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巍
- 作品数:29 被引量:108H指数:6
- 供职机构: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江苏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中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讨血浆高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是否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有关。方法以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162例明确诊断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入组患者血浆的HCY水平划分为高HCY(82例)和正常HCY(对照组,80例)两组,并通过对这两组患者进行多维度的神经心理学成套量表测查,来评估其认知功能。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HCY组患者在空间工作记忆(N-back)和执行功能(Stroop试验)方面成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995~64.305,P均<0.05),而在长时记忆中的自由回忆任务中(AVLT)的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血浆高HCY水平可能与脑梗死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有关,主要表现为对其工作记忆以及执行功能的影响突出,而对其长时记忆障碍的影响并不显著。
- 群森葛巍程怀东吴君仓
- 关键词:高同种半胱氨酸血症
- 丹参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1区AP-1DNA结合活性的影响被引量:4
- 2004年
- 沈霞崔桂云刘永海葛巍张尊胜张璐花放
- 关键词:丹参全脑缺血再灌注海马CAL区
- 干细胞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现状的思考:是希望还是炒作?被引量:5
- 2013年
- 背景:干细胞研究已50年,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纯化和鉴定技术已经相对成熟,干细胞替代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已在临床开展,但在缺少统一应用规范的情况下不免出现一些负面报道和夸大宣传,面对这些很多医生、患者出现了迷惘。目的:探讨干细胞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到底是希望?还是炒作?方法:通过①对人民日报近期发表的两篇影响较大的干细胞临床应用相关报道的思考。②结合作者自身多年开展干细胞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一些经验。③参考国内外一些研究文献等多条线索进行剖析。以"干细胞"、"动物模型"、"神经"等检索词变换组合检索万方数据库和Pubmed全文数据库1999年1月至2012年4月相关资料,获得文献阅读后进一步剔除。结果与结论:在动物实验方面,神经干细胞对于神经系统损伤及退行性变有一定治疗作用。在干细胞的临床应用研究方面,受到很多限制。面对阻力,一些国家已经从国家层面展开具有一定规模的临床试验,大多已进入临床Ⅱ、Ⅲ期。美国代表性产品Prochymal成为全球首个获准用于临床治疗人体疾病的干细胞药物。产业化的干细胞成品具有巨大的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但在疗效不确切的情况下,暂不主张在临床上大规模推广应用,更不主张以盈利为目的、夸大其词的商业化宣传。
- 任超耿德勤葛巍李金梅
- 关键词:干细胞神经干细胞
- 电针对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高龄大鼠大脑皮质P53蛋白表达的影响被引量:8
- 2003年
- 目的 :观察电针对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高龄大鼠大脑皮质P5 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改良的Pulsinelli 4 血管阻断 ( 4 VO)方法制备SD高龄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缺血再灌注 +电针组。假手术组动物仅烧灼双侧翼小孔内椎动脉 ,但不夹闭双侧颈总动脉 ,电针组在缺血再灌注后立即予电针治疗 ,以后每天 1次。在缺血再灌注 3天 ( 72hr)后将大鼠处死 ,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缺血再灌注组大鼠大脑皮质P5 3蛋白免疫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假手术组 (P <0 <0 5 )。缺血再灌注 +电针组大鼠大脑皮质P5 3蛋白免疫阳性细胞数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组 (P <0 <0 5 )。结论 :电针可明显减少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高龄大鼠大脑皮质P5 3蛋白的表达 。
- 卜渊徐兴顺葛巍耿德勤曾因明
- 关键词:电针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脑皮质P53蛋白
- 脑膜癌病的临床与脑脊液细胞学表现14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 2011年
- 目的探讨脑膜癌病的脑脊液细胞学特征、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4例确诊脑膜癌病患者的临床、影像学及脑脊液细胞学资料。结果 14例患者中男4例,女10例,年龄15~67岁。表现为进行性头痛等颅高压症状及脑膜刺激征阳性者8例,多颅神经及脊神经受损者5例,偏瘫1例,癫痫发作1例。MR增强按脑膜强化的形式分:线型强化9例,混合型强化5例,无单纯结节型强化。影像学还可见脑沟回消失、侧脑室增大、交通性脑积水。脑脊液细胞学查见肿瘤细胞6例。临床及病理确定来源的肺癌11例、淋巴瘤1例、黑色素瘤1例,乳腺癌1例。结论脑膜癌病首发症状多为颅高压症状,结合影像学检查有利于早期诊断,脑脊液细胞学找到肿瘤细胞是确诊的关键。
- 葛巍樊红彬耿德勤
- 关键词:脑膜癌病脑脊液细胞学
- 早期分泌靶抗原6在结核性脑膜炎早期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检测结核性脑膜炎(TBM)及非TBM患者脑脊液中单核细胞内早期分泌靶抗原6(ESAT-6)阳性细胞百分率及其动态变化,评价ESAT-6在TBM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以临床诊断的40例TBM患者(TBM组)及40例非TBM患者(对照组,其中化脓性脑膜炎9例,病毒性脑膜炎24例,新型隐球菌脑膜炎3例,脑囊虫病3例,神经梅毒1例)为研究对象。入院后除常规检查外,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脑脊液中单核细胞内ESAT-6,并进行比较。结果TBM组脑脊液中单核细胞内ESAT-6阳性细胞百分率为24%,对照组为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以ESAT-6阳性细胞百分率≥8.5%判定为阳性,〈8.5%判定为阴性,则TBM组ESAT-6阳性35例,对照组阳性4例,ESAT.6诊断TBM的灵敏度为87.5%,特异度为90.0%。TBM组30例入院前未行抗结核治疗者在抗结核治疗2周后复查脑脊液中单核细胞内ESAT-6,治疗前阳性率为93.3%(28,30),治疗后为46.7%(14/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早期检测单核细胞内ESAT.6阳性细胞百分率诊断TBM灵敏度及特异度较高;动态观察ESAT-6阳性细胞百分率对TBM病情判断有实用价值。
- 葛巍李娜沈霞耿德勤
- 关键词:单核细胞脑脊液
- 脑卒中后服用降血压药物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 <正>随着全球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脑卒中已经成为危及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高血压既是脑卒中的原因亦是结果,两者关系密切,因此血压的控制有助于脑卒中发生和再发,甚至影响着预后。然而降压药物种类繁多,不同降压药物对生活质...
- 朱芳芳葛巍牟英峰陈浩丁红梅许艳陆洋耿德勤
- 关键词:卒中后降血压药物降压药物
- 文献传递
- 脑脊液细胞学诊断脑膜癌病二例被引量:1
- 2011年
- 例1女,76岁.因"头痛,呕吐15d"于2011年6月22日入院.半年前确诊肺癌,内科保守治疗.查体:脑膜刺激征阳性.入院后腰穿脑压250 mmH2O(1 mmH2O =0.00981kPa),脑脊液细胞学:全片可见多个异型细胞(图1,2),胞体大形态不规则,单核细胞为主的混合反应,细胞计数94×106/L,单核细胞百分比54.1%,淋巴细胞百分比45.8%.脑脊液常规示无色透明脑脊液,潘氏试验(±),细胞计数WBC 96个/mm3,RBC 224个/mm3,生化示脑脊液蛋白64.4mg/dl,脑脊液葡萄糖19.82 mg%,脑脊液氯化物125.7mmol/L.诊断:脑膜癌病.确诊后患者放弃治疗.
- 程言博刘娜葛巍李新华王忠全帕提阿热艾
- 关键词:脑脊髓液细胞学技术
- 非同源脑脊液诱导非同源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干细胞的对比研究被引量:4
- 2013年
- 寻找一种符合患者治疗需求的干细胞获取模式,从而进一步推动神经干细胞广泛应用于临床。本实验采用志愿者、患者脑脊液体外诱导异体脐血源间充质干细胞(UMSCs)和患者骨髓源间充质干细胞(BMSCs)分化为神经干细胞,并采用形态学、流式细胞分析、免疫组化、荧光免疫组化法等方法对诱导后的细胞进行签定;同时,记录各诱导组获得临床可用神经干细胞所需的时间及细胞数计数。结果证实各组均可使间充质干细胞(MSCs)定向分化为神经干细胞,所获得的细胞数亦可满足临床需要,但在所需的天数及具体获得细胞数量上各组间有一定差异,其中以患者BMSCs用自愿者脑脊液诱导组所获得神经干细胞计数最高,且其所需时间最短。
- 任超刘小云万美荣耿德勤葛巍李金梅张伟伟
- 关键词:骨髓脐血间充质干细胞脑脊液神经干细胞
- 脑梗死急性期降血压治疗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生活质量,并探讨急性期给予降血压治疗后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入选的32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降压组161例和对照组167例,降压组给予降血压治疗,24小时降压幅度在10~25%之间,收...
- 朱芳芳王敦敬葛巍丁红梅耿德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