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汝海
- 作品数:3 被引量:17H指数:2
- 供职机构:临汾市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艾司西酞普兰联合认知行为治疗抑郁症临床探讨被引量:10
- 2012年
-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联合认知行为治疗对抑郁症患者的疗效、安全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92例门诊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认知行为治疗(cognitive-behavior therapy,CBT)组30例,艾司西酞普兰组(Escitalopram,ES)和二者联合组(ESCBT)各31例。在治疗前和治疗第4、8、12、28周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副反应量表(TESS)评价3组患者的抑郁状态、不良反应;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定治疗前及治疗后12、28周末生活质量。结果 3组脱落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HAMD评分:治疗后第4周,3组评分均减少,药物组和联合组减少更明显(P<0.01);第8、12周,3组评分均明显减少(P<0.01),尤以联合组更明显;第28周联合组减少最明显,CBT组减少超过药物组(P<0.01)。(2)GQOLI-74评分:治疗后第12、28周,总均分均明显升高,联合组>CBT组>药物组(P<0.01)。(3)TESS评分:CBT组无不良反应,联合组与药物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行为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效果更好且远期疗效好、安全,患者生活质量高。
- 郭宇新刘伟张志刚王汝海曹金霞
- 关键词:艾司西酞普兰抑郁症
- 血必净注射液对脓毒症大鼠血凝指标变化的影响被引量:6
- 2015年
-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于脓毒症大鼠血凝指标变化的影响。方法将220只Wistar雄鼠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正常组(A组)、对照组(B组)、模型组(C组)、血必净干预组(D组)各55只,根据术后6 h、12 h、24 h、48 h及72 h时间点将各组大鼠均分为5个亚组;在C组及D组中建立脓毒症大鼠模型,D组术后采用血必净注射液于尾静脉给药;观察各组大鼠存活情况,并于各时间点测定血清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凝血酶-抗凝血酶原复合物(TAT)及纤溶酶-α2-抗纤溶酶原复合物(PAP)水平及血小板数量。结果 A、B组内各时间点均无自然死亡大鼠,C、D两组术后6、12、24 h组均无自然死亡大鼠;术后48 h及72 h,C组的存活数量分别为4只、3只,D组存活数量分别为6只、4只。在各个时间点,4组的GMP-140水平、TAT浓度、PAP浓度及血小板数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相对于C组,D组的各个时间点的GMP-140水平较低、血小板数目较高(P<0.05),D组术后6 h、24 h、48 h及72 h的PAP浓度较低(P<0.05),D组术后24 h、48 h及72 h的TAT浓度较低(P<0.05)。C组及D组的GMP-140水平、TAT浓度、PAP浓度均随观察时间延长而升高,血小板数目水平均随观察时间延长而降低(P<0.05)。结论应用血必净注射液对脓毒症大鼠血凝指标有影响,可改善其凝血功能紊乱。
- 李静孙元莹张云燕王汝海姚国恩李志军
- 关键词:脓毒症血必净注射液血小板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