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文进
- 作品数:32 被引量:52H指数:4
- 供职机构:烟台毓璜顶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结扎脐旁静脉缓解TIPS后肝性脑病1例
- 2024年
- 患者男,57岁,黑便3天;腹胀1年余,经多次利尿、腹腔积液抽取等内科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罹患乙型肝炎肝硬化20余年。查体:贫血貌,结膜苍白,腹膨隆,腹壁静脉曲张。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72 g/L,胆红素31.6μmol/L,凝血酶原时间15.5 s,血氨32μmol/L。腹部增强CT提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脾大、腹盆腔大量积液、腹壁静脉曲张。胃镜示食管胃底静脉重度曲张伴红色征;行胃镜下曲张静脉套扎及硬化治疗。
- 付强李鲁滨盛忠峰陈勇姜文进
- 关键词:门体分流术肝性脑病
- 高压明胶海绵微粒动脉内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 2005年
- 目的:评价高压明胶海绵微粒作为栓塞剂动脉内栓塞治疗症状性子宫肌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用高压明胶海绵微粒动脉内栓塞治疗173例子宫肌瘤患者,随访3~36个月,平均15.7个月,观察临床疗效、肌瘤和子宫体积的变化.结果:术后4个月总的症状改善率98.84%(171/173),160例(92.49%)患者术后月经完全恢复正常;5例(2.89%)患者出现术后永久闭经;痛经与直肠和膀胱压迫等症状均完全消失.术后6个月子宫体积平均缩小49.35%,肌瘤平均缩小59.78%.结论:采用高压明胶海绵微粒作为栓塞剂栓塞子宫动脉治疗症状性子宫肌瘤是一种经济、安全、有效的新方法.
- 郑延波刘胜宋雪鹏姜文进生琦瑞
- 关键词:子宫平滑肌瘤栓塞明胶海绵
- 经皮椎间盘切吸联合硬膜外神经松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 2021年
- 目的:通过联合应用经皮椎间盘切吸和硬膜外神经松解术治疗非包容性腰椎间盘突出症,评价联合治疗的可行性、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2014年5月-2017年10月,119例非包容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64例单纯行经皮椎间盘切吸术(切吸组),55例行经皮椎间盘切吸联合硬膜外神经松解术(联合组)。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0DI)评价手术疗效。结果:119例患者全部顺利完成手术,无手术相关严重并发症发生。全部患者获随访,随访时间11-18个月,平均(13±2.8)个月。术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联合治疗组相比单纯切吸组在VAS评分(2.73±1.33vs.4.16±1.17;2.51±1.24 vs.3.71±1.19;2.48±1.16 vs.3.96±1.37)及临床疗效评估(37.50%vs74.55%;45.31%vs76.36%;43.75%vs78.18%)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应用经皮椎间盘切吸联合硬膜外神经松解术两种微创介入技术序贯治疗非包容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手术安全性高,创伤小,有望成为非包容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种微创高效的治疗手段。
- 郑延波姜文进孙博琳王涛王立刚刘胜宋雪鹏宋海洋刘艳华
- 关键词:椎间盘突出症椎间盘切吸硬膜外腔
-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探讨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联合 CT 引导下水循环冷却式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10月~2014年8月对32例原发性肝癌41个病灶(直径<3.0 cm 病灶7个,3.0~4.0 cm 6个,>4.0~5.0 cm 9个,>5.0 cm 19个)采用 TACE 联合 CT 导向下水循环冷却式射频消融治疗,联合治疗后第1、3个月行螺旋 CT 双期增强扫描评价疗效。结果肿瘤影像学评价,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11个,部分缓解(partial remission,PR)24个,稳定(no change,NC)5个,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PD)1个。32例随访10~22个月,31例存活,1例术后13个月因上消化道大出血死亡。结论 TACE 联合 CT 引导下水循环冷却式 RFA 是治疗原发性肝癌安全、微创、有效的方法。
- 王立刚郑延波宋雪鹏刘胜姜文进孙博琳王涛
- 关键词:肝细胞肝癌化疗栓塞射频消融
- 经腹穿刺腰_5骶_1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的影像解剖研究
- 2010年
- 目的:为经腹穿刺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提供影像学解剖依据和术前分型方法,提高手术安全性。方法:选取15例CT血管造影(CTA)影像资料,应用容积重建(VR)显示骶正中动脉,对比观察骶正中动脉与肠系膜动脉分支。选取27例患者下腹部压迫前后CT图像,测量L5/S1腰椎间盘前髂血管间隙。随机选取2009年9月~11月200例腰椎MRI检查影像学资料,测量L5/S1腰椎间盘前髂血管间隙,并根据血管间隙占椎间盘宽度的比例进行分型。结果:骶正中血管位于腹膜后紧贴椎体或椎间盘下行,通过血管直径及位置可与肠系膜血管分支区分。L5/S1椎间盘前方髂血管间隙宽度为(33.26±11.21)mm,安全型占69.0%(138/200),相对安全型占19.0%(38/200),阻挡型占12.0%(24/200)。经腹压迫前后髂血管间隙宽度的变化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L5/S1椎间盘前髂血管间存在安全穿刺间隙,压腹后明显增宽,术前根据MRI或CT定位,可以避开骶正中血管及髂血管。
- 姜文进生琦瑞孙博琳程雪玲
- 关键词:经腹穿刺腰椎椎间盘切除术安全性
- CT或透视监控经皮穿刺前入路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手术器械研制与临床应用
- 生琦瑞姜波宋义兵刘斌于金科刘胜邢金莲郑延波栾德才宋雪鹏苏续清姜文进曹玉汉
- 该课题在总结侧后入路(包括经髂骨打孔)腰椎间盘和前入路颈椎间盘摘除术(PCD)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对腹部血管、消化管造影及尸体解剖、动物实验研究,观察肠管、肠系膜、较大血管和骶中动脉的分布、走行情况,及其活动度为重点,结合...
- 关键词:
-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
- CT或透视引导下经腹穿刺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的研究
- 目的:研究和探索L-S腰椎间盘突出、膨出并突出和椎间盘突出并髓核组织迁移及骺环损伤等各种病例的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新途径,进一步拓宽腰椎间盘突出症介入治疗的适应证范围.方法:自1995年8至1996年12月间,通过对2具尸...
- 生琦瑞郑延波宋雪鹏刘胜姜文进
- 文献传递
- 经皮颈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手术器械的改良与应用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探讨应用改良器械行经皮颈椎间盘髓核摘除术(PCD)的安全性及效果。方法:自1994年8月开始,通过对人体颈部解剖与影像学断面图像的对照研究,自行改良设计制作了新的手术器械(包括空心穿刺针、髓核夹取钳及颈椎间冲洗吸引器),以3条成年犬为实验对象,进行PCD操作,观察穿刺的安全性。于1995年5月应用于临床,采用钳取和环锯局部切割相结合方式实现突出部位直接减压并以双腔式冲洗吸引器行椎间隙内0.08~0.1kPa负压吸引术,其中资料完整者252例,共306枚椎间盘。结果:3条试验犬行36次经皮穿刺有1次回血;临床应用病例中经皮穿刺椎间盘过程发现少许回血者13例,胸闷和心前区疼痛2例,撤针后重新穿刺均获成功,顺利完成手术。未发现术后感染和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改良后的PCD施术方法和手术器械可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从而减轻了施术医师和患者的心理压力,有利于该疗法的应用。
- 生琦瑞姜文进郑延波宋雪鹏刘胜王涛
- 关键词:颈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放射学介入性
- CT监控经皮穿刺前入路第2至第5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的研究
- 生琦瑞宋雪鹏苏续清姜文进曹玉汉刘斌姜波宋义兵于金科邢金莲郑延波刘胜栾德才
- 该课题对经皮穿刺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PLD)和经皮穿刺颈椎间盘髓核摘除术(PCD)疗法进行了总结,在解剖和影像学对照研究的基础上设计了L5/S1椎间盘TALD疗法。该项治疗的优点在于:工作套管活动度大,便于多角度钳取髓核...
- 关键词:
-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
- 经皮穿刺颈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手术器械研制与临床应用
- 生琦瑞邢金莲郑延波刘胜栾德才姜文进宋雪鹏苏续清曹玉汉姜波宋义兵刘斌于金科
- 该课题通过对人体颈部解剖与影像学断面图像的对照研究,采用自制手术器械和改良后的新术式,以3条成年犬为试验对象,并在取得成功的基础上,应用于临床,在总结治疗经验和曾发生过的颈部大血管损伤教训之后,进行手术方法与器械改良。该...
- 关键词: