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军艳
- 作品数:111 被引量:508H指数:11
- 供职机构: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河南省教育厅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机械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比较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经皮乙醇注射与联合冷循环微波刀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比较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经皮乙醇注射(PEI)与TACE联合冷循环微波刀术(PMCT)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效果。方法 150例患者接受TACE联合PEI,160例患者接受TACE联合PMCT治疗。术后4周复查动态增强CT,观察疗效。结果 TACE+PEI或TACE+PMCT后1个月,肿瘤一次消融率分别为70.00%和87.67%,TACE+PMCT组的疗效要优于TACE+PEI组(P<0.05)。结论 TACE+PMCT是原发性肝癌的有效治疗方法,是单纯TACE疗效不佳者的理想选择。
- 崔红凯岳军艳王红坡丁晓丽杨瑞民
- 关键词:经皮乙醇注射冷循环微波刀
- 老年非典型性肝小海绵状血管瘤的CT诊断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螺旋CT对老年非肝硬化患者的非典型性小(<2 cm)血管瘤(HHs)的诊断特征。方法回顾性查阅了47例老年患者〔有52处非典型小(≤2 cm)HHs以及34处典型小HHs〕的动脉期(HAP),门脉期(PVP)以及延迟期(DP)的螺旋CT图像。确定非典型HHs的增强模式并将其与延迟期的典型小HHs相联系。结果将52处非典型小HHs分为如下几类:1a(动脉期高密度病变,n=17),1b〔动脉期高密度病变伴随病变周围短暂肝密度异常(THAD),n=12〕,2a(动脉期或门脉期低密度病变,n=9),2b(动脉期或门脉期CT成像有"亮点"的低密度病变,n=13),3型(中央加强区低密度病变,n=1)。评估者一致赞同将HHs分为1a,1b,2a和3型。在延迟期的成像中,所有病例的非典型小HHs与典型小HHs外形相似(P<0.000 1),主动脉和肝实质表现出相似的密度差异病变。结论螺旋CT三期扫描能区别多种发生在老年患者肝内的非典型小HHs。
- 窦文广吴清武岳军艳
- 关键词:肝脏血管瘤
- 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外皮细胞瘤的磁共振成像表现回顾性分析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总结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外皮细胞瘤的磁共振成像(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9例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外皮细胞瘤的MRI影像资料。结果 7例位于颅内脑外,1例位于侧脑室三角区内,1例位于髓外硬膜内。MRI上,4例(44.4%)呈类圆形或椭圆形结节、团块,5例(55.6%)呈分叶状团块。T1WI上,5例(55.6%)呈与脑白质等信号的稍短T1信号,3例(33.3%)呈与脑灰质等信号的等T1信号,1例与灰质对比呈稍长T1信号。T2WI上,8例(88.9%)呈与脑灰质等信号的T2信号,1例呈稍长T2信号;6例(66.7%)伴囊变;8例(88.9%)与脑膜或脊膜相连,5例(55.6%)以宽基底相连,3例(33.3%)以窄基底相连;5例(55.6%)伴流空血管影;增强后9例均有不均匀明显强化,囊变坏死区无强化,4例(44.4%)有典型脑膜尾征;7例(77.8%)颅内病灶伴轻度水肿,2例伴骨质破坏。9例患者最终均通过病理确诊。结论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外皮细胞瘤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最终诊断需依靠病理。
- 梁长华毛华杰王红坡岳军艳刘儒鹏李强杨瑞民
- 关键词:血管外皮细胞瘤磁共振成像
- 眼球穿通伤的螺旋CT表现
- 陈杰岳军艳吴清武窦文广梁长华
- CT和MRI诊断胸腹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影像学特点及价值分析被引量:10
- 2019年
- 目的:分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核磁共振成像(MRI)诊断胸腹部孤立性纤维瘤的影像学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8年2月的67例高危胸腹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临床资料,患者均经CT和MRI检查。观察CT和MRI检查的影像学特点,对比二者的诊断价值。结果:67例患者中共有36例胸腹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患者,CT检查主要影像学表现有:与肌肉等密度、斑片状囊变坏死区、条状钙化、不均匀强化、呈"地图"样,明显强化的迂曲血管;MRI检查主要影像学表现有:T1WI等信号、T2WI呈等信号或稍低信号或高信号、肿瘤内囊变等;CT诊断的特异度、准确度、灵敏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明显大于MR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和MRI诊断该病的AUC分别为0.702、0.891,约登指数分别为0.61、0.97。结论:CT和MRI诊断胸腹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均有典型的影像学特点,且均有良好的诊断效能,其中MRI的诊断价值较高。
- 吴清武陈杰岳军艳窦文广
- 关键词:计算机断层扫描核磁共振成像孤立性纤维性肿瘤影像学特点
- 基于CT数据的3D打印技术在房颤消融治疗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分析心房颤动(房颤)消融治疗中应用基于CT数据的3D打印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60例行房颤消融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在术前行左心房肺静脉CT成像+3D打印技术者有32例,记为观察组,行左心房肺静脉CT成像者有28例,记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1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房颤消融治疗中应用基于CT数据的3D打印技术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住院花费与并发症发生率。
- 吴清武陈杰岳军艳窦文广
- 关键词:CT数据
- 320排螺旋CT血管成像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探讨320排螺旋CT血管成像对颅内动脉瘤的应用价值。方法:2010年1~9月9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疑诊颅内动脉瘤的患者,于1周内进行CT血管成像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结果:经螺旋CT血管成像共发现88例患者存在动脉瘤,DSA发现87例,CTA与DSA检查吻合率为97.70%。结论:螺旋CT血管成像对颅内动脉瘤诊断具有无创、快捷、准确,降低费用,减少并发症发生及多种三维后处理方法等优点,可以作为颅内动脉瘤的首选检查方法。
- 吴清武陈杰岳军艳窦文广李强周凤梅
-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
- 超顺磁氧化铁纳米颗粒标记人端粒酶反转录酶基因修饰神经干细胞及体外MRI成像
- 2016年
- 背景:细胞标记与体外MRI成像联合,可无创性活体标记移植的神经干细胞存在部位、存在方式及其一些生物学特性。目的:探讨超顺磁氧化铁纳米颗粒(SPIO)标记对人端粒酶反转录酶(hT ERT)基因修饰神经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及标记后MR成像效果。方法:体外培养大鼠骨髓来源的神经干细胞,将其分为正常神经干细胞组、SPIO标记神经干细胞组、SPIO标记空载病毒组及SPIO标记hT ERT转染组。采用电穿孔法将pcD NA3-hT ERT重组质粒转染至神经干细胞,并进行SPIO标记,当神经干细胞标记成功后即行4.7T MR扫描,流式细胞仪、MTT法检测细胞周期、细胞增殖能力,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hT ERT基因和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结论:(1)普鲁士蓝染色显示SPIO对神经干细胞的标记率为97%;(2)MRI成像显示,与正常神经干细胞组相比,SPIO标记神经干细胞组的T2及T2*弛豫时间均显著下降,相应的弛豫率则显著升高(P<0.01);(3)与正常神经干细胞比较,SPIO标记的3组神经干细胞增殖能力相比明显增强,处于G0-G1及S期的比例明显增多;(4)与SPIO标记神经干细胞组、SPIO标记空载病毒组比较,SPIO标记hT ERT转染组hT ERT mR NA及蛋白的表达均明显增强;(5)结果表明,在体外超顺磁性氧化铁能够高效标记神经干细胞,经hT ERT基因修饰后能够稳定表达h TERT基因,细胞增殖能力显著增强,4.7T MR仪能够对标记后的细胞有效进行体外成像。
- 窦文广岳军艳胡莹吴清武陈杰
- 关键词:干细胞神经干细胞超顺磁性氧化铁粒子基因修饰
- 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探讨血管内不同栓塞方法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50例,根据颅内宽颈动脉瘤的不同类型采用不同的栓塞方法,观察各种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不同栓塞技术的致密栓塞率情况:3D-GDC为75.0%,双微导管技术为85.7%,球囊辅助技术87.5%,血管内支架辅助技术85.7%。所有患者随访1a,其中20例CTA复查,30例DSA复查,均未发生动脉瘤复发及再出血。结论根据动脉瘤的形态、位置、大小及血流动力学特点,采用双微管技术、球囊或支架辅助技术可提高颅内宽颈动脉瘤治疗效果。
- 赵鹏岳军艳李奋保
- 关键词:颅内宽颈动脉瘤血管内栓塞
- 一种用于CT设备的清洗消毒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CT设备的清洗消毒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清洗消毒液含有0.03~0.10g/mL马蹬草氯仿提取物,制备方法是:将新鲜马蹬草在乙醇溶液中浸提,所得浸提物溶解于水,经氯仿萃取,萃取物加水配制而成。本发明...
- 岳军艳李美霞窦文广胡莹吴清武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