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涛
- 作品数:22 被引量:50H指数:4
- 供职机构:烟台毓璜顶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烟台市科学技术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内膜下血管成形术治疗股浅动脉长段完全闭塞性病变
- 2009年
- 目的观察应用内膜下血管成形术治疗股浅动脉长段完全闭塞性病变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了应用内膜下血管成形术治疗的3例股浅动脉长段完全闭塞性病变的临床资料和技术操作。结果本组3例患者均获得了技术成功,随访6~15个月,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术后6个月的近期通畅率为100%,未发生与技术操作相关的并发症。结论内膜下血管成形术治疗长段股浅动脉闭塞安全有效,近期疗效令人满意,但其长期疗效仍需进一步观察。
- 郑延波刘胜王涛生琦瑞
- 关键词:股浅动脉
- 经皮穿刺腰椎间盘直接减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研究
- 在传统意义上的后入路经皮穿刺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PLD)治疗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类型、不同部位和不同突出程度病例采取了不同的穿刺定位入路方式,以探索CT或DSA引导下经皮穿刺L2~S1椎间盘直接减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
- 生琦瑞刘胜郑延波宋雪鹏姜文进孙博林王涛
-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经皮穿刺髓核摘除术适应症
- 文献传递
- 经皮颈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手术器械的改良与应用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探讨应用改良器械行经皮颈椎间盘髓核摘除术(PCD)的安全性及效果。方法:自1994年8月开始,通过对人体颈部解剖与影像学断面图像的对照研究,自行改良设计制作了新的手术器械(包括空心穿刺针、髓核夹取钳及颈椎间冲洗吸引器),以3条成年犬为实验对象,进行PCD操作,观察穿刺的安全性。于1995年5月应用于临床,采用钳取和环锯局部切割相结合方式实现突出部位直接减压并以双腔式冲洗吸引器行椎间隙内0.08~0.1kPa负压吸引术,其中资料完整者252例,共306枚椎间盘。结果:3条试验犬行36次经皮穿刺有1次回血;临床应用病例中经皮穿刺椎间盘过程发现少许回血者13例,胸闷和心前区疼痛2例,撤针后重新穿刺均获成功,顺利完成手术。未发现术后感染和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改良后的PCD施术方法和手术器械可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从而减轻了施术医师和患者的心理压力,有利于该疗法的应用。
- 生琦瑞姜文进郑延波宋雪鹏刘胜王涛
- 关键词:颈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放射学介入性
- 经腹穿刺腰椎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的临床应用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评价经腹穿刺腰椎椎间盘髓核摘除术(TAL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522例腰椎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压腹定位仪腹部施压避开肠管及血管,空心针穿刺椎间盘前缘,逐级套管建立手术通道,经反复钳取髓核组织及负压切吸,实现椎间盘突出部位直接减压。术后随访6~48个月并对随访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522例患者中520例完成TALD,2例因严重肠粘连无法压开肠管而放弃手术,1例术后并发乙状结肠损伤及椎间盘感染。手术穿刺成功率99.4%,无血管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总有效率93.3%。结论经腹穿刺腰椎椎间盘髓核摘除术能直接摘除突出部位的椎间盘组织,达到直接减压的效果,手术安全性高,创伤小,疗效好。TALD可作为L5~S1椎间盘突出的常规术式,为L2~L5椎间盘突出的一种补救方式,L1~L2椎间盘不宜行TALD治疗。
- 姜文进生琦瑞郑延波宋雪鹏刘胜孙博琳王涛
- 关键词: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经腹穿刺放射学介入性
- C臂CT引导下经皮穿刺射频消融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应用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探讨C臂CT(CBCT)引导下经皮穿刺射频消融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32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共351个病灶,行射频消融治疗378例次。137例患者在螺旋CT(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 SCT)引导下行射频消融165例次(SCT组),185例患者在CBCT引导下行射频消融213例次(CBCT组)。结果手术技术成功率为100%。术后1个月疗效评估,SCT组与CBCT组临床缓解率分别为97.0%(133/137)、96.2%(177/185)。术后总死亡率0.31%(1/322),总并发症发生率为4.1%(15/378),其中SCT组为10.9%(18/165),CBCT组为2.3%(5/213),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11.93,P<0.05)。结论 CBCT引导下经皮穿刺射频消融术治疗原发性肝癌具有可行性和安全性,优点是实时监测、定位准确、可以多角度、不受其他脏器的干扰、时间短。缺点是术者要直接接触射线。没有碘油沉积或没有明确标记显示不清的病灶,则需结合术前CT或MRI结果准确定位。
- 王涛姜文进郑延波宋雪鹏刘胜孙博琳王立刚宋海洋姜雨田
- 关键词:射频消融原发性肝癌三维重建
- 人工智能在心血管外科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
- 2024年
- 随着ChatGPT引发的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热潮,AI在辅助心血管外科疾病诊疗中成为医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基于AI和深度学习技术开发的一系列辅助系统,包括疾病预测、风险分级、诊断和治疗方案规划等,为提高临床诊疗效率和准确性、降低错漏失误率、减少医疗资源浪费以及解决医疗资源短缺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法。本文首先总结分析了心血管外科与AI关注的共同点,随后列举了AI在血管外科手术和心外科手术中的应用实例,并深入分析其异同以及各种应用之间的系统关系,最后探讨了AI技术在心血管外科疾病领域的指导意义和研究进展,旨在为新一代AI辅助诊断和治疗方案规划软件的开发以及在心血管外科临床实践中的落地转化和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 姜宁王涛林琰超徐培国
-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外科手术人工智能疾病诊疗
- 经皮椎体附件和扁平骨骨水泥成形术治疗转移性骨肿瘤
- 目的:探讨经皮骨水泥成形术治疗椎体附件和扁平骨骨转移性肿瘤的施术方法和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对14例椎体附件和扁平骨转移性骨肿瘤患者17个部位在透视或CT监控下行经皮骨水泥成形术,术中对病灶直径大于3cm者采取了自...
- 生琦瑞王涛姜文进宋雪鹏郑延波刘胜孙博琳
- 关键词:转移性骨肿瘤临床疗效骨水泥
- 文献传递
- 125I粒子条联合胆道内支架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疗效被引量:17
- 2016年
- 目的评价125I粒子条联合胆道内支架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收集2010年9月至2013年2月山东省烟台毓璜顶医院收治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50例,其中行125I粒子条联合胆道内支架治疗24例(研究组),单纯行胆道内支架术26例(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肿瘤相关标志物的变化情况,以及胆道内支架的通畅状况和患者的生存时间。结果研究组24例患者共成功置入125I粒子条30条,共450枚粒子。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后黄疸情况均明显改善。研究组患者术后2个月糖类抗原199(CA-199)和糖类抗原242(CA-242)的水平,与术前比较,均明显下降(P=0.003和P=0.004);而癌胚抗原(CEA)的水平与术前比较虽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2个月CA-199、CA-242和CEA的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患者的支架通畅率为83.3%(20/24),对照组为57.7%(15/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8)。研究组患者的支架通畅时间为1~15.5个月,平均9.84个月;对照组患者的支架通畅时间为0.8~9个月,平均5.57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研究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0.2个月,对照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5.4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胆管引流管内置入125I粒子条的方法可有效抑制胆管内皮细胞的增生、控制肿瘤生长,明显延长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支架通畅时间和总生存时间,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王涛刘胜郑延波宋雪鹏姜文进孙博琳王立刚
- 关键词:恶性肿瘤
- 经皮椎间盘切吸联合硬膜外神经松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 2021年
- 目的:通过联合应用经皮椎间盘切吸和硬膜外神经松解术治疗非包容性腰椎间盘突出症,评价联合治疗的可行性、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2014年5月-2017年10月,119例非包容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64例单纯行经皮椎间盘切吸术(切吸组),55例行经皮椎间盘切吸联合硬膜外神经松解术(联合组)。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0DI)评价手术疗效。结果:119例患者全部顺利完成手术,无手术相关严重并发症发生。全部患者获随访,随访时间11-18个月,平均(13±2.8)个月。术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联合治疗组相比单纯切吸组在VAS评分(2.73±1.33vs.4.16±1.17;2.51±1.24 vs.3.71±1.19;2.48±1.16 vs.3.96±1.37)及临床疗效评估(37.50%vs74.55%;45.31%vs76.36%;43.75%vs78.18%)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应用经皮椎间盘切吸联合硬膜外神经松解术两种微创介入技术序贯治疗非包容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手术安全性高,创伤小,有望成为非包容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种微创高效的治疗手段。
- 郑延波姜文进孙博琳王涛王立刚刘胜宋雪鹏宋海洋刘艳华
- 关键词:椎间盘突出症椎间盘切吸硬膜外腔
-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探讨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联合 CT 引导下水循环冷却式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10月~2014年8月对32例原发性肝癌41个病灶(直径<3.0 cm 病灶7个,3.0~4.0 cm 6个,>4.0~5.0 cm 9个,>5.0 cm 19个)采用 TACE 联合 CT 导向下水循环冷却式射频消融治疗,联合治疗后第1、3个月行螺旋 CT 双期增强扫描评价疗效。结果肿瘤影像学评价,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11个,部分缓解(partial remission,PR)24个,稳定(no change,NC)5个,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PD)1个。32例随访10~22个月,31例存活,1例术后13个月因上消化道大出血死亡。结论 TACE 联合 CT 引导下水循环冷却式 RFA 是治疗原发性肝癌安全、微创、有效的方法。
- 王立刚郑延波宋雪鹏刘胜姜文进孙博琳王涛
- 关键词:肝细胞肝癌化疗栓塞射频消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