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铁宁
- 作品数:55 被引量:191H指数:8
- 供职机构:北京工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北京市社科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 顶层设计推动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被引量:2
- 2020年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活垃圾分类引领低碳生活新时尚"。因此我们不应就分类而谈分类、就分类而促分类,而应该着眼生活垃圾分类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将生活垃圾管理从顶层设计方面加以提升,基于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长远目标来推动落实当前政策法规的实施。
- 崔铁宁
-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生活垃圾分类环境保护生活垃圾管理低碳生活
- 循环经济型社会
- 本文从建立循环经济运行模式的目的和意义出发,深入浅出地描述了循环经济的产生及其背景,论述了循环经济的发展历程、形式、原则,由此提出了循环型社会的理念,并对推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构筑循环型社会提出了建议。
- 崔铁宁
- 关键词:循环经济模式循环型社会
- 文献传递
- 浅议教师教育标准
- 2011年
- 教师的教育标准是什么?本文通过分析,提出了六点最基本的教师教育标准,并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分析、肯定了制定教师教育标准的三条原则。
- 郭广义崔铁宁
- 关键词:教师教育
- 构建志愿者服务机制,促进参与型社会管理模式发展
- 2012年
- 志愿者服务是公众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方式.也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有效途径。近年,尤其是2008年奥运会以来,我国志愿者服务得到长足发展,但志愿精神的挖掘和倡导、志愿者服务机制和法规建设与国际上某些国家比较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当前.创新社会管理是我国一大举措.而发展志愿者服务机制.调动全社会参与社会管理.培养公民的参与意识、参与能力和水平,降低政府管理和政策执行成本.是促进参与型社会管理模式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向民众提供为社会奉献的渠道和平台的客观需要:同时也是建设和谐社会,加强社会实践教育.引导社情民意,实时掌握社会动态.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因此建议从挖掘、激发、引导国民志愿精神入手.强化推进志愿者服务机制的发展。
- 崔铁宁
- 关键词:社会管理模式志愿者服务参与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文明进步社会实践教育
- 以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村建设
- 2018年
- 生态村建设有利于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和区域环境治理,也减少城市疏解行为对承接地造成新的负荷和困扰。
- 崔铁宁
- 关键词:生态村建设环境治理心功能承接地疏解
- 城市公共自行车自愿碳减排机制初探--以北京市为例
- 碳排放量占碳排放总量的20%-30%,减排潜力巨大.但交通自愿碳减排项目发展缓慢、关注度不高.推动CCER在交通领域的发展,有利于构建绿色、可持续的城市交通系统.公共自行车是现代城市慢性、短途、低碳交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 崔铁宁鲁婷
- 关键词:公共自行车
- 基于文献计量的循环经济研究综述
- 关于循环经济的国内外研究成果众多,要客观揭示该领域的研究现状与前沿.本文利用Citespace Ⅴ等软件,以中国知网中CSSCI来源期刊和Web of Science中的2000-2016年间文献作为研究对象,从地理和热...
- 崔铁宁张继美
- 关键词:循环经济
- 城市生活垃圾管理效率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12
- 2017年
- 本文首先建立城市生活垃圾管理系统的投入产出指标体系,采用DEA模型对2015年全国30个省市的城市生活垃圾管理效率进行评价;然后通过Tobit模型分析了城市生活垃圾管理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管理系统中具有较好的纯技术效率(0.933)和规模效率(0.941),但综合效率(0.876)需要进一步提高;(2)分区域来看: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管理效率存在地区性差异。通过DEA模型分析得出,城市生活垃圾的管理效率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没有直接的联系;(3)科技水平和居民的环保意识与城市生活垃圾的管理效率显著正相关,而人均GDP、城市人口、城镇化水平、垃圾排放量和垃圾处理投资与城市生活垃圾的管理效率无显著关系。因此,建议从以下方面入手提高城市生活垃圾管理效率:加大科技投入,鼓励垃圾处理科技创新,提高垃圾处理科技水平;加大宣传教育,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强化政府主导模式,提高行政管理效率。
- 崔铁宁王丽娜
- 关键词:城市生活垃圾管理DEA-TOBIT模型管理效率
- 北京市碳强度目标的路径选择研究
- 本文依据国内外气候政策的状况和发展趋势与北京市的碳强度相关目标任务,提出实现北京市碳强度目标的步骤和路径;并根据路径选择对碳强度目标管理的系统范畴和系统框架进行归纳、整合和界定,提出整体的碳强度目标管理领域范畴和体系,提...
- 崔铁宁
- 关键词:城市经济低碳发展
- 文献传递
- 生态文明视域下循环发展理论及制度框架研究被引量:2
- 2017年
- 基于生态文明建设情境下循环发展模式研究的视角,提出循环发展理论体系和制度体系构建的基本框架和思路;指出中国循环发展一方面要遵循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的战略布局,而不应局限于经济领域的资源循环研究;另一方面,循环发展可以借鉴自然界超循环理论对经济社会深层次的循环发展机理进行剖析,以社会生态伦理作为生态文明道德红线,以此延伸形成循环发展多维底线;并提出循环发展由3个部分构成的理论体系和按照两大主线、3个维度进行循环发展制度构建的研究思路。
- 崔铁宁
- 关键词:生态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