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杰

作品数:42 被引量:236H指数:8
供职机构: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卫生科技创新型人才工程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河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机械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33篇医药卫生
  • 4篇文化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8篇成像
  • 7篇细胞
  • 6篇影像
  • 4篇病变
  • 4篇磁共振
  • 4篇磁共振成像
  • 3篇医学影像
  • 3篇影像学
  • 3篇肿瘤
  • 3篇颅内
  • 3篇教学
  • 3篇教学模式
  • 3篇CT影像
  • 2篇动脉
  • 2篇动脉瘤
  • 2篇多排螺旋CT
  • 2篇血管
  • 2篇血管成像
  • 2篇血管造影
  • 2篇医学影像诊断

机构

  • 37篇新乡医学院第...
  • 2篇新乡医学院第...
  • 2篇新乡市中心医...
  • 1篇新乡医学院
  • 1篇新乡医学院第...

作者

  • 37篇陈杰
  • 32篇窦文广
  • 30篇吴清武
  • 28篇岳军艳
  • 14篇梁长华
  • 11篇朱止平
  • 5篇胡莹
  • 5篇杨瑞民
  • 4篇户彦龙
  • 4篇王娟
  • 3篇陈阳阳
  • 3篇孙凤霞
  • 2篇刘儒鹏
  • 2篇韩东明
  • 2篇刘小焕
  • 2篇王清华
  • 2篇李美霞
  • 1篇周凤梅
  • 1篇郑芳
  • 1篇张平

传媒

  • 3篇医学影像学杂...
  • 2篇江苏医药
  • 2篇实用癌症杂志
  • 2篇中国民康医学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脑与神经疾病...
  • 1篇中国煤炭工业...
  • 1篇河南医学研究
  • 1篇神经解剖学杂...
  • 1篇海南医学
  • 1篇中国高等医学...
  • 1篇实用医院临床...
  • 1篇中国CT和M...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华消化外科...
  • 1篇医学信息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医学信息(内...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20
  • 4篇2019
  • 2篇2018
  • 1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4
  • 5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4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磁共振的影像学诊断在枕骨大孔区脑膜瘤的临床应用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分析磁共振对枕骨大孔区脑膜瘤的诊断价值,提高对枕骨大孔区脑膜瘤的磁共振及临床表现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枕骨大孔区脑膜瘤的磁共振及,临床表现.所有患者均行磁共振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8例共发现枕骨大孔区脑膜瘤8个,圆形、类圆形及不规则分叶状.直径21cm×2.6cm×1.3cm-63cm×51cm×4.4cm不等,T1WI上多为等信号或略低信号,T2WI上多为等信号或高信号,增强后均显著强化.4例可见典型的“脑膜尾”征。结论磁共振对枕骨大孔区脑膜瘤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吴清武陈杰窦文广
关键词:脑膜瘤枕骨大孔磁共振成像
眶内球外病变与眼环夹角大小对其定性诊断的价值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眶内球外病变与眼环夹角大小对其定性诊断的价值。方法 42例眶内球外与眼环相关病变,根据其与眼环的夹角可分为与眼环成锐角10例及成钝角病变32例,且与病理结果对照,并计算该分类方法对眶内球外病变定性诊断的敏感度(SE)、特异度(SP)、准确度(AC)、阳性预测值(PPV)及阴性预测值(NPV)。结果该分类标准对良性肿瘤定性诊断的SE、SP、PPV及NPV分别为66.7%、100%、100%和84.4%;AC为88.1%。结论按与眼环夹角大小对眶内球外病变进行分类有助于对其定性诊断,眼环外病变与眼环成锐角的为良性肿瘤,而与眼环成钝角的病变,多为炎性病变或恶性肿瘤。
窦文广岳军艳吴清武陈杰王清华
关键词:眼眶夹角良性肿瘤炎性病变
运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主动脉夹层的诊断分析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方法针对25例夹层动脉瘤患者均进行了多层螺旋CT胸腹联合平扫及增强扫描,并将原始数据在ADW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建、仿真内镜、阴影表面显示、最大密度投影及容积处理等后处理。结果25例均很好地显示了主动脉全程及其分支,对主动脉夹层的破口位置、分型、累及范围、真假腔、内膜片及夹层的旋转方向、血栓的形成得到满意显示。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是诊断主动脉夹层准确、快捷、有效的首选检查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吴清武陈杰窦文广
关键词: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主动脉夹层
眼球穿通伤的螺旋CT表现
陈杰岳军艳吴清武窦文广梁长华
腱鞘巨细胞瘤的影像学特征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分析和总结腱鞘巨细胞瘤(GCTTS)的影像诊断和鉴别诊断特点,旨在提高对GCTTS的诊断水平。方法分析43例经病理证实的GCTTS患者的影像及病理资料。23例行X线检查; 9例行CT平扫检查; 25例行MRI平扫,8例同时行增强检查。结果 1) 43例患者无特征性临床表现;病灶在四肢大小关节发病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0. 05); 2) X线平片7例骨质破坏,16例骨质及关节间隙正常,仅见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CT平扫关节周围等密度肿块,密度均匀,边缘清楚; 1例见明显骨质破坏; 8例骨质结构未见明显破坏。在T1WI与骨骼肌信号对比11例呈等信号,10例呈稍低信号,4例呈等低信号;在T2WI与骨骼肌信号对比10例呈等信号,11例呈低信号,4例呈混杂信号;增强扫描肿块呈中度到明显的不均匀强化。结论 GCTTS主要发生在手足部,MRI对于GCTTS的诊断具有极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朱止平岳军艳窦文广王娟吴清武陈杰梁长华
关键词:腱鞘巨细胞瘤磁共振成像
成人腹股沟斜疝与直疝和股疝的多排螺旋CT检查影像学特征被引量:31
2018年
目的:探讨腹股沟斜疝、直疝和股疝的多排螺旋CT检查影像学特征。方法: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12月至2017年8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6例斜疝、直疝和股疝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行多排螺旋CT多平面重建检查。观察指标:(1)多排螺旋CT检查诊断斜疝、直疝和股疝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2)多排螺旋CT检查示腹股沟区解剖情况。(3)多排螺旋CT检查示疝囊与周围结构关系。(4)疝内容物、疝囊在“十”字交叉法象限分区中所在象限及并发症。计数资料采用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比较采用行×列的x2检验。结果:(1)多排螺旋CT检查诊断斜疝、直疝和股疝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106例患者中斜疝66例(70个疝囊),直疝22例 (27个疝囊),股疝18例(20个疝囊)。多排螺旋CT检查诊断斜疝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7%、96.3%、98.5%及89.7%;诊断直疝的上述指标分别为96.3%、95.7%、89.7%及98.5%;诊断股疝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诊断符合率均为100.0%;腹股沟疝(斜疝、直疝和股疝)的诊断符合率为95.9%,正确指数为0.920。(2)多排螺旋CT检查示腹股沟区解剖情况:106例患者的腹壁下动脉、腹股沟韧带、腹直肌、股静脉等解剖结构在横断位、冠状位及矢状位图像上均能辨认,6例患者腹股沟管内环观察不清;对于腹股沟管内环与腹壁下动脉的关系,以冠状位显示最佳,横断位次之,矢状位不易观察;对于腹股沟韧带与疝囊的关系以矢状位显示最佳,冠状位连续层面观察亦能明确显示,横断位显示较差;直疝三角及腹股沟管内环在斜冠状位显示最佳;股三角在冠状位显示最佳;侧新月征、“十”字交叉法象
朱止平窦文广岳军艳王娟吴清武陈杰梁长华
关键词:直疝斜疝股疝多排螺旋CT多平面重建
活动性空洞型肺结核的影响因素及痰涂片结果相关性分析
户彦龙窦文广梁长华岳军艳吴清武陈杰
能谱CT定量参数与非小细胞肺癌肺段切除术患者预后的相关性被引量:7
2022年
目的探讨能谱CT定量参数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肺段切除术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取前瞻性研究,选择行肺段切除术的130例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能谱CT检查,统计能谱CT定量参数,分析能谱CT定量参数与非小细胞肺癌肺段切除术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随访1年后,NSCLC患者预后不良38例(29.23%),预后良好92例(70.77%)。预后良好组中心区域及周围区域CT值、NIC、λ高于预后不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中心区域及周围区域CT值、NIC、λ、Eff-Z及联合检查,AUC均>0.7,其中联合检查诊断价值最高。结论能谱CT定量参数与非小细胞肺癌肺段切除术患者预后的关系密切,临床可在术前采取能谱CT检查评估患者预后不良风险,并进行针对性干预,改善患者预后。
刘儒鹏陈美玲岳军艳窦文广胡莹陈杰陈阳阳付义彬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能谱CT肺段切除术预后
多CT征象量化联合分析对肺结节(肿块)性质判定的临床研究
岳军艳窦文广朱止平陈杰吴清武李美霞户彦龙梁长华
扩散峰度成像(DKI)在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新辅助放化疗早期疗效预测的临床研究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分析扩散峰度成像(DKI)在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新辅助放化疗早期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2017年6月在我院接受新辅助放化疗的36例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的MRI影像资料,行DKI后处理获取治疗前、治疗2周及3周时的ADC、D、K等定量值,分析DKI在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新辅助放化疗早期疗效预测价值。结果 36例局部晚期直肠癌中新辅助放化疗有效率41.67%(15/36);且治疗2周时、3周时有效组ADC值高于无效组(P<0.05);新辅助放化疗前、治疗2周时有效组D值均显著低于无效组(P<0.05),2周及3周时△D值高于无效组(P<0.05);但两组任意时间点的定量值K、△K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DC、△ADC、D、△D、△K均与TRG评分有显著相关性(P<0.05),K值相关性不显著(P>0.05);且△ADC、△D预测新辅助放化疗早期疗效时效能最佳,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9、0.845,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57.25%、100%及100.00%、62.49%。结论 DKI或可成为预测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新辅助放化疗早期疗效的有效手段,于此类患者治疗方案的确定有重要指导价值。
吴清武岳军艳陈杰窦文广韩东明
关键词:局部晚期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