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伟伟
- 作品数:5 被引量:43H指数:3
- 供职机构: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徐州市科技局社会发展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主动静脉治疗在神经内科患者中的应用
- 目的:探讨主动静脉治疗在神经内科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科2015年1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神经内科患者260例患者,按住院顺序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30例,试验组采取主动静脉治疗方法,评估输液模式评估患者...
- 张伟伟
- 非同源脑脊液诱导非同源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干细胞的对比研究被引量:4
- 2013年
- 寻找一种符合患者治疗需求的干细胞获取模式,从而进一步推动神经干细胞广泛应用于临床。本实验采用志愿者、患者脑脊液体外诱导异体脐血源间充质干细胞(UMSCs)和患者骨髓源间充质干细胞(BMSCs)分化为神经干细胞,并采用形态学、流式细胞分析、免疫组化、荧光免疫组化法等方法对诱导后的细胞进行签定;同时,记录各诱导组获得临床可用神经干细胞所需的时间及细胞数计数。结果证实各组均可使间充质干细胞(MSCs)定向分化为神经干细胞,所获得的细胞数亦可满足临床需要,但在所需的天数及具体获得细胞数量上各组间有一定差异,其中以患者BMSCs用自愿者脑脊液诱导组所获得神经干细胞计数最高,且其所需时间最短。
- 任超刘小云万美荣耿德勤葛巍李金梅张伟伟
- 关键词:骨髓脐血间充质干细胞脑脊液神经干细胞
- 临床护理路径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33
- 2018年
- 目的分析对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康复护理过程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4~9月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我院")神经内科接收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以此为基础,观察组患者接受临床路径康复护理干预。采用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BI)分析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采用洼田实验评分表评价患者治疗前后吞咽功能;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分析患者治疗后认知情况;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以及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分析患者护理前后抑郁,焦虑情况;采用我院自制护理满意度量表,调查患者护理后护理满意度;分析两组病患护理前后卒中神经功能缺损(CNS)和临床痴呆分数(CDR)。结果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BI评分、洼田实验评分、MoCA评分、HAMA评分、HAMD评分和CNS评分及CDR评分均优于护理干预前,且观察组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工作中,应用临床路径有助于疾病转归,提升患者生命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 李金梅周长美张伟伟张婉拾丹丹王慧韩洪乐
- 关键词:康复护理缺血性脑卒中护理路径
-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的疗效观察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观察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初步总结全程医护配合模式在治疗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我院2010-02-10收治2型糖尿病致左下肢糖尿病足(坏疽型)患者1例,2010-06-01收治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并血栓形成致左下肢动脉闭塞症患者1例。均采用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移植3次,移植过程中采用全程医护配合模式。随访2年观察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患者1干细胞移植治疗前,左足第四足趾坏死、溃烂,趾根和脚面连接处可见脓性分泌物,疼痛,不能行走;双下肢动脉彩超示双足背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且双下肢股总、股深、股浅、腘动脉粥样硬化,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显示左足部供血血管稀疏。治疗后1个月足部疼痛减轻。治疗后3个月皮温较前升高,可感觉到微弱足背动脉搏动。治疗后6个月患者溃疡面开始出现愈合,皮温亦继续升高,色泽转红润。治疗后1年溃疡愈合面积继续增大。治疗后2年时CTA示供血血管较前有再通,仅有一小块溃疡未愈合。患者2干细胞移植治疗前,左下肢酸痛、无力,呈间歇性跛行发作,直立或行走后疼痛加剧,休息可得到部分缓解。查体见左足第四、五足趾发绀、粗糙,足背动脉搏动微弱、皮温下降;双下肢CTA示左侧股动脉远端、左腘动脉、左胫前动脉、左胫后动脉节段性管腔闭塞且左小腿动脉显影浅淡。治疗后1个月站立时疼痛减轻,足背动脉搏动增强,皮温较前升高。治疗后3个月行走距离增长,疼痛次数减少。治疗后6个月左足第四、五足趾色泽转红润。治疗后1年左足第四、五足趾光滑不再粗糙。治疗后2年CTA示供血血管较前丰富。3次移植,均未见注射局部及全身有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自体骨髓干细胞通过局部肌内注射法移植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是一种可行、方便、安全、有效的方法;全程医�
- 任超刘小云耿德勤葛巍张伟伟李金梅万美容徐铁
- 关键词:骨髓干细胞移植下肢缺血性疾病
- 自身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其分化的神经干/前体细胞移植治疗神经系统疾病临床观察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观察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其诱导后分化的神经干/前体细胞移植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其诱导后获得的神经干/前体细胞移植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30例,其中随访满2 a者7例,对其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及移植术后的不良反应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干细胞移植后1个月时患者临床症状即出现不同程度的改善,之后间断呈现好转趋势。移植术后有4例出现过短暂性发热,对症处理即可控制。随访过程中,7例均未出现继发性肿瘤等干细胞移植的严重并发症。结论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其诱导分化的神经干/前体细胞移植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安全、有一定疗效。
- 任超刘小云万美荣耿德勤葛巍李金梅张伟伟
- 关键词:干细胞移植神经系统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