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志刚

作品数:1 被引量:10H指数:1
供职机构:临汾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抑郁
  • 1篇抑郁症
  • 1篇治疗抑郁症
  • 1篇认知行为治疗
  • 1篇西酞普兰
  • 1篇艾司西酞普兰
  • 1篇CBT

机构

  • 1篇连云港市第二...
  • 1篇临汾市人民医...

作者

  • 1篇王汝海
  • 1篇张志刚
  • 1篇郭宇新
  • 1篇曹金霞

传媒

  • 1篇中国实用神经...

年份

  • 1篇2012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艾司西酞普兰联合认知行为治疗抑郁症临床探讨被引量:10
2012年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联合认知行为治疗对抑郁症患者的疗效、安全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92例门诊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认知行为治疗(cognitive-behavior therapy,CBT)组30例,艾司西酞普兰组(Escitalopram,ES)和二者联合组(ESCBT)各31例。在治疗前和治疗第4、8、12、28周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副反应量表(TESS)评价3组患者的抑郁状态、不良反应;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定治疗前及治疗后12、28周末生活质量。结果 3组脱落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HAMD评分:治疗后第4周,3组评分均减少,药物组和联合组减少更明显(P<0.01);第8、12周,3组评分均明显减少(P<0.01),尤以联合组更明显;第28周联合组减少最明显,CBT组减少超过药物组(P<0.01)。(2)GQOLI-74评分:治疗后第12、28周,总均分均明显升高,联合组>CBT组>药物组(P<0.01)。(3)TESS评分:CBT组无不良反应,联合组与药物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行为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效果更好且远期疗效好、安全,患者生活质量高。
郭宇新刘伟张志刚王汝海曹金霞
关键词:艾司西酞普兰抑郁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