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利民 作品数:97 被引量:1,094 H指数:18 供职机构: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哲学宗教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更多>>
医护一体化搬运结合超前镇痛对老年股骨骨折患者疼痛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2015年 患者骨折后,骨折断端处会感到明显疼痛,尤其在移动受伤肢体时疼痛明显加剧。疼痛对机体产生各种不良的影响,不但形成复杂的生理反应,而且会使患者产生负面情绪。患者入院后部分检查不能在病床上完成,而股骨骨折的老年人大多无法保持坐位或站立位,所以搬运骨折患者是无法避免的护理操作。目前骨科关于搬运骨折患者的方法缺乏灵活性,特别是对疼痛的处理严重滞后,导致镇痛效果差,药物剂量和种类不断升级,给患者造成心理阴影。虽然近些年来超前镇痛的应用改善了这类情况,但效果仍不能令人满意。本研究从搬运环节人手,探讨从根源上减轻搬运时老年股骨骨折患者的疼痛,以便使患者舒适、安全的度过围术期,报告如下。 穆红 王欣然 周萌 刘利民关键词:老年股骨 超前镇痛 疼痛 医护 骨折断端 外固定架融合和加压空心钉融合治疗终末期踝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对比 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评价外固定架融合和加压空心钉融合治疗终末期踝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2016年7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62例终末期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分别应用踝关节融合外固定架固定(观察组)和踝关节融合空心钉固定(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美国足踝外科医师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生活质量改善情况(SF-36生活质量量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以及早期临床疗效和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34例,对照组28例,所有患者随访时间为6~34个月,平均(18±5)个月。两组患者术后AOFAS踝-后足评分、SF-36、VAS较术前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术后AOFAS评分、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前者SF-36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踝关节均达骨性融合,出现针道红肿2例,换药后愈合;自身免疫性皮炎1例,经皮肤科处理后好转;并发症发生率为8.8%。对照组融合失败1例,其他病例获得骨性融合,伤口愈合不良2例,1例换药后好转,1例再次缝合处理后愈合;并发症发生率为10.7%。结论踝关节融合外固定架治疗终末期踝关节骨关节炎可获得满意疗效,能更快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部分负重时间更短。 王立伟 曹光磊 刘利民 冯明利 沈惠良关键词:踝关节 骨关节炎 外固定架 空心钉 融合术 踝关节骨折中内踝形态的三维CT研究 被引量:1 2019年 背景:踝关节骨折中的内踝形态十分复杂,不同程度的内踝损伤影响踝关节骨折的稳定性和最终的治疗方法。目的:利用三维CT研究踝关节骨折中内踝形态的特点,探讨内踝形态的分型方法和对治疗策略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行踝关节三维CT检查并接受手术治疗的143例踝关节骨折患者,年龄19~85岁,平均(53.1±15.9)岁。收集全部患者的一般资料,阅读术前三维CT片后根据内踝形态的特点进行分型。对于部分内踝骨折的病例,能够在CT片上测量骨折线的冠状面角度(α)和矢状面角度(β)。结果:本研究中的内踝形态大致可分为4型:1型,内踝无骨折或有撕脱骨折;2型,前丘骨折累及不同范围后丘;3型,后丘骨折伴或不伴前丘骨折;4型,内踝粉碎骨折。其中2型可进一步分为两个亚型:2a型(丘下骨折)和2b型(丘上骨折)。对2型中内踝骨折线的测量结果显示,α为28.8°±17.4°,β为26.4°±8.0°。两个亚型之间的α和β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三维CT有助于认识不同的内踝形态并指导分型。2型内踝形态中两个亚型内踝骨折线角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些发现凸显了踝关节骨折中内踝形态的多样性,有助于临床医师根据不同的内踝形态制定治疗方案。 彭建光 王强 李旗 刘利民关键词:踝关节骨折 内踝 形态学 三维CT 手术治疗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质疏松性骨折外固定术 被引量:22 2006年 目的探讨股骨粗隆间骨质疏松性骨折术式的选择和外固定术的可行性,扩大其治疗范围。方法闭合复位,股骨头颈内交叉穿入3枚斯氏针,股骨近段穿入2枚螺纹半针并组合成不规则四边形固定。结果经平均16·3个月的随访,本组25例无脱针、股骨头切割、继发髋内翻等病例,无严重的针道感染,骨折愈合良好。结论骨外固定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操作简单等优点,结合头颈内交叉穿针不仅提高了固定的可靠性,而且对伴有骨质疏松的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较好固定作用,尤其对不能耐受内固定术的高龄患者有一定优势。 刘利民 沈惠良 高志华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 骨质疏松 外固定术 经低强度超声波照射后组织工程骨成骨的组织学观察 目的:组织工程骨移植体内后,面临的一个实际问题就是骨形成的局限性。体外低压细胞种植和流动性细胞培养有效的提高组织工程骨骨形成。组织工程骨植入体内后,如何进一步提高骨形成似乎更重要。这个研究在植入手术后,采用低强度超声波照... 王居勇 沈惠良 刘利民 张庆明关键词:低强度超声波 骨髓间充质细胞 骨形成 桡骨远端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手术方式选择 刘利民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质疏松骨折 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 探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质疏松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7年2月至2009年8月共收治19例老年桡骨远端骨质疏松骨折,AO分型:C1型13例,C2型6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切开复位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其中T型锁定钛板15例,L型锁定钢板4例.采用掌侧切开复位17例,掌背侧联合切开复位2例.结果 19例患者术后获平均7.3个月(3~18个月)随访,骨折愈合时间为8~14周,平均11.8周.无骨折不愈合、关节炎表现,掌倾角0~14°,平均8° 尺偏角13°~25°,平均22° 桡骨茎突高度短缩0~0.6 cm,平均0.4 cm,桡骨轴向短缩0~0.4 cm 关节面落差0~1 mm 16例,1~2 mm 2例,大于2 mm 1例.按照Gartland&Werley功能评分:优15例,良2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为88.9%. 结论桡骨远端骨质疏松骨折采用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术,能尽可能地恢复桡骨远端的长度、关节面的解剖关系及掌倾角、尺偏角,术后可以尽早进行腕关节功能锻炼. 刘利民 沈惠良 胡怀建关键词:桡骨骨折 骨质疏松 采用外固定结合康复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观察 2022年 目的探讨外固定结合康复治疗高龄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5月至2020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骨科治疗的高龄转子间骨折患者40例。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2组,研究组患者采用闭合复位外固定结合康复治疗;对照组采用保守治疗。通过2组患者的髋关节Harris评分、骨折愈合时间、负重行走时间、治疗期间ICU入住率、1年生存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指标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末次随访时,研究组Harris评分(78.9±17.8)分,优于对照组(65.2±13.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负重时间为(38.6±10.8)d;对照组为(58.4±13.3)d;2组之间负重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骨折愈合时间为(116.3±17.6)d;对照组为(123.9±14.9)d;2组之间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期间ICU入住率为14.3%;对照组为50.0%;2组患者之间ICU入住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1年生存率为92.9%;对照组为66.7%;对照组患者1年生存率显著低于研究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体发生率为32.1%;对照组为75.0%;2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结论外固定结合康复治疗高龄转子间骨折可以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并且围手术期的安全性高,为高龄转子间骨折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的选择。 李强 章耀华 杨华清 韩庆海 杨云 赵殿钊 彭爱民 刘利民关键词:骨折固定术 髋骨折 康复 转子间 对高龄髋部骨折患者术后一年病死率及病死危险因素的分析 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讨80岁及以上髋部骨折患者术后1年病死率及病死危险因素。方法对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骨科收治的80岁及以上髋部骨折患者29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86例,女204例;年龄(85.1±4.05)(80~100)岁。收集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年龄和性别),住院资料[骨折部位、手术方式、住院时间、受伤至手术时间、手术进行时段、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实验室检查指标、心脏左室射血分数(LVEF)、术前控制营养状况(CONUT)评分、术前合并症、术后是否发生肺部感染、是否吸烟、是否进行康复训练]和术后资料(是否存活和是否进行康复训练)。根据术后1年是否生存将全部患者分为生存组(220例)和病死组(70例)。对两组数据进行单因素分析,对其中P<0.1的单因素进一步进行多因素logistic二元回归分析,筛选出患者术后1年发生病死的危险因素。结果290例患者术后1年病死率为24.1%(70/29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白蛋白水平、CONUT评分、LVEF、康复训练、吸烟、焦虑和抑郁以及肺部感染是80岁及以上髋部骨折患者术后1年内病死的相关因素(均P<0.05)。多因素logistic二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焦虑和抑郁、吸烟、CONUT评分高以及肺部感染是80岁及以上髋部骨折患者术后1年高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80岁及以上髋部骨折患者术后1年病死率为24.1%。年龄、白蛋白水平、CONUT评分、心脏LVEF、康复训练、吸烟、焦虑和抑郁、肺部感染是80岁及以上髋部骨折患者术后1年内病死的相关因素,其中焦虑和抑郁、吸烟、CONUT评分高以及肺部感染是独立危险因素。 孟衍蓉 刘利民关键词:髋骨折 营养状况 手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疗效分析 被引量:22 2010年 目的探讨关节内跟骨骨折的手术疗效及并发症防治措施。方法33例(40足)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SandersⅡ型23足,Ⅲ型15足,Ⅳ型2足。手术切口均为跟部外侧扩大改良切口。术后进行Maryland足部评分,测量术前和术后Bhler角度、跟骨高度。结果33例中,有29例达到解剖复位。术后3个月,Bhler角恢复到正常的85%;术后Maryland评分:23足SandersⅡ型为77~92分,15足SandersⅢ型为70~87分,2足SandersⅣ型为46和68分。17例(20足)优秀,11例(13足)良好,4例(6足)一般,1例(1足)差。术后3例出现感染,1例出现腓肠神经损伤。结论术前全面的骨折评估、优秀的手术技术是保证关节内跟骨骨折疗效的关键,感染除患者自身危险因素外,与手术时机、止血带时间、手术技术相关联。 胡怀建 沈惠良 刘利民 冯明利关键词:跟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