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智
- 作品数:705 被引量:1,331H指数:17
-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建筑科学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 ROSA机器人在帕金森病DBS手术中的应用
- 目的:探讨ROSA机器人在帕金森病DBS手术中的应用。方法:总结15例帕金森病患者在ROSA机器人辅助下行双侧丘脑底核脑深部刺激术治疗,分别于术后4周开机,术后一周及开机后行UPDRS评分,观察术后患者运动功能的改善情况...
- 余良宏康德智林章雅林元相郑小斌王惠清王丰
- 关键词:机器人辅助脑深部刺激术帕金森病
- 文献传递
- 运动皮层刺激术治疗丘脑痛效果初探
- 陈富勇康德智
- 椎管内硬膜下髓外血管周细胞瘤一例
- 2011年
- 患者男,36岁.因颈枕部痛、右侧肢体麻木3个月、左上肢麻木无力2个月入院.体检:颈枕部痛觉过敏,左侧躯体痛温觉正常,右侧躯体痛温觉明显减退;左上肢肌力Ⅳ级弱、肌张力略高;左上肢腱反射略亢进.MRI:颈2~3椎管内占位,增强扫描明显欠均匀强化,颈髓受压明显.
- 李锋康德智林元相连葆强王晨阳
- 关键词:血管周细胞瘤椎管内硬膜下左上肢麻木髓外椎管内占位肢体麻木
- 原创性颞枕下入路(SOT)切除大脑脚背外侧面病变病例分享及文献回顾
- 研究目的:间脑脑干交界区病变的切除是神经外科的难点。大脑脚背外侧病变位置较深,从前、后、外各个方向进入都不能直视大脑脚的背外侧面。对于这类病变,我们提出通过颞枕下入路切除代替传统的颞下入路,以增加术野的暴露范围。本研究通...
- 林福鑫吴喜跃康德智
- 文献传递
- 重型颅脑创伤术后顽固性低血压一例并文献复习
- 方文华康德智林章雅林元相吴喜跃林清松姚培森
- 高颈段椎管内血管周细胞瘤1例并文献复习
- 目的探讨椎管内血管周细胞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并进行文献复习。方法患者男性,36岁,主诉:颈枕部痛;右侧肢体麻木3月余;左上肢麻木无力2月。体检:颈枕部痛觉过敏,左侧躯体痛温觉正常,右侧躯体痛温觉明显减退;左上肢肌力4级弱...
- 李锋康德智林元相连葆强王晨阳
- 关键词:血管周细胞瘤血管外皮细胞瘤脊膜瘤椎管内
- 文献传递
- 脊髓背根入髓区切开治疗癌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远期疗效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探讨脊髓背根入髓区(dorsal root entry zone,DREZ)切开术治疗癌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远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癌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病人4例,其中3例为直肠癌侵犯骶神经致会阴区神经病理性疼痛,1例为左侧乳腺癌侵犯臂丛神经导致上肢神经病理性疼痛。4例均接受患侧损伤和疼痛节段脊髓背根入髓区切开术治疗,显微镜下用双极电凝切开病变节段脊髓背根的入髓区。随访2年以上,分别于术后2周、术后每半年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手术疗效。结果:术后2周,2例疼痛消失,2例疼痛缓解>75%。随访2年,疗效满意率逐渐下降,2例疼痛缓解>75%,1例疼痛缓解60%,1例术后6月死亡。并发症发生情况:同侧下肢深感觉障碍3例,痛觉过敏2例,在术后6月随访时均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脊髓背根入髓区切开术是一种治疗癌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安全、有效的措施。
- 陈富勇陶蔚林章雅林元相康德智
- 关键词:癌痛神经病理性疼痛
- 破裂脑动脉瘤不同时机夹闭术后的颅内压变化及临床意义
- 目的研究发病后不同时机行夹闭手术的破裂脑动脉瘤患者术后颅内压(ICP)的变化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满足纳入和排除标准的成人破裂脑动脉瘤患者行经翼点锁孔开颅夹闭手术,同时置入颅内压传感器。术后行持续ICP监测及以ICP为...
- 方文华康德智蔡嘉伟林元相余良宏张远清陈烨辉
- 关键词:脑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压
- 文献传递
- 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控制医药费用增长
- 2009年
- 文章介绍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控制医药费用增长的措施、成效及体会,旨在为广大医院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控制医药费用增长提供借鉴。
- 蒋文欣康德智庄耀明
- 关键词:医疗服务质量医院领导
- 颅内电极重建在帕金森病患者脑深部刺激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评估颅内电极重建技术应用于帕金森病患者脑深部刺激术(DBS)临床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6年1月~2017年12月接受双侧丘脑底核(STN)DBS治疗的帕金森病患者27例,基于本研究中颅内电极重建技术,根据植入电极与STN的位置关系,将病例分为3组(A组:双侧电极最佳DBS刺激触点均位于STN内;B组:仅一侧电极最佳刺激触点位于STN内;C组:双侧电极最佳刺激触点均不位于STN内)。统计分析3组病例在基线水平、术后6月、术后12月的Hoehn-Yahr分期、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第3部分(UPDRSⅢ)分值、Schwab&England日常活动评分(SE-ADL)、左旋多巴等效剂量(LEDD)的差异,并进一步通过分析基于重建电极与标准开机程控两种方式筛选的最佳刺激触点的吻合度以及触点坐标的差异,判断该项技术的准确性与可靠性。结果 STN-DBS术后3组病例在药物-关期的H-Y分期、UPDRSⅢ分值、SE-ADL分值及LEDD均不同程度改善,但在术后12月,仅有组A病例的上述分值改善仍是显著的。基于重建电极与标准开机流程两种方式筛选的最佳触点的吻合度达77.78%(42/54),二者的触点空间坐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内电极重建技术有利于研究颅内电极植入位置与DBS临床疗效的相关性,符合术后程控最佳DBS触点筛选的精度需求。
- 郑小斌余良宏万欣龙王惠清俞挺何秋林章雅康德智
- 关键词:帕金森病脑深部刺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