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飖
- 作品数:30 被引量:21H指数:2
- 供职机构:黄冈师范学院文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文学历史地理更多>>
- 清代鄂东状元刘子壮家世考述
- 2013年
- 刘子壮(1609—1653)是清代湖北的第一个状元,也是顺、康年间制艺"四大家"之一。其家世源流无人梳理,本文依据刘子壮所写《家谱传略》以及《文昌阁死难序文并辞》等原始文献,考述其家世,以资对刘子壮思想和创作的理解和研究。
- 刘飖
- 关键词:状元家世考述
- 《全唐诗》中的一首误收诗——《三十六湾》被引量:2
- 2006年
- 清康熙四十二年开编的《全唐诗》,是有史以来最大,收一代诗歌最全的诗歌总集,但《全唐诗》编者因“迫于王命,匆速草率,未及遑暇”,前后仅用一年半时间即告完成,故其中不少舛误纰漏。从相关古书有无收录和诗人风格两方面来考辨《三十六湾》一诗,其作者应是南宋著名诗人姜夔,而不是许浑。《全唐诗》误收了此诗。
- 刘飖
- 关键词:《全唐诗》许浑误收
- 《高僧传》研究回顾与展望
- 2009年
- 两晋南北朝时期之史书以僧人传记最为发达,但是其后僧侣传记散佚非常严重。《高僧传》是留存至今的唯一一部较为完整的关于僧侣事迹的综合性质的传记。自从其问世之后,历代对该书的研究就从未停止过,对《高僧传》研究的历史及现状进行回顾,明了其研究中的不足和空缺,对于避免《高僧传》研究中课题的重复撞车,对于《高僧传》的研究进一步深入,意义都非同小可。
- 刘飖
- 关键词:高僧传
- 汤注《高僧传》校点商榷总汇被引量:2
- 2008年
- 本文旨在整理汇集专家学者研究汤注《高僧传》的校注成果,为阅读《高僧传》的读者提供一些方便,使其省却翻查之苦。另附缀作者发现可供商榷的数处。
- 刘飖
- 关键词:高僧传校点
- 论清代鄂东状元陈沆关于赤壁的“一赋二诗”被引量:1
- 2014年
- 清代鄂东状元陈沆的两首《赤壁》诗和一首《东坡赤壁赋》,用"一赋二诗"来进行概括,是首次提出。在陈沆留存的全部诗文中,拈出其关于赤壁的"一赋二诗",厘定其写作时间且加以评赏,以求对赤壁文学以及湖北地方文化建设有所裨益。
- 刘飖
- 清代鄂东状元陈沆与武昌胭脂山
- 2011年
- 清代嘉庆年间,在武昌的胭脂山上曾有过一个类似于诗社的小团体——藏诗坞,清代鄂东状元陈沆是其中的一员。胭脂山上藏诗坞里的士子都是当时武昌的文化名流,他们为武昌胭脂山留下了一段文人雅集的文化历史。
- 刘飖
- 关键词:城市记忆
- 清代诗赋家陈沆简谱
- 2015年
- 陈沆是清代中后期的一位的诗人,律赋大家。《陈沆简谱》的编撰力图以一种开阔的眼界展现他求学入仕以及同师友交游的交往活动。同时也尽力梳理陈沆在其所处的时代,其经世致用思想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使其作为一条暗线穿在《简谱》之中。在对有关陈沆的材料进行合理编排的基础上,《陈沆简谱》希望完整而且客观地再现其短暂的人生,努力提供给研究者一位血肉饱满的人。
- 刘飖
- 关键词:陈沆简谱
- 义务教育小学阶段国学经典教育管见被引量:1
- 2013年
- 国学,是一个国家立国之本、一个人存身之本的学说。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博大智慧和美好情感的结晶。小学生学国学近年来渐成风潮。国学经典教育在健全人格、培养文化底蕴、塑造良好品德,乃至铸造民族精神方面价值不容小视。当前小学阶段国学经典教育中面临着外在困难,也有教育的内部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提出了如下的几个观点:教材要符合儿童认知发展规律和水平并且形成系统;教学内容要涵盖基本国学经典;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传统观念的转化;教学评价须从激励学生发展出发;在集体环境中形成良好的国学教育氛围。另外论文还关注了农村小学国学教育公平问题。
- 刘飖
- 关键词:小学阶段国学教育国学经典
- 中考语文命题应体现学科特质被引量:1
- 2015年
- 考试是教学的实际“指挥棒”,尤其是作为初中语文阶段终结性考试的中考,影响巨大。从内地多个省市近几年初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试卷来看,各地中考语文命题不断加大改革力度,在命题思路、内容、形式等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然而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台湾地区与内地同根同源,语文测试有其鲜明的特色,对于内地语文测试有着不小的借鉴意义。
- 丰建霞刘飖
- 关键词:语文命题学科特质中考终结性考试语文测试考试试卷
- 清代鄂东状元陈沆与黄州
- 2011年
- 清代嘉庆、道光年间的湖北状元陈沆留下的关于黄州的诗歌,应该引起重视。分析和探讨他的有关黄州人文景观的诗歌,有利于他的诗歌的流传,也是建设湖北地方文化的一个有益的内容。
- 刘飖
- 关键词:陈沆文化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