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涛
- 作品数:43 被引量:156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科学技术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机械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 小儿遗传性高氨血症三例临床和头颅MRI影像学特点
- 2016年
- 目的探讨小儿遗传性高氨血症的病因、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对3例临床诊断为高氨血症患儿的临床表现、头MRI影像学、治疗等进行分析。结果3例高氨血症患儿均行遗传代谢病筛查明确病因为鸟氨酸氨甲酰基转移酶缺陷、瓜氨酸血症、甲基丙二酸血症,3例患儿临床表现差异较大,其中2例患儿早期行头颅MRI检查,弥散加权成像均提示高信号。早期积极对症治疗,1例患儿治疗效果较好。另2例患儿治疗效果差。结论对高氨血症患儿早期寻找病因,早期干预,对预后的判断至关重要。头MRI对高氨血症患儿的病因学判断有重要意义。
- 胡春辉张俊梅王龙飞于涛邓瑶王华
- 关键词:高氨血症病因头颅磁共振成像
- 內源性白血病抑制因子在脑室周围白质软化新生大鼠脑组织中的表达
- 2014年
- 目的探讨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eriventricular leukomalacia,PVL)新生大鼠脑组织内源性白血病抑制因子(leukemia inhibitory factor,LIF)的表达变化。方法采用左侧颈总动脉结扎并低氧(6%O2 4 h)处理建立3日龄Wistar大鼠缺氧缺血(HI)PVL模型。HI后1 d、3 d、7 d、14 d和28 d处死动物,应用Real-Time PCR方法和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脑组织LIF mRNA和蛋白的表达变化;应用免疫荧光双标染色方法检测LIF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的共表达情况。结果 HI后1、3、7 d PVL组脑组织LIF蛋白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均P<0.01);PVL组脑组织LIF蛋白表达量于HI后3 d达到高峰,明显高于同组其他时间点(P<0.01),随后降低。LIF mRNA的变化趋势与LIF蛋白一致。免疫荧光双标染色结果显示LIF与GFAP存在共表达。结论 PVL新生大鼠脑组织中星形胶质细胞LIF mRNA与蛋白的表达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LIF可能参与了PVL病变的修复过程。
- 范玉颖于涛张俊梅王华赵桂锋刘波
- 关键词:白血病抑制因子脑室周围白质软化新生大鼠
- IP衰减临床测试方法探讨被引量:8
- 2003年
- 王凯于涛刘晶郭启勇
- 造影剂量和注射流率对肝脏CT灌注成像影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0
- 2005年
- 目的 探讨用斜率法进行肝脏CT灌注成像时造影剂量和注射流率对灌注参数的影响。方法 分别用 0 .5、1ml/kg体重的造影剂量和 3、5、7、9ml/s的注射流率对 6只犬进行肝脏灌注成像 ,计算肝动脉灌注量 (HAP)、门脉灌注量(PVP)和肝动脉灌注指数 (HPI)。结果 造影剂量为 0 .5ml/kg体重时 ,3ml/s流率与其他流率测得的HAP和PVP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HPI随着流率的增加而略有下降 ;造影剂量为 1ml/kg体重时 ,各种流率下的HAP和HPI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PVP先升高后降低。结论 用斜率法进行肝脏灌注成像时 ,造影剂量和注射流率对灌注参数有所影响。
- 范光明郭启勇解学乾陈丽英于涛侯阳
- 关键词:灌注肝脏
- 氧糖剥夺诱导原代大鼠星形胶质细胞增殖反应中microRNA-125b的表达变化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研究氧糖剥夺诱导原代大鼠星形胶质细胞增殖过程中microRNA-125b的表达,探讨microRNA-125b是否参与了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的增殖。方法原代大鼠星形胶质细胞随机分为正常组和氧糖剥夺组,分别培养3、6和9h。EdU掺入法检测各组星形胶质细胞的增殖,real-timePCR方法检测各组星形胶质细胞microRNA-125b的表达。结果氧糖剥夺组microRNA-125b的表达水平随培养时间延长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动态变化,3h开始高于对照组水平(P<0.05);6h达高峰(P<0.01),随后下降,9h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氧糖剥夺不同时间星形胶质细胞增殖变化与microRNA-125b的变化趋势一致。结论 miroRNA-125b可能参与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的增殖。
- 范玉颖于涛王华张俊梅赵晓春
- 关键词:星形胶质细胞氧糖剥夺
- EB病毒抗体测定对儿童神经系统疾病诊断及治疗的价值分析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探讨EB病毒抗体检测在儿童EB病毒感染相关神经系统疾病中的诊断及治疗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小儿神经内科住院治疗患儿32例,采用免疫捕获法对其检测抗VCA-IgM/IgG抗体、抗EA-IgG抗体及抗NA-IgG抗体。结果 32例患儿中,抗EBV-VCA-IgM阳性20例(占62.5%),抗EBV-VCA-IgM阴性12例(占37.5%)。均给予更昔洛韦治疗,效果显著。结论 EBV 4种抗体检测能为临床准确地判断EBV感染的时期提供信息,提高EBV感染相关疾病诊断的敏感性,为治疗提供依据。
- 吴琼于涛陈楚雯王华
- 关键词:EB病毒抗体神经系统疾病
- G_1期细胞周期调控因子与脑胶质瘤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 2002年
- 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表明在细胞发生恶性转化的过程中G1期细胞周期调控因子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近年与胶质瘤相关的研究显示,Cyclin D1和Cyclin E等起正调节作用的因子在胶质瘤中存在过表达现象,而起负调节作用的P15、P16基因在胶质瘤中多表现为以纯合性缺失为主的变异,P21、P27基因虽无明显变异,却以量的方式在胶质瘤的发生中发挥作用。这些G期调控因子均被证明与胶质瘤的恶性程度和细胞增殖活性相关,既是鉴别良恶性和判断预后的指标,又是基因治疗的候选靶基因。
- 于涛程美仙
- 关键词:G1期脑胶质瘤分子生物学细胞周期蛋白CDKS
- CT检查床专用擦拭消毒机
- 本发明涉及CT检查床专用擦拭消毒机,属于消毒清洁器械技术领域,包括箱体内安装有消毒装置、擦拭装置、消毒巾存放箱和操控系统,位于箱体的两侧设置有遮挡机构,箱体置于支撑架上,支撑架与检查床体贴合。本发明通过在箱体内设置有消毒...
- 乔玉娟于涛冯鸿燕刘楠
- 文献传递
- CT三维重建导航下行中间入路“六步法”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近期疗效研究
- 2023年
- 目的探讨CT三维重建导航下行中间入路“六步法”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纳入2019年1月至2022年9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结直肠肿瘤外科收治的151例右半结肠癌病人,择期行中间入路“六步法”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术前全部完成CT三维重建,辨识肠系膜上动脉(SMA)、肠系膜上静脉(SMV)及各分支与属支解剖,以指导术中血管精细解剖。观察指标包括:血管解剖辨识情况、术中情况、标本与病理学检查情况、术后短期结果。结果(1)术中血管解剖辨识情况:SMV存在数量变异,包括单支型SMV(94.7%)与双支型SMV(5.3%)。单支型SMV相对于SMA空间关系包括右位型(95.1%)与交叉型(4.9%)。右结肠动脉(RCA)出现率37.7%。回结肠动脉(ICA)走行于SMV前位与后位分别占45.0%与55.0%。ICA相对于回结肠静脉(ICV)的空间关系分为6种:正前位(10.6%)、前上位(20.5%)、前下位(13.9%)、正后位(12.6%)、后上位(31.1%)、后下位(11.3%)。通过术中验证,术前CT三维重建可以准确识别肠系膜上血管主干变异、RCA出现情况以及回结肠血管空间关系,二者在判断Henle干分型上具有较好一致性。(2)术中结果:手术时间(144.4±26.5)min。手术中位出血30mL(10~150 mL)。术中血管性出血5例(3.3%),均为超声刀使用不当所致的静脉损伤。(3)标本与病理学检查结果:远端切缘长度为(15.7±4.2)cm,术中清扫淋巴结数目中位数为25枚(10~53枚),清扫淋巴结数目≥12枚为147例(97.4%),第3站淋巴结检出数目中位数为6枚(3~12枚)。(4)术后短期结果:术后首次恢复排气中位时间3.5 d(2.0~5.0 d),首次恢复排便中位时间4.5 d(2.0~10.0 d)。按照Clavien-Dindo并发症分级系统,术后Ⅰ级并发症中切口并发症4例、术后低钾血症2例;Ⅱ级并发症中,1例不完全性肠梗阻、3例淋巴漏、1例吻合口出血、8例术后感染相关性事件;Ⅲ级并发症中,1例术后出现吻合�
- 郭释琦于涛崔明明刘鼎盛徐朔陈智成张宏
- 关键词:右半结肠癌右半结肠切除术腹腔镜中间入路
- 额叶癫痫患儿发作期临床症状在癫痫源区定位中的意义
- 2012年
- 目的探讨额叶癫痫患儿发作期临床症状在癫痫源区定位中的意义。方法选择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小儿神经内科2010年10月至2011年6月确诊的30例额叶癫痫患儿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进行视频脑电图检查。结果30例额叶癫痫患儿共监测到76次具有明确脑电图起源的临床发作,其中眶额区发作11次(14.5%),背外侧额区发作33次(43.4%),近中央额区发作32次(42.1%)。发作期患儿临床症状表现为头眼偏转发作(47次,61.8%)、不对称强直发作(32次,42.1%)及怪异动作发作(29次,38.2%),相关性分析表明发作多提示癫痫源区位于背外侧额区与近中央额区,但在此两区域间发作发生的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0.58、9.67、11.55,P均〉0.05)。发声、手足自动症及情绪症状多提示癫痫源区位于背外侧额区与眶额区;且情绪症状在两区域间的发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8.68,P〈0.001),提示情绪症状为眶额区特征性发作的临床表现。结论额叶癫痫患儿发作期临床症状在判断癫痫源区定位中具有一定意义,特别是情绪症状性发作,可以认为是眶额区的特征性发作,具有重要的定位诊断意义。
- 吴琼于涛王华
- 关键词:视频脑电图癫痫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