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梅
- 作品数:6 被引量:32H指数:3
- 供职机构:汕头市第四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汕头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酒精所致震颤谵妄急性期50例护理分析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提高护理酒精震颤谵妄急性期患者的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方法:对50例酒精所致震颤谵妄进行临床研究与比较,收集整理、分析护理观察量表。结果:酒精所致震颤谵妄急性期患者护理得当、合理。缩短住院时间、提高疗效,提高患者的社会回归率。结论:对酒精所致震颤谵妄急性期加强护理可改善预后。
- 刘晓梅吴树跃
- 关键词:震颤谵妄急性护理
- 护理干预对独生子女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及自知力的影响被引量:10
- 2013年
-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独生子女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及自知力的影响。方法:将60例独生子女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护理干预,用阴性和阳性症状量表(PANSS)和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在患者入组时和住院4周、8周和12周时进行评定。结果:独生子女精神分裂症经过治疗和护理后,PANSS总分评定,研究组和对照组在住院4周、8周和12周时,患者的病情比治疗前都有明显的改善,但是不同时期研究组的改善比对照组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住院12周时ITAQ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自知力明显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确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独生子女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其自知力的恢复。
- 陈春红吴树跃汤妙瑜刘晓梅
- 关键词:护理干预独生子女精神分裂症疗效自知力
- 护理健康教育在独生子女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7
- 2014年
- 目的探讨对独生子女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干预,以期减少疾病复发,改善社会功能。方法通过阳性阴性量表及护理观察量表(NOSIE)对38例独生子女精神分裂症患者和38例非独生子女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前后调查比较,利用灵活多变的护理健康教育形式对独生子女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科学的健康教育。结果教育计划与治疗能降低患者住院时间,提高疗效,提高社会功能提高服药依从性。结论对独生子女进行科学的个性化健康教育方式,可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与社会功能,降低复发率,对患者的回归社会有积极的影响。
- 刘晓梅吴树跃陈春红杨惜珍朱少娟
- 关键词:健康教育精神分裂症
- 时间护理理论在抑郁症临床护理中的应用被引量:13
- 2012年
- 抑郁症是一种严重危害身心健康的精神疾病,已成为现代社会的一种流行性疾病,世界卫生组织预测,抑郁症将成为21世纪人类的主要杀手[1]。时间护理是护理人员利用机体本身存在的生理节律,对患者心理因素、用药时间、生理病理等方面进行护理的一门新兴学科[2]。
- 肖根秀陈仪刘晓梅
- 关键词:抑郁症护理理论临床护理时间护理生理病理
- 不同病期独生子女精神分裂症的康复疗效及护理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研究不同病期独生子女精神分裂症的康复疗效及护理。方法按病程长短分为对照组28例和研究组32例。比较分析不同病期独生子女精神分裂症的康复疗效及护理方法。结果两组第6周PANSS评分,SDSS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不同病期独生子女精神分裂症的康复疗效存在不同,实施正确护理有助于疾病的康复。
- 陈春红吴树跃汤妙瑜刘晓梅
-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康复精神分裂症护理
- 独生子女精神分裂症患者个性和临床特征研究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了解研究独生子女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个性特征和临床特点。方法用艾森克个性(成人)问卷(EPQ)和护士观察量表(NOSIE)对45例独生子女精神分裂症患者和60例非独生子女患者进行调查比较。结果独生子女精神分裂症患者中以神经症(56.33±11.23)、精神质(54.82±11.65)及心理掩饰(47.27±12.51)明显,而且临床中独生子女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能力(3.87±1.44)和社会兴趣(6.77±3.32)降低,易激惹(3.99±2.65)和易抑郁(2.88±1.44),精神病性症状(2.55±1.56)丰富。与非独生子女患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正确认识独生子女精神分裂症个性特征和临床特征,有利于指导临床护理和评估预后。
- 陈春红吴树跃刘晓梅杨惜珍
- 关键词:独生子女精神分裂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