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预后
  • 2篇蛋白
  • 2篇血浆
  • 2篇血清
  • 2篇血性
  • 2篇衰竭
  • 2篇脓毒
  • 2篇重症
  • 2篇微小RNA
  • 2篇疗效
  • 2篇临床价值研究
  • 2篇梗死
  • 1篇弹力
  • 1篇电解质紊乱
  • 1篇端脑
  • 1篇多索茶碱
  • 1篇心肌
  • 1篇心肌梗死
  • 1篇信号
  • 1篇信号通路

机构

  • 14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14篇苟鑫
  • 13篇马斌
  • 12篇封凯旋
  • 9篇罗向阳
  • 1篇封启明
  • 1篇王小兵
  • 1篇李颖川

传媒

  • 3篇贵州医药
  • 2篇国际免疫学杂...
  • 2篇医学研究杂志
  • 1篇蚌埠医学院学...
  • 1篇中国药业
  • 1篇现代消化及介...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中国急救复苏...
  • 1篇宁夏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1
  • 6篇2020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3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替加环素治疗多重或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引起的重症肺炎的疗效评价及肺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2
2020年
目的探讨替加环素治疗多重或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引起的重症肺炎的疗效及肺功能影响。方法将106例重症肺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3例,对照组进行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替加环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临床指标恢复时间、CRP、WBC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住院时间,同时分析细菌清除率和脱机成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临床指标恢复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CRP、WB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细菌清除率、脱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重症肺炎患者进行替加环素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CRP、WBC水平,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黄晓丽苟鑫封凯旋凌杰兵马斌周淏罗向阳
关键词:替加环素重症肺炎疗效评价肺功能
床边间歇性血液透析治疗老年重症肾衰竭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瘦素和微小RNA-30a水平的影响被引量:9
2020年
目的探讨床边间歇性血液透析治疗老年重症肾衰竭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瘦素和微小RNA-30a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4例重症肾衰竭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普通血液透析治疗,研究组进行床边间歇性血液透析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情况、对血清瘦素和微小RNA-30a水平的影响及生活质量评估。结果研究组临床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瘦素和微小RNA-30a水平均有所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肌酐水平、尿素水平均有所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认知功能、社会功能、角色功能及躯体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重症肾衰竭患者治疗中应用床边间歇性血液透析治疗效果良好,血清瘦素及微小RNA-30a得到控制并有所降低,肾功能指标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显著提升。
苟鑫黄晓丽周建封凯旋马斌周淏罗向阳
关键词:电解质紊乱血清瘦素
IL-33、HMGB1、microRNA-122在脓毒症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探究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33、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 B1,HMGB1)、microRNA-122在脓毒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于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金山分院接受治疗的脓毒症患者60例,并根据患者脓毒症严重程度分为脓毒症组(32例)和重症脓毒症组(28例),随机选取同期于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30例)。抽取三组研究对象清晨空腹静脉血5 mL并进行离心处理,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IL-33水平,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HMGB1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microRNA-122表达,并对IL-33、HMGB1、microRNA-122在脓毒症中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脓毒症组和重症脓毒症组患者血清IL-33、HMGB1表达水平和microRNA-122相对表达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36.39,22.06和56.43,P值均<0.05)。重症脓毒症患者血清IL-33、HMGB1表达水平和microRNA-122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脓毒症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4.87±2.03)pg/mL比(12.66±1.97)pg/mL,(137.69±24.51)μg/L比(80.66±12.97)μg/L,(1.63±0.08)比(1.35±0.05),t值分别为4.27,11.46和16.47,P值均<0.05)]。对IL-33、HMGB1、microRNA-122在脓毒症中表达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IL-33与HMGB1,IL-33与microRNA-122,HMGB1与microRNA-122表达水平变化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73、0.76、0.59,P值均<0.05)。结论:IL-33、HMGB1、microRNA-122在脓毒症中表达异常,并且三者之间具有一定相关性,对IL-33、HMGB1、microRNA-122表达水平进行检测能够为脓毒症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的临床诊断提供一定的帮助。
马斌苟鑫凌杰兵黄晓丽
关键词:脓毒症高迁移率族蛋白B1白细胞介素-33
Notch/Hes1信号转导通路在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机制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 acute pancreatitis,SAP)并发急性肺损伤中Notch/Hes1信号转导通路的活性以及下游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变化规律。方法选取健康成年雄性大鼠40只,随机分对照组(10只)和研究组(30只),通过鼻胆管(biliary drainage,BD)针胰胆管逆行注入牛磺胆酸,建立SAP急性肺损伤大鼠模型。研究组在建模后6、12、18 h采用HITACHI 76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操作检测血淀粉酶、血气分析以及肺组织含水率,显微镜下进行胰腺和肺组织病变程度评分。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组织Notch/hes1活性的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中IL-6,TNF-α的含量。对照组在术后也进行上述相关指标的检测。结果造模后的研究组大鼠肺损伤程度较对照组逐渐加重,组织含水量及PaCO2逐渐升高(F值分别为100.614和29.843,P值均<0.05)。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提示Notch/Hes1信号转导通路在肺损伤发展的过程中逐步被激活,至18 h达到峰值。在建模6 h以及18 h后,Notch/Hes1信号转导通路下游细胞因子IL-6、以及TNF-α血清中的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且在18 h达到最高值[6 h(IL-6,TNF-α):(1125.43±247.45)pg/L比(731.32±125.43)pg/L,(213.45±65.36)pg/L比(125.76±27.68)pg/L;18 h(IL-6,TNF-α):(2147.56±326.54)pg/L比(731.32±125.43)pg/L,(324.47±88.67)pg/L比(125.76±27.68)pg/L],研究组与对照组IL-6、以及TNF-α血清含量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62.790和14.881,P值均<0.05)。Notch/Hes1信号转导通路活性与肺损伤程度呈显著线性正相关(r=0.681,P<0.05)。结论SAP早期肺组织中Notch/Hes1信号传导通路逐步被激活,导致下游细胞因子IL-6以及TNF-α表达上调,与肺组织中的浸润、急性肺损伤的发生和进展密切相关。
苟鑫黄晓丽封凯旋马斌周淏罗向阳
关键词:重症急性胰腺炎急性肺损伤信号通路
HBP、NT-proBNP及β_(2)-MG与脓毒血症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及预后评估价值被引量:2
2024年
目的探讨肝素结合蛋白(HBP)、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及β_(2)-微球蛋白(β_(2)-MG)与脓毒血症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并分析其对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3年6月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金山分院诊治的脓毒血症患者69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病情严重程度将患者分为一般脓毒血症组(23例)、严重脓毒血症组(23例)和脓毒血症休克组(23例),另选取同期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金山分院住院的非脓毒血症患者23例为对照组。根据28 d病死率将脓毒血症患者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检测并比较各组患者血清HBP、NT-proBNP、β_(2)-MG水平及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血清HBP、NT-proBNP、β_(2)-MG水平与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并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其对脓毒血症患者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一般脓毒血症组、严重脓毒血症组、脓毒血症休克组血清HBP、NT-proBNP、β_(2)-MG水平及APACHEⅡ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HBP、NT-proBNP、β_(2)-MG水平及APACHEⅡ评分表现为一般脓毒血症组<严重脓毒血症组<脓毒血症休克组,任意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血清HBP、NT-proBNP、β_(2)-MG水平及APACHEⅡ评分均高于生存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脓毒血症患者血清HBP、NT-proBNP、β_(2)-MG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645、0.776、0.593,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HBP、NT-proBNP、β_(2)-MG联合检测预测脓毒血症患者死亡的AUC为0.870(95%CI:0.730~1.000),明显高于HBP、NT-proBNP、β_(2)-MG单独检测的AUC[0.768(95%CI:0.598~0.937)、0.792(95%CI:0.653~0.932)、0.814(95%CI:0.645~0.98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705,P=0.007;Z=2.496,P=0.013;Z=2.126,P=0.033)。结论检测血清HBP、NT-proBNP、β_(2)-MG水平有助于判断脓毒血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
苟鑫封凯旋马斌王小兵黄晓丽
关键词:脓毒血症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病情严重程度预后
miR-223、miR-200b、miR-199a-5p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 探讨微小RNA(miR)-223、miR-200b、miR-199a-5p在缺血性脑卒中(IS)患者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21年3月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金山分院IS患者13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90 d后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分为预后不良组(n=51,mRS评分>2分)和预后良好组(n=81,mRS评分≤2分)。比较两组基线资料,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mRS评分,血清miR-223、miR-200b、miR-199a-5p,分析上述血清指标与NIHSS、mRS评分的相关性,探讨IS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评价上述血清指标对IS预后的预测价值及不同表达与IS预后的关系。结果 预后不良组血清miR-223、miR-199a-5p表达高于预后良好组,血清miR-200b表达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miR-223、miR-199a-5p与NIHSS、mRS评分呈正相关,miR-200b与NIHSS、mRS评分呈负相关(P<0.05);将卒中分型、NIHSS评分、血小板计数、发病至治疗时间等其他因素控制后,血清miR-223、miR-200b、miR-199a-5p与IS预后不良(mRS评分)显著相关(P<0.05);血清miR-223、miR-200b、miR-199a-5p联合预测IS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最大,为0.928;miR-223、miR-199a-5p高表达者预后不良发生率高于低表达者,miR-200b低表达者预后不良发生率高于高表达者(P<0.05)。结论 血清miR-223、miR-199a-5p过表达和miR-200b表达缺失均与IS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神经功能恶化有关,可为患者预后预测提供参考依据。
马斌苟鑫黄晓丽周淏罗向阳封凯旋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预后
急性大面积脑梗死发生出血性转化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急性大面积脑梗死(acute massive cerebral infarction,AMCI)患者出血性转化(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HT)的危险因素,并寻找可能的预测因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20年6月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金山分院收治的156例AMCI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根据患者入院2周内是否并发HT将其分为HT组(n=49)和NHT组(n=107)收集研究对象临床病历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MCI患者并发HT的影响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影响因素对HT的预测价值。结果HT组年龄大于NHT组,收缩压、空腹血糖(FBG)、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NLR)水平高于NHT组,低密度脂蛋白(LDL-C)、淋巴细胞计数(lymphocyte count,LY)水平低于NHT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FBG、WBC、NEUT、NLR升高是AMCI患者并发HT的独立危险因素(OR=1.108、1.319、1.269、1.635,P均<0.05),LDL-C、LY升高是AMCI患者并发HT的保护因素(OR=0.854、0.925,P均<0.05)。NLR能有效预测AMCI患者HT发生,AUC为0.816(95%CI:0.755~0.861),截断值为7.30,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77.14%、86.59%,准确性为82.23%。结论高血糖以及WBC、NEUT、NLR升高是AMCI患者发生HT的独立危险因素,LDL-C和LY升高是保护因素,其中NLR能有效预测AMCI患者HT发生风险。
马斌凌杰兵苟鑫黄晓丽罗向阳封凯旋
关键词:急性大面积脑梗死出血性转化
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对呼吸机相关性肺部真菌感染诊断的临床价值研究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研究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对呼吸机相关性肺部真菌感染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ICU进行有创机械通气48h以上,临床确诊均为肺部真菌感染的34例患者作为试验组,以33例无真菌感染的健康献血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抽取静脉血做(1,3)-β-D-葡聚糖检测(G试验),将试验结果与病原学诊断结果相比较,计算G试验的敏感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性。结果试验组患者血浆(1,3)-β-D-葡聚糖定量检测有32例阳性,血浆(1,3)-β-D葡聚糖含量为96.10±12.31pg/ml;对照组患者血浆(1,3)-β-D-葡聚糖定量检测有3例阳性,血浆(1,3)-β-D-葡聚糖含量为4.30±1.77pg/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的敏感度与特异性为94.11%、90.90%;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的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为91.43%、93.75%。结论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诊断呼吸机相关性肺部真菌感染具有快速、可靠等优点,有较高的敏感度、特异性和准确性。
封凯旋马斌黄晓丽凌杰兵苟鑫周淏崔轶坤罗向阳
关键词:肺部真菌感染呼吸机相关性
早期血乳酸动态变化对热射病预后的评判价值
2020年
目的:探讨动态乳酸监测在热射病患者预后判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 2017 年 5 至 2018 年 5 月于我院收治的 30 例热射病确诊患者作 为研究对象,根据其预后结局分为存活组和病死组,检测入院 0h、24h、 48h、72h 患者外周静脉血乳酸水平。结果:经抢救 24h 后,存活组乳酸值 明显降低,且在 48h、72h 后逐步恢复至正常水平;但病死组乳酸结果未见 下降改变,反而有升高趋势。两组 0h、24h、48h、72h 血乳酸测定值的差 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早期血乳酸动态变化在热射病预后 的评判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患者早期乳酸水平降低时可提示预后良好。
封凯旋李颖川苟鑫黄晓丽马斌周淏罗向阳
关键词:血乳酸热射病
血栓弹力图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术后抗血小板治疗的应用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术后抗血小板治疗的应用。方法将10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A组(阿司匹林和氯呲格雷进行抗血小板治疗)和B组(TEC血凝状况监测)各50例,观察两组患者凝血功能、TEC参数、血小板抑制率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B组患者APTT、TT低于A组,PT高于A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患者FIb、DD高于A组(P<0.05);B组R值、K值、MA值、Angle值均高于A组(P<0.05);B组ARA途径、ADP途径血小板抑制率高于A组(P<0.05);B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A组(P<0.05)。结论血栓弹力图监测能够为临床用药提供实质性指导,能够确保抗血小板药物应用的合理性,增强血小板的抑制效应,进而降低患者术后出现的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马斌封凯旋凌杰兵苟鑫黄晓丽封启明
关键词:血栓弹力图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抗血小板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