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明惠

作品数:19 被引量:137H指数:6
供职机构: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卫生局科技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房颤
  • 3篇心房
  • 3篇心房颤动
  • 3篇阵发
  • 3篇阵发性
  • 3篇阵发性心房颤...
  • 3篇消融
  • 3篇疗效
  • 3篇静脉
  • 3篇肺静脉
  • 2篇动脉
  • 2篇心肌
  • 2篇心绞痛
  • 2篇心可舒
  • 2篇心可舒片
  • 2篇心力衰竭
  • 2篇心律
  • 2篇心律失常
  • 2篇心脏
  • 2篇血分

机构

  • 17篇天津市第五中...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17篇张明惠
  • 9篇杜新平
  • 4篇王宽
  • 3篇陈书中
  • 2篇王东
  • 2篇张成
  • 2篇胡圣
  • 1篇李艳霞
  • 1篇盛凤
  • 1篇顾春英
  • 1篇姜忠敏
  • 1篇薛金红
  • 1篇郑柳颖
  • 1篇刘晓智
  • 1篇孙长喜
  • 1篇贾晓刚
  • 1篇李玉芬
  • 1篇吴钦钦

传媒

  • 3篇中国老年学杂...
  • 2篇山东医药
  • 1篇临床荟萃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江苏医药
  • 1篇现代诊断与治...
  • 1篇广东医学
  • 1篇天津医药
  • 1篇中医药学刊
  • 1篇实用心脑肺血...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2008第四...
  • 1篇2009年第...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6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左西孟旦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被引量:31
2013年
目的评价左西孟旦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4例经常规治疗不能缓解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给予左西孟旦治疗。用药前后检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B型脑钠肽(BNP)、心电图、左室射血分数(LVEF),评估呼吸困难程度及全身临床情况。结果与用药前比较,左西孟旦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呼吸困难程度、BNP、LVEF及全身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安全性方面,左西孟旦增加低钾血症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西孟旦能够改善患者的呼吸困难程度、BNP、LVEF及全身情况。
胡圣张成王宽左国兴张明惠杜新平
关键词:左西孟旦心力衰竭
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感知控制力对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的影响被引量:19
2021年
目的探讨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患者的感知控制力对其心脏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冠心病PCI术患者167例,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感知控制力问卷进行调查,并统计他们住院期间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采用Spearman相关进行感知控制力与心脏不良事件的相关分析;采用分层回归分析感知控制力对其心脏不良事件的影响。结果冠心病PCI患者的感知控制力处于较低水平,冠心病PCI术患者的感知控制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呈负相关(r=-0.539、-0.436、-0.418、-0.425,P<0.01);在控制一般因素后,感知控制力是影响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因素(P<0.05)。结论冠心病PCI术患者的感知控制力能够显著影响其术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
付克香王宽张明惠史秀霞
关键词: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心脏不良事件
非肺静脉触发灶消融对低左心室射血分数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预后的影响及相关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6
2019年
背景非肺静脉触发灶消融联合肺静脉隔离术能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但对于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房颤动治疗的研究并不多见,其消融后远期状况尚不清楚。目的探究非肺静脉触发灶消融对低LVEF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预后的影响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12月-2016年1月在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接受首次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的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307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时的LVEF进行分组:LVEF≤40.00%的患者为Ⅰ组(83例),LVEF>40.00%的患者为Ⅱ组(224例);Ⅰ组患者根据是否进行非肺静脉触发灶消融进一步分组:ⅠA亚组(41例,行非肺静脉触发灶消融联合肺静脉隔离术治疗)、ⅠB亚组(42例,仅行肺静脉隔离术治疗);Ⅱ组进行肺静脉隔离术治疗。入院时即记录患者临床资料[年龄、性别、病程、基础疾病及治疗史、左心房内径(LAD)、LVEF、药物使用史、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手术过程记录各组患者手术指标(总操作时间、透视时间、消融时间、非肺静脉触发灶发生情况)。随访期间记录各组患者的单次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心房颤动复发情况。随访结束时检测ⅠA亚组和ⅠB亚组LVEF,并与术前比较。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患者术后心房颤动复发的生存曲线,生存曲线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低LVEF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术后心房颤动复发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Ⅰ组患者起搏器/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LAD、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s)使用率、非肺静脉触发灶发生率高于Ⅱ组(P<0.05);ⅠA亚组患者总操作时间、透视时间及消融时间长于ⅠB亚组(P<0.05)。Ⅱ组单次手术成功率高于Ⅰ组,ⅠA亚组单次手术成功率高于ⅠB亚组(P<0.05)。Ⅰ组和Ⅱ组术后心房颤动复发的生存曲线比较,�
曹中南杜新平张明惠张祥灿吴钦钦
关键词:心房颤动每搏输出量肺静脉导管消融
房颤射频消融术围手术期抗凝治疗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9年
射频消融术是房颤治疗的最有效手段,可有效控制快速心室率或恢复窦性心律,但射频消融治疗时间长,临床操作相对复杂,围术期存在较高的血栓形成风险,手术安全性及预后值得担忧。本文对国内外临床文献进行分析研究,对房颤射频消融术围手术期抗凝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为临床提供参考。
曹中南张明惠左国兴王宽张祥灿
关键词:房颤射频消融术抗凝治疗
新型控制心率药物伊伐布雷定临床应用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1年
伊伐布雷定通过特异性阻滞超极化激活通道(If),以剂量依赖性方式抑制If通道的Na+、K+内流,降低窦房结自律性,由此减慢心率,同时对心内传导时间、心肌收缩力及心室复极时间均无影响,长期应用不会增加全因病死率。临床研究表明,其在冠心病心绞痛及心力衰竭方面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在其他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还需更多的循证医学支持。 近年来,心率增快与临床多种疾病的关系越来越得到重视,如冠心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
张明惠
关键词:心律失常抗心律失常药肾上腺素能Β受体阻滞剂
小干扰RNA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关系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3年
小干扰RNA(microRNA)是新近发现的一类由内源基因编码的长度为21~25个核苷酸的非编码单链RNA分子,它参与人体多种生理病理功能。近年来研究发现microRNA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HD)的发生、发展与预后存在密切关系。因此,本文就microRNA与CAHD的关系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王宽王东郑柳颖左国兴张明惠杜新平
关键词: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内皮细胞
左西孟旦在难治性心力衰竭中的应用被引量:26
2012年
目的探讨左西孟旦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HF)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48例顽固性HF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左西孟旦治疗,对照组给予米力农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全身状况、呼吸困难程度、B型脑利钠肽(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E/A等,定期测量血压、心率、血肝肾功能及血电解质,并记录药物相关不良事件。结果治疗48 h后,治疗组呼吸困难程度和临床状况好转率优于对照组(P<0.05),用药后1周BNP明显降低,LVEF、CI明显升高(P<0.05),未发生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左西孟旦可迅速改善顽固性HF患者的呼吸困难程度和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心脏收缩功能,安全可靠。
张明惠杜新平李玉芬
关键词:心力衰竭顽固性左西孟旦
非肺静脉触发灶消融联合肺静脉隔离对低射血分数心房颤动患者的影响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究肺静脉隔离联合非肺静脉触发灶消融对低射血分数的阵发性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接受导管消融术且左室射血分数(LVEF)<45%的阵发性房颤患者87例,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Ⅰ组(肺静脉隔离联合非肺静脉触发消融)及Ⅱ组(肺静脉隔离)。随访2年,运用Log-rankχ~2比较两组未复发率的差异,Cox回归识别低射血分数的阵发性房颤患者术后复发的影响因子。结果两组患者随访后2年手术成功率、非肺静脉触灶及LVEF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未复发率高于Ⅱ组(P<0.05)。冠状动脉疾病、非肺静脉触发灶、非肺静脉触发灶消融及LVEF是低射血分数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肺静脉隔离联合非肺静脉触发灶消融对低射血分数的房颤患者远期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曹中南杜新平张明惠张祥灿吴钦钦
半固体凝胶介质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细胞分化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利用半固体凝胶介质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向心肌细胞分化,确立一种基于物理特性的心肌细胞诱导分化方法。方法原代分离培养和鉴定BMSCs。以DMEM培养基和低熔点琼脂糖按不同配比配制成6.4%、3.2%、1.6%、0.8%、0.4%和0.2%6种物理密度基质,将BMSCs培养于上述基质。RT-PCR方法检测细胞分化标记基因心肌特异性基因肌球蛋白重链α(α-MHC)和抗小鼠心脏特异性肌钙蛋白T(cTnT)的mRNA水平;细胞免疫荧光方法检测cTnT和α-MHC的蛋白质表达情况。结果 RT-PCR结果显示BMSCs中cTnT mRNA表达峰值出现在物理密度为1.6%的培养基质中,而α-MHC的峰值出现在物理密度为3.2%的培养基质中。细胞免疫荧光结果显示BMSCs在不同密度基质中培养时表达cTnT和α-MHC的总体趋势与RT-PCR结果一致。结论利用半固体凝胶介质可实现将BMSCs向心肌细胞诱导分化。
张明惠杜新平姜忠敏李艳霞盛凤刘晓智
关键词:心肌梗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肌钙蛋白T
短QT综合征研究进屋
短QT综合征是一种单基因突变引起心肌离子通道功能异常而导致恶性心律失常的遗传性病症。临床上,这个综合征以QT间期和心室或心房不应期明显缩短、胸前导联T波对称性高而尖,心脏结构无明显异常,眩晕、心悸、阵发性心房颤动(atr...
张明惠
关键词:短QT综合征单基因突变离子通道心律失常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