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晓瑛

作品数:10 被引量:43H指数:3
供职机构:杭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中医药科技计划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肝炎
  • 4篇慢性
  • 3篇血清
  • 3篇乙型
  • 3篇重型
  • 3篇疗效
  • 3篇慢性乙型
  • 3篇病毒
  • 2篇重型肝炎
  • 2篇重症肝炎
  • 2篇疗效观察
  • 2篇肝病
  • 2篇病毒性
  • 1篇电脑肝病治疗...
  • 1篇丁溴东莨菪碱
  • 1篇毒性
  • 1篇毒性肝炎
  • 1篇血清HBSA...
  • 1篇血清标志
  • 1篇血清标志物

机构

  • 10篇杭州市第六人...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浙江中医药大...

作者

  • 10篇吴晓瑛
  • 3篇何健军
  • 3篇喻剑华
  • 3篇荀运浩
  • 2篇施军平
  • 2篇胡辉
  • 2篇赵国根
  • 2篇朱国献
  • 2篇过建春
  • 1篇俞秀丽
  • 1篇娄国强
  • 1篇段传荣
  • 1篇向晶
  • 1篇胡永珍
  • 1篇苏艳霞
  • 1篇肖丽娜
  • 1篇李春青
  • 1篇石伟珍
  • 1篇吴惟一
  • 1篇孙振江

传媒

  • 4篇浙江预防医学
  • 2篇中国医刊
  • 1篇浙江中西医结...
  • 1篇中国现代应用...
  • 1篇浙江实用医学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年份

  • 3篇2011
  • 2篇2006
  • 2篇2002
  • 1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9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855例肝炎肝硬化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测分析
1999年
黄蕾莉吴晓瑛
关键词:肝炎肝硬化血清标志物肝炎病毒
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黄疸肝炎的临床观察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观察痰热清注射液用于治疗慢性乙型黄疸肝炎的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乙型黄疸肝炎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30例)在基础治疗上加用苦黄注射液,观察组(30例)在基础治疗上加用痰热清注射液。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3%)明显高于对照组(70%)(P<0.05)。,观察组治疗后TB IL、AST、TBA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痰热清注射液能有效的治疗慢性乙型黄疸肝炎。
吴晓瑛胡辉赵国根胡永珍顾慧华周翔吴惟一
关键词:痰热清注射液疗效
重型病毒性肝炎监护治疗疗效观察
2001年
何健军吴晓瑛
关键词:病毒性肝炎监护
药物性肝病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研究药物性肝病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07~2009年收治的确诊的药物性肝病298例患者的服药史、临床表现、肝功能、血清标志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一步分析其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298例患者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乏力、纳差、黄疸,部分病例有嗜酸细胞增高;不同的药物发生的时间也不同,大多发生在用药后3个月内。性别、年长者、有药物过敏史者和有基础肝病患者是药物性肝病发生的危险因素,但有肝病基础患者的预后和肝功能与无肝病基础的患者无差异。结论性别、年龄、特异性体质、酒精性肝病基础等差异均是药物性肝病的相关危险因素。
吴晓瑛向晶蒋艳明苏艳霞喻剑华荀运浩
关键词:药物性肝病相关危险因素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sAg水平与HBeAg、HBV-DNA载量的关系被引量:16
2011年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sAg水平与HBeAg、HBV-DNA载量的关系。方法收集155例慢性乙肝患者的血清标本,采用免疫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HBsAg与HBeAg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载量,并分析相互之间的关系。结果 HBV-DNA阳性组患者血清HBsAg水平高于HBV-DNA阴性组,差异有显著性;在HBV-DNA阳性组中,患者血清HBsAg水平随着HBV-DNA载量的增加而增加,低病毒载量组患者血清HBsAg水平最低,高病毒载量组时患者血清HBsAg水平明显最高,且高病毒载量组与其他各组差异有显著性;血清HBsAg水平在HBeAg阳性及HBeAg阴性组之间相比,差异有显著性;血清HBsAg水平与HBeAg定量有相关关系。结论血清HBsAg水平定量检测可反映宿主体内乙肝病毒复制的水平。
吴晓瑛喻剑华施军平荀运浩过建春娄国强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血清HBSAGHBEAG
解痉灵治疗慢性乙型黄疸型肝炎临床观察
2006年
孙振江毛力赵国根胡辉吴晓瑛
关键词:丁溴东莨菪碱疗效观察
电脑肝病治疗仪治疗脂肪肝28例
2000年
吴晓瑛何健军
关键词:电脑肝病治疗仪脂肪肝
63例重症肝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水平检测被引量:1
2002年
吴晓瑛朱国献何健军
关键词:重症肝炎肿瘤坏死因子血清学检测
63例慢性重型肝炎死亡分析
2002年
朱国献吴晓瑛
关键词:慢性重症肝炎并发症死亡率影响因素
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中医证候规律研究被引量:20
2011年
目的:探讨浙江地区慢性乙型重型肝炎(CSHB)中医证候特点及分布规律,为建立规范的中医证候标准进行前期探索。方法:临床收集2009年5月-2010年1月在杭州市第六人民医院住院CSHB患者的一般情况、中医四诊信息及相关实验室指标,以国家"十一五"科技重大专项"慢性重型肝炎证候规律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研究"制定的辨证分型方案进行辨证,分析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及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1)总计99例CSHB纳入研究,其中慢加急(亚急)性肝衰竭80例(80.08%);年龄15~72岁,平均(44.48±12.26)岁,男性74(74.75%)例;(2)中医证型以瘀热发黄27例(27.27%)、气虚瘀黄26例(26.26%)和湿热发黄21例(21.21%)3型较为常见,其次为阴虚瘀黄型16例(16.16%)、阳虚瘀黄型9例(9.09%);(3)各证型间性别和年龄分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4)80例慢加急(亚急)性肝衰竭中,不同临床分期的证型分布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早期以气虚瘀黄型(43.6%)为主,中期以瘀热发黄型(27.3%)和湿热发黄型(22.7%)为主,晚期以阴虚瘀黄型(27.8%)为主;(5)实验室指标中,仅阴虚瘀黄型的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明显高于气虚瘀黄型(P<0.05);血清生化学指标胆红素、白蛋白等均与中医证型无关(P>0.05)。结论:瘀热发黄、气虚瘀黄和湿热发黄型是浙江地区CSHB的主要证型;在构成CSHB的主要人群慢加急(亚急)性肝衰竭中,早期以气虚瘀黄型为主,中期多以瘀热发黄、湿热发黄型为主,晚期以阴虚瘀黄型多见;阴虚瘀黄型患者的凝血功能明显较气虚瘀黄型差,但不能从临床常规实验室指标对证型进行明确区分。
过建春荀运浩段传荣李春青肖丽娜石伟珍施军平喻剑华王宇芳俞秀丽吴晓瑛
关键词:重型肝炎病毒性乙型慢性肝衰竭中医证候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