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超亮
- 作品数:29 被引量:286H指数:12
- 供职机构:广州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东省社会发展领域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更多>>
- MSCT三维重建技术在支气管内膜结核的诊断应用被引量:6
- 2013年
- 目的探讨MSCT三维重建技术在气管支气管内膜结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经支气管纤维镜及病理确诊为气管支气管内膜结核,行多层螺旋CT扫描,所有数据发送至重建工作站进行三维重建。结果 48例病例中,病变多为单侧发病,44例,双侧发病为4例,35例为多支气管发病,其中累及气管4例,右主支气管6例,右中间段支气管3例,右上叶支气管15例,右下叶支气管6例,左主支气管19例,左上叶支气管15例,左舌叶支气管8例,左下叶支气管7例,累及支气管均显示管壁增厚,管壁钙化者7例,管壁凹凸不平,管腔均有不同程度狭窄,病变范围均长于2cm;伴肺叶或肺段不张33例,其中不张或实变区可见钙化25例,支气管扩张33例;胸膜增厚各20例,肺门及纵隔淋巴结钙化25例。结论 MSCT三维重建技术在支气管内膜结核病变中可立体、多方位观察气管及支气管受累范围,了解管壁、管腔情况,为临床诊断提供更多的可靠信息。
- 张超亮周润婷曾庆思陈淮
- 关键词:支气管内膜结核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三维重建
- 低剂量螺旋CT定量成像技术对吸烟患者肺功能的研究被引量:13
- 2012年
- 目的 评价低剂量MSCT定量成像技术对吸烟患者肺功能检测的可行性。方法选择临床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146例,其中吸烟者109例(74.6%),不吸烟者37例(25.3%),通过常规肺功能检查及低剂量MSCT检查,在最大吸气末及最大呼气末屏气扫描,所有数据通过肺计算机辅助检查系统软件进行分割计算,使用Pearson方法分析吸烟患者与非吸烟患者的低剂量MSCT肺功能参数的差异性及吸烟患者低剂量MSCT肺功能参数与常规肺功能参数的相关性。结果吸烟患者深吸气末肺容积(Vin)为(5125±862)ml,平均肺衰减值为(-902±26)HU,单位体积密度为(0.0984±0.0260)g/cm2,肺气肿体积为(2890±1370)ml;深呼气末肺容积(Vex)为(2756±1027)ml,平均肺衰减值为(-811±62)HU,单位体积密度为(0.1878±0.0631)g/cm2,肺气肿体积为(685±104)ml。非吸烟患者Vin为(3734±759)ml,平均肺衰减值为(-876±40)HU,单位体积密度为(0.1244±0.0401)g/cm2,肺气肿体积为(1503±1217)ml;Vex为(1770±679)ml,平均肺衰减值为(-765±56)HU,单位体积密度为(0.2360±0.0563)g/cm2,肺气肿体积为(156±45)ml。吸烟者与非吸烟者低剂量MSCT肺功能检查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吸烟患者低剂量扫描MSCT肺功能参数与常规肺功能参数相关性显示:Vin与肺总量(TLC)有相关性(r=0.58,P〈0.01),Vex与残气量(RV)有相关性(r=0.59,P〈0.01),Vex/Vin与RV/TLC有相关性(r=0.60,P〈0.01),以促发阈值为一950HU时的吸气末像素指数(PI-950in)与第1秒用力呼气量预测值(FEV1%pre)及FEV1/用力肺活量预测值(FVC%)均有相关性(r值分别为-0.53、-0.62,P值均〈0.01);呼气末(PI.950ex)与FEV1%pre及FEV1/FVC%均有相关性(r值分别为-0.71、-0.77�
- 陈淮曾庆思郑劲平关玉宝张超亮岑人丽
- 关键词:吸烟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胸膜孤立性纤维瘤CT影像表现(附两例报告)被引量:10
- 2007年
- 目的提高对胸膜孤立性纤维瘤CT影像表现的认识。方法报告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胸膜孤立性纤维瘤的CT影像表现,并复习文献。结果2例病变CT影像均表现为右侧胸腔巨大肿块,边界清楚呈分叶状,与胸壁间间隙清楚;密度不均匀,可见斑点状钙化;增强扫描动脉期显示肿块内较多肿瘤血管,实质期肿块不均匀强化呈"地图样";邻近肺组织受压不张,纵隔移位;右侧少量胸腔积液。其中一例伴有右侧第7后肋受压骨质吸收,第7/8肋间孔扩大,肿块向椎管内扩展。结论胸膜孤立性纤维瘤具有相对特征性的CT表现。CT在定位定性诊断方面有重要价值。
- 钱元新曾庆思张超亮胡文清陈苓
- 关键词:孤立性纤维瘤胸膜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 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伪影分析被引量:11
- 2007年
-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伪影表现和成因,提高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质量和诊断准确性。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400例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中失败及假狭窄诊断的38例图像,以DSA冠状动脉造影为金标准,分析上述病例中的伪影及假狭窄的CT表现。结果:伪影分为呼吸伪影、心律不齐伪影、冠状动脉搏动伪影、上腔静脉高浓度造影剂产生假斑块伪影、冠状动脉重度钙化产生的伪影,上述各种伪影均具有独特的影像特征。结论:准确分析CT冠状动脉成像伪影的影像表现及成因,对提高CT成像质量,减少诊断失误有很大的临床意义。
- 朱巧洪曾庆思孙翀鹏刘莉林翰菲岑人丽张超亮
- 关键词:冠状动脉造影伪影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多层螺旋CT定量成像技术在COPD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22
- 2011年
- 目的:评价MSCT定量成像参数与常规肺功能参数相关性,分析COPD患者与正常志愿者MSCT定量参数的对比性,确定COPD患者MSCT定量成像参数的临床可行性。方法:正常志愿者30例,COPD患者40例,通过常规肺功能检查及MSCT检查,在最大吸气末及最大呼气末屏气扫描,所有数据通过肺计算机辅助检查系统软件进行分析,所得数据与肺功能检查(PFT)进行相关性分析并与正常志愿者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结果:COPD患者最大呼气容积/最大吸气容积(Vex/Vin)与残气量/肺总量(RV/TLC)有显著的相关性(r=0.90,P<0.01),Vin和Vex与TLC及RV亦有很好的相关性(r分别为0.70和0.81,P<0.01),(Vin-Vex)与FVC亦有很好的相关性(r=0.76,P<0.01)。深呼气相时EV-910与FEV1/FVC%有很好的相关性(r=-0.84,P<0.01)。PI-910in、PI-950in及PI-910ex、PI-950ex与FEV1及FEV1/FVC%均有很好的相关性,以呼气相时的相关性更好,其中以PI-910ex时的相关性为佳(r分别为-0.86和-0.85,P<0.01)。深吸气末肺容积为(5318.15±1200.74)ml,平均肺密度为(-898.04±35.36)HU,单位体积密度为(0.102±0.035)g/cm3,三者与正常志愿者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深呼气末肺容积为(3878.21±1202.75)ml,平均肺密度为(-855.04±50.41)HU,单位体积密度为(0.144±0.051)g/cm3,与正常志愿者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MSCT肺功能检查能很好的评估COPD患者的情况,可为临床诊断提供客观的依据。
- 陈淮曾庆思关玉宝高怡岑人丽张超亮侯欣然
- 裸鼠肺癌原位模型的建立及螺旋CT、近红外荧光成像评价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 利用A549细胞系建立原位肺癌的动物模型,并采用螺旋CT扫描和近红外荧光成像评价胸内肿物生长情况。方法 将A549细胞悬液(5×106 ml-1)接种于20只裸鼠胸腔内,分别于接种后第7天、14天、21天,连续3周对荷瘤裸鼠行螺旋CT检查,动态观察胸内肿瘤生长情况,主要观察裸鼠的生存时间、体重变化及胸腔内肿瘤浸润和转移情况,并对裸鼠进行解剖后行近红外荧光成像和病理切片检查。结果 本次A549细胞的造模成功率为90%,中位生存期为30.7(20~41)天。荷瘤裸鼠胸内肿瘤转移发生率100%。经螺旋CT扫描肿瘤显示率100%,CT上测得平均肿瘤直径随时间逐步递增,而近红外荧光成像对胸腔内肿瘤显示率为零。结论 A549细胞接种于裸鼠肺部所建立的肺癌原位模型简单,成功率高;采用螺旋CT扫描能动态直观评价裸鼠胸内肿物生长情况,近红外荧光成像对胸腔内肿瘤显示能力有限。
- 郑晓涛李靖煦夏亭亭张超亮何绮华刘翔关玉宝
- 关键词:肺癌近红外荧光成像
- Kartagener's综合征伴细支气管炎:影像诊断及随访被引量:17
- 2009年
- 目的探讨Kartagener综合征(KS)与细支气管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KS的临床特点、胸部和鼻旁窦的影像学及病理表现。结果①24例KS中,19例均有支气管扩张、全内脏转位、鼻旁窦炎三联征,1例有支气管扩张和鼻旁窦炎,4例有全内脏转位和支气管扩张。临床症状均为反复咳嗽、咳痰、活动后气促,肺部均可闻及湿罗音,22例肺过度通气。②22例胸部DR、18例CT显示两肺弥漫分布2~5mm的微小结节影,胸部HRCT可见线样征和树芽征,14例(58.33%)表现类似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20例(83.33%)有鼻旁窦炎。③8例病理确诊为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病理特点为终末细支气管和呼吸性细支气管管壁增厚,慢性炎细胞浸润;其中2例透射电镜下可见纤毛的内侧臂缺失,其中1例伴有纤毛畸形、融合成团。结论KS主要表现为支气管扩张、内脏转位、鼻旁窦炎三联征,细支气管炎应作为KS的特征性表现之一,KS也可伴发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
- 王立非关玉宝顾莹莹曾庆思陈苓张超亮何建行钟南山
- 关键词:KARTAGENER综合征细支气管炎诊断显像
- 肺原发性滑膜肉瘤的影像表现被引量:28
- 2009年
- 目的探讨肺原发性滑膜肉瘤的影像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原发性肺部滑膜肉瘤的临床、影像及病理资料,5例均行X线和CT检查,其中1例行MRI和PET—CT检查。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对4例进行了SYT—SSX融合基因检测。结果全部患者肺部均见最大直径为5.3—15.7cm的实性肿块,1例合并气胸,1例合并中量胸腔积液。CT显示肿瘤均为周围型,部分边缘光整,密度不均,增强后3例呈不均匀性强化,2例呈厚壁环状强化,5例侵犯或与邻近胸膜粘连。5例均未见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1例行MRI显示右上肺肿瘤在T1WI上呈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增强后呈环状厚壁强化,肿瘤侵犯邻近胸壁、肋骨、椎体和附件,部分病变组织侵入椎管,浸润并包绕胸髓,椎管狭窄;PET—CT显示右上肺恶性肿瘤,标准摄取值(SUV)为12.3。免疫组织化学(简称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波形蛋白(Vim)、细胞角蛋白(CK)、上皮膜抗原(EMA)阳性,4例均检测到SYT—SSX融合基因表达。结论肺原发性滑膜肉瘤的影像表现具有相对特征性表现,确诊需要依靠病理、免疫组化和SYT—SSX融合基因检查。
- 关玉宝顾莹莹陈苓曾庆思郑晓涛陈淮张超亮岑人丽
- 关键词:肺肿瘤病理学
- 16层螺旋CT对中央型肺癌支气管动脉成像技术的探讨被引量:4
- 2008年
-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中央型肺癌支气管动脉血管成像技术。方法:对本院57例中央型肺癌(直径3-5cm)患者行16层MSCT胸部CT血管造影检查,其中实验组29例,采用对比剂示踪触发扫描技术(SureStart);对照组28例,采用经验时间法,扫描延时为(25+2)s。采集层厚1mm,螺距15,扫描速度0.5s/r。非离子型对比剂(300mgl/mL),注射剂量1.5mL/kg,注射速率4~5mL/s。支气管动脉三维重建后处理技术采用遮盖容积重建、多平面重建和曲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重建。结果:实验组29例共显示支气管动脉93条,平均为3.21条/例;对照组28例共显示支气管动脉31条,平均为1.11条/例。经统计学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支气管动脉显示成功率及平均显示数目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16层MSCTA扫描是一种安全无损害,简便有效的支气管动脉显示方法;利用SureStart技术能更好地显示支气管动脉血管图像。
- 岑人丽陈苓邓宇陈永富曾庆思林翰菲张超亮李新春
- 关键词:支气管动脉肺癌血管造影术图像后处理技术
- 128层MSCT低剂量技术在冠状动脉成像的应用研究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探讨128层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在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20例,心率控制在80次/min以下,且心律齐的受检者。随机等分为2组,组1为低剂量组(100kV),组2为常规剂量组(120kV),分别统计两组机器自动得到的平均容积CT剂量权重指数(CTDI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LP),并计算出相应的有效辐射剂量(ED)。获得的图像通过双盲法由两位副高放射诊断医师对图像质量进行评分,按10段评分法进行评分,并记录评分结果;对两组CTDIvol值、ED值和图像质量评分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组1和组2的CTDIvol值分别为11.35mGy±1.2mGy和22.82mGy±2.3mGy,ED值分别为2.62mSv±1.4mSv和5.27mSv±2.0mSv;两组的CTDIvol值及ED值的比值分别为49.7%和49.7%,两者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两组图像质量均符合临床诊断要求,图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28层螺旋CT低剂量(100kV)冠状动脉成像技术既能有效降低受检者的辐射剂量同时又能保证图像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张超亮关玉宝林翰菲陈淮曾庆思
- 关键词: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冠状动脉低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