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颜小荣

颜小荣

作品数:48 被引量:75H指数:5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科技计划项目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18篇会议论文
  • 3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2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7篇内镜
  • 15篇神经内镜
  • 14篇入路
  • 11篇鼻蝶
  • 11篇垂体
  • 10篇肿瘤
  • 9篇手术
  • 9篇经鼻蝶入路
  • 9篇鼻蝶入路
  • 7篇肢端
  • 7篇肢端肥大
  • 7篇肢端肥大症
  • 7篇切除
  • 7篇细胞
  • 7篇颅咽管瘤
  • 7篇肥大
  • 6篇术后
  • 5篇血肿
  • 5篇腺瘤
  • 4篇移植瘤

机构

  • 35篇福建医科大学
  • 10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昆明医科大学
  • 1篇昆明医学院第...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四川医科大学

作者

  • 46篇颜小荣
  • 22篇康德智
  • 21篇江常震
  • 14篇王晨阳
  • 10篇林元相
  • 9篇漆松涛
  • 6篇林琳
  • 5篇吴喜跃
  • 5篇林章雅
  • 5篇张元隆
  • 5篇丁陈禹
  • 4篇陆云涛
  • 4篇潘军
  • 3篇梁金
  • 3篇梅文忠
  • 3篇周杰
  • 2篇李坚
  • 2篇张超
  • 2篇方文华
  • 2篇邓兴力

传媒

  • 7篇中国神经精神...
  • 3篇中华神经外科...
  • 2篇中国微侵袭神...
  • 2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临床解剖...
  • 1篇广东医学
  • 1篇重庆医学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中国现代神经...
  • 1篇中国卫生标准...
  • 1篇中华神经创伤...

年份

  • 5篇2023
  • 2篇2022
  • 3篇2021
  • 3篇2019
  • 5篇2018
  • 8篇2017
  • 6篇2016
  • 3篇2015
  • 4篇2013
  • 5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4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蒿甲醚对人胶质瘤细胞系U251细胞凋亡的影响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研究蒿甲醚对体外培养的人胶质瘤细胞系U251细胞凋亡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不同浓度蒿甲醚(25、50、100、200、400、800 μmol/L)作用U251胶质瘤细胞,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测定药物抑制率和半抑制浓度(IC50);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和细胞凋亡情况;Hoechst33258荧光染色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蒿甲醚对U251细胞生长抑制率随药物浓度增加而显著增加(P<0.05),同时随药物作用时间延长而显著增加(P<0.05)。药物作用24、48和72 h,其IC50分别为849.28±25.89、518.93±32.83和172.99±6.06μmol/L,三者之间均差异显著(P<0.05)。经400 μmol/L蒿甲醚作用48 h,Hochest33258荧光染色可观察到凋亡小体。经400 μmol/L蒿甲醚作用24、48、72 h,细胞凋亡率分别为(4.55±0.24)%、(12.82±1.88)%和(24.22±2.17)%,三者之间均差异显著(P<0.05);细胞周期分析显示,随着蒿甲醚作用时间的延长,G0/G1期细胞比例显著增加(P<0.05),S期和G2/M期细胞比例显著减少(P<0.05)。结论蒿甲醚能抑制U251细胞生长,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其机制可能为将细胞阻滞在G0/G1期并诱导其凋亡。
李杨邓兴力李玉颜小荣王波庞琪
关键词:胶质瘤U251细胞蒿甲醚细胞凋亡
颅脑术后继发低颅压性脑积水5例并文献复习
梅文忠张元隆颜小荣吴喜跃康德智
神经内镜辅助经幕下小脑上入路在脑深部病变手术中的初步应用
2021年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辅助经幕下小脑上入路技术的应用范围、安全性、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外科于2017年6月至2020年10月期间采用神经内镜辅助经幕下小脑上入路进行外科手术干预的19例病例,术后随访时间6~36个月。结果19例患者均获得良好的病灶显露,所有肿瘤性病变/血管畸形行全切除或部分切除,2例蛛网膜囊肿行囊肿造瘘,1例脓肿减压并囊壁部分切除。术后并发颅内感染及肺部感染各1例,余17例术后无明显临床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神经内镜辅助下经幕下小脑上入路手术治疗松果体区,脑干及小脑上蚓部等脑深部病变是可行的。
颜小荣陈嘉芳江常震王晨阳游鸿海林章雅
关键词:神经内镜幕下小脑上入路脑深部病变
颅脑术后继发低颅压性脑积水5例并文献复习
梅文忠张元隆颜小荣吴喜跃康德智
神经内镜经鼻蝶入路治疗伴肢端肥大症垂体肿瘤生化指标缓解因素分析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探讨影响神经内镜经鼻蝶入路手术治疗伴肢端肥大症垂体肿瘤患者术后生化指标缓解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至2016年11月神经内镜下经鼻蝶窦入路手术治疗的61例肢端肥大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全面内分泌学检查,包括空腹或随机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水平、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GH谷值水平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临床资料包括患者性别,年龄,术前GH值,术前IGF-1值,肿瘤是否侵犯颈内动脉下间隙,肿瘤包绕颈内动脉角度≥/<135°,Knosp分级,Hardy分级,肿瘤体积等。并对上述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61例接受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垂体肿瘤切除术的肢端肥大症患者中,术后内分泌缓解32例(52.5%)。单因素分析提示:术前GH,颈内动脉包绕角度
江常震康德智林元相何斐王晨阳颜小荣
关键词:肢端肥大症
内镜下经鼻蝶入路治疗儿童及青春期垂体腺瘤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探讨儿童及青春期垂体腺瘤的临床特点和内镜下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20岁以下垂体腺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泌乳素腺瘤14例,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8例,生长激素腺瘤6例,无功能性腺瘤3例。均行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结果肿瘤全切除28例,次全切除3例。手术并发症:暂时性尿崩症4例,脑脊液漏2例,水电解质紊乱4例。随访6个月~5年,治愈26例,缓解3例,复发2例。结论儿童及青春期垂体腺瘤多为功能性腺瘤,无功能腺瘤仅占少数。内镜下经鼻蝶入路手术是治疗儿童和青春期垂体腺瘤安全、有效的方法。
梁金漆松涛陆云涛颜小荣
关键词:垂体肿瘤神经内镜青春期
垂体腺瘤伴肢端肥大症患者双侧颈内动脉间距变化病例对照研究
2018年
目的讨肢端肥大症患者的双侧颈内动脉(internal carotid artery, ICA)间距的变化情况。方法纳入2016年8月至2018年3月期间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确诊为垂体腺瘤伴肢端肥大症患者20例作为试验组,其中男7例,女13例,年龄21~62岁,并根据试验组性别、年龄选取同期的无功能型垂体腺瘤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使用3D打印软件重建患者双侧ICA并测量ICA间距。结果相较于对照组患者而言,试验组患者的双侧ICA虹吸段膝状弯曲部的最大距离[(25.1±3.9)mm vs.(23.2±2.9)mm, P=0.041]和双侧ICA破裂孔段间距[(26.2±3.1)mm vs.(23.8±4.1)mm, P=0.022]均有明显扩大;双侧ICA海绵窦段间距[(20.7±4.3)mm vs.(22.4±3.1)mm, P=0.076]趋向于更小,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双侧ICA眼段起始部间距无明显差异[(15.7±5.1)mm vs.(16.0±2.5)mm, P=0.783]。结论肢端肥大症患者的双侧ICA间距,较无功能型垂体腺瘤患者存在差异。双侧ICA虹吸段膝状弯曲部的最大距离和双侧ICA破裂孔段间距均有明显增大。
江常震丁陈禹颜小荣张元隆林元相康德智林章雅
关键词:肢端肥大症颈内动脉
一种精准定位脑牵开装置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其公开了一种精准定位脑牵开装置,包括脑牵开机构以及精准定位导向机构,脑牵开机构用于阻挡术野周围的软组织;精准定位导向机构用于辅助脑牵开机构精准进入手术目标位置。本发明,可以将硬质导管套装在IG...
林琳颜小荣王志成江常震傅骏朱建宇王晨阳
鞍膈的解剖特点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研究鞍膈的解剖特点,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成人15例尸头标本,在显微镜下进行解剖观察和测量。结果视交叉偏向蝶鞍左侧20%(3例),居于中线上66.7%(10例),偏向右侧13.3%(2例)。鞍隔孔完全被视交叉覆盖73.4%(11例),未被完全覆盖26.6%(4例)。鞍隔孔相对于视交叉的位置偏向左侧26.7%(4例),居于中线上66.7%(10例),偏向右侧6.6%(1例)。从上面观,鞍膈呈下凹型80%(12例),平坦型13.3%(2例),上凸型6.7%(1例)。鞍隔孔测量前后径为2.20-12.10mlTl,左右径为3.10~13.40mm;依据鞍隔孔的大小将鞍膈分为3种类型:紧密型,占13.3%(2例);常见型,占73.4%(11例);扩大型,占13.3%(2例)。垂体柄靠近鞍背前缘占53.3%(8例),居中占40%(6例),6.7%(1例)位于鞍结节后缘。结论鞍隔孔大小的变异可影响垂体瘤的生长方式,熟悉鞍膈及其周围解剖结构对鞍区手术具有重要意义。.
梁金漆松涛樊俊石瑾陆云涛颜小荣
关键词:视交叉垂体柄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相关炎症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2年
19世纪RudolfVirchow在肿瘤组织中第一次发现了炎症细胞,肿瘤与炎症免疫之间的关系便成为人们研究肿瘤的一个重要途径。炎症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已逐步为人们所认识口。炎症被认为是机体抵御病原体入侵的一种机制,它是一个复杂的生物过程,包括一些细胞因子的合成与释放。当炎症反应启动天然免疫应答时,
颜小荣周杰漆松涛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