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丕

作品数:16 被引量:61H指数:5
供职机构:崇州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成都市科技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定植菌
  • 3篇重症
  • 3篇骨折
  • 3篇ICU患者
  • 2篇医院感染
  • 2篇重症监护
  • 2篇综合征
  • 2篇髌骨
  • 2篇耐药
  • 2篇金双歧
  • 2篇回顾性分析
  • 2篇监护
  • 2篇多重耐药
  • 2篇干预
  • 2篇埃希菌
  • 2篇ICU
  • 2篇产ESBLS...
  • 2篇大肠埃希菌
  • 2篇ESBLS
  • 1篇定植

机构

  • 16篇崇州市人民医...

作者

  • 16篇张丕
  • 7篇马琳
  • 7篇柴建华
  • 7篇常洪美
  • 6篇黎宏
  • 6篇凌冬
  • 6篇戴忠红
  • 5篇陈玲
  • 5篇高翔荣
  • 4篇陈开全
  • 4篇晏东
  • 4篇李建英
  • 2篇周蓓
  • 2篇岳元辉
  • 2篇李炼
  • 1篇刘文国
  • 1篇杨志兰
  • 1篇赵春
  • 1篇罗凤云
  • 1篇张伟

传媒

  • 4篇吉林医学
  • 3篇中国微生态学...
  • 1篇实用骨科杂志
  • 1篇四川医学
  • 1篇中国消毒学杂...
  • 1篇西北国防医学...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中国感染控制...
  • 1篇西部医学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国际检验医学...

年份

  • 4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6篇2013
  • 1篇2008
  • 2篇2005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颈椎骨折、脱位19例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探讨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颈椎骨折、脱位的疗效.方法 19 例颈椎骨折、脱位病人均采用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结果本组19 例中,18 例获得6个月以上的随访.骨折脱位合并瘫痪Frankel A级4 例中有3 例术后症状无改善,其余16 例患者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或改善,按Frankel分级平均改善1.2级.植骨块均在12~15周内获得骨性融合.无钛板断裂、螺钉松动、脱落等并发症.结论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颈椎骨折、脱位减压彻底、固定牢靠、植骨融合率高,对神经功能恢复有显著疗效.
岳元辉张丕
关键词:前路减压植骨颈椎骨折颈椎脱位
ICU患者多重耐药定植菌与感染菌基因同源性研究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研究ICU患者肠道定植菌与感染菌基因的同源性,为制定控制多重耐菌医院感染措施提供流行病学和分子生物学依据。方法对ICU患者肛拭子分离出的多重耐药定植菌与同一患者临床标本分离出的相同多重耐药菌进行配对,采用Diversilab自动化重复序列-PCR分型系统,分析肠道多重耐药定植菌与感染菌基因的同源性。结果选取4对多重耐药定植菌与患者入院时临床标本分离出的相同多重耐药菌进行同源性检测,2对有同源性、2对无同源性;选取4对多重耐药定植菌与患者医院感染临床标本分离出的相同多重耐药菌进行同源性检测,4对均有同源性。结论 ICU患者多重耐药定植菌与感染菌基因具有同源性,多重耐药定植菌可以引起医院感染的发生,临床上应加强多重耐药定植菌患者的管理。
常洪美凌冬张丕陈开全戴忠红柴建华
关键词: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
金双歧去除肠道产ESBLs大肠埃希菌定植效果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3
2013年
目的探索和研究金双歧对肠道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除菌作用,为临床利用金双歧辅助治疗多重耐药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提供依据。方法在重症医学科患者采集肛拭子标本进行产ESBLs大肠埃希菌定菌筛查,选取40例产ESBLs大肠埃希菌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口服金双歧进行肠道内去定植。结果试验组21例产ESBLs大肠埃希菌患者口服金双歧3~7 d后,再次取肛拭子进行筛查,17例未再检出产ESBLs大肠埃希菌,4例再次检出,金双歧去除肠道产ESBLs大肠埃希菌定植有效率为87.5%;对照组19例,3~7 d后,再次取肛拭子进行筛查,14例再次检出产ESBLs大肠埃希菌,5例未检出,肠道自行清除产ESBLs大肠埃希菌清除率为26.3%。结论金双歧具有去除肠道产ESBLs大肠埃希菌定植的效果。
常洪美戴忠红李建英凌冬陈玲柴建华张丕黎宏晏东高翔荣马琳
关键词:金双歧大肠埃希菌定植
ICU手高频接触物体表面消毒后目标菌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了解ICU手高频接触物体表面消毒2 h后目标菌鲍曼不动杆菌存在情况,查找物体表面消毒过程中的薄弱环节,提出控制措施。方法运用拭子培养或琼脂直接接触培养(RODCA)方法,对手高频接触物体表面消毒效果进行监测。结果共采集标本83份,合格56份,合格率67.47%;监测出目标菌鲍曼不动杆菌2株,1株存在于治疗车上,1株存在于医生办公室门把手上,2株均为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与某出院患者痰液中检出的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有相同的抗菌谱。结论应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手频繁接触的物体表面应增加消毒频次。
柴建华常洪美李炼张丕周蓓王娇李晓临
关键词:重症监护病房鲍曼不动杆菌消毒效果
动脉血乳酸水平在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评价中的价值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研究动态检测动脉血乳酸水平对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评价的价值,以期为感染性休克的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选取2011-01~2014-12入院诊治的伴有动脉血乳酸水平升高的(≥2.0mmol/L)感染性休克患者180例。根据其生存状态分为死亡组(86例)与存活组(94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动脉血乳酸检测水平,同时分析动脉血乳酸水平与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APACHE II)评分及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等预后指标的相关性。结果:死亡组进入重症监护室后0、6、24、48h的动脉血乳酸水平均显著高于存活组(P<0.05),存活组6、24h乳酸清除率<10%的比例明显低于死亡组(P<0.05)。入组时动脉血乳酸水平>4mmol/L、6h乳酸清除率<10%、EGDT未达标、入组APACHE II评分>20分及发生MODS是影响感染性休克预后的相关因素。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6h乳酸清除率与24h动脉血乳酸水平是评价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动脉血乳酸水平升高,6h乳酸清除率低是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高乳酸患者应尽早治疗。
张丕马琳
关键词:感染性休克乳酸乳酸清除率
丝线缝合固定治疗老年髌骨粉碎性骨折
2008年
目的分析丝线缝合固定在老年髌骨粉碎性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探讨其治疗可行性。方法用丝线缝合固定疗法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46例,随访0.5~2年,观察其疗效。结果46例中1例再发骨折分离移位,45例均骨折愈合,根据综合评分请评定,优26例,良13例,中4例,差3例,优良率达84.8%。结论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无须再次手术解除内固定,关节功能恢复较好等优点,对于老年髌骨粉碎性骨折有较好的适用性。
张丕刘文国张伟
关键词:髌骨粉碎性骨折老年
记忆合金髌骨爪形固定器治疗髌骨骨折52例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05年
岳元辉张丕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40例治疗体会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治疗方法,达到提高抢救成功率的目的。方法:对40例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40例ARDS患者,死亡16例,治愈24例。结论:ARDS治疗难度仍较大,早期诊断可以降低死亡率,治疗是一个综合性治疗,其中原发疾病的处理、机械通气、液体管理、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尤为重要。
邹锐余阳霈张丕
关键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影响血培养阳性的Logistic回归分析及对策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影响血培养阳性的因素,提出相应的对策。方法对2014年1-6月送检血培养标本的病例,采用单因素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血培养阳性的影响因素。结果该院血培养阳性率为12.83%。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患者发热程度(OR=1.772,P=0.002)、是否使用抗菌药物(OR=0.551,P=0.026)、抽血时机是否正确(OR=4.585,P=0.047)是血培养阳性的影响因素。结论该院血培养阳性率低,应根据分析出的影响因素采取相应的对策。
柴建华常洪美李炼凌冬陈玲张丕
关键词:血培养LOGISTIC回归分析阳性
重症肺炎死亡患者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分析重症肺炎死亡患者的临床特征,探讨与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分析98例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Logistic回顾分析其死亡危险因素。结果:生存组的平均年龄低于死亡组;死亡组和生存组基础疾病数量不同,死亡组患者有更多的基础疾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有合并症比例及合并症数量、APACHEⅡ评分、降钙素原(PCT)高于生存组,死亡组患者入院时血乳酸清除率低于生存组。结论:年龄、基础疾病数量、合并症数量、APACHEⅡ评分、血乳酸清除率、降钙素原是重症肺炎的死亡危险因素。
张丕马琳
关键词:重症肺炎死亡危险因素回顾性分析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