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辛萍

作品数:21 被引量:79H指数:5
供职机构:江西省儿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西省卫生厅立项课题江西省卫生厅科技计划项目星火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8篇新生儿
  • 6篇换血
  • 5篇胆红素
  • 5篇血疗
  • 5篇疗法
  • 5篇静脉
  • 5篇换血疗法
  • 5篇红素
  • 4篇胆红素血症
  • 4篇同步换血
  • 4篇外周
  • 4篇高胆红素
  • 4篇高胆红素血症
  • 3篇动静脉
  • 3篇治疗新生儿
  • 3篇同步换血疗法
  • 3篇外周动静脉
  • 3篇外周动静脉同...
  • 3篇外周动静脉同...
  • 3篇护理

机构

  • 21篇江西省儿童医...
  • 1篇杭州师范大学

作者

  • 21篇辛萍
  • 9篇涂满梅
  • 7篇王启新
  • 7篇何玲
  • 5篇江英
  • 5篇聂娇
  • 4篇陈丽萍
  • 4篇卢文青
  • 3篇汪金秀
  • 3篇袁芩
  • 3篇杨丽清
  • 2篇晏萍兰
  • 2篇李翠
  • 1篇熊玲
  • 1篇余英
  • 1篇卢文清
  • 1篇周根水
  • 1篇晏长红
  • 1篇曾丽春
  • 1篇章玮莉

传媒

  • 3篇实用临床医学...
  • 3篇江西医学院学...
  • 1篇当代医学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实用儿科临床...
  • 1篇江西医药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护士进修杂志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中国实用护理...
  • 1篇护理实践与研...
  • 1篇中国保健营养...
  • 1篇全科护理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按摩与康复医...
  • 1篇南昌大学学报...
  • 1篇当代护士(下...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2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持续静脉泵入咪哒唑仑治疗新生儿顽固性惊厥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咪哒唑仑治疗新生儿顽固性惊厥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气、乳酸的影响。方法:将62例新生儿顽固性惊厥患儿,分为咪哒唑仑治疗组(治疗组)和利多卡因对照组(对照组)。治疗组加用咪哒唑仑,最初剂量为0.05~0.1 mg/(kg.h)静脉泵入,惊厥未控制,则每10~30 min以0.05 mg/(kg.h)的幅度加量,直至惊厥完全控制,最大剂量为0.4 mg/(kg.h)。抽搐停止后12~24 h下调咪达唑仑剂量,0.05 mg/(kg.h),2~4 h 1次,当调至0.05~0.1 mg/(kg.h)时维持12~24 h停药。对照组加用利多卡因,6 mg/(kg.d),分3次加入5%葡萄糖10 ml静脉滴注持续1 h,连用5~7天。两组同时监测血气、乳酸。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8%,较对照组(46.7%)明显增高(χ2=35.59,P〈0.01)。治疗组止惊时间(0.321±0.381)h,较对照组(0.455±0.971)h明显缩短(t=6.39,P〈0.01)。治疗组神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同时血气随病情改善在24 h内恢复正常,治疗组有效率93.6%(30/32),较对照组有效率46.7%(14/30)明显增高(χ2=16.66,P〈0.01)。治疗组治疗后血乳酸为(3.35±1.23)μmol/L,较对照组治疗后(6.87±3.82)μmol/L明显减少(t=-4.79,P〈0.01)。结论:咪哒唑仑治疗新生儿顽固性惊厥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少。
何玲王启新辛萍陈丽萍卢文青郭建明江英晏长红
关键词:新生儿顽固性惊厥咪哒唑仑静脉泵入
两种途径部分换血治疗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的对照研究及换血量探讨被引量:5
2005年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途径(抽血-输液)部分换血(PET)治疗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NP)的疗效及最佳换血量。方法:把60例需要部分换血治疗的NP患儿随机分为周围静脉-周围静脉途径30例和桡动脉-周围静脉途径30例。换血量根据病情轻、重分为4~10.9mL/kg和11~25mL/kg。结果:两种途径部分换血后红细胞压积(HCT)均显著下降,分别从换血前的0.67±0.03和0.66±0.03降至换血后24h的0.57±0.03和0.58±0.04,两组前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1),两组间HCT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两种不同换血量均可使NP患儿血化验指标恢复正常,不同程度疾病的换血量差异有显著性,重度红细胞增多症组换血量多于轻度组(P<0.01)。结论:周围静脉-周围静脉途径与桡动脉-周围静脉途径部分换血治疗NP均有效,且效果相同,周围静脉-周围静脉途径操作简便,临床上尤其是基层临床可采用此途径及时救治NP患儿。4~10.9mL/kg和11~25mL/kg换血量均可治愈NP患儿,疾病程度愈重换血量愈大。
何玲王启新陈丽萍卢文清辛萍
关键词:红细胞增多症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换血量疾病程度
无肝素化连接装置在新生儿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无肝素化装置在新生儿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中的应用。方法将80例不同疾病的患儿按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2组:对照组(肝素组)和试验组(无肝素组),每组40例。肝素组行直式动脉置管端外接T型连接管和三通管接头,三通管两端分别接肝素钠生理盐水和排血管,生理盐水和排血管的输注速度均由输液泵控制进行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无肝素组行Y型留置针动脉置管后一端接排血管,但无须肝素抗凝,排血管的输注速度由输液泵控制进行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观察2组患儿换血前后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及换血中堵管、再穿刺等情况。结果 2组患儿换血后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水平与换血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肝素组患儿换血后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水平与无肝素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肝素组患儿在换血中堵管率和再穿刺率均明显高于无肝素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无肝素化连接装置在输液泵全自动控制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中安全、有效,且简单、易行。
聂娇辛萍袁芩涂满梅
关键词:换血疗法间接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新生儿
新生儿水痘9例分析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探讨新生儿水痘的临床诊断、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对江西省儿童医院新生儿科2003-01/2009—03收治的9例确诊为新生儿水痘患儿的病历进行回顾分析。结果:2例先天性水痘病例合并内脏器官受累,皮疹分别持续12、14d全部结痂,治愈出院;另2例先天性水痘病例及5例生后感染的后天性水痘患儿,经治疗2~5d,热退,皮疹大部分结痂,无新皮疹出现,好转出院,无死亡病例。结论:新生儿水痘误诊率高.应尽快确诊,及时隔离并治疗,预后好。
卢文青王启新何玲辛萍
早产儿PICC两种置管途径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早产儿PICC两种置管途径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0月本院早产儿病房行PICC置管的153例早产儿,根据其置管途径不同进行分组,将采用上肢静脉置管的76例早产儿作为对照组,采用下肢静脉置管的77例早产儿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儿PICC置管时出血量、操作时间、留置时间、一次置管成功率、异位发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置管时出血量、操作时间及留置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一次置管成功率及异位发生率分别为76.6%、6.5%,均明显优于对照组51.3%、39.5%(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6%,明显低于对照组14.5%(P<0.05)。结论早产儿经下肢静脉PICC置管有效性及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涂满梅辛萍余英李翠
关键词:早产儿PICC置管途径
不同留置针在新生儿换血疗法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比较2种留置针在新生儿换血疗法中的应用效果,为不同个体合理选择动脉置管留置针提供依据。方法将245例因换血术需动脉置管的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采用直式留置针)和观察组(采用安全型留置针),比较2组患儿针刺伤、堵管、脱管及血液污染率,不同体重患儿一次穿刺成功率。结果对照组针刺伤、脱管及血液污染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重<3kg患儿中,对照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换血患儿进行动脉置管时应尽量选用安全型留置针,从而减少针刺伤、脱管及血液污染的发生。但对于体重在3kg以下患儿应选用直式留置针,以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患儿的痛苦。
涂满梅辛萍聂娇汪金秀
关键词:安全型换血疗法
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被引量:6
2002年
目的探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在多功能心电监护仪监测下,采用留置针头行外周动脉抽血,外周静脉输血,速度45ml/min,换血前后行血常规、血生化、肝功能、血培养等检查。结果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分别下降了50.80%、50.52%(P<0.01),平均换血量150ml/kg,迅速改善了机体内环境。结论外周同步换血疗法疗效好,副作用少,安全、经济,值得继续探讨。
王启新何玲江英袁岑辛萍周根水詹美玲欧阳玲
关键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
新生儿水痘患儿的临床护理体会被引量:1
2010年
水痘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出疹性传染病。病毒存在于鼻咽部分泌物、血液及疱疹的浆液中,通过飞沫或接触传播。水痘的临床特点为全身症状轻微和分批出现的皮肤黏膜斑疹、丘疹、疱疹和结痂并存,皮疹呈向心性分布。本病并发症多,伴有肺炎及心衰、呼吸衰竭,死亡率高,病后可获得持久的免疫力。2003年1月~2009年3月我院收治了9例水痘患儿,经及时治疗和护理均康复出院,现将临床观察和护理方法报告如下。
辛萍
关键词:新生儿水痘护理
儿科护士心理韧性、组织承诺水平调查及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对儿科护士心理韧性及组织承诺关系进行探讨,为针对性护士心理干预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心理韧性量表与中国职工组织承诺量表对江西省某三级甲等儿童专科医院的481名儿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以儿科护士组织承诺总分作为应变量,以护士一般情况资料及心理韧性3个维度及总分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儿科护士心理韧性得分为(97.76±10.77)分,组织承诺得分为(90.27±11.94)分,两量表各维度得分之间呈正相关。其中婚姻状况及心理韧性总分是影响儿科护士组织承诺的相关因素,可解释护士组织承诺31.8%的变异(F=113.08,P=0.000)。[结论]儿科护士心理韧性及组织承诺水平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护理管理者应结合护士自身心理韧性水平及相关影响因素,来对儿科护士进行科学管理,提升护士职业归属成就感。
辛萍雷佳芳熊玲刘青涂满梅
关键词:儿科护士心理韧性组织承诺
两种密闭式吸痰法对新生儿呼吸衰竭的影响
2012年
目的:探讨两种密闭式吸痰法对新生儿呼吸衰竭的影响.方法:将60例呼吸衰竭并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新生儿按上机日期单、双号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密闭式吸痰法,观察组采用高氧法密闭式吸痰.对比分析两组患儿吸痰前1min与吸痰后3min及5min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平均动脉压(MAP)的变化.结果:对照组吸痰前后HR、SPO2、MA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约0.05);观察组吸痰前后HR、SPO2、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跃0.05).结论:高氧法密闭式吸痰能保持患儿血流动力学的相对稳定,维持较好的氧合状态,且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涂满梅辛萍汪瑾汪金秀聂娇
关键词:密闭式吸痰新生儿呼吸衰竭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