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晓
- 作品数:23 被引量:74H指数:5
- 供职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卫生局青年科研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健脾解毒方对多药耐药人结肠癌裸鼠异位移植瘤多药耐药相关基因蛋白mdr1及P-gp的影响被引量:8
- 2015年
- 目的观察健脾解毒方对裸鼠皮下移植瘤mdr1基因及P-gp的影响。方法采用HCT8/V细胞制作裸鼠皮下移植瘤,随机分为4组,生理盐水组(空白组)、长春新碱组(化疗组)、健脾解毒方组(中药组)、长春新碱联合健脾解毒方组(联合组),观察各组多药耐药相关基因蛋白的影响。结果健脾解毒方联合化疗组mdr1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空白组,P-gp表达量下降。结论中药复方健脾解毒方能在一定程度上可联合化疗逆转多药耐药,与化疗药具有协同作用。
- 万光升刘丽丽邓志红许建华李敬瑜彭维真李萍方萍梁芳张晓晓孙珏
- 关键词:多药耐药裸鼠健脾解毒方
- 微信在中医学教学中的应用现状被引量:1
- 2022年
-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微信因其方便、灵活、智能等优势,已经成为中医学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媒介与载体。微信的应用可使抽象、晦涩的中医理论知识变得生动、活泼,便于学生理解记忆,提高学习兴趣,并取得不错的教学效果。文章就微信应用于中医学教学的情况进行论述,以为后续更好地在中医学教学工作中采用微信教学提供参考。
- 谢曼丽邓皖利张晓晓袁旭梁芳陈彬
- 关键词:中医学教学模式
- 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病理特征与中医证型及EGFR/PD-L1基因相关性
- 2025年
-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EGFR基因突变状态、肿瘤PD-L1表达水平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8月至2020年2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胸外科收治的199例NSCL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比较患者EGFR基因突变情况、PD-L1表达水平与中医证型相关性。结果199例肺癌患者中阴阳两虚分型占34例(17.09%)、气阴两虚分型占18例(9.05%)、脾虚痰湿分型占67例(33.67%)、气滞血瘀分型占33(16.58%)及阴虚内热分型占47例(23.62%);肺癌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与性别、CT表现、TNM分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统计值=12.518、15.318、41.051,P<0.05);199例肺癌患者中共有87例突变,突变型分别为19-Del型46例(43.72%)、L858R型37例(18.59%)、L861Q型2例(1.01%)、G719X型2例(1.01%)。199例肺癌患者中167例存在PD-L1表达水平,其中高表达12例(6.03%)、低表达155例(77.89%)、无表达32例(16.08%)。EGFR基因突变与肺癌患者性别、吸烟史、病理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统计值=24.252、26.402及7.517、P<0.05);PD-L1表达水平与TNM分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2.016,P<0.05);肺癌患者中医证型与EGFR基因突变、PD-L1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970、53.831,P<0.05)。结论中医辨证分型与性别、CT表现、TNM分期相关,且在气滞血瘀型患者中EGFR基因突变概率最高,在气阴两虚患者中PD-L1水平多呈现高表达。EGFR基因突变及PD-L1高表达与肺癌病理特征存在关联。
- 阿吉来张晓晓韩敏王曦仕张旭峰
-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中医证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 经典理论在中医肿瘤科临床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 :通过在中医肿瘤科开展肿瘤疾病与中医治疗结合经典学习的临床带教方式,培养实习生应用中医经典理论的能力. 方法:以肿瘤常见病症为课程实验对象,应用中医经典与临床病例结合的教学形式与常规内科学带教两种方式,将两种教学法...
- 张晓晓石晓兰孙珏韩建宏张勇梁芳
- 关键词:中医肿瘤学临床教学
- 中医药防治大肠癌复发转移的临床研究进展被引量:11
- 2021年
- 作为常见的胃肠道恶性肿瘤之一,大肠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分别在中国癌症排名中高居第2位及第5位[1]。当前治疗仍以手术切除为主,术后2年出现复发或转移的患者达到50%,其中发生局部复发转移和远处转移的患者分别占20%~30%及50%~80%[2],且发生复发转移患者的5年生存率仅达19%[3],故术后大肠癌的复发和转移是关乎患者预后的关键因素。
- 李菲菲张祉薇于宏杰张晓晓
- 关键词:中医药大肠癌复发转移
- 清肺化瘀法预防放化疗致肺毒性损伤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评价清肺化瘀法对肿瘤患者放化疗致肺毒性损伤的预防作用。方法:将容易出现放化疗肺毒性损伤的高危患者根据治疗需要设为:非放化疗组、化疗组、放疗组、清肺化瘀法+化疗组、清肺化瘀法+放疗组。联合清肺化瘀法组在放化疗的过程中及放化疗结束后均应用清肺方及银杏叶胶囊,连续用药2个月以上;非放化疗组、化疗组、放疗组为常规治疗,均不用中药制剂。检测各组患者放化疗前后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肺泡灌洗液中肺表面活性蛋白A、D(SP-A、SP-D)水平;观察肺功能及肺部影像学改变。结果:1与治疗前比较,各组患者的血清TGF-β1、TNF-α均有明显升高,其中放化疗组升高最为明显(P<0.01);与单纯化疗组或放疗组比较,联合应用清肺化瘀法的各组TGF-β1、TNF-α均有所降低(P<0.05)。2化疗组肺泡灌洗液SP-A、SP-D显著升高,而放疗组显著降低;联合应用清肺化瘀法后,清肺化瘀+化疗组的SP-A、SP-D较化疗组明显降低(P<0.05),清肺化瘀+放疗组的SP-A、SP-D较放疗组明显升高(P<0.05)。3清肺化瘀联合放疗组能预防肺功能降低(P<0.05),虽然清肺化瘀法对其余各组患者的肺功能改变、呼吸困难及影像学改变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其差异未达到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清肺化瘀法能调节放化疗引起的肺损伤相关因子的分泌,对肺功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张晓晓张强白永瑞孙珏许建华涂少华马秀梅王大英
- 关键词:放疗化疗
- 范忠泽辨治小儿神经母细胞瘤经验被引量:2
- 2020年
- 范忠泽教授认为小儿神经母细胞瘤的病因分为胎产因素及外感六淫、邪毒侵袭、饮食失节、情志所伤、接触有毒之品等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痰凝气滞血瘀,聚而成瘤。临床难点是小儿五脏六腑形气皆不足,中医辨证为肺脾肾气虚,治则是调补肺脾肾,扶正为本不忘祛邪。临床谨守病机,辨证论治,颇有良效。
- 张瑞娟余倩云石晓兰石晓兰梁芳张勇梁芳范忠泽
- 关键词:中医药疗法名医经验
- 手手相传把脉方法在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 2024年
- 目的通过在实习医师中开展手手相传把脉方法教学专项训练,提高实习医师脉诊实际操作水平。方法以手手相传把脉方法为研究对象,应用操作技能直接观察临床操作技能评估量表在专项教学前、专项教学当场及专项教学后2个月对实习医师把脉方法进行考评。结果经专项教学后,患者的姿势及实习医师的手势均得到明显的改善,3次评估之间的差异两两比较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实习医师对患者寸口部位寻找、左右手三指排布的位置、指目触脉的手势、指目触脉深度分层这4项在专项教学前和专项教学后当场、专项教学前和专项教学后2个月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专项教学后当场和专项教学后2个月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专项教学后2个月内把脉方法是否正确与专项教学后2个月脉诊操作能力总评呈正相关(P<0.01)。结论手手相传把脉方法专项教学训练,使实习医师能快速应用正确的把脉方法。
- 张晓晓谢曼丽邓皖利韩建宏于宏杰万光升袁旭石晓兰
- 关键词:中医教学
- 中医经典与临床病例结合的教学方式在中医肿瘤科临床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3
- 2024年
- 目的探讨中医经典与临床病例结合的教学方式在中医肿瘤科临床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5月至2022年3月每个周期来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中医肿瘤科学习的108名医师为研究对象,根据教学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常规教学组和经典教学组,各54名。以肿瘤常见病症为课程试验对象,常规教学组应用常规内科学教学方式,经典教学组应用中医经典与临床病例结合的教学方式。比较两组的教学效果。结果经典教学组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临床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小组合作学习能力及探究学习能力评分均高于常规教学组(P<0.05)。经典教学组学生对病症认识、中西医关联理解、方药认识、经典医籍认识、经典医籍兴趣、论文写作启发的熟悉度高于常规教学组(P<0.05);经典教学组教师对教学方法的熟悉度高于常规教学组(P<0.05)。结论中医经典与临床病例结合的教学方式在中医肿瘤科临床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效果良好。
- 张晓晓石晓兰邓皖利韩建宏于宏杰陈彬谢曼丽袁旭
- 关键词:中医教学中医经典肿瘤疾病
- 75例结肠癌患者癌组织铜转运相关蛋白表达分析
- 2013年
- 目的探讨结肠癌组织中铜转运相关蛋白ATP7A、ATP7B和CTR1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对上海芯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75例未进行任何治疗的癌组织标本组织芯片的CTR1、ATP7B和ATP7A表达面积比率进行统计分析。分析铜转运相关蛋白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分析其中26例与患者生存期的关系。结果 ATP7A、ATP7B和CTR1表达水平与性别及肿瘤分期均无相关性(P>0.05),与年龄有关(P<0.05);ATP7A胞浆中位染色率为47%,胞核中位染色率为60%,胞膜不表达;ATP7B胞浆中位染色率为70%,胞核中位染色率为50%,胞膜不表达;CTR1胞浆中位染色率为52%,胞核、胞膜几乎不表达;TP7A、ATP7B和CTR1染色比率大于均数组与小于均数组之间的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结肠癌中铜转运相关蛋白表达水平与性别及肿瘤分期均无关,与年龄大小有关;ATP7A、ATP7B在胞浆、胞核中均有表达,在细胞膜上未见表达;ATP7A胞核表达高于胞浆,ATP7B在胞浆、胞核中均匀分布;CTR1主要在胞浆中表达,胞核、胞膜几乎不表达;CTR1、ATP7A和ATP7B在亚细胞定位的表达率与生存期无关系。
- 张晓晓许建华张勇孙珏陆文秀
- 关键词:结肠癌免疫组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