融入PBL教学法,比较两组患者考核成绩。结果:观察组考核后理论知识得分[(43.63±4.69)分]、操作技能[(41.25±5.14)分]、总分[(85.69±5.96)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p<0.05。结论:口腔临床带教中运用于PBL教学法可显著提高临床教学效果,提升见习生学习效果,该教学法值得推广使用。
- 谢卡彭春
- 关键词:口腔科护理PBL教学法临床带教
- CBL和TBL结合教学法在口腔科学正畸教学中的实践应用研究被引量:5
- 2021年
- 目的探讨在口腔科学正畸教学中应用CBL和TBL结合教学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级和2015级临床医学学生进行分析,2014级和2015级各154例,共308例,采用Excel表格将此次研究的患者相关信息统计后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参照组(n=154)、试验组(n=154),参照组实施LBL教学,试验组行CBL和TBL结合教学法,对比和分析两组理论知识评分、病历书写得分,操作技能评分,教学效果、两组教学满意率。结果通过对比可知,(1)试验组理论知识评分(90.00±6.28)、病历书写得分(44.00±4.00),操作技能评分(28.00±2.83)均高于参照组(63.6±7.65)、(34.02±10.9)、(16.9±2.5),组间存在同质性(P<0.05);(2)试验组学生解决问题能力(7.5±0.8),医患沟通能力(8.5±0.9),合作互助能力(9.9±0.5),理解能力(7.3±0.5),动手能力(9.5±1.0),文献搜索能力(7.3±0.6),自学能力(8.2±0.7)均高于参照组(6.1±0.5)、(3.7±1.2)、(5.6±1.1)、(6.0±1.0)、(6.2±0.8)、(3.2±0.8)、(5.0±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试验组教学满意率90.00%高于参照组63.33%,组间对比存在差异(P<0.05)。结论通过实验对比可知,在口腔科学正畸教学中进行CBL和TBL结合教学法,可有效提高学生各方面的学习能力,进而也提高了教学质量和学生的满意率。
- 邹林洪张琳林彭春
- 关键词:CBLTBL教学法口腔正畸
- 3D打印在口腔颌面外科骨性疾病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7
- 2019年
- 目的将3D打印的数字化病历数据库应用在口腔颌面外科骨性疾病的教学中,观察对学生的影响及学生的评价。方法选取口腔颌面外科学习的医学生57人,随机分为实验组(3D打印的数字化病例数据库教学)和对照组(平面教学、视频教学及解剖教学),观察两组学生的笔试成绩和操作成绩,观察两组学生对教学模式的主观评价。结果实验组笔试成绩为(78.83±3.74)分,对照组笔试成绩为(70.26±3.71)分,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操作成绩为(20.83±1.74)分,对照组操作成绩为(13.73±1.24)分,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满意度评分、兴趣度评分、理论学习帮助评分、手术认知评分及学习信心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3D打印的数字化病例数据库应用在口腔颌面外科骨性疾病教学中,提高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实践操作更加熟练,对教学模式认可程度高。
- 彭春谢卡
- 关键词:3D打印口腔颌面外科教学模式
- 两种不同脱敏剂联合激光治疗牙本质过敏症的临床比较研究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探讨两种脱敏剂联合激光治疗牙本质过敏症(DH)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DH患者分为Icon组和3M组各28例,Icon组给予Icon渗透树脂+激光治疗,3M组给予3M自酸蚀粘接剂+激光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视觉模拟评分(VAS)、牙本质小管形态。结果 Icon组即刻疗效及1个月后疗效优于3M组(P<0.05);两组治疗前和即刻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con组1个月后VAS低于3M组(P<0.05);3M组患牙树脂突深度短于Icon组;Icon组牙本质小管口直径、密度、相对面积均低于3M组(P<0.05)。结论 Icon渗透树脂联合激光治疗DH的疗效优于3M自酸蚀粘接剂联合激光治疗,可有效缓解患牙疼痛,对牙本质小管的封闭作用较好。
- 邵春婷彭春张琳林张漪
- 关键词:脱敏剂自酸蚀粘接剂激光牙本质过敏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