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义安
- 作品数:5 被引量:65H指数:5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交通大学医工(理)交叉研究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足部X形AO锁定钢板治疗肱骨大结节骨折被引量:11
- 2012年
- 目的探讨足部X形AO锁定钢板治疗肱骨大结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9年5月至2010年9月我院应用足部X形AO锁定钢板治疗的19例肱骨大结节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为闭合性损伤且骨折移位均>5 mm,其中11例伴肩关节前脱位,受伤到手术时间为2~5 d(平均3.5 d)。对骨折愈合时间、术后肩关节Constant评分、并发症等进行随访研究。结果 19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2个月,平均17.2个月。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9.4周(8~14周)。Constant评分为90.6±4.0分(77~95分),其中优16例(84.2%),良2例(10.5%),中1例(5.3%),差0例,优良率达94.7%。11例大结节骨折伴肩关节脱位者均未发生再次脱位,所有病例均无切口感染、局部皮肤麻木、肩峰下撞击、骨不愈合、大结节再移位、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结论足部X形AO锁定钢板治疗单纯肱骨大结节骨折可获得满意疗效,具有血供破坏少、骨折固定稳定和早期活动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陈强陆义安陈云丰王磊魏海峰曾炳芳张长青陆叶
- 关键词:骨折肱骨大结节锁定钢板
- 肱骨大结节骨折及治疗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2
- 2011年
- 肱骨近端骨折是临床常见的骨折,其中包括大结节骨折。但至今为止,大结节骨折的分类尚不完善。在治疗方面,以往对大结节骨折复位的精确度重视不够,骨折块往往不能达解剖复位。愈合后留下一些后遗症,如冈上肌、冈下肌及小圆肌的长度缩短,肌张力下降,收缩力不强,造成肩关节外旋、外展活动受限,同时肩关节外侧间隙变窄,上举时出现肩峰撞击症,影响肩上举运动,造成肩关节功能受限。
- 陆义安陈云丰
- 关键词:肱骨大结节骨折肱骨近端骨折骨折复位解剖复位
- MIPO技术中前侧和外侧入路治疗肱骨干骨折的疗效比较被引量:9
- 2012年
- 目的比较微创钢板接骨术(minimally invasive plating osteosynthesis,MIPO)中前侧入路和外侧入路治疗肱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0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37例肱骨干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均采用MIPO技术治疗,其中前侧钢板19例(Ⅰ组),外侧钢板18例(Ⅱ组)。Ⅰ组:男8例,女11例,年龄20~65岁,平均43.5岁。左侧8例,右侧11例。AO分型:A型7例,B型7例,C型5例。Ⅱ组:男10例,女8例,年龄28~72岁,平均48.5岁。左侧10例,右侧8例。AO分型:A型5例,B型7例,C型6例。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Ⅰ组随访时间12~23个月(平均16.9个月);Ⅱ组10~24个月(平均15.8个月)。X线片示两组骨折均获骨性愈合,Ⅰ组骨折愈合时间为(11.4±4.1)周,Ⅱ组为(12.0±3.5)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Ⅰ、Ⅱ组参照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分别为(90.1±2.1)分和(86.8±4.6)分,Mayo肘关节评分分别为(97.9±1.5)分和(95.4±2.9)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MIPO前侧入路治疗肱骨干中段骨折临床疗效优于外侧入路。
- 王建伟陆义安
- 关键词:MIPO肱骨干骨折外侧入路
- 肩锁关节解剖学研究和临床意义被引量:15
- 2012年
- 目的研究肩锁关节骨性和静态稳定结构,为肩部手术提供详细形态学资料。方法对26例成人新鲜尸体标本进行解剖,观察肩锁关节解剖形态并测量相关骨性标志和韧带的形态学参数。结果锥状韧带和斜方韧带锁骨止点中心到锁骨远端距离分别为(43.67±6.30)mm和(25.25±3.06)mm,止点宽度分别为(16.92±4.25)mm和(10.33±1.32)mm。锥状韧带长度为(15.54±3.32)mm,角度为(-116.25±10.90)°;而斜方韧带长度为(9.63±2.28)mm,角度为(75.42±11.37)°。锥状韧带和斜方韧带喙突止点相距(8.96±3.00)mm,而锁骨止点距离(13.08±3.50)mm,两条韧带呈"V"形结构。结论本研究获得了肩锁关节及其周围组织的详细形态学参数,为该部位手术提供解剖学资料。进行锁骨远端手术时应避免损伤锥韧带和斜方韧带止点,切除锁骨远端应不超过10mm以避免损伤斜方韧带。行喙锁韧带重建时要注意重建其"V"形解剖结构,以更好恢复其生理功能。
- 刘燕洁何鸿陶陈云丰王海明朱乃锋陆义安
- 关键词:肩锁关节手术治疗
- 肱骨近端骨折手术安全区的解剖学研究和临床意义被引量:23
- 2011年
- 目的测量旋肱前动脉和腋神经解剖学数据,为寻求肱骨近端骨折手术安全区提供必要的解剖学依据。方法 20具成人尸体标本,用游标卡尺测量肱骨近端旋肱前动脉、腋神经相对于手术切口和骨性标志的距离。结果肩峰锁骨端下缘与旋肱前动脉上缘垂直距离为(5.1±0.2)cm(4.6~5.5 cm)、小结节顶点与旋肱前动脉上缘垂直距离为(2.5±0.2)cm(2.0~3.0 cm)、旋肱前动脉的横径为(2.6±0.2)mm(2.2~3.1 mm)、旋肱前动脉与肱骨干长轴的夹角为(14±4)°(5~22°)、肩峰前下缘与腋神经上缘的垂直距离为(6.3±0.5)cm(5.2~7.0 cm)、大结节顶点与腋神经上缘的垂直距离为(3.5±0.2)cm(3.2~4.1 cm)、腋神经与肱骨干长轴垂线的夹角为(22±7)°(8~37°)、三角肌前外1/3间隙处腋神经横径为(4.2±0.8)mm(3.7~5.5 mm)。结论本研究得出了旋肱前动脉和腋神经上方相对于手术切口和骨性标志的安全区,以避免在肱骨近端骨折手术时损伤旋肱前动脉和腋神经。
- 朱乃锋张睿陈云丰陆叶何鸿陶陆义安
- 关键词:肱骨近端安全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