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钟梅慧

作品数:4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江西省儿童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免疫
  • 2篇肿瘤
  • 2篇细胞
  • 2篇临床病理
  • 2篇淋巴
  • 2篇淋巴瘤
  • 2篇儿童
  • 2篇病理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瘤
  • 1篇遗传学
  • 1篇遗传学特征
  • 1篇原位
  • 1篇原位杂交
  • 1篇增生
  • 1篇侵袭性
  • 1篇肿瘤治疗
  • 1篇文献复习
  • 1篇细胞淋巴瘤
  • 1篇细胞肿瘤

机构

  • 4篇江西省儿童医...
  • 1篇江西省肿瘤医...
  • 1篇南昌市第一医...

作者

  • 4篇杨文萍
  • 4篇钟梅慧
  • 3篇徐红艳
  • 3篇黄慧
  • 2篇曾松涛
  • 2篇黄传生
  • 2篇吴艳
  • 1篇张守华
  • 1篇谭梅军
  • 1篇周俊霖
  • 1篇周建洪
  • 1篇宫丽平
  • 1篇曾华
  • 1篇熊枫
  • 1篇朱才娣
  • 1篇傅荣华

传媒

  • 1篇中华病理学杂...
  • 1篇中华小儿外科...
  • 1篇基础医学与临...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0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儿童不消退型先天性血管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不消退型先天性血管瘤(NICH)患儿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对22例NICH临床资料、组织形态和免疫组织化学进行分析。结果22例NICH患儿男14例,女8例,就诊平均年龄4.2岁。发病部位:头面部5例、颈部3例、躯体6例、上肢5例、下肢3例。组织学呈不规则的结节状或小叶状结构,血管内皮细胞核突出血管腔内,呈现“钉突样”,结节中央通常可见1条或多条管壁厚薄不一的引流血管;小叶间为纤维组织间隔和纤维脂肪间隔,纤维组织中通常可见异常的动脉和静脉结构,小叶边缘可见淋巴管样的结构;3例可见血栓。免疫组织化学均表达CD34(22/22)、CD31(22/22)、平滑肌肌动蛋白(22/22)、波形蛋白(22/22),D2-40表达位于结节边缘,所有病例不表达Glutl。结论NICH属于良性病变,预后较好,病理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和组织形态特点,免疫组织化学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杨文萍徐红艳曾松涛傅荣华曾华谭梅军吴艳熊枫黄慧钟梅慧张守华周俊霖
关键词:血管瘤儿童
促纤维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被引量:6
2004年
杨文萍周建洪钟梅慧
关键词:DSRCT促纤维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临床病理诊断侵袭性文献复习免疫组化
儿童与成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Hans、Choi免疫分型和C-MYC基因特征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各年龄组的Hans、Choi免疫分型及C-MYC基因特征。方法收集60例DLBCL临床病理资料并进行随访,其中儿童组17例、成人组43例。用免疫组化SP法观察CD10、BCL-6、MUM1、FOXP1、GCET1及CD5蛋白表达,根据Hans及Choi免疫分型标准分型;用间期荧光原位杂交法检测C-MYC基因。结果 1)Hans分型:儿童DLBCL组GCB型11例,non-GCB型6例;成人组DLBCL中GCB型9例,non-GCB型34例(P<0.05)。2)Choi分型:儿童DLBCL组GCB型13例,ABC型4例;成人DLBCL组GCB型13例,ABC型30例(P<0.01)。3)C-MYC基因:儿童组DLBCL中C-MYC基因断裂6例;成人组DLBCL中C-MYC基因正常43例(P<0.01)。结论儿童DLBCL以GCB型为主,预后较好;成人DLBCL以non-GCB或ABC型为主,预后相对较差,儿童DLBCL的C-MYC基因断裂明显高于成人。
徐红艳黄慧杨文萍黄传生钟梅慧
关键词:淋巴瘤免疫分型原位杂交
儿童散发性伯基特淋巴瘤免疫表型、分子遗传学特征
杨文萍黄慧宫丽平徐红艳黄传生吴艳曾松涛朱才娣钟梅慧
该项目属医疗卫生领域。儿童恶性淋巴瘤占儿童恶性肿瘤的第二位[1],伯基特淋巴瘤(Burkitt Lymphoma,BL)是其主要病理类型[2],具有高度侵袭性,不及时有效治疗,病人短期内会复发死亡。然而BL在形态及免疫表...
关键词:
关键词:伯基特淋巴瘤肿瘤治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